質量強市 成都在行動
讓生活更美好、讓市民更幸福,是城市治理的目的所在。日前召開的市委十二屆七次全會強調:要堅持智慧治理,加快構建智能化城市基礎設施運行管理體系,創(chuàng)新政府行政管理手段和服務方式,促進城市服務網、民生網、安全網“三網合一”。
國家標準委主任田世宏在“智慧城市國際標準化交流會”上指出,智慧城市標準是智慧城市有序健康發(fā)展的基本保障,是促進城市信息資源匯聚、共享和開發(fā)利用的必要條件,也是促進云計算、物聯網、大數據、移動互聯網等智能技術在智慧城市建設中有效應用的重要支撐。
作為科技部確定的智慧城市試點城市,以及被國家發(fā)改委、工信部等12部委確定的“信息惠民國家試點城市”,近年來,成都市將標準化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著力改善提升信息基礎設施,普及深化信息技術應用,加強網絡信息安全管理,同步推進信息化與產業(yè)提升、市民生活、公共管理,加快智慧城市建設標準化,助推全市國民經濟和社會信息化又好又快發(fā)展。
健全政策做強支撐
創(chuàng)新構建完善的信息化體系
今年3月,我市相關部門就國內智慧城市建設情況進行了深入調研,并形成《加快成都智慧城市建設課題研究報告》。報告指出,當前,以職能劃分為特征的城市信息化各自為戰(zhàn)的特征還較明顯,加強智慧城市建設全過程管理、統籌推進智慧城市建設的體制機制有待進一步完善。各信息化系統按照各部門業(yè)務需求和標準建立,難以相互銜接連通,形成“信息孤島”,無法在整個城市管理的全局形成一套完善的信息化體系。
突出問題導向,強化精準施策。我市按照“統籌規(guī)劃、政策支持、政府引導、企業(yè)主體、合力推進”思路,進一步建立健全智慧城市建設政策支持措施。將智慧城市建設納入經濟社會發(fā)展重要內容統籌推進,制定出臺了國民經濟和社會信息化發(fā)展、通信樞紐建設、物聯網、云計算應用、軟件信息服務業(yè)發(fā)展等一系列規(guī)劃和配套政策,制定了政務信息資源交換標準、信息安全管理服務相關標準,破除“信息孤島”,積極發(fā)揮了政府在智慧城市應用示范、政策環(huán)境、法規(guī)標準等方面的先導性作用。
同時,進一步完善信息基礎設施支撐服務體系。通過推動信息基礎設施能級提升,大力實施寬帶成都、光網城市、無線城市、三網融合等工程建設,推進中國電信、中國移動、中國聯通、萬國數據、中立數據、曙光公司大型互聯網數據中心、云計算平臺等工程建設,加快構建智慧城市的網絡傳輸體系、數據資源與容災體系、信息安全保障體系和應用支撐體系,逐步建立完善智慧城市技術支撐體系。
目前,成都城域網出口總帶寬超過3600GbPS,開通了國際直達專用數據鏈路,建成了國家級互聯網骨干直聯點。光纖到戶覆蓋家庭住戶超過670萬戶,光纖寬帶用戶突破300萬戶,全部行政村實現通光纖和寬帶,家庭寬帶普及率超過76%。4G網絡現已基本實現城鄉(xiāng)全覆蓋。高新區(qū)還組織行業(yè)內掌握核心技術的若干企業(yè),聯合協商制定了全國智能城市光纖入戶領域首個聯盟標準《智能城市光纖入戶規(guī)范》,在建筑的光纖入戶設施建設方面,對國際標準、國家標準和行業(yè)標準進行了有益補充。 本報記者 黃鵬 文/圖
集約建設共享使用
智慧促進城市管理精細化
眾所周知,畜產品的屠宰加工環(huán)節(jié)在整個農產品監(jiān)管鏈條中,既是重點,也是難點。而在成都,通過“智慧動監(jiān)”管理系統,已能實現對一頭豬的生老病死全過程可追溯。
走進都江堰福潤肉類加工有限公司,記者看到,工作人員正在屠宰場對每只豬的去向進行登記,并附上一張記錄了生豬從進場到出場各環(huán)節(jié)的芯片,從而實現了豬肉產品質量來源可溯、去向可查、質量可控。為防止養(yǎng)殖企業(yè)瘦肉精,市農業(yè)執(zhí)法總隊綜合處處長石蘭介紹,我市制定檢測標準,按照企業(yè)自檢+監(jiān)管部門抽檢的形式進行檢測,在駐場官方獸醫(yī)監(jiān)管下,統一收集、實時上傳信息,合格豬肉產品必須憑“兩章兩證一芯片”才能出場。
近年來,我市以民生和公共服務為重點,按照國家、省制定的相關信息化標準規(guī)范,實施了一系列信息化重大應用示范工程,開展了以智能化為特征的物聯網、云計算、移動互聯網等技術在道路交通、城市管理、食品安全、環(huán)境保護、安全生產、現代物流等領域的示范應用,數字化城市管理系統、智能交通系統、安全生產監(jiān)管系統、肉菜溯源系統等一批智能應用系統建成并投入使用,有效促進城市管理精細化,提高了政府公共服務能力和效率。
高度信息化的背后,是我市積極推行“統一建設、共享使用”的集約化建設模式。按照“以應用聚資源、以資源促應用”的思路,我市實施機房、網絡、政務云平臺等政務信息基礎設施集約化建設,推進政務應用向云計算轉型,已有140多個應用系統在電子政務云平臺上部署運行,促進了基礎設施共建共享。
值得一提的是,我市按照政務信息資源交換標準、信息安全管理服務相關標準,大力推進人口、法人、空間地理、宏觀經濟等基礎數據庫建設,有效地保障了各部門業(yè)務應用的需要。歸集數據69類645項4億條,提供跨部門數據共享服務1300萬次,市人社局、市民政局、市公安局、市工商局、市政務服務中心 、市公積金中心等部門已開展公民信息共享利用;法人庫也歸集了40余個成員單位的3200萬條記錄并開展共享應用。在業(yè)務信息資源建設和共享方面,實現對480余萬流動人口信息、38萬貧困人口救助信息、1200多萬參保人員信息等有效管理和相關部門共享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