智慧城市理念問世以來,其定義歸納起來主要集中于以下三點:
第一、智慧城市建設必然以信息技術應用為主線。智慧城市可以被認為是城市信息化的高級階段,必然涉及到信息技術的創新應用,而信息技術是以物聯網、云計算、移動互聯和大數據等新興熱點技術為核心和代表。
第二、智慧城市是一個復雜的,相互作用的系統。在這個系統中,信息技術與其它資源要素優化配置并共同發生作用,促使城市更加智慧的運行。
第三、智慧城市是城市發展的新興模式。智慧城市的服務對象面向城市主體——政府、企業和個人,它的結果是城市生產、生活方式的變革、提升和完善,終極表現為人類擁有更美好的城市生活。
智慧城市的本質在于信息化與城市化的高度融合,是新一代信息技術發展和知識社會創新環境下城市信息化向更高階段發展的表現。智慧城市將成為一個城市的整體發展戰略,作為經濟轉型、產業升級、城市提升的新引擎,達到提高民眾生活幸福感、企業經濟競爭力、城市可持續發展的目的。
智慧城市需要具備四大特征:全面透徹的感知、寬帶泛在的互聯、智能融合的應用以及以人為本的可持續創新。
全面透徹的感知:通過傳感技術,實現對城市管理各方面監測和全面感知。智慧城市利用各類隨時隨地的感知設備和智能化系統,智能識別、立體感知城市環境、狀態、位置等信息的全方位變化,對感知數據進行融合、分析和處理,并能與業務流程智能化集成,繼而主動做出響應,促進城市各個關鍵系統和諧高效的運行。
寬帶泛在的互聯:各類寬帶有線、無線網絡技術的發展為城市中物與物、人與物、人與人的全面互聯、互通、互動,為城市各類隨時、隨地、隨需、隨意應用提供了基礎條件。寬帶泛在網絡作為智慧城市的“神經網絡”,極大的增強了智慧城市作為自適應系統的信息獲取、實時反饋、隨時隨地智能服務的能力。
智能融合的應用:現代城市及其管理是一類開放的復雜巨系統,新一代全面感知技術的應用更增加了城市的海量數據。集大成,成智慧。基于云計算,通過智能融合技術的應用實現對海量數據的存儲、計算與分析,并引入綜合集成法,通過人的“智慧”參與,大大提升決策支持的能力。基于云計算平臺的大成智慧工程將構成智慧城市的“大腦”。技術的融合與發展還將進一步推動“云”與“端”的結合,推動從個人通訊、個人計算到個人制造的發展,推動實現智能融合、隨時、隨地、隨需、隨意的應用,進一步彰顯個人的參與和用戶的力量。
以人為本的可持續創新:面向知識社會的下一代創新重塑了現代科技以人為本的內涵,也重新定義了創新中用戶的角色、應用的價值、協同的內涵和大眾的力量。智慧城市的建設尤其注重以人為本、市民參與、社會協同的開放創新空間的塑造以及公共價值與獨特價值的創造。注重從市民需求出發,并通過維基、微博、Fab Lab、Living Lab等工具和方法強化用戶的參與,匯聚公眾智慧,不斷推動用戶創新、開放創新、大眾創新、協同創新,以人為本實現經濟、社會、環境的可持續發展。
智慧城市建設路徑:隨著世界大部分人口紛紛涌入城市地區,對城市居民而言,智慧城市的基本要件就是能輕松找到最快捷的上下班路線、供水供電有保障,且街道更加安全。如今的消費者正日益占據主導地位,他們希望自己對生活質量的要求能夠得到滿足。
1、智慧公共服務:建設智慧公共服務和城市管理系統。通過加強就業、醫療、文化、安居等專業性應用系統建設,通過提升城市建設和管理的規范化、精準化和智能化水平,有效促進城市公共資源在全市范圍共享,積極推動城市人流、物流、信息流、資金流的協調高效運行,在提升城市運行效率和公共服務水平的同時,推動城市發展轉型升級。
2、智慧社會管理:完善面向公眾的公共服務平臺建設。建設市民呼叫服務中心建設,拓展服務形式和覆蓋面,實現自動語音、傳真、電子郵件和人工服務等多種咨詢服務方式,逐步開展生產、生活、政策和法律法規等多方面咨詢服務。開展司法行政法律幫扶平臺、職工維權幫扶平臺等專業性公共服務平臺建設,著力構建覆蓋全面、及時有效、群眾滿意的服務載體。進一步推進社會保障卡(市民卡)工程建設,整合通用就診卡、醫保卡、農保卡、公交卡、健康檔案等功能,逐步實現多領域跨行業的“一卡通”智慧便民服務。
