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国产一级在线观看,国产成人综合久久精品亚洲,免费一级欧美大片在线观看

當前位置:智慧城市產業動態 → 正文

上海22個重點專項打造智慧城市新地標,電子商務首次被納入規劃!

責任編輯:editor004 |來源:企業網D1Net  2014-12-22 10:13:41 本文摘自:智慧城市中國

上海市推進智慧城市建設行動計劃(2014-2016)發布

大力實施信息化領先發展和帶動戰略,創建面向未來的智慧城市,是上海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際大都市的重要內涵,也是上海適應全球信息技術革命新浪潮,加快推進信息化與城鎮化、工業化、農業現代化同步發展和深度融合的重要舉措。

大力實施信息化領先發展和帶動戰略,創建面向未來的智慧城市,是上海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際大都市的重要內涵,也是上海適應全球信息技術革命新浪潮,加快推進信息化與城鎮化、工業化、農業現代化同步發展和深度融合的重要舉措。上海市通過實施上一輪智慧城市建設三年行動計劃,已基本形成以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為主要特征的智慧城市基本框架,為新一輪智慧城市建設奠定了堅實基礎。為全面貫徹落實中央網絡安全和信息化領導小組會議精神,根據國家信息化發展規劃,結合上海市實際,制訂本行動計劃。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

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十八屆三中全會和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按照創新驅動發展、經濟轉型升級的總體要求,抓住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建設契機,著眼信息化助推“四個中心”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國際大都市建設,助力社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以貼近群眾需求和服務改革發展為導向,推動信息化與城市發展全面深入融合。以深化智慧應用為主線,以強化網絡安全為保障,營造智慧生活,發展智慧經濟,深化智慧城管,建設智慧政務,推進區域示范,依靠企業主體,進一步提升信息基礎設施能級,加快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發展,探索智慧城市建設可復制、可推廣的政策措施,為上海率先邁入信息社會、努力當好全國改革開放排頭兵和科學發展先行者發揮更大作用。

(二)推進原則

1.需求為先,惠民為本。堅持以需求為導向,著眼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和提升社會治理能力,立足市民生活、企業生產和運營、政府管理和服務的實際需求,發揮信息化對科學高效配置資源的支撐和服務功能,切實增強智慧城市建設帶來的便捷、高效、創新的感受度,讓智慧城市建設成果惠及全體市民。

2.創新驅動,深化應用。鼓勵各類技術創新、模式創新、業態創新,促進信息技術與各行業跨界融合,培育信息化環境下的新產業。以創新促應用,不斷拓展信息技術應用的廣度和深度,豐富各領域應用服務的技術手段和服務模式,形成智能應用與產業發展良性互動的智慧城市建設格局。

3.強化安全,保障有力。牢牢把握網絡安全和信息化作為一體之兩翼、驅動之雙輪的辯證關系,統一謀劃、統一部署、統一推進、統一實施,做到協調一致、齊頭并進。加強網絡安全,堅持依法管理,提升技術能力,強化信息保護,完善管理制度,形成與發展水平相協調的網絡安全保障體系。

4.政府引導,企業主體。發揮政府在頂層設計、規范標準、統籌協調等方面的引導作用,堅持企業主體地位和發揮市場配置資源決定性作用,在競爭性領域堅持信息技術推廣應用的市場化,在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領域積極引入市場機制,培育行業協會等社會組織力量,形成政府、企業、社會合力推進的格局。

(三)發展目標

到2016年底,基本構建起以便捷高效的信息感知和智能應用體系為重點,以高速泛在的下一代城市信息基礎設施體系、綠色高端的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體系、自主可靠的網絡安全保障體系為支撐的智慧城市體系框架,智慧城市建設成為上海提升國際競爭力和城市軟實力的強大支撐和重要基礎,上海信息化整體水平繼續保持國內領先,率先邁入國際先進行列。

——信息化應用水平和效益顯著提升。智慧生活初具雛形,信息化應用有效促進信息消費,基于網絡的智能化醫療、教育、交通、養老等公共服務基本涵蓋全體市民。智慧經濟蓬勃發展,信息技術引領帶動新技術、新產業、新模式、新業態(以下簡稱“四新”)發展,信息化與工業化融合指數達到86.5,電子商務交易額達到2萬億元。智慧城管不斷深化,基于網格化的城市綜合管理平臺基本覆蓋全市域。智慧政務取得突破,信息化助力政府改革創新的效應不斷凸顯,電子政務建設管理模式進步顯著。智慧城市區域示范效應明顯,形成一批示范性智慧社區、智慧村莊、智慧商圈、智慧園區、智慧新城。

——下一代城市信息基礎設施服務能級顯著提升。全面建成寬帶城市,光纖寬帶網絡基本覆蓋全市域,家庭光纖入戶率達到60%,家庭光纖用戶平均互聯網接入帶寬達到40兆比特/秒,下一代廣播電視網(NGB)覆蓋600萬戶家庭,涵蓋城鎮化地區。全面建成無線城市,第三代移動通信(3G)和第四代移動通信(4G)用戶普及率達到70%,4G網絡基本覆蓋全市域,公共場所無線局域網(WLAN)布局進一步優化,無線接入點突破20萬個。功能設施進一步完善,全市互聯網數據中心機架數突破5萬架。國際網絡出口、本地網絡網間交換能力顯著提升,網絡就緒度指數明顯提高。

——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創新發展能力顯著提升。集成電路、高端軟件等領域自主創新能力大幅提升。在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移動互聯網等領域培育一批新模式、新業態企業。上海基本成為國內新一代信息技術創新引領區和產業集聚區、信息服務業發展高地。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總規模達到1萬億元,占信息產業比重超過70%,從業人員超過80萬人,信息服務業經營收入達到6800億元,增加值占全市國內生產總值比重超過7%。

——網絡安全綜合保障能力顯著提升。重點領域安全監管、城域網監測預警、網絡安全應急處置、網絡空間綜合治理能力明顯增強,重點區域、重點單位網絡安全防護水平有效提升,市民網絡安全意識普遍提高,網絡安全技術產業健康有序發展,智慧城市網絡安全態勢總體可信、可靠、可控。

(四)任務概要

3年內,將信息感知和智能應用作為發展重點,著力實施智慧化引領的“活力上海”(LIVED)五大行動:著眼城市宜居(Livable),營造普惠化的智慧生活;著眼產業創新(Innovative),發展高端化的智慧經濟;著眼運行可靠(Viable),完善精細化的智慧城管;著眼透明高效(Efficient),建設一體化的智慧政務;著眼區域(District)示范,圍繞社區、村莊、商圈、園區、新城,打造智慧城市新地標。強化智慧城市三大支撐體系:下一代城市信息基礎設施體系重點推進寬帶城市、無線城市、功能性設施、通信樞紐、下一代互聯網等重點專項建設;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體系重點發展集成電路、新型顯示、高端軟件等核心基礎產業,推動新一代移動通信、下一代互聯網核心設備和智能終端研發及產業化,促進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等研發和示范應用,提升網絡視聽、數字內容等信息服務能力, 加快重要基礎設施智能化改造;網絡安全保障體系重點提升網絡安全技術防范、基礎支撐和綜合治理能力,強化網絡安全監管和應急處置,完善安全可信網絡環境建設。

二、發展重點

實施“活力上海”五大行動,推動建設28個重點專項。

行動一:著眼城市宜居,營造普惠化的智慧生活以建設成果全體市民共享為原則,深入推進與市民生活密切相關的公共服務信息化,充分調動各方資源,整合服務內容,拓展服務渠道,創新服務模式,構建政府、企業、社會組織三位一體公共服務體系。

重點專項1:智慧交通。應用信息技術提升交通運輸行業智能化水平,發揮交通智能化對綜合交通組織、運行、管理的支撐作用。優化交通綜合信息服務平臺,推進新城、新市鎮道路交通信息采集和處理,實現與市級交通綜合信息平臺互聯互通。建設公共停車信息平臺,采集實時停車泊位信息,發布停車誘導動態信息,推進停車收費電子化和監管智能化。完善公共交通信息服務系統,推進公交客流實時信息采集、智能集群調度和公交電子站牌建設。擴大高速公路不停車收費系統(ETC)覆蓋面。推進公交卡長三角區域互聯互通。擴大公交車WLAN覆蓋范圍。推動北斗衛星導航示范應用。鼓勵社會力量參與交通信息服務體系建設,推動交通信息全程服務應用示范。

重點專項2:智慧健康。深化基于市民電子健康檔案的衛生信息化工程,推進健康信息在公共衛生機構、醫療機構、家庭醫生和市民之間共享利用,建設覆蓋醫療、醫保、醫藥和公共衛生領域的衛生綜合管理平臺,推動醫療大數據研究和應用。加強傳染病防控、慢性病管理、婦幼保健、職業衛生、精神衛生等公共衛生信息化建設,完善疾病預防控制業務信息平臺。深化醫院信息化建設,探索新型患者就醫、付費模式,探索開展遠程醫療服務。建設群眾體育健身信息服務平臺,為市民提供體育場館查詢預訂、體育健身指導及體質監測等服務,促進科學健身。鼓勵社會力量參與市民健康服務,探索市民健康服務新模式。

重點專項3:智慧教育。發揮信息技術對教育現代化支撐作用,建立教師備課和學生學習支撐系統,創新教學手段和模式。建設大規模智慧學習平臺,為市民提供在線學習、終身學習等個性化學習服務。以建設上海教育資源中心為突破口,探索建立資源建設多元評價機制和共享激勵機制,促進優質教育資源向社會開放。建設上海教育數據中心,匯集整合各級各類教育數據,以教育大數據支撐教育管理決策、教學研究和公共信息服務。推動涵蓋校區管理、教務安排、后勤保障等內容的智慧校園建設,深化易班——上海大學生網絡互動社區建設,打造互動、開放、共享的網絡平臺。鼓勵企業和社會機構挖掘需求,建設網絡服務平臺,面向不同人群提供開放式在線課程(MOOCs),豐富互聯網教育產品。

