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五年是深圳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加快建成現代化國際化創新型城市的關鍵時期。1月31日上午,提交市六屆人大二次會議審議的《深圳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草案)》(下簡稱《規劃綱要》),為我市未來五年發展提出了經濟社會發展調控指標體系(見圖表),確立了基本要求、戰略路徑和分解任務。
《規劃綱要》提出,要以十個突出的發展作為,建設創新型城市、全國經濟中心城市、智慧城市、現代化城市、生態文明城市、國際化城市、民生幸福城市、社會主義文化強市、一流法治城市、全面深化改革先鋒城市等“十個城市”。
一、“十個突出”
未來五年發展的基本要求
《規劃綱要》提出,未來五年,深圳要堅持“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和“五大發展理念”。緊緊圍繞加快建成現代化國際化創新型城市的總目標,以創新驅動、質量引領、全面改革增強發展新動力,以信息經濟、綠色低碳培育發展新優勢,以協調均衡、開放共贏、共建共享構筑發展新格局,以文化強市、依法治市提升整體軟實力,實現經濟社會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的發展。
未來五年發展的戰略路徑
《規劃綱要》提出,要突出創新驅動,匯聚高端發展新動能;突出質量引領,厚植全面發展新優勢;突出互聯融合,搶占信息經濟發展制高點;突出協調均衡,提升城市發展質量;突出綠色低碳,提高可持續發展能力;突出開放共贏,打造“一帶一路”戰略樞紐;突出共建共享,增進市民群眾福祉;突出文化強市,增強城市軟實力;突出依法治市,營造公平正義法治環境;突出市場導向,釋放全面改革紅利。
二、“十個城市”
1、建設國際領先的創新型城市
【目標】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把創新擺在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加快全面創新改革試驗,完善綜合創新生態體系,增加自主創新能力,激發全社會的創新活力和創造潛能,提升深圳在國際創新體系中的地位,打造具有世界影響力的一流科技創新中心。
【數字】到2020年,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超過1000家;新增創客服務平臺40個,新增創客空間200個;組織實施1000項國家、省、市重大科技攻關項目;新引進海外高層次創新團隊100個,海外高層次人才2000名,新增技能人才60萬人。
【亮點】
亮點一:建立南方知識產權運營中心
《規劃綱要》提出,加強技術和知識產權交易平臺建設,探索建立南方知識產權運營中心。提升知識產權質量,形成一批高質量的核心自主知識產權,實現從大向強、從多向優的轉變,率先建成知識產權強市。
亮點二:每年發放1億元科技創新券
推進科技資源開放共享,推動財政投入的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和大型科研儀器向社會開放,每年發放1億元科技創新券。積極發展技術交易市場,鼓勵社會資本進入科技成果轉化服務領域,建成國家技術轉移南方中心。
2、建設更具輻射力帶動力的全國經濟中心城市
【目標】更加注重經濟發展質量,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培育發展新動力,以產業轉型升級促進經濟提質增效,加快建設具有國際影響力的金融創新中心、消費中心、物流樞紐城市,構建世界級新興產業創新發展策源地,實現在更大范圍、更高層級集聚配置要素資源,增強對接世界、服務全國的能力。
