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廬江縣召開智慧城市建設專題會議。住建部國家智慧城市聯合實驗室首席科學家萬碧玉應邀做主旨演講。今年,省、市明確指出要支持有條件的地方建設“智慧城市”,這給原本基礎就較好的廬江提供了一個絕佳的機會,這是廬江構筑發展新熱點、培育經濟新支柱、打造競爭新優勢,搶占發展先機的必然需要。
據了解,該縣智慧辦、發改委、政府辦等28個委辦局單位以智慧城市建設需求調研工作為契機,全面梳理、排查各部門現有的資源基礎,為廬江縣智慧城市頂層設計提供扎實基礎,并配合頂層設計調研,加快推進后期深入調研,力爭在6月底形成《廬江縣縣新型城鎮化設計綱要》,報縣委、縣政府研究決策,全面提高“智慧廬江縣”的建設水平,努力在全市、全省前列,爭取在全國創建特色鮮明的智慧“微城市”。
近年來,廬江縣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了重大成就,綜合實力大幅提升,產業結構不斷優化,位列全國中部百強縣,人均GDP逐年攀升。可以說,廬江縣已初步具備了建設“智慧城市”的條件、實力和底氣。
據了解,智慧城市是運用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等新一代信息技術,促進城市規劃、建設、管理和服務智慧化的新理念和新模式。建設智慧城市是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促進經濟結構調整和產業轉型升級的現實需要;是轉變政府職能,提高公共管理水平的必然要求;是改善民生服務,提高生活品質的有效途徑。
目前,廬江縣典型示范應用推廣項目“數字氣象”、“數字城管”和“數字公安”建設也在有序推進中。所有這些成效為推動“智慧城市”建設提供了較好的基礎和條件。
“智慧城市”理念為未來城市發展描繪了一幅美好藍圖,然而作為一種以科技為核心推動力的城市發展戰略,要得到順利開展,就目前廬江縣的現實基礎來看,還面臨一些問題,例如起步晚、規劃落后,人才匱乏、技術落后,城市信息資源利用不夠、共享不足等。
縣智慧辦負責人介紹,目前,廬江縣的城市規劃還處在由“數字廬江縣”向“智慧城市”過渡階段,對“智慧城市”的理解和操作還停留在理論探討和技術學習層面,對現實架構鮮有觸及。“智慧城市”的關鍵在于信息的共享、資源的更有效利用以及城市管理的精細化,必須以電信網、廣播電視網、互聯網以及物聯網“四網融合”為基礎,推動智慧產業大發展大跨越,打造“高度整合、聯動發展”的“智慧城市”。
為進一步抓好智慧城市建設工作,實現“智慧民生、智慧管理、智慧經濟”三大目標,廬江縣計劃到2016年底,實現互聯網普及率超過80%,光纖入戶率超過80%,4G網絡覆蓋全縣,移動寬帶普及率超過90%,電子政務基礎網絡100%覆蓋全縣區域,在線辦理率達90%。規劃建設1000個智能地下停車位,年底前,在城區主要街道率先打造智能交通。
孕育城市之美,主要是在生產、生活、生態之間保持和諧,并凸顯城市個性與品位。廬江縣積極發展文化旅游、文化創意、現代商貿、生命科學等現代產業,努力把美麗變成財富、變成增長動力、變成老百姓的幸福指數。
今年以來,廬江縣以創建國家園林縣城為總抓手,全面開展城區綠化工作。正在建設的城東公園濕地工程,以“海綿城市”作為公園的設計理念,將城區東部雨水進行收集,儲存于蓄水池內,在解決城市內澇的同時,發揮綜合的生態系統功能,蓄水池吸收的雨水可再次利用于綠化工作。
與此同時,廬江縣下大力度開展公園綠地建設,在建設城東公園的基礎上,加快推進縣河、東門大河和蘇家河的整治工程,打造具有時代與西門崗上古城景觀相結合的特色公園,注重把歷史文脈融入城市空間。把林蔭停車場建設列入城區園林綠化建設中。截至目前,立體綠化和城區街道共種植喬木1.1萬株,灌木20多萬株,地被5000平方米,藤本植物2萬余株,砌筑樹池和花池3000延長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