重點專項4:智慧養老。圍繞構建五位一體社會養老服務體系,搭建全市統一的養老公共服務信息平臺,統籌政府部門及市場機構的各類養老服務信息資源,建立涵蓋服務需求、服務項目、服務隊伍、服務設施和養老政策的養老數據庫,提供一站式養老咨詢、申請、評估、分類轉接等服務。發展智能化養老機構,推進社區養老信息化建設,為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緊急援助、醫療保健、心理慰藉等服務。推進物聯網、移動互聯網等在養老服務領域的廣泛應用,促進遠程健康監護、居家安防等應用。

重點專項5:智慧文化。圍繞市民對公共文化服務的需求,搭建文化上海云平臺,匯聚整合全市文化活動、文化展示、文化演出、文化培訓、場館導覽、圖書閱讀、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等公共文化資源,為市民提供不受時間、地域限制的一站式服務。加快圖書館、博物館等文化資源的數字化,為市民提供觸手可及的公共文化服務,到2016年60%的市級博物館和40%的區級博物館實現數字化。鼓勵企業開發推廣各類滿足市民需求的數字內容產品和服務,培育互聯網文化服務領域龍頭企業。

重點專項6:智慧旅游。鼓勵和引導旅游電子商務平臺建設,為游客提供旅游線路規劃和交通、住宿、門票預訂購買等一站式服務。推進景區智能化建設,提供電子門票、自助導覽、自助講解等服務。建設旅游市場監測預警平臺,開展旅游企業、行業信息動態統計和分析,提升行業運行發展分析能力和決策能力。建立旅游舒適度指標體系,提升旅游公共突發事件預防預警、快速響應和及時處置能力。加強旅游行業監督管理,強化旅游行業信用監管和服務。

重點專項7:智慧就業。以整體提升人力資源服務智能化水平為目標,整合職業培訓、技能鑒定、海內外人才引進、居住證積分制、社保繳費等人才和就業服務內容,提供面向法人的在線自助

經辦應用。建立個人和企業就業誠信系統,深度挖掘勞動監察、勞動仲裁、社保繳費等方面的業務數據,實現政府就業監管機制創新。開放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相關信息資源,鼓勵社會機構積極參與就業服務,推進社會機構與政府之間信息共享。

重點專項8:智慧氣象。建設城市專業氣象服務平臺,建立氣象對相關行業影響的預測模型,為交通、衛生、農業、能源等重點行業提供智能化服務。建設個性化、互動式的“我的氣象臺”,緊貼市民衣、食、住、行等方面的需求,為老人、兒童、疾病易感人群等特定群體提供精細化的氣象服務和生活引導產品。拓展氣象信息發布渠道,使市民享受觸手可及的氣象服務。

行動二:著眼產業創新,發展高端化的智慧經濟

以信息化助推“四個中心”建設,促進產業高端化、集約化、服務化為發展目標,以廣泛應用信息技術、加快培育發展“四新”為戰略重點,全力推動信息化與工業化深度融合(以下簡稱“兩化”融合),為打造“上海服務”和“上海智造”提供有力支撐。

重點專項9:互聯網金融。鼓勵互聯網企業面向金融行業開展跨界融合,加快第三方支付創新應用,在安全可控前提下,支持網絡借貸(P2P)、眾籌等互聯網金融業務創新。推動銀行等金融機構通過互聯網開展業務創新,加快金融領域網絡創新業務發展。提升金融信息和數據集聚度,發展與國際接軌的財經、證券、保險等大型信息資訊平臺。深化智能卡應用,推動銀行集成電路(IC)卡的廣泛應用,鼓勵各類智能IC卡在便民支付領域多卡集成。

重點專項10:智慧航運。推動口岸監管作業智能化,深化口岸通關無紙化,圍繞進出口企業通關便利需求,推進監管部門聯網核查。建設貿易單一窗口,實現單證一口申報、監管狀態信息一口反饋。完善國際航運中心綜合信息平臺,構建統一的數據交換系統和對外服務窗口,實現口岸監管、碼頭作業、貨物運輸、航運服務等信息共享交換。推動多種運輸方式及物流資源的信息協同運作、口岸通關稅費和港口航運結算的電子支付等功能,提高口岸整體運行效率,降低航運相關單位管理和運行成本。開展亞太示范電子口岸建設,與亞太經濟合作組織(APEC)成員重點口岸實現基礎設施互聯互通。

重點專項11:智慧商務。發展電子商務服務業,鼓勵各類跨境電子商務、大宗商品交易服務平臺集聚發展,培育對接產業鏈的嵌入式電子商務集成創新服務平臺,支持圍繞中小企業生命周期經營各環節實際需求的創新平臺發展,推動應用云計算、大數據、移動互聯網等新技術的電子商務服務模式和業態創新,加快形成第三方電子商務服務產業鏈。圍繞傳統產業改造提升,鼓勵骨干制造行業加速提升供應鏈業務協同能力,應用電子商務創新制造、服務模式。推動傳統商貿服務業加快網絡購物、網上商城等應用,積極探索線上線下互動(O2O)、客戶到企業(C2B)等新型電子商務服務模式。深化電子商務產業園區和示范基地建設,推動電子商務與物流、快遞業協調發展,進一步優化電子支付、信用服務、安全認證等支撐環境,促進電子發票、電子合同應用推廣。構建快遞業服務安全評估預警監管綜合信息平臺,創新行業服務方式和監管模式,鼓勵規模快遞企業創新應用,提升全市快遞業信息化水平和快件末端投遞智能化水平。

重點專項12:智能制造。鼓勵發展基于產業互聯網及大數據分析的新型生產組織方式,發展云制造和按需制造,推動個性化定制、眾包眾創等模式創新。推動制造業服務化,發展面向產品的在線服務、遠程維護等新業態,實施工業云創新服務試點,支持面向行業和區域的公共服務平臺、行業性交易平臺建設推廣。推動綠色低碳制造,支持利用信息化手段加強企業資源管理、能耗監控及生產流程能源優化,推動基于產品全生命周期管理的產品回收、產品再制造、逆向物流等信息系統建設。

重點專項13:智慧企業。鼓勵制造業骨干企業提高生產設備、制造工藝、生產組織智能化水平,推動工業機器人、增材制造等先進制造技術的示范應用,建設數字化車間和智能工廠。鼓勵服務業企業應用大數據、物聯網、移動互聯網等,不斷創新商業模式,提高服務能級和決策科學化。鼓勵面向中小微企業的信息化服務體系和公共服務平臺建設,提高企業信息化應用能力和水平。大力推動“兩化”融合管理體系貫標試點,指導一批試點企業完成達標認定,建立和完善全市貫標服務和認證體系。

行動三:著眼運行可靠,完善精細化的智慧城管

圍繞城市管理精細化、可視化、智能化發展需求,充分利用信息技術在數據采集、存儲、分析、展示等方面的優勢,推動信息化在城市建設和管理領域深度應用,全面支撐上海城市功能提升和安全運行。

重點專項14:城市綜合管理信息化。在城市網格化管理信息系統基礎上,建設城市綜合管理信息平臺,并與“12345”市民服務熱線銜接,與相關行業管理信息系統互聯互通,逐步實現非緊急類城市綜合管理領域全覆蓋。完善突發公共事件應急指揮平臺應用功能。建設城市管理行政執法指揮平臺,實現對市容環境違法行為及時發現、有效取證、依法解決。使用衛星定位技術加強渣土車監管,深化信息共享,提高渣土車監管效能。推動完善“地樓房”基礎數據管理和動態監管機制,推進個人住房信息、物業管理、房屋修繕及安全使用等系統建設。推進建筑信息模型(BIM)技術在政府投資的公共建筑和市政基礎設施工程項目中的應用,鼓勵社會投資的建筑工程項目應用BIM技術實現全生命周期管理。

重點專項15:食品安全管理信息化。推進食品安全許可、監管和處罰信息共享,檢驗檢測結果共享,突發事件協同處置等系統建設,完善食品安全風險監測、投訴舉報和信用評價機制。建立食品安全數據庫,推進與市、區縣、街道鄉鎮監管系統和市法人庫、市公共信用信息服務平臺的數據共享。深化食品信息全程追溯功能,圍繞食品生產、加工、流通、銷售等重點環節,實施糧食及制品、畜肉及制品、禽類、蔬菜、乳品、食用油、水產品、酒類等8大類食品信息全程感知和溯源。推進對食品生產、流通、餐飲服務企業的跨部門協同監管。面向社會發布食品安全綜合監管、應急預警等信息,鼓勵社會力量參與食品安全管理和服務信息化體系建設。

重點專項16:環境保護信息化。完善全市環境質量監測網絡建設布局,實現對大氣、水、噪聲、輻射、土壤、生態等環境要素監測監控全覆蓋。加強長三角區域大氣污染聯防聯控,建設長三角區域空氣質量預報預警系統,實現區域內大氣污染綜合監測數據實時共享,建立污染源排放量清單,做好區域空氣質量預報預警工作。加強環境污染源管理,實現危險廢物產生、運輸、處置、監管等全過程信息化。加強環境保護信息資源開發利用,引導企業提供面向公眾、企業等不同對象的便捷化環保信息服務。