【數字】到2020年,戰略性新興產業規模達到3萬億元;未來產業規模達到1萬億元;現代服務業增加值占第三產業比重達71%左右;金融業增加值占GDP比重達15%左右;物流業增加值占GDP比重達10.5%左右;集裝箱吞吐量達到2800萬標準箱,機場客運吞吐量達到4800萬人次,國際航線達到48條;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到7300億元,電子商務交易額達到3.5萬億元。
【亮點】
亮點一:組建深圳海洋研究院
《規劃綱要》提出,培育壯大藍色經濟,實施國家海洋工程裝備應用示范工程,重點在深水、綠色、安全的海洋高技術領域取得突破,優先發展海洋電子信息、海洋生物、海水淡化等產業,探索組建深圳海洋研究院,打造全國海洋經濟科學發展示范市。
亮點二:配合國家推進“深港通”
做大做強證券基金行業,大力發展多層次資本市場,積極配合國家推進“深港通”和股票發行注冊制改革,支持深圳證券交易所不斷完善市場創新市場層次、產品系列和服務功能,促進區域性股權交易市場創新發展,爭取開展股權眾籌融資試點。
亮點三:建設國家航空樞紐機場
加快建設國家航空樞紐機場,深化深港機場合作,增強“經深飛、經港飛”影響力,開辟直通國際樞紐城市航線航班,構建海上絲綢之路主要城市“4小時航空圈”。支持民營航空發展。支持航空公司在深圳開通貨運航線,拓展國際航空物流市場。
3、建設信息經濟為先導的智慧城市
【目標】深入貫徹落實“中國制造2025”“互聯網+”行動計劃和國家大數據戰略,建設互聯互通的基礎設施,培育跨界融合的產業生態,構建交流共享的服務平臺,拓展安全有序的網絡空間,推進信息產業化、產業智能化、城市智慧化,搶占信息經濟發展制高點,打造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智慧之城。
【數字】到2020年,家庭寬帶用戶光纖接入能力達到300Mbps,固定寬帶家庭普及率達到99%,重要公益性公共場所免費無線寬帶覆蓋率達到99%。到2020年,在通訊設備等領域培育規模超萬億的產業集群,在機器人、可穿戴設備和智能裝備等領域培育規模超過2000億的產業集群,在新能源汽車、海工裝備、集成電路設計等領域形成規模超千億的產業集群,在醫療器械等領域形成規模超過500億的產業集群。
【亮點】
亮點一:啟動5G網絡商用
《規劃綱要》提出,實施“寬帶深圳”行動計劃,構建高速大容量光通信傳輸系統,提升高速傳送、靈活調度和智能適配能力。全面推進光纖到戶改造,加快建成“全光網城市”。推進4G網絡深度覆蓋、演進升級和協同發展,啟動5G商用。
亮點二:培育分享經濟
大力發展互聯網平臺經濟,支持建設移動電子商務和智能物流開放平臺,提升電子商務服務實體經濟發展的能力,促進大規模協作、大眾智慧在生產性服務領域的廣泛應用。積極培育分享經濟新模式,鼓勵在汽車租賃、房屋出租、家政服務等消費領域開展分享服務。
4、建設協調均衡的現代化城市
【目標】尊重城市發展規律,牢牢守住安全、環境、人口、土地底線,統籌優化空間、規模、產業布局,科學推進規劃、建設、管理,形成東西協同、多元組團、開放聯動的城市空間格局,建立與超大城市相適應、緊湊集約、適度超前的基礎設施支撐體系,全面實現特區一體化,建設和諧宜居、富有活力、功能完善、精明增長的可持續發展典范城市。
【數字】科學劃定城市開發邊界,推動城市發展由外延擴張式向內涵提升式轉變,建設用地比例控制在市域面積的50%以內。開展特區一體化五年攻堅行動,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把更多的資源、財力向原特區外傾斜,市本級財政投向原特區外及一體化項目的投資占全市比重提高到80%以上。到2020年,通過土地整備釋放50萬平方公里用地;建成110千伏以上變電站300座,居民管道燃氣用戶達到225萬戶;建成地下干線綜合管廊80公里。
【亮點】
亮點一:五年實現特區一體化
《規劃綱要》提出,促進公共資源均衡配置,重點在原特區外的交通、醫療、教育、治安和環保等領域加快建設一批重大基礎設施、重大民生工程,新建高中、大學、大型醫院和文體場館原則上布局于原特區外。加快推進坪山樞紐、平湖樞紐等綜合交通樞紐和配套設施建設,完成原二線關口交通設施改造,完善軌道交通網絡。大力推進城中村市容環境提升,加快二線“插花地”整治。到2020年,原特區外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和城市建設管理水平基本達到全市平均水平,實現特區一體化發展。
