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城市是社會、經濟發展的必然趨勢,也是信息技術進步的必然結果,我們從IBM智慧城市的概念中可以具體、深刻地體會出智慧城市概念形成及發展的全過程。
“智慧城市V1.0”
2010年,IBM正式提出了“智慧的城市”愿景, IBM經過研究認為,城市是由關系到城市主要功能的不同類型的網絡、基礎設施和環境六個核心系統組成。六個核心系統有組織(人)、業務/政務、交通、通訊、水和能源。這些系統不是零散的,而是依托物聯網、云計算、移動互聯網等新技術,實現相互銜接的一種協作狀態。
IBM提出的這一個概念,可以說:是智慧城市的基本定義,稱之謂“智慧城市V1.0”。它是在智慧地球的基礎上提出的,指出了構成現代城市的六大基礎設施及實現它們之間協作關系的技術途徑。
與此同時,我國相關企業也提出智慧城市的架構體系,如“智慧城市5大核心平臺體系”,指出充分運用信息和通信手段感知、分析、整合城市運行核心系統的各類關鍵信息,從而對包括民生、環保、公共安全、城市服務、工商業活動在內的各種需求做出智能的響應,為人類創造更美好的城市生活。
“智慧城市V2.0”
IBM發布的《智慧城市紅皮書》指出:智慧城市是以新一代信息技術為支撐、知識社會創新2.0環境下的城市形態。強調通過互聯網、云計算等新一代信息技術以及維基、社交網絡、Fab Lab、Living Lab、綜合集成法等工具和方法的應用,實現全面透徹的感知、寬帶泛在的互聯、智能融合的應用以及以用戶創新、開放創新、大眾創新為特征的可持續創新。
《紅皮書》指出:智慧城市是知識社會的城市形態,其基本特征是:全面物聯、充分整合、激勵創新、協同運作,核心是“可持續創新”。紅皮書實質是論述“創新2.0”,但人們把它稱為“智慧城市V2.0”。
智慧城市不但廣泛地采用物聯網、云計算、人工智能、數據挖掘、知識管理、社交網絡等技術工具,也注重用戶參與、以人為本的創新2.0理念及其方法的應用,構建有利于創新涌現的制度環境,以實現智慧技術高度集成、智慧產業高端發展、智慧服務高效便民、以人為本、持續創新,完成從數字城市向智慧城市的躍升。智慧城市將是創新2.0時代以人為本的可持續創新城市。
“智慧城市V3.0”
2014年,IBM與IDC聯合發布了《引領更具競爭力的智慧城市3.0時代--創新、和諧、中國夢》白皮書,闡釋了它們基于廣泛的深度調研結果,歸結出對于中國智慧城市發展的洞察與見解,并提出了以大數據分析、云計算、移動和社交為代表的先進技術在智慧城市的應用趨勢與智慧城市七大解決方案,為中國城市提升競爭力,跨越式進入智能發展新階段提供參考與借鑒。
《白皮書》指出:“智慧城市”將從新產業、新環境、新模式、新生活、新服務五大方面支持“新型城鎮化”發展;智慧城市充分利用信息互通和共享,挖掘新服務,分析確定優先改善領域,并通過興建智能產業園的方式實現產業規模效應,推動城市產業結構轉型;“智慧城市”可以有效地提升能源管理和環境監控,從而保護環境;隨著智慧城市建設的不斷深入,建設模式將呈現多元化、定制化趨勢,在以政府為主導的建設模式外,同時通過特許權經營、公私合營、企業主導建設運營、電信運營商主導建設運營等多種模式,共同建設智能城市;通過智慧城市的建設,可以有效提升市民的生活水平。此外、“智慧城市”還可以加強政府管理,促進服務型政府轉型,幫助打造和諧城市的典范。這就是“智慧城市V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