重點專項17:公共安全信息化。增強公共安全防控信息化建設,加快圖像監控、通信網絡、數據中心等信息基礎設施建設、擴容,完善各類社會資源共享共用機制,加強重點區域監控,提高視頻監控覆蓋率。深化應急管理領域業務協同,運用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等新一代信息技術,采集水、電、氣等涉及民生的公共資源運行狀況,切實提升突發事件監測、預警和應急處置能力,完善突發事件應急平臺體系。全面提升快速反應能力和應急處突能力,提高社會綜合治理水平和能力。

重點專項18:智能化城市生命線。聚焦水、電、油、氣等城市生命線,推動城市公共基礎設施管理智能化,提升管網利用效率和資源利用水平,拓展新的服務模式,保障城市運行安全、平穩、有序。加快智能電網建設,推動智慧照明試點,促進能源生產變革。深化智慧水網建設,推動新興信息技術在供水安全、防汛、水資源與環境生態一體化管理等方面的深度應用,建設水資源管理信息平臺和供水調度管理信息平臺,提升對全市水安全保障、水資源管理的支撐能力。

行動四:著眼透明高效,建設一體化的智慧政務

按照建設責任政府、服務政府、法治政府、廉潔政府的總體要求,以政務信息資源開發利用為核心,以信息共享、系統集成、業務協同、渠道整合、資源集約為原則,充分利用云計算、大數據、移動互聯網等新興技術,通過感知、整合、分析及智能化響應等方式,實現政府資源整合、流程優化和業務協同,提升政府管理和公共服務水平和效率。

重點專項19:電子政務一體化。以轉變電子政務建設模式、提升電子政務服務能級和安全防護能力為目標,建設基于云計算的電子政務公共平臺,實現硬件資源、數據交換、應用支撐、資源管理的統籌,有效降低電子政務建設運維成本,提升資源集約化程度。建設面向政府公共服務的大數據平臺,向各部門提供基于電子政務公共云平臺匯聚的各類數據資源,為輔助決策、統計分析、業務管理等方面提供大數據支撐。完善政府信息共享管理規范,形成規范有效的信息共享管理機制,建立與之相適應的電子政務管理體制和工作機制,構建統一高效、彈性擴展、安全可靠、按需服務的電子政務應用生態環境。

重點專項20:政府公共數據開放服務。建設完善上海數據服務網,形成政府公共數據對外服務統一門戶,推動基于移動互聯網的政務應用系統開發。加快制定政府公共數據資源向社會開放的標準規范,探索建立政府公共數據資源開發利用的規范和渠道。深化公共資金、公共資源、食品安全等政府信息公開,全面開放地理位置類、市場監管類、交通狀況類等重點領域的政府數據。開發數字檔案信息資源,推進檔案資源數字化、管理手段現代化、檔案服務網絡化,提高檔案便捷服務和信息共享水平。采用外包、政府購買服務等方式獲取用于政府管理和公共服務的數據產品和服務,促進信息服務產業發展和公眾信息消費。

重點專項21:優化公共服務渠道。推進服務模式從“一門式”向“一口式”轉變,開發建設基于云計算技術、部署于區縣的社區事務受理服務系統,通過后臺“一表式”管理,實現社區事務一口受理、辦理結果一口反饋。深化政府門戶網站網上辦事功能,推進政府服務熱線整合歸并,拓展法人數字認證“一證通”使用范圍。鼓勵企業開發多渠道、多載體的公共信息服務平臺,使公眾享受到均等、便捷、規范的公共服務。

重點專項22:提升電子政務網絡服務能級。完成公務網骨干網升級改造,實現與國家政務內網網絡信任服務系統的銜接,推進公文網上傳閱、辦理,規范電子文件檔案管理。充分利用800兆數字集群政務共網資源,提高政務外網網絡保障能力,全面滿足市和區縣兩級政府部門各類應用的接入需求和云計算、大數據、下一代互聯網等新興技術要求。

重點專項23:公共信用信息服務平臺。促進信息記錄歸集,建立相關標準規范,發揮跨部門信息共享系統渠道作用,信息覆蓋全市行政機關及依據法律法規行使公共事務職能的社會組織,實現信息查詢比對、信用篩選、信用預警等功能,滿足社會對公共信用信息的需求。拓展平臺信息應用,促進行政機關在日常監督管理、公共資源分配、表彰獎勵等活動中查詢使用公共信用信息,發揮信用服務機構作用,分析處理相關信息,推行相對人信用評價和分類管理。以應用為導向,以長三角為突破口,推進區域信用平臺共建、信用信息互通、信用管理合作。

行動五:著眼區域示范,打造智慧城市新地標

圍繞智慧社區、智慧村莊、智慧商圈、智慧園區、智慧新城建設,全面推進創新試點和應用示范。

重點專項24:智慧社區。圍繞生活更便捷、更安全、更和諧,推進智慧社區建設,促進社區服務集成化、社區管理智能化、居民生活現代化。根據《上海市智慧社區建設指南(試行)》,以生活服務、社區管理和公共服務、智能小區、智能家居為重點,推動50%以上社區開展智慧社區試點示范建設。鼓勵建設面向市民服務的云平臺,匯聚政府公共服務和市場服務資源,通過電腦、手機、數字電視等渠道,為市民提供社會保障、醫療健康、交通出行、氣象信息、文化娛樂、公用事業、智能安防等服務。

重點專項25:智慧村莊。按照美麗鄉村建設總體要求,以信息基礎設施高速泛在、農村公共服務便利化、村莊治理信息化為重點,在20個村開展智慧村莊試點示范建設。實施寬帶進村,實現農村家庭寬帶網絡接入全覆蓋,優化完善3G網絡,基本實現4G網絡覆蓋。圍繞農村居民生產、生活實際需求,鼓勵和支持相關部門進一步加強文化、教育、旅游信息資源和服務推送;支持建設美麗鄉村旅游公共信息服務平臺;完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信息系統,支撐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市級統籌工作開展。圍繞村莊治理需求,加快推進村委會電子臺賬建設,減輕基層工作負擔;深化行政村網頁建設,加強村務公開工作;深化農村集體“三資”監管平臺應用,提升村莊治理信息化水平;加強農村信息員隊伍建設。

重點專項26:智慧商圈。圍繞傳統商業能力提升和模式創新,以商品營銷和品牌服務為核心、商業企業為主體、商業集聚區為載體,通過信息化提升商圈整體服務水平。加快商圈信息基礎設施升級,推動重點商圈寬帶和無線網絡覆蓋,鼓勵商家提供免費無線網絡接入服務。推動停車誘導、購物導航、移動支付、基于位置信息服務等在商圈中的應用,提升商圈信息化管理和服務水平。鼓勵電子商務企業與實體商圈互動,在有條件的商圈推動搭建信息化綜合服務平臺,推動以智能終端、商貿聯動和會員互動為重點的基于商圈的網絡社區建設。推進用戶數據管理和共享,推動傳統商業模式向基于大數據精準化營銷的轉型。

重點專項27:智慧園區。圍繞園區管理和產業服務,加快信息化助力制造業園區高端綠色、服務業園區宜居宜業發展。推動信息基礎設施集約建設,實現重點園區固定寬帶網絡、移動通信網絡和WLAN等的優化覆蓋。鼓勵園區管理服務精細化,以辦公、招商、物業等為核心,推動形成基于互聯網的“一站式”園區公共管理服務體系。鼓勵產業服務專業化,支持各類產業創新和商務合作平臺發展,提供企業信息化、在線產品服務、公共檢測、投融資等增值服務,以及園區休閑、便捷支付、智能停車等生活服務。鼓勵園區能源環境智能調控,鼓勵信息技術、智能裝備、新能源、新材料、文化創意等新興產業的園區集聚。

重點專項28:智慧新城。圍繞基礎網絡領先、智慧應用普及、智慧產業集聚、信息安全可控,在嘉定等新城開展智慧新城試點。以新城為載體,加快智慧社區、智慧村莊、智慧商圈、智慧園區試點示范,鼓勵社會力量參與智慧新城建設。推動相關扶持政策向智慧新城傾斜,優先推動4G網絡覆蓋等信息基礎設施建設,“醫食住行文教旅”等智慧化服務模式創新應用,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等新一代信息產業發展,率先將智慧新城打造成為上海智慧城市標桿。

三、支撐體系

重點完善下一代城市信息基礎設施、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網絡安全保障三大支撐體系,推動建設22個重點專項。

支撐體系一:建設具備國際水平的下一代城市信息基礎設施

按照規劃引導、集約建設、資源共享、規范管理、滿足需求、適度超前原則,充分發揮電信、廣電運營企業主力軍作用,以4G建設為重點,進一步提高基礎承載、樞紐匯聚和網絡服務能力,促進“三網”融合,提升服務質量和服務水平。

重點專項1:寬帶城市深化。落實國家“寬帶中國”戰略要求,全面推進寬帶網絡升級改造。加快推進農村地區光纖到戶覆蓋,進一步提高全市光纖寬帶用戶普及率,鼓勵辦公、商業等公共建筑采用光纖入樓技術。加快推進郊區城鎮化地區NGB覆蓋,縮小城鄉差距,推進區域協調發展,實現全市域光纖到戶覆蓋和城鎮化地區NGB覆蓋。

重點專項2:無線城市提升。加快構建以移動通信網絡和WLAN為主體的無線寬帶網絡。重點推進4G網絡建設,繼續優化3G網絡,到2016年實現中心城區和郊區城鎮化地區4G網絡全覆蓋,3G和4G用戶普及率達到70%。根據布局規劃和綠色環保要求,實施基站集約化建設和景觀化設置。推進全市WLAN布局優化,支持在公共區域進一步擴大覆蓋。提升“i-Shanghai”服務質量,鼓勵區縣開展公益性WLAN覆蓋。