亮點二:加快建設深中通道
加快對外鐵路新通道建設,積極推進贛深客專、深茂鐵路、沿海客專、深莞城際軌道、深惠城際軌道等規劃建設,建成廣深港客專深圳福田至香港段、穗莞深城際軌道,提升深圳國家鐵路樞紐地位。加快建設深中通道等戰略性通道,推進公鐵貨運場站、通道建設,提升對泛珠三角區域乃至全國的輻射能力。
亮點三:基本消除斷頭路
提升交通環境品質,持續開展交通擁堵綜合治理工作,打通交通擁堵瓶頸,基本消除斷頭路,推進無障礙設施改造和交通安全治理。
5、建設綠色低碳的生態文明城市
【目標】積極應對全球氣候變化,牢固樹立綠色低碳就是競爭力的發展理念,統籌生產、生活、生態布局,建立城市碳排放約束機制,提升大氣、水、土壤等環境質量,保護和修復自然生態系統,形成綠色化、低碳化、循環化生產生活方式,建設全國生態環境最優的綠色低碳之城。
【數字】實現新能源汽車應用規模化、公交車和物流車電動化,公交大巴電動化率達到100%。深入推進原特區外排水管網專業化運營,建設污水管網4260公里。加快污水處理廠新擴建和提標改造,污水處理能力達到683萬立方米/天。加快海綿城市建設,低影響開發區達到建成區面積的20%以上。實施九大流域水系整治,基本消除城市黑臭水體,實現跨(邊)界河流水環境質量全面達標,近岸海域水質優良(一、二類)比例達到70%以上。到2020年,綠色建筑總面積超過7000萬平方米;人均公園綠地面積達到13.8平方米。
【亮點】
亮點一:土地出讓與項目碳排放水平掛鉤
《規劃綱要》提出,加快國際低碳城建設,實施近零碳排放示范工程,探索建立土地出讓與項目碳排放水平掛鉤機制,擴大國際低碳城論壇影響力,創建國家低碳發展示范區。
亮點二:個人碳賬戶積分試點
加強資源環境國情和生態價值觀教育,培養公民環境意識,探索個人碳賬戶積分試點,推動全社會形成綠色消費自覺。
亮點三:新車排放標準力爭與歐盟同步
健全區域大氣污染聯防聯控機制,建成國內領先的大氣質量預報預警監測系統。加強機動車污染防治,新車排放標準力爭與歐盟同步,實施嚴格的柴油車總量控制措施。
亮點四:生態環境損害責任終身追究
落實生態文明建設考核和責任追究制度,實行差異化績效評價考核和領導干部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建立生態環境損害責任終身追究制。
6、建設更具競爭力影響力的國際化城市
【目標】全面落實國家“一帶一路”發展戰略,充分利用特區、灣區、自貿區疊加優勢,積極推進高水平雙向開放,加快自貿區建設和前海開發開放,強化區域合作的引領作用,攜手打造亞太地區最具活力的城市群,建設成為具有全球影響力的一流灣區名城和開放之城。
【數字】推進粵港澳優質生活圈建設,完善深圳與中山、珠海、香港、澳門的快速直達航線,實現與粵港澳灣區城市1小時通達。推進深莞惠和河源、汕尾“3+2”經濟圈建設,基本建成以城際鐵路和高快速路為骨架、銜接一體的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實現中心城區1小時互達。到2020年,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雙邊貿易總額達到1650億美元;深汕特別合作區生產總值超過225億元。
【亮點】
亮點一:國際化灣區名城
《規劃綱要》提出,大力發展高價值服務、高技術研發等高端業態,提升灣區經濟核心要素資源配置能力,加快打造產業發達、功能強大、開放互動、集聚外溢的灣區經濟。積極推動粵港澳大灣區基礎設施全面對接和發展要素高效流動,促進發展創新、增長聯動、利益融合,形成最具發展空間和增長潛力的世界級經濟區域。
亮點二:自貿區建設新標桿
優化前海蛇口自貿片區法治化、國際化、便利化營商環境,構建與國際高標準投資、貿易、管理規則接軌的自由貿易園區。推進前海蛇口自貿城、前海國際金融城、香港現代產業城和蛇口國際樞紐港“三城一港”建設,努力成為我國自貿區建設的新標桿,形成一批在全國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
