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兩會期間,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要促進智慧城市發展。有專家指出,智慧城市是新型城鎮化建設的最佳模式。
2016年是國家“十三五”規劃的開局之年。相關規劃顯示,對智慧城市的投資總規模將逾5000億元。對中國相關行業企業來說,將帶來數萬億元的市場大蛋糕。
住建部原副部長仇保興曾表示,“智慧城市”是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城鎮化戰略部署的具體任務,也是擴大內需、啟動投資、促進產業升級和轉型的新要求。
數據顯示,截至2015年9月,我國95%的副省級以上城市、76%的地級以上城市,總計500多個城市提出或在建智慧城市。
面對層出不窮的“智慧城市”,3月9日,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科學院院士周成虎在接受《中國經營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不能將智慧城市搞成“造城運動”。
“智慧城市”不是一個標簽,而是一種理念
《中國經營報》:怎么理解政府工作報告中的“智慧城市”?
周成虎:智慧城市的含義非常廣泛,本質上是一種理念,是希望把這個城市管理得更好的理念,是如何把一個城市變成可持續的理念,也就是說我們用什么樣的理念去指導建設城市,去指導我們管理城市,去指導我們的智慧城市。
《中國經營報》:“十三五”期間,智慧城市會是什么樣的分量和角色?
周成虎:目前很多城市都在推智慧城市,“十三五”期間還將繼續推進。有的小城市貌似條件不具備,但其實沒有問題。城市根據自己的條件來做,都可以有所作為。提高管理水平和智慧水平,這樣城市的發展才能更好。
《中國經營報》:日前,《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城市規劃建設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見》指出,新建住宅要推廣街區制,原則上不再建設封閉住宅小區。已建成的住宅小區和單位大院要逐步打開,實現內部道路公共化。這種舉措跟智慧城市的建設相契合嗎?
周成虎:是契合的,要正確理解和看待。開放式小區可以治理擁堵,城市有主干道有盲腸道,并不需要把所有的小區都打開,具體怎么開放跟城市規劃的干道有關系。在具體施行之前,一定要科學規劃分析,落實智慧交通。同時要考慮小區的安全問題。
多規合一 多方合力
《中國經營報》:目前全國多個城市都提出要建設智慧城市,對當前的智慧城市建設現狀怎么看?
周成虎:智慧城市是好的,但不要演變成“造城運動”?,F在其實已經走向這樣的誤區了,很多城市投了很多錢去改造網絡等,但并沒有把握智慧城市的核心和本質。智慧城市牽涉方方面面,但它不是一個新的城市,跟“造城運動”無關。
《中國經營報》:目前智慧城市建設主要存在哪些問題?
周成虎:目前國家有不同部門在推智慧城市,有不同的標準,有些并不規范,有些還是重疊的,導致現在存在一些亂象。而且各個部門還是從自己的角度出發,沒有形成合力。
《中國經營報》:那應該怎么解決上述問題?
周成虎:從國家層面,需要一套標準的智慧城市評價指標體系,來指導建設智慧城市,運營智慧城市,發展智慧城市。在通用架構的基礎上,同時兼顧考慮地方特色。
《中國經營報》:未來在智慧城市的發展中要注意什么?
周成虎:首先,要多規定合一。各個系統之間不能協調的話,不能稱為真正的智慧,因此要多規合一,也就是讓大家的規劃合在一起。同時,要有法律法規來保障多規合一,要上升到法律的層面。其次,不能千篇一律,一定要基于城市本身的特色,按照自己的道路走。
《中國經營報》:智慧城市的建設需要哪些方面的合力?
周成虎:智慧城市建設,離不開政府,更離不開企業,也離不開市民的參與。如果這三個主體不能有機協調,我們不可能把智慧城市的事情做好。因此,應該實現政府主導、企業推動、市民參與。只有這樣,我們才能讓智慧城市形成完整的生態。
《中國經營報》:企業在智慧城市建設過程中能發揮什么作用?
周成虎:企業分為兩種,一種是社會責任型企業,希望能夠把城市智慧化一些;另一類是從企業自身的角度考慮,大多數企業是逐利的。如果企業有社會責任,就會按照智慧城市的理念來參與建設;如果企業是為了逐利,也可以為政府和個人提供產品。
《中國經營報》:在智慧城市的建設中,個人又可以做些什么?
周成虎:社會是由個人組成的,個人對智慧城市的貢獻并不像想象中那么神秘,而是具體到日常生活。比如,個人盡量不開車,因為綠色低碳的出行方式是智慧城市的主要標志之一。此外,信息化、大數據也是智慧城市的標志之一,通過網購等方式可以減少出行和交通壓力,促進綠色低碳??傊?,每個人都可以從生活的方方面面參與到智慧城市建設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