重點專項3:功能性設施建設。充分利用上海國際網絡節點、骨干網絡節點及網絡帶寬資源優勢,積極推動綠色節能技術運用和已有數據中心升級改造,在電力、通信資源優勢區域推進高端、自給、集聚的數據中心建設,進一步優化與上海產業發展相適應的互聯網數據中心(IDC)布局。研究數據中心異地布局的政策舉措,鼓勵開展異地災難備份應用,推進上海與國內其他地區數據中心對接合作,探索建立跨區域的示范性項目,進一步增強信息集聚和服務能力。規劃整合、改造升級上海市現有全球定位系統(GPS)、連續運行參考站網(CORS)和高精度差分站點資源,建設以北斗為主體的全球衛星導航系統(GNSS)多模導航和位置信息增強網絡,到2016年完成兼容北斗的GNSS多模衛星導航與位置服務基礎設施建設和改造。推進上海超級計算中心轉型發展。探索建設以4G網絡為主體的無線寬帶物聯網。

重點專項4:通信樞紐建設。增強上海亞太信息通信樞紐服務能力,推進新亞太國際通信海光纜系統(APG)建設和已建海光纜擴容。鼓勵基礎運營商加大國際網絡建設,大幅提升國際網絡出口能力,提高與國際運營商互聯互通水平。持續擴容、優化城域網絡,推動上海市傳輸網升級及網間優化,進一步完善寬帶網絡結構,鼓勵基礎電信運營商加強網間直聯,擴展各運營商間的互聯帶寬,不斷提升本地互聯網業務的網間交換能力和服務質量。

重點專項5:下一代互聯網建設。推動電信運營商加快基礎設施和支撐系統升級改造,提升網絡功能和性能,到2016年年底實現主干網、接入網、IDC等設施的主要設備全面支持互聯網協議第六版(IPv6)。聚焦訪問量較高的政府門戶網站及商業影響力較大的網絡應用服務商,實施IPv6升級改造。在公共信用服務、網絡電子認證、航運、教育、醫療等領域,開展IPv6應用示范工程建設,引領全行業對IPv6的關注和跟進。加快IPv6核心設備技術升級和產業化,提升下一代互聯網領域技術創新能力。

重點專項6:無線電管理。建設面向移動互聯網、物聯網普及應用的頻率資源綜合利用體系,編制頻率資源分布地圖,建立以頻率復用為核心的資源配置模式,探索建立頻率資源綜合利用評估體系和動態儲備機制;聚焦700兆赫茲數字紅利頻譜,做好廣播電視與新一代寬帶移動通信的組網兼容研究,試點形成頻譜釋放機制,加快1900-1920兆赫茲頻譜的再利用,全面完成小靈通清頻。完善基于城鄉規劃的固定無線電臺站布局體系,完成基站站址布局規劃實施的評估和研究,推動基站區域控詳落地;編制發布重點固定無線電臺站保護規劃;推進基站室外分布系統標準化建設,編制發布公共場所WLAN信號覆蓋系統集約化技術規范,開展測試及后評估。完善無線電安全保障體系,建設聚焦軍民融合、長三角區域聯動、重點行業協同的無線電安全保障機制,推進智慧城市關鍵基礎設施立項階段的強制性無線電安全評估。

支撐體系二:加快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發展

按照技術先進、產業領先、安全可靠、自主可控方針,充分發揮市場在配置資源中的決定性作用,以培育“四新”經濟和扶持龍頭企業為主要抓手,加快推動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移動化、網絡化、智能化、綠色化,為智慧城市建設提供有力的技術支撐和產業保障。

重點專項7:集成電路。對接《國家集成電路產業發展推進綱要》,完善組織保障,組建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推動集成電路設計技術水平和制造業產能規模水平雙提升,推進高性能處理器、移動終端關鍵芯片、高清數字電視芯片、金融IC卡芯片、工業控制核心芯片、光網絡核心芯片與器件等產品設計和制造技術水平提升及國產整機系統應用示范工作。加快完善新建12英寸晶圓生產線項目方案,推動20-14納米先導工藝技術引導線建設。推動裝備、材料業取得突破,促進產業鏈互動發展。

重點專項8:新型顯示。推進新型顯示基礎器件和應用融合,促進產業鏈對接和跨界融合,推動新型顯示與智能終端、可穿戴設備、集成電路、汽車電子等行業對接,創新產品應用和服務模式,加快產業發展。加快推進主動矩陣有機發光二極體(AM-OLED)產品產業化,推進45代和55代AM-OLED量產線建設。建設發光二極管(LED)新光源產業基地,聚焦LED設計、研發、關鍵制造、服務,加快產業集聚發展。

重點專項9:高端軟件。推動高端軟件技術創新、管理創新、市場創新、模式創新,力爭到2016年上海高端軟件經營收入達4000億元。發展自主可控的服務器操作系統、桌面操作系統、網絡化操作系統、移動終端操作系統、大型通用數據庫及中間件等關鍵技術,解決基礎軟件與硬件、行業應用軟件之間的系統適配和協同運行,在電子政務等方面加快形成一批解決方案。提高行業軟件在政務、金融、航運等領域的規劃、整合和應用水平。聚焦“兩化”融合重點領域,提升系統集成能力,推動形成安全可靠、國內領先的工業軟件解決方案和服務。

重點專項10:云計算。支持分布式數據存儲、虛擬化、海量數據處理等云計算關鍵技術研發,突破大數據環境下的數據采集、分析和處理技術,形成自主可靠的云計算軟硬件完整產品鏈,帶動芯片、服務器、終端設備技術和產品創新。全面推進云計算示范應用,打造覆蓋市民生活、企業服務、電子政務的城市綜合云計算服務平臺。加快云計算信息安全標準、規范的研究和制定,探索公共云計算服務提供商認定和評價標準。構建安全認證體系,提升用戶對云計算的服務信任度,為云計算服務環境中數據安全、隱私保護提供技術支撐。到2016年云計算軟件服務及硬件產品收入突破1200億元,培育10家云計算龍頭企業,支持百家產業鏈關鍵企業,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云計算企業生態系統。

重點專項11:大數據。加快形成覆蓋互聯網、金融、交通、醫療、教育等重點領域的大數據平臺,成為國內領先的大數據應用示范城市。加快非關系型數據庫管理系統、分布式文件系統、分布式處理系統、數據挖掘與分析軟件、商業智能軟件、多媒體加工處理軟件、可視化軟件等大數據技術研發。以數據處理軟件為支撐,培育形成一批具有較高集成水平、較強市場能力的大數據解決方案提供商。鼓勵各行業企業和機構,以大數據模式構建面向個人、行業、政府的數據服務平臺,滿足用戶的多元化需求;鼓勵大型企業基于云計算、大數據技術架構建設大數據平臺,并對外開放接口,提高數據使用效率;支持中小型企業使用公共數據服務,降低大數據平臺建設成本;推動各級政府開展大數據應用,優化公共服務質量。

重點專項12:物聯網。突破一批物聯網關鍵技術,聚焦支持微型和智能傳感器、短距離通信、智能系統等領域關鍵技術研發和產業化。發展具有可持續運營模式的物聯網公共服務平臺,面向消費者、企業、園區、農業生產經營主體和政府部門等提供服務,促進傳統行業運營模式轉變,優化市民生活方式。圍繞健康服務、養老照護、藥械管理等重點領域引導健康物聯網加快發展,在工業物聯網、農業物聯網、智能交通和車聯網等領域組織實施應用示范工程,在部分物聯網應用領域力爭進入國際先進行列,成為國內主要的物聯網應用和產業集聚區之一。

重點專項13:網絡視聽。促進內容、平臺、模式、終端協同聯動發展,將上海打造成全國網絡視聽產業高地和優勢資源集聚地。鼓勵研發原創內容、移動內容、專題內容、高清內容等特色鮮明、具有差異化競爭優勢的網絡視聽內容產品。支持建設海量內容加工處理平臺、跨屏跨終端跨系統內容發布流通平臺、全高清內容播控平臺等滿足市場需求的網絡視聽內容服務平臺。推動視頻分享、視頻直播(點播)、視頻門戶等網絡視聽傳統模式,通過開放接入渠道、與傳統媒體對接等方式提升用戶粘性和市場占有率。鼓勵網絡視聽與電視、電影、音樂、互動娛樂等跨界融合發展,培育網絡劇、微電影等新興業態。

重點專項14:網絡安全技術產業。鼓勵自主可控網絡安全產業發展。加快安全芯片、安全操作系統等基礎軟硬件的技術攻關及產業化。推動可信計算、云計算安全、大數據安全、物聯網安全、移動互聯網安全等網絡安全技術創新。支持網絡安全監測、數據保護與安全審計、容災備份與數據恢復等安全產品的自主研發和產業化。以網絡安全測評檢測、認證評估、綜合服務等公共平臺建設為抓手,促進風險評估、安全集成、監測預警等專業服務集聚,鼓勵網絡安全與智能安防等服務業態的融合發展。推動建立大數據應用安全研究功能性機構,開展自主知識產權安全產品在政務、金融、教育、衛生、工業控制等領域的示范應用。

支撐體系三:深化網絡安全保障建設

全面構建城市網絡安全綜合保障體系,加強與國家網絡安全保障體系和城市安全與應急管理體系的服務對接。以強化基礎網絡安全、重要網站和信息系統安全、重點行業工業控制系統安全、互聯網內容安全等為重點,提升應急基礎平臺、災難備份平臺、測評認證平臺、網絡信任平臺等基礎設施支撐能力,全面落實風險評估、等級保護、分級保護、應急管理等監管制度,培育發展安全測評、電子認證、安全咨詢、災難備份等社會化服務,加強網絡空間綜合治理,提高全民網絡安全意識,營造安全可信的網絡社會環境。