亮點三:金融業對外開放示范窗口
完善深港金融同業合作機制,促進金融要素資源優化配置,深化兩地在金融市場、機構、人才等領域合作。提升跨境人民幣業務創新示范區功能,探索建立與自貿區發展相適應的賬戶管理體系,深化跨境人民幣貸款、跨境資產管理等業務創新,支持香港離岸人民幣中心建設。加快金融業對港澳地區進一步開放,探索建設新型跨境金融服務基礎設施,配合推動深港資本市場互聯互通和保險市場融合發展。完善金融招商政策體系,吸引境內外金融機構加速集聚。探索創辦具有國際影響力的高端金融論壇,加強金融品牌宣傳和推廣。支持金融監管機構開展監管創新試點,率先探索跨部門、跨市場協作的混業監管模式。
7、建設更高質量的民生幸福城市
【目標】堅持共建共享,把增進市民福祉、促進人的全面發展作為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嚴守城市安全發展底線,著力補齊民生短板,完善公共服務體系,有序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多元化增加優質公共產品和服務供給,努力建成平安和諧、包容發展的幸福之城。
【數字】積極發展學前教育,擴大普惠性幼兒園規模及覆蓋面,普惠性幼兒園比例達到60%。到2020年,高校達18所左右,在校生約20萬人;職業教育全日制在校生達到12.5萬人;三級醫院達到50家,引入50個高端醫療團隊,打造80個重點學科,每千人醫生數達到2.8人;累計新增就業人數超過40萬人。“十三五”期間,新增中小學學位23萬個左右;建設籌集保障性住房40 萬套,供應35萬套。萬人八類刑事案件立案數控制在3.5宗以內。
【亮點】
亮點一:深圳技術大學
《規劃綱要》提出,加快深圳技術大學等應用技術型本科大學規劃建設。大力發展高職教育,鼓勵深圳職業技術學院、深圳信息職業技術學院探索開展高職本科教育和中高職聯合教育。促進中職學校優化專業特色發展,推進職業院校與國內外知名院校合作辦學。
亮點二:學習型城市
加快學習型城市建設,加強終身教育和老年教育,建成市、區、街道、社區四級“立體化、全覆蓋”的社區教育網絡,支持深圳廣播電視大學建設高水平開放大學。
亮點三:城市醫療服務體系
優化醫療資源布局,加快構建以17個以上區域醫療中心為引領、50家以上三級綜合醫院和專科醫院為骨干,4000家以上門診部、診所和社康中心為依托的城市醫療服務體系。
亮點四:異地就醫結算
推進醫保支付制度改革,完善大病保險制度和異地就醫結算機制,適度提高醫療保險待遇。完善多元化社會保險體系,積極發展商業養老保險和醫療保險。
亮點五:住房保障城際合作
積極構建“高端有市場、中端有支持、低端有保障”的城市住房體系,大力實施保障性安居工程,多渠道籌集和建設保障性住房,全力推進棚戶區改造工作,完善公共配套設施,探索建立住房保障城際合作機制。加強保障性住房管理,完善準入、使用、退出機制,實現公共資源公平善用。建立保障性住房封閉運作、內部流轉機制,實現住房保障可持續發展。
8、建設具有鮮明特色的社會主義文化強市
【目標】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加快發展文化產業,積極實施文體惠民工程,著力擴大公共文化產品供給,以文化凝聚力量、創造活力、增強軟實力,全面提升城市文化的開放包容度和傳播影響力,建設獨具魅力的人文都市和創新文化名城。
【數字】到2020年,人均公共圖書館圖書藏量達到1.9冊。
【亮點】
亮點一:城市榮譽制度
《規劃綱要》提出,弘揚和豐富特區精神,建立健全城市榮譽制度和重大事件、重要人物紀念體系。廣泛開展改革開放歷史文物征集和展覽,推進南頭古城、大鵬所城二期等重點文物保護工程建設,強化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積累“城市記憶”,增強城市認同感、歸屬感。
亮點二:中華文化“走出去”重要基地