3、加快推進面向企業的公共服務平臺建設:繼續完善政府門戶網站群、網上審批、信息公開等公共服務平臺建設,推進“網上一站式”行政審批及其他公共行政服務,增強信息公開水平,提高網上服務能力;深化企業服務平臺建設,加快實施勞動保障業務網上申報辦理,逐步推進稅務、工商、海關、環保、銀行、法院等公共服務事項網上辦理;推進中小企業公共服務平臺建設,按照“政府扶持、市場化運作、企業受益”的原則,完善服務職能,創新服務手段,為企業提供個性化的定制服務,提高中小企業在產品研發、生產、銷售、物流等多個環節的工作效率。
4、智慧安居服務:開展智慧社區安居的調研試點工作,在部分居民小區為先行試點區域,充分考慮公共區、商務區、居住區的不同需求,融合應用物聯網、互聯網、移動通信等各種信息技術,發展社區政務、智慧家居系統、智慧樓宇管理、智慧社區服務、社區遠程監控、安全管理、智慧商務辦公等智慧應用系統,使居民生活“智能化發展”。
5、智慧教育文化服務:積極推進智慧教育文化體系建設。建設完善教育城域網和校園網工程,推動智慧教育事業發展,重點建設教育綜合信息網、網絡學校、數字化課件、教學資源庫、虛擬圖書館、教學綜合管理系統、遠程教育系統等資源共享數據庫及共享應用平臺系統。積極推進先進網絡文化的發展,加快新聞出版、廣播影視、電子娛樂等行業信息化步伐,加強信息資源整合,完善公共文化信息服務體系。構建旅游公共信息服務平臺,提供更加便捷的旅游服務。
6、智慧服務應用:①智慧物流:配合綜合物流園區信息化建設,推廣射頻識別(RFID)、多維條碼、衛星定位、貨物跟蹤、電子商務等信息技術在物流行業中的應用,加快基于物聯網的物流信息平臺及第四方物流信息平臺建設,實現物流政務服務和物流商務服務的一體化。②智慧貿易:通過自建網站或第三方電子商務平臺,開展網上詢價、網上采購、網上營銷,網上支付等電子商務活動,創新服務方式,提高服務層次。鼓勵發展以電子商務平臺為聚合點的行業性公共信息服務平臺,重點發展集產品展示、信息發布、交易、支付于一體的綜合電子商務企業或行業電子商務網站。③智慧服務業:積極通過信息化深入應用,改造傳統服務業經營、管理和服務模式,加快向智能化現代服務業轉型,加快推進現代金融、服務外包、高端商務、現代商貿等現代服務業發展。
7、智慧健康保障體系建設:重點推進“數字衛生”系統建設。建立衛生服務網絡和城市社區衛生服務體系,構建全市區域化衛生信息管理為核心的信息平臺,促進各醫療衛生單位信息系統之間的溝通和交互。以醫院管理和電子病歷為重點,建立全市居民電子健康檔案;以實現醫院服務網絡化為重點,推進遠程掛號、電子收費、數字遠程醫療服務、圖文體檢診斷系統等智慧醫療系統建設,提升醫療和健康服務水平。
8、智慧交通:建設“數字交通”工程,通過監控、監測、交通流量分布優化等技術,完善公安、城管、公路等監控體系和信息網絡系統,建立以交通誘導、應急指揮、智能出行、出租車和公交車管理等系統為重點的、統一的智能化城市交通綜合管理和服務系統建設,實現交通信息的充分共享、公路交通狀況的實時監控及動態管理,全面提升監控力度和智能化管理水平,確保交通運輸安全、暢通。
9、積極推進智慧安全防控系統建設:充分利用信息技術,完善和深化“平安城市”工程,深化對社會治安監控動態視頻系統的智能化建設和數據的挖掘利用,整合公安監控和社會監控資源,建立基層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管理信息平臺;積極推進市級應急指揮系統、突發公共事件預警信息發布系統、自然災害和防汛指揮系統、安全生產重點領域防控體系等智慧安防系統建設;完善公共安全應急處置機制,實現多個部門協同應對的綜合指揮調度,提高對各類事故、災害、疫情、案件和突發事件防范和應急處理能力。
10、建設信息綜合管理平臺建設:提升政府綜合管理信息化水平;提高政府對土地、海關、財政、稅收等專項管理水平;強化工商、稅務、質監等重點信息管理系統建設和整合,推進經濟管理綜合平臺建設,提高經濟管理和服務水平;加強對食品、藥品、醫療器械、保健品、化妝品的電子化監管,建設動態的信用評價體系,實施數字化食品藥品放心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