重點專項15:基礎網絡安全運行。加強對電信網、廣播電視網、互聯網等基礎網絡的安全監管和保障,確保安全防護設施同步規劃、同步建設、同步運行,不斷完善基礎網絡安全監測預警和應急處置機制。加強分布式拒絕服務攻擊(DDoS)防護等技術措施落實,保障互聯網域名解析系統(DNS)安全、穩定、可靠。強化無線電安全管理,保障無線城市網絡安全。

重點專項16:重要網站和信息系統安全保障。加強政務、金融、稅務、電力、鐵路、海關、民航、醫療衛生等重點領域的重要網站和信息系統的安全保障,定期組織開展重點領域網絡安全檢查,強化對安全風險和隱患的整改。完善城市網絡安全應急保障體系建設,加強重點網站運行安全監測預警和應急處置,形成全市各重點保障單位應急保障常態化機制。研究出臺面向重點行業、重要信息系統的災難備份工作指導意見,形成多層次災難備份體系。

重點專項17:重點行業工業控制系統安全防護。加強石化、鋼鐵、軌道交通等重點行業及水、電、油、氣等城市運行生命線的工業控制系統安全防護,建立健全工業控制系統安全保障標準體系,組建工業控制系統安全產業聯盟。開展重點行業工業控制系統安全檢查,構建工業控制系統網絡安全聯合實驗平臺,形成工業控制系統產品檢測和安全測評服務體系,保障工業生產和城市運行安全。

重點專項18:完善互聯網內容安全管理。貫徹落實國家部署,組織實施“掃黃打非”等凈化互聯網環境專項行動。加強重點新聞網站建設,規范管理綜合商業網站,形成健康有序的網絡傳播秩序。加強互聯網基礎數據管理,加大對數據資源的安全保護,開展新技術、新業務準入管理和新業務安全評估,初步形成與新技術、新業務發展相適應的信息內容安全監管機制。構建互聯網安全監察支持系統,加強網絡監測技術手段建設,提升對互聯網信息的資源整合、輿情分析和綜合研判能力,嚴厲打擊虛假信息發布、網絡欺詐等各類網絡犯罪。不斷提升對網絡失泄密的發現和查處能力。

重點專項19:完善網絡安全基礎設施。適應云計算、大數據、移動互聯網、下一代互聯網等新技術、新應用發展趨勢,提升城市網絡安全基礎設施保障能級。建設網絡與信息安全應急基礎平臺,構建城域網安全綜合監測預警和應急指揮體系,完善網絡安全應急處置技術支撐,提升突發事件應對能力。拓展信息安全測評認證平臺服務,構建面向云計算平臺、移動智能終端、智能卡的安全檢測系統,提升網絡安全綜合檢測能力。完善統一網絡信任體系,構建互聯網統一身份認證平臺,拓展可信數據保全、可信時間戳、電子簽名舉證、可信標識等新型信任服務。提升信息安全災難備份平臺功能,完善市和區縣兩級電子政務災難備份體系和社會化容災備份服務,構建面向大數據服務的異地災難備份系統,滿足不同層次的災難備份需求。

重點專項20:完善網絡安全監管和應急處置。建立涉及國計民生重要信息系統和影響城市運行關鍵基礎設施目錄,完善全生命周期的網絡安全監管機制。建立健全重點行業網絡安全保障單位責任制體系,繼續強化風險評估、等級保護、分級保護、安全測評、電子認證等基本制度的落實。深化網絡安全應急管理,嚴格執行預案編制、應急演練、事件報告、調查處理等制度安排。建立健全網絡安全審查制度,開展政務領域信息技術服務安全審查,完善信息技術產品采購及服務外包的評估和規范。

重點專項21:加強網絡空間綜合治理。開展網絡空間綜合治理專題研究,創新互聯網治理模式,促進互聯網行業自律,形成網絡自我凈化機制,提升網絡社會管理能力。嚴格落實手機實名制,探索推進網絡實名制,加強個人信息保護安全測評和監管。推進垃圾短信與網絡欺詐監測、假冒網站發現與阻斷等技術手段建設,加快在市民日常生活相關領域的應用部署。加強無線電領域安全執法,加強對“偽基站”、“黑電臺”的清理整治。推進網絡社會征信網、“12321”等網絡治理投訴舉報平臺建設,形成網絡空間綜合治理合力。

重點專項22:提升全社會網絡安全意識。加強網絡安全日常宣傳,將網絡安全知識作為市民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幫助市民逐步認識生活中面臨的網絡安全威脅。每年舉辦網絡安全宣傳周和技能競賽,通過廣播電視、微博微信、移動應用等加強網絡安全知識普及、法律宣傳和案例分析,切實提高市民網絡安全保護意識。研究建立舉報獎勵機制,鼓勵和引導市民加強對網絡安全的監督,共同維護網絡秩序,有效凈化網絡環境。

四、保障措施

(一)完善法規政策

對接國家相關政策規劃,在放寬信息咨詢設計、信息系統集成等領域市場準入,鼓勵民間資本以參股方式進入電信市場,降低互聯網企業設立門檻,促進集成電路產業發展等方面,完善相關地方立法、配套政策和制度規范。加強網絡安全綜合立法,推動電子交易信息安全保障、個人信息保護等領域立法,研究城市關鍵基礎設施網絡安全管理辦法。把握信息技術發展趨勢,圍繞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網絡視聽、互聯網金融等“四新”發展,探索制定相關扶持政策。

(二)加強標準化建設

圍繞公共信息資源開發利用,智慧社區、智慧村莊、智慧商圈、智慧園區、智慧新城建設,電子商務發展等需求,推進相關技術、應用、管理規范的建立和實施,積極參與國際和國家標準、規則的制定修訂。鼓勵企業和社會組織加強行業信息技術標準體系建設,發揮標準的技術支撐作用。支持新一代信息技術領域知識產權專利池建設,推動創新成果產業化。加強信息技術知識產權保護,做好專利布局和風險防范工作。

(三)拓寬投融資渠道

充分利用政府相關發展專項,推進智慧城市相關技術研發和產業化及其示范性應用,發揮財稅政策杠桿作用,加大市場投入力度,引導金融機構信貸投放向智慧城市建設相關領域傾斜。完善貸款貼息、資本金注入、服務外包補貼、融資擔保等政府資金支持方式,吸引社會資金參與智慧城市建設。探索智慧城市領域政府與企業聯合建設運營模式。

(四)鼓勵自主創新

結合“四新”發展,依托企業主體,推進關鍵技術研發創新和應用,形成具有核心競爭力的自主技術、自主產品和自主企業。積極承擔國家相關科技攻關任務,加快相關創新成果的應用和產業化。推動國產芯片、軟件、整機和解決方案的部署和替代,在機關和國有企事業單位率先使用。營造有利于自主創新的環境,推動產學研用相結合,鼓勵創新平臺建設,引導中小企業利用平臺加快新技術研發應用。圍繞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建設,推動跨境電子商務、金融信息服務、增值電信業務等領域創新機制建設。

(五)保障基礎設施

編制發布全市信息基礎設施布局專項規劃,并納入城鄉建設和土地利用規劃。堅持信息基礎設施集約建設和資源共享,推動市政及公共設施資源向信息基礎設施開放。加強住宅建筑通信設施第三方專業維護,實現電信企業平等接入和用戶自主選擇。優化4G基站建設審批流程,做好相關4G頻段的釋放及儲備工作。推動電信運營企業不斷優化資費結構,促進通信資費合理下降和收費透明。建設“寬帶上海”地圖工程,引導提升信息基礎設施服務水平。

(六)加快人才培養

構建智慧城市綜合培訓體系,面向市民普及培訓信息化基本技能,面向專業人員實施專業知識和技能培訓,支持企業和高校聯合共建實訓基地,鼓勵高校加強智慧城市相關領域學科建設。加強網絡安全人才培訓,建成一批網絡安全人才實訓基地,在涉及國計民生重要信息系統的運維和管理人員中推行網絡安全專業資格認證和職業培訓。鼓勵企業建立首席信息官制度,開展首席信息官職業培訓。開展智慧城市和網絡安全宣傳體驗活動,提升全民信息化素養和信息安全意識。

各有關部門要依據本行動計劃,按照職責分工,進一步細化項目實施方案,落實工作責任,加強協調配合。各區縣要結合本地區實際,確定區域發展目標和重點,抓緊制定并實施相應的行動方案。鼓勵區縣在智慧社區、智慧村莊、智慧商圈、智慧園區、智慧新城等建設中形成創新經驗和典型示范。市推進智慧城市領導小組辦公室(市經濟信息化委)要會同有關部門加強協調,建立完善智慧城市建設統計制度和評估體系,定期發布智慧城市建設統計公報和評估報告,確保行動計劃有效落實。

關鍵字:城市軟實力重點新聞網站

本文摘自:智慧城市中國

x 上海22個重點專項打造智慧城市新地標,電子商務首次被納入規劃! 掃一掃
分享本文到朋友圈
當前位置:智慧城市產業動態 → 正文

上海22個重點專項打造智慧城市新地標,電子商務首次被納入規劃!