加強國際傳播能力建設,依托“文博會”、國家對外文化貿易基地等平臺,推動優秀文化創意產品和服務走出去,使深圳成為中華文化“走出去”的重要基地。辦好中國設計大展、深圳創意設計新銳獎、深圳國際設計周、深港城市建筑雙城雙年展等創意設計展會,策劃主題鮮明的文化論壇、藝術節、文化周、影視節慶等文化交流活動,不斷提升深圳文化影響力。
亮點三:龍頭文化企業
支持原創文化創意研發,增強文化生產和市場開拓能力。推動文化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發展文化創意產業和骨干文化企業,鼓勵有實力的文化企業跨地區、跨行業、跨所有制兼并重組,打造若干擁有自主品牌、具有國際市場競爭力的龍頭文化企業。
9、建設一流法治城市
【目標】加強黨對法治建設的領導,以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提升治理能力,堅持法治城市、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全面實現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法治化,加快建成公平公正安定有序的一流法治城市。
【亮點】
亮點一:行政執法全過程記錄和公示
《規劃綱要》提出,堅持嚴格規范公正文明執法,落實重大執法決定法制審核制度,完善行政執法操作流程,健全行政執法全過程記錄和公示制度,規范并大幅壓縮行政處罰自由裁量權。建立涉訴典型執法案例公示及檢討制度,切實提升執法規范化水平。
亮點二:審判權和執行權分離
加快司法人員分類管理和職業化改革。開展審判權和執行權分離改革試點,完善刑罰執行制度,統一刑罰執行體制。推行以審判為中心的訴訟制度改革。推進法院、檢察院司法行政事務管理權和審判權、檢察權相分離。健全行政機關依法出庭應訴、支持法院受理行政案件、尊重并執行法院生效裁判的制度。
亮點三:信用信息互通共享
健全信用法治體系和標準規范,完善公共信用信息記錄、征集、管理和應用等規范制度。建立統一的公共信用信息體系和管理系統,健全個人、企業、社會組織等信用信息數據庫,促進信用信息和信用產品運用,實現信用信息互通共享。
10、建設全面深化改革先鋒城市
【目標】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改革方向,保持蓬勃向上的朝氣、敢闖敢試的銳氣、開拓進取的勇氣,解放思想、先行先試,加強頂層設計,發揮基層探索精神,增強改革的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率先在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上取得決定性成果,爭創全面深化改革先行區。
【數字】到2020年國有資本收益上繳一般公共預算比例提高到30%。到2020年,全市人口發展預期目標為1480萬人。
【亮點】
亮點一:同等條件無差別辦理
《規劃綱要》提出,精簡審批層級,優化審批流程,創新審批方式,全面推進審批標準化,壓縮審批時限,規范審批條件和裁量基準,實現同一事項同等條件無差別辦理。完善行政審批設置的審核認證機制和定期評價機制。大力推廣隨機抽查,規范監管行為,加快形成事中事后監管的制度框架和有效運行機制。
亮點二:違建“零增量”
健全土地監察制度和責任追究制度,全面控停違法建筑,加快推進歷史遺留違法建筑處置,實現全市違建“零增量”。
亮點三:基層治理創新
推進基層治理創新,完善社區治理體系,加快社區管理體制和社區共治機制改革。推進社區黨建標準化建設,強化社區黨組織的領導核心作用。明晰街道與社區職責定位,制定社區服務管理主體工作事項清單,建立社區工作準入制度和服務標準體系,增強社區服務功能。加強基層民主自治,推行社區居民公約,創新居民小區自主管理模式,探索業主大會法人登記制度,完善業主委員會管理制度,建立社區公共利益保護機制。開展社區群團組織標準化建設,推動工青婦等社區群團組織全覆蓋,改進基層工會組織建設和管理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