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城市的建設思路大體上就是根據城市自身的發展愿景與目標,提升城市的競爭力與吸引力,同時實現可持續發展。每個城市都有目標,頂層設計不是為了解決目前的問題,而是在設計未來。城市會成長,我們目前的基礎建設、健康、教育是否能支撐城市的成長?城市人口的增長會提高環境保護的壓力,我們應該怎樣合理地進行城市開發?企業和城市GDP的成長都依賴于城市的主要產業,這些產業的產業鏈能否持續支撐城市經濟的增長?目前的產業是否要轉型、是否有提升的空間?這些都是頂層設計需要考慮的事情。
在進行頂層設計的時候,主要考慮三個角色。站在市民的立場,要通過提升公共服務水平,建設一個安居樂業、有吸引力的生活環境。對企業來說,要通過創建良好的產業發展基礎環境,支持企業的持續經營。政府的管理也很重要,天災人禍不可避免,但是通過優化資源、提升效率,讓政府聯動起來,才能將災難的影響降到最低。
根據這三個角色的需求和面臨的挑戰,要怎樣才能做到不浪費資源、協調運作?智慧城市的建設就是通過感知化、互聯化與智能化改造現有城市環境,即通過云計算、大數據、移動互聯、社交網絡四大核心技術的持續運用,營造具有吸引力的產業環境和高質量的生活環境,帶動整個經濟發展框架的轉型升級,提升市民幸福感,并有效緩解城市發展所面臨的壓力。
智慧城市頂層設計方法論
智慧城市頂層設計目前試點的方法論,是基于一系列行業領先的方法論體系,規劃智慧城市頂層架構,為智慧城市建設推進戰略的制定、實施和運營提供參考和指導。其中第一步是為城市定位,明確目標,找出關鍵問題。其中訪談很重要,要對市民、企業、政府進行深入訪談,對城市的需求、現況和挑戰進行梳理。
其次是政策層面,充分參考與智慧城市發展相關的政策、標準,以及制度支撐,使頂層設計有章可循、有據可依。發改委、住建部制定的標準,規范了城市信息化建設。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相關政策讓規劃者能夠對城市的應變能力和成長能力進行評估。
第三是業務能力模型。全面、科學地對政策相關的部門進行從管理到執行的深入了解,明確他們的現狀和目標,現狀與目標之間會有落差,而這個落差就是我們要做的規劃。
最后是基礎建設。頂層設計要求站在城市高度思考信息化建設。上海在無線網絡、大數據方面做得相當好,有了數據,我們才有辦法走向智慧。
智慧城市頂層設計的內容
智慧城市頂層設計的內容逐一提供了智慧城市從“為什么”到“做什么”,再到“如何做”的完整規劃,可作為智慧城市建設從業務模型到技術架構、運營層面的指導文件。在重點建設內容方面,依據方法論體系模型,對10大業務領域的150余項業務能力進行熱點分析與差距分析,提出了針對性重點建設內容,并結合國家指導意見,制定五大類發展目標。
在熱點分析中需要說明的是,每個城市的發展需求和重點都不一樣,對這個城市來說目前最具挑戰的事情就是熱點,也是第一手要解決的事情。在差異分析中,會將整個城市的關鍵能力制作成一張功能圖,紅色表示緊急的問題,黃色表示中間點,灰色表示可以暫緩的問題。
各行業間的交互關系分析也非常重要。智慧城市中各業務領域的信息系統存在錯綜復雜的交互和協同關系,我們需要確保各行業的組件以及相應的資源能以最高的效率提供連貫的服務能力。通過業務交互關系視圖的建立,能夠將局部的系統規劃上升到城市整體進行統籌。
行業間的關系可以用交叉圖表示,表格中的橫向是解決方案,例如智慧醫療、智慧公安、智慧教育、智慧農業、智慧旅游等,縱向是相關的政府部門。表格上的三角形區域表示這些解決方案之間有哪些可以共享信息。
最終,根據智慧城市建設目標,以及國家指導意見分為五類建設方向,對所涉及的應用系統解決方案提供規劃指導,形成各領域的解決方案藍圖。五類建設方向包括:現代化產業發展、普惠化公共服務、精細化社會管理、宜居化生活環境,以及智能化基礎設施。
根據每一類中的解決途徑,結合各行業的業務交互關系分析,我們可以得出一個關系圖,其中包括涉及的部門、工具、載體等。每個解決方案,又可以細化為長期、中期、短期建設目標,幫助政府實際建設實施。
因為智慧城市的建設內容涉及多個行業和多種項目內容,而政府的資源又是有限的,這就需要根據項目特點進行分析后選擇最合適的運營模式。這一部分在頂層設計中需要詳細探討,確定哪些解決方案用什么樣的融資模式。
智慧城市持續發展機制
智慧城市的持續發展需要一個機制,這個機制在頂層設計中稱為“一院三中心”,一院,指城市研究院,在城市研究院下,有一個聯合創新中心,其中創新出的技術、解決方案等會放到產業運營管理中心里,再由城市運營管理中心進行監管、監控、認證等程序。由此來落實研究、設計、建設、運營的過程并保證其科學性與一致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