責任編輯:editor004 |來源:企業網D1Net  2014-12-22 10:13:41 本文摘自:智慧城市中國

上海市推進智慧城市建設行動計劃(2014-2016)發布

大力實施信息化領先發展和帶動戰略,創建面向未來的智慧城市,是上海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際大都市的重要內涵,也是上海適應全球信息技術革命新浪潮,加快推進信息化與城鎮化、工業化、農業現代化同步發展和深度融合的重要舉措。

大力實施信息化領先發展和帶動戰略,創建面向未來的智慧城市,是上海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際大都市的重要內涵,也是上海適應全球信息技術革命新浪潮,加快推進信息化與城鎮化、工業化、農業現代化同步發展和深度融合的重要舉措。上海市通過實施上一輪智慧城市建設三年行動計劃,已基本形成以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為主要特征的智慧城市基本框架,為新一輪智慧城市建設奠定了堅實基礎。為全面貫徹落實中央網絡安全和信息化領導小組會議精神,根據國家信息化發展規劃,結合上海市實際,制訂本行動計劃。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

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十八屆三中全會和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按照創新驅動發展、經濟轉型升級的總體要求,抓住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建設契機,著眼信息化助推“四個中心”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國際大都市建設,助力社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以貼近群眾需求和服務改革發展為導向,推動信息化與城市發展全面深入融合。以深化智慧應用為主線,以強化網絡安全為保障,營造智慧生活,發展智慧經濟,深化智慧城管,建設智慧政務,推進區域示范,依靠企業主體,進一步提升信息基礎設施能級,加快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發展,探索智慧城市建設可復制、可推廣的政策措施,為上海率先邁入信息社會、努力當好全國改革開放排頭兵和科學發展先行者發揮更大作用。

(二)推進原則

1.需求為先,惠民為本。堅持以需求為導向,著眼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和提升社會治理能力,立足市民生活、企業生產和運營、政府管理和服務的實際需求,發揮信息化對科學高效配置資源的支撐和服務功能,切實增強智慧城市建設帶來的便捷、高效、創新的感受度,讓智慧城市建設成果惠及全體市民。

2.創新驅動,深化應用。鼓勵各類技術創新、模式創新、業態創新,促進信息技術與各行業跨界融合,培育信息化環境下的新產業。以創新促應用,不斷拓展信息技術應用的廣度和深度,豐富各領域應用服務的技術手段和服務模式,形成智能應用與產業發展良性互動的智慧城市建設格局。

3.強化安全,保障有力。牢牢把握網絡安全和信息化作為一體之兩翼、驅動之雙輪的辯證關系,統一謀劃、統一部署、統一推進、統一實施,做到協調一致、齊頭并進。加強網絡安全,堅持依法管理,提升技術能力,強化信息保護,完善管理制度,形成與發展水平相協調的網絡安全保障體系。

4.政府引導,企業主體。發揮政府在頂層設計、規范標準、統籌協調等方面的引導作用,堅持企業主體地位和發揮市場配置資源決定性作用,在競爭性領域堅持信息技術推廣應用的市場化,在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領域積極引入市場機制,培育行業協會等社會組織力量,形成政府、企業、社會合力推進的格局。

(三)發展目標

到2016年底,基本構建起以便捷高效的信息感知和智能應用體系為重點,以高速泛在的下一代城市信息基礎設施體系、綠色高端的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體系、自主可靠的網絡安全保障體系為支撐的智慧城市體系框架,智慧城市建設成為上海提升國際競爭力和城市軟實力的強大支撐和重要基礎,上海信息化整體水平繼續保持國內領先,率先邁入國際先進行列。

——信息化應用水平和效益顯著提升。智慧生活初具雛形,信息化應用有效促進信息消費,基于網絡的智能化醫療、教育、交通、養老等公共服務基本涵蓋全體市民。智慧經濟蓬勃發展,信息技術引領帶動新技術、新產業、新模式、新業態(以下簡稱“四新”)發展,信息化與工業化融合指數達到86.5,電子商務交易額達到2萬億元。智慧城管不斷深化,基于網格化的城市綜合管理平臺基本覆蓋全市域。智慧政務取得突破,信息化助力政府改革創新的效應不斷凸顯,電子政務建設管理模式進步顯著。智慧城市區域示范效應明顯,形成一批示范性智慧社區、智慧村莊、智慧商圈、智慧園區、智慧新城。

——下一代城市信息基礎設施服務能級顯著提升。全面建成寬帶城市,光纖寬帶網絡基本覆蓋全市域,家庭光纖入戶率達到60%,家庭光纖用戶平均互聯網接入帶寬達到40兆比特/秒,下一代廣播電視網(NGB)覆蓋600萬戶家庭,涵蓋城鎮化地區。全面建成無線城市,第三代移動通信(3G)和第四代移動通信(4G)用戶普及率達到70%,4G網絡基本覆蓋全市域,公共場所無線局域網(WLAN)布局進一步優化,無線接入點突破20萬個。功能設施進一步完善,全市互聯網數據中心機架數突破5萬架。國際網絡出口、本地網絡網間交換能力顯著提升,網絡就緒度指數明顯提高。

——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創新發展能力顯著提升。集成電路、高端軟件等領域自主創新能力大幅提升。在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移動互聯網等領域培育一批新模式、新業態企業。上?;境蔀閲鴥刃乱淮畔⒓夹g創新引領區和產業集聚區、信息服務業發展高地。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總規模達到1萬億元,占信息產業比重超過70%,從業人員超過80萬人,信息服務業經營收入達到6800億元,增加值占全市國內生產總值比重超過7%。

——網絡安全綜合保障能力顯著提升。重點領域安全監管、城域網監測預警、網絡安全應急處置、網絡空間綜合治理能力明顯增強,重點區域、重點單位網絡安全防護水平有效提升,市民網絡安全意識普遍提高,網絡安全技術產業健康有序發展,智慧城市網絡安全態勢總體可信、可靠、可控。

(四)任務概要

3年內,將信息感知和智能應用作為發展重點,著力實施智慧化引領的“活力上海”(LIVED)五大行動:著眼城市宜居(Livable),營造普惠化的智慧生活;著眼產業創新(Innovative),發展高端化的智慧經濟;著眼運行可靠(Viable),完善精細化的智慧城管;著眼透明高效(Efficient),建設一體化的智慧政務;著眼區域(District)示范,圍繞社區、村莊、商圈、園區、新城,打造智慧城市新地標。強化智慧城市三大支撐體系:下一代城市信息基礎設施體系重點推進寬帶城市、無線城市、功能性設施、通信樞紐、下一代互聯網等重點專項建設;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體系重點發展集成電路、新型顯示、高端軟件等核心基礎產業,推動新一代移動通信、下一代互聯網核心設備和智能終端研發及產業化,促進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等研發和示范應用,提升網絡視聽、數字內容等信息服務能力, 加快重要基礎設施智能化改造;網絡安全保障體系重點提升網絡安全技術防范、基礎支撐和綜合治理能力,強化網絡安全監管和應急處置,完善安全可信網絡環境建設。

二、發展重點

實施“活力上海”五大行動,推動建設28個重點專項。

行動一:著眼城市宜居,營造普惠化的智慧生活以建設成果全體市民共享為原則,深入推進與市民生活密切相關的公共服務信息化,充分調動各方資源,整合服務內容,拓展服務渠道,創新服務模式,構建政府、企業、社會組織三位一體公共服務體系。

重點專項1:智慧交通。應用信息技術提升交通運輸行業智能化水平,發揮交通智能化對綜合交通組織、運行、管理的支撐作用。優化交通綜合信息服務平臺,推進新城、新市鎮道路交通信息采集和處理,實現與市級交通綜合信息平臺互聯互通。建設公共停車信息平臺,采集實時停車泊位信息,發布停車誘導動態信息,推進停車收費電子化和監管智能化。完善公共交通信息服務系統,推進公交客流實時信息采集、智能集群調度和公交電子站牌建設。擴大高速公路不停車收費系統(ETC)覆蓋面。推進公交卡長三角區域互聯互通。擴大公交車WLAN覆蓋范圍。推動北斗衛星導航示范應用。鼓勵社會力量參與交通信息服務體系建設,推動交通信息全程服務應用示范。

重點專項2:智慧健康。深化基于市民電子健康檔案的衛生信息化工程,推進健康信息在公共衛生機構、醫療機構、家庭醫生和市民之間共享利用,建設覆蓋醫療、醫保、醫藥和公共衛生領域的衛生綜合管理平臺,推動醫療大數據研究和應用。加強傳染病防控、慢性病管理、婦幼保健、職業衛生、精神衛生等公共衛生信息化建設,完善疾病預防控制業務信息平臺。深化醫院信息化建設,探索新型患者就醫、付費模式,探索開展遠程醫療服務。建設群眾體育健身信息服務平臺,為市民提供體育場館查詢預訂、體育健身指導及體質監測等服務,促進科學健身。鼓勵社會力量參與市民健康服務,探索市民健康服務新模式。

重點專項3:智慧教育。發揮信息技術對教育現代化支撐作用,建立教師備課和學生學習支撐系統,創新教學手段和模式。建設大規模智慧學習平臺,為市民提供在線學習、終身學習等個性化學習服務。以建設上海教育資源中心為突破口,探索建立資源建設多元評價機制和共享激勵機制,促進優質教育資源向社會開放。建設上海教育數據中心,匯集整合各級各類教育數據,以教育大數據支撐教育管理決策、教學研究和公共信息服務。推動涵蓋校區管理、教務安排、后勤保障等內容的智慧校園建設,深化易班——上海大學生網絡互動社區建設,打造互動、開放、共享的網絡平臺。鼓勵企業和社會機構挖掘需求,建設網絡服務平臺,面向不同人群提供開放式在線課程(MOOCs),豐富互聯網教育產品。

重點專項4:智慧養老。圍繞構建五位一體社會養老服務體系,搭建全市統一的養老公共服務信息平臺,統籌政府部門及市場機構的各類養老服務信息資源,建立涵蓋服務需求、服務項目、服務隊伍、服務設施和養老政策的養老數據庫,提供一站式養老咨詢、申請、評估、分類轉接等服務。發展智能化養老機構,推進社區養老信息化建設,為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緊急援助、醫療保健、心理慰藉等服務。推進物聯網、移動互聯網等在養老服務領域的廣泛應用,促進遠程健康監護、居家安防等應用。

重點專項5:智慧文化。圍繞市民對公共文化服務的需求,搭建文化上海云平臺,匯聚整合全市文化活動、文化展示、文化演出、文化培訓、場館導覽、圖書閱讀、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等公共文化資源,為市民提供不受時間、地域限制的一站式服務。加快圖書館、博物館等文化資源的數字化,為市民提供觸手可及的公共文化服務,到2016年60%的市級博物館和40%的區級博物館實現數字化。鼓勵企業開發推廣各類滿足市民需求的數字內容產品和服務,培育互聯網文化服務領域龍頭企業。

重點專項6:智慧旅游。鼓勵和引導旅游電子商務平臺建設,為游客提供旅游線路規劃和交通、住宿、門票預訂購買等一站式服務。推進景區智能化建設,提供電子門票、自助導覽、自助講解等服務。建設旅游市場監測預警平臺,開展旅游企業、行業信息動態統計和分析,提升行業運行發展分析能力和決策能力。建立旅游舒適度指標體系,提升旅游公共突發事件預防預警、快速響應和及時處置能力。加強旅游行業監督管理,強化旅游行業信用監管和服務。

重點專項7:智慧就業。以整體提升人力資源服務智能化水平為目標,整合職業培訓、技能鑒定、海內外人才引進、居住證積分制、社保繳費等人才和就業服務內容,提供面向法人的在線自助

經辦應用。建立個人和企業就業誠信系統,深度挖掘勞動監察、勞動仲裁、社保繳費等方面的業務數據,實現政府就業監管機制創新。開放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相關信息資源,鼓勵社會機構積極參與就業服務,推進社會機構與政府之間信息共享。

重點專項8:智慧氣象。建設城市專業氣象服務平臺,建立氣象對相關行業影響的預測模型,為交通、衛生、農業、能源等重點行業提供智能化服務。建設個性化、互動式的“我的氣象臺”,緊貼市民衣、食、住、行等方面的需求,為老人、兒童、疾病易感人群等特定群體提供精細化的氣象服務和生活引導產品。拓展氣象信息發布渠道,使市民享受觸手可及的氣象服務。

行動二:著眼產業創新,發展高端化的智慧經濟

以信息化助推“四個中心”建設,促進產業高端化、集約化、服務化為發展目標,以廣泛應用信息技術、加快培育發展“四新”為戰略重點,全力推動信息化與工業化深度融合(以下簡稱“兩化”融合),為打造“上海服務”和“上海智造”提供有力支撐。

重點專項9:互聯網金融。鼓勵互聯網企業面向金融行業開展跨界融合,加快第三方支付創新應用,在安全可控前提下,支持網絡借貸(P2P)、眾籌等互聯網金融業務創新。推動銀行等金融機構通過互聯網開展業務創新,加快金融領域網絡創新業務發展。提升金融信息和數據集聚度,發展與國際接軌的財經、證券、保險等大型信息資訊平臺。深化智能卡應用,推動銀行集成電路(IC)卡的廣泛應用,鼓勵各類智能IC卡在便民支付領域多卡集成。

重點專項10:智慧航運。推動口岸監管作業智能化,深化口岸通關無紙化,圍繞進出口企業通關便利需求,推進監管部門聯網核查。建設貿易單一窗口,實現單證一口申報、監管狀態信息一口反饋。完善國際航運中心綜合信息平臺,構建統一的數據交換系統和對外服務窗口,實現口岸監管、碼頭作業、貨物運輸、航運服務等信息共享交換。推動多種運輸方式及物流資源的信息協同運作、口岸通關稅費和港口航運結算的電子支付等功能,提高口岸整體運行效率,降低航運相關單位管理和運行成本。開展亞太示范電子口岸建設,與亞太經濟合作組織(APEC)成員重點口岸實現基礎設施互聯互通。

重點專項11:智慧商務。發展電子商務服務業,鼓勵各類跨境電子商務、大宗商品交易服務平臺集聚發展,培育對接產業鏈的嵌入式電子商務集成創新服務平臺,支持圍繞中小企業生命周期經營各環節實際需求的創新平臺發展,推動應用云計算、大數據、移動互聯網等新技術的電子商務服務模式和業態創新,加快形成第三方電子商務服務產業鏈。圍繞傳統產業改造提升,鼓勵骨干制造行業加速提升供應鏈業務協同能力,應用電子商務創新制造、服務模式。推動傳統商貿服務業加快網絡購物、網上商城等應用,積極探索線上線下互動(O2O)、客戶到企業(C2B)等新型電子商務服務模式。深化電子商務產業園區和示范基地建設,推動電子商務與物流、快遞業協調發展,進一步優化電子支付、信用服務、安全認證等支撐環境,促進電子發票、電子合同應用推廣。構建快遞業服務安全評估預警監管綜合信息平臺,創新行業服務方式和監管模式,鼓勵規??爝f企業創新應用,提升全市快遞業信息化水平和快件末端投遞智能化水平。

重點專項12:智能制造。鼓勵發展基于產業互聯網及大數據分析的新型生產組織方式,發展云制造和按需制造,推動個性化定制、眾包眾創等模式創新。推動制造業服務化,發展面向產品的在線服務、遠程維護等新業態,實施工業云創新服務試點,支持面向行業和區域的公共服務平臺、行業性交易平臺建設推廣。推動綠色低碳制造,支持利用信息化手段加強企業資源管理、能耗監控及生產流程能源優化,推動基于產品全生命周期管理的產品回收、產品再制造、逆向物流等信息系統建設。

重點專項13:智慧企業。鼓勵制造業骨干企業提高生產設備、制造工藝、生產組織智能化水平,推動工業機器人、增材制造等先進制造技術的示范應用,建設數字化車間和智能工廠。鼓勵服務業企業應用大數據、物聯網、移動互聯網等,不斷創新商業模式,提高服務能級和決策科學化。鼓勵面向中小微企業的信息化服務體系和公共服務平臺建設,提高企業信息化應用能力和水平。大力推動“兩化”融合管理體系貫標試點,指導一批試點企業完成達標認定,建立和完善全市貫標服務和認證體系。

行動三:著眼運行可靠,完善精細化的智慧城管

圍繞城市管理精細化、可視化、智能化發展需求,充分利用信息技術在數據采集、存儲、分析、展示等方面的優勢,推動信息化在城市建設和管理領域深度應用,全面支撐上海城市功能提升和安全運行。

重點專項14:城市綜合管理信息化。在城市網格化管理信息系統基礎上,建設城市綜合管理信息平臺,并與“12345”市民服務熱線銜接,與相關行業管理信息系統互聯互通,逐步實現非緊急類城市綜合管理領域全覆蓋。完善突發公共事件應急指揮平臺應用功能。建設城市管理行政執法指揮平臺,實現對市容環境違法行為及時發現、有效取證、依法解決。使用衛星定位技術加強渣土車監管,深化信息共享,提高渣土車監管效能。推動完善“地樓房”基礎數據管理和動態監管機制,推進個人住房信息、物業管理、房屋修繕及安全使用等系統建設。推進建筑信息模型(BIM)技術在政府投資的公共建筑和市政基礎設施工程項目中的應用,鼓勵社會投資的建筑工程項目應用BIM技術實現全生命周期管理。

重點專項15:食品安全管理信息化。推進食品安全許可、監管和處罰信息共享,檢驗檢測結果共享,突發事件協同處置等系統建設,完善食品安全風險監測、投訴舉報和信用評價機制。建立食品安全數據庫,推進與市、區縣、街道鄉鎮監管系統和市法人庫、市公共信用信息服務平臺的數據共享。深化食品信息全程追溯功能,圍繞食品生產、加工、流通、銷售等重點環節,實施糧食及制品、畜肉及制品、禽類、蔬菜、乳品、食用油、水產品、酒類等8大類食品信息全程感知和溯源。推進對食品生產、流通、餐飲服務企業的跨部門協同監管。面向社會發布食品安全綜合監管、應急預警等信息,鼓勵社會力量參與食品安全管理和服務信息化體系建設。

重點專項16:環境保護信息化。完善全市環境質量監測網絡建設布局,實現對大氣、水、噪聲、輻射、土壤、生態等環境要素監測監控全覆蓋。加強長三角區域大氣污染聯防聯控,建設長三角區域空氣質量預報預警系統,實現區域內大氣污染綜合監測數據實時共享,建立污染源排放量清單,做好區域空氣質量預報預警工作。加強環境污染源管理,實現危險廢物產生、運輸、處置、監管等全過程信息化。加強環境保護信息資源開發利用,引導企業提供面向公眾、企業等不同對象的便捷化環保信息服務。

重點專項17:公共安全信息化。增強公共安全防控信息化建設,加快圖像監控、通信網絡、數據中心等信息基礎設施建設、擴容,完善各類社會資源共享共用機制,加強重點區域監控,提高視頻監控覆蓋率。深化應急管理領域業務協同,運用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等新一代信息技術,采集水、電、氣等涉及民生的公共資源運行狀況,切實提升突發事件監測、預警和應急處置能力,完善突發事件應急平臺體系。全面提升快速反應能力和應急處突能力,提高社會綜合治理水平和能力。

重點專項18:智能化城市生命線。聚焦水、電、油、氣等城市生命線,推動城市公共基礎設施管理智能化,提升管網利用效率和資源利用水平,拓展新的服務模式,保障城市運行安全、平穩、有序。加快智能電網建設,推動智慧照明試點,促進能源生產變革。深化智慧水網建設,推動新興信息技術在供水安全、防汛、水資源與環境生態一體化管理等方面的深度應用,建設水資源管理信息平臺和供水調度管理信息平臺,提升對全市水安全保障、水資源管理的支撐能力。

行動四:著眼透明高效,建設一體化的智慧政務

按照建設責任政府、服務政府、法治政府、廉潔政府的總體要求,以政務信息資源開發利用為核心,以信息共享、系統集成、業務協同、渠道整合、資源集約為原則,充分利用云計算、大數據、移動互聯網等新興技術,通過感知、整合、分析及智能化響應等方式,實現政府資源整合、流程優化和業務協同,提升政府管理和公共服務水平和效率。

重點專項19:電子政務一體化。以轉變電子政務建設模式、提升電子政務服務能級和安全防護能力為目標,建設基于云計算的電子政務公共平臺,實現硬件資源、數據交換、應用支撐、資源管理的統籌,有效降低電子政務建設運維成本,提升資源集約化程度。建設面向政府公共服務的大數據平臺,向各部門提供基于電子政務公共云平臺匯聚的各類數據資源,為輔助決策、統計分析、業務管理等方面提供大數據支撐。完善政府信息共享管理規范,形成規范有效的信息共享管理機制,建立與之相適應的電子政務管理體制和工作機制,構建統一高效、彈性擴展、安全可靠、按需服務的電子政務應用生態環境。

重點專項20:政府公共數據開放服務。建設完善上海數據服務網,形成政府公共數據對外服務統一門戶,推動基于移動互聯網的政務應用系統開發。加快制定政府公共數據資源向社會開放的標準規范,探索建立政府公共數據資源開發利用的規范和渠道。深化公共資金、公共資源、食品安全等政府信息公開,全面開放地理位置類、市場監管類、交通狀況類等重點領域的政府數據。開發數字檔案信息資源,推進檔案資源數字化、管理手段現代化、檔案服務網絡化,提高檔案便捷服務和信息共享水平。采用外包、政府購買服務等方式獲取用于政府管理和公共服務的數據產品和服務,促進信息服務產業發展和公眾信息消費。

重點專項21:優化公共服務渠道。推進服務模式從“一門式”向“一口式”轉變,開發建設基于云計算技術、部署于區縣的社區事務受理服務系統,通過后臺“一表式”管理,實現社區事務一口受理、辦理結果一口反饋。深化政府門戶網站網上辦事功能,推進政府服務熱線整合歸并,拓展法人數字認證“一證通”使用范圍。鼓勵企業開發多渠道、多載體的公共信息服務平臺,使公眾享受到均等、便捷、規范的公共服務。

重點專項22:提升電子政務網絡服務能級。完成公務網骨干網升級改造,實現與國家政務內網網絡信任服務系統的銜接,推進公文網上傳閱、辦理,規范電子文件檔案管理。充分利用800兆數字集群政務共網資源,提高政務外網網絡保障能力,全面滿足市和區縣兩級政府部門各類應用的接入需求和云計算、大數據、下一代互聯網等新興技術要求。

重點專項23:公共信用信息服務平臺。促進信息記錄歸集,建立相關標準規范,發揮跨部門信息共享系統渠道作用,信息覆蓋全市行政機關及依據法律法規行使公共事務職能的社會組織,實現信息查詢比對、信用篩選、信用預警等功能,滿足社會對公共信用信息的需求。拓展平臺信息應用,促進行政機關在日常監督管理、公共資源分配、表彰獎勵等活動中查詢使用公共信用信息,發揮信用服務機構作用,分析處理相關信息,推行相對人信用評價和分類管理。以應用為導向,以長三角為突破口,推進區域信用平臺共建、信用信息互通、信用管理合作。

行動五:著眼區域示范,打造智慧城市新地標

圍繞智慧社區、智慧村莊、智慧商圈、智慧園區、智慧新城建設,全面推進創新試點和應用示范。

重點專項24:智慧社區。圍繞生活更便捷、更安全、更和諧,推進智慧社區建設,促進社區服務集成化、社區管理智能化、居民生活現代化。根據《上海市智慧社區建設指南(試行)》,以生活服務、社區管理和公共服務、智能小區、智能家居為重點,推動50%以上社區開展智慧社區試點示范建設。鼓勵建設面向市民服務的云平臺,匯聚政府公共服務和市場服務資源,通過電腦、手機、數字電視等渠道,為市民提供社會保障、醫療健康、交通出行、氣象信息、文化娛樂、公用事業、智能安防等服務。

重點專項25:智慧村莊。按照美麗鄉村建設總體要求,以信息基礎設施高速泛在、農村公共服務便利化、村莊治理信息化為重點,在20個村開展智慧村莊試點示范建設。實施寬帶進村,實現農村家庭寬帶網絡接入全覆蓋,優化完善3G網絡,基本實現4G網絡覆蓋。圍繞農村居民生產、生活實際需求,鼓勵和支持相關部門進一步加強文化、教育、旅游信息資源和服務推送;支持建設美麗鄉村旅游公共信息服務平臺;完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信息系統,支撐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市級統籌工作開展。圍繞村莊治理需求,加快推進村委會電子臺賬建設,減輕基層工作負擔;深化行政村網頁建設,加強村務公開工作;深化農村集體“三資”監管平臺應用,提升村莊治理信息化水平;加強農村信息員隊伍建設。

重點專項26:智慧商圈。圍繞傳統商業能力提升和模式創新,以商品營銷和品牌服務為核心、商業企業為主體、商業集聚區為載體,通過信息化提升商圈整體服務水平。加快商圈信息基礎設施升級,推動重點商圈寬帶和無線網絡覆蓋,鼓勵商家提供免費無線網絡接入服務。推動停車誘導、購物導航、移動支付、基于位置信息服務等在商圈中的應用,提升商圈信息化管理和服務水平。鼓勵電子商務企業與實體商圈互動,在有條件的商圈推動搭建信息化綜合服務平臺,推動以智能終端、商貿聯動和會員互動為重點的基于商圈的網絡社區建設。推進用戶數據管理和共享,推動傳統商業模式向基于大數據精準化營銷的轉型。

重點專項27:智慧園區。圍繞園區管理和產業服務,加快信息化助力制造業園區高端綠色、服務業園區宜居宜業發展。推動信息基礎設施集約建設,實現重點園區固定寬帶網絡、移動通信網絡和WLAN等的優化覆蓋。鼓勵園區管理服務精細化,以辦公、招商、物業等為核心,推動形成基于互聯網的“一站式”園區公共管理服務體系。鼓勵產業服務專業化,支持各類產業創新和商務合作平臺發展,提供企業信息化、在線產品服務、公共檢測、投融資等增值服務,以及園區休閑、便捷支付、智能停車等生活服務。鼓勵園區能源環境智能調控,鼓勵信息技術、智能裝備、新能源、新材料、文化創意等新興產業的園區集聚。

重點專項28:智慧新城。圍繞基礎網絡領先、智慧應用普及、智慧產業集聚、信息安全可控,在嘉定等新城開展智慧新城試點。以新城為載體,加快智慧社區、智慧村莊、智慧商圈、智慧園區試點示范,鼓勵社會力量參與智慧新城建設。推動相關扶持政策向智慧新城傾斜,優先推動4G網絡覆蓋等信息基礎設施建設,“醫食住行文教旅”等智慧化服務模式創新應用,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等新一代信息產業發展,率先將智慧新城打造成為上海智慧城市標桿。

三、支撐體系

重點完善下一代城市信息基礎設施、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網絡安全保障三大支撐體系,推動建設22個重點專項。

支撐體系一:建設具備國際水平的下一代城市信息基礎設施

按照規劃引導、集約建設、資源共享、規范管理、滿足需求、適度超前原則,充分發揮電信、廣電運營企業主力軍作用,以4G建設為重點,進一步提高基礎承載、樞紐匯聚和網絡服務能力,促進“三網”融合,提升服務質量和服務水平。

重點專項1:寬帶城市深化。落實國家“寬帶中國”戰略要求,全面推進寬帶網絡升級改造。加快推進農村地區光纖到戶覆蓋,進一步提高全市光纖寬帶用戶普及率,鼓勵辦公、商業等公共建筑采用光纖入樓技術。加快推進郊區城鎮化地區NGB覆蓋,縮小城鄉差距,推進區域協調發展,實現全市域光纖到戶覆蓋和城鎮化地區NGB覆蓋。

重點專項2:無線城市提升。加快構建以移動通信網絡和WLAN為主體的無線寬帶網絡。重點推進4G網絡建設,繼續優化3G網絡,到2016年實現中心城區和郊區城鎮化地區4G網絡全覆蓋,3G和4G用戶普及率達到70%。根據布局規劃和綠色環保要求,實施基站集約化建設和景觀化設置。推進全市WLAN布局優化,支持在公共區域進一步擴大覆蓋。提升“i-Shanghai”服務質量,鼓勵區縣開展公益性WLAN覆蓋。

重點專項3:功能性設施建設。充分利用上海國際網絡節點、骨干網絡節點及網絡帶寬資源優勢,積極推動綠色節能技術運用和已有數據中心升級改造,在電力、通信資源優勢區域推進高端、自給、集聚的數據中心建設,進一步優化與上海產業發展相適應的互聯網數據中心(IDC)布局。研究數據中心異地布局的政策舉措,鼓勵開展異地災難備份應用,推進上海與國內其他地區數據中心對接合作,探索建立跨區域的示范性項目,進一步增強信息集聚和服務能力。規劃整合、改造升級上海市現有全球定位系統(GPS)、連續運行參考站網(CORS)和高精度差分站點資源,建設以北斗為主體的全球衛星導航系統(GNSS)多模導航和位置信息增強網絡,到2016年完成兼容北斗的GNSS多模衛星導航與位置服務基礎設施建設和改造。推進上海超級計算中心轉型發展。探索建設以4G網絡為主體的無線寬帶物聯網。

重點專項4:通信樞紐建設。增強上海亞太信息通信樞紐服務能力,推進新亞太國際通信海光纜系統(APG)建設和已建海光纜擴容。鼓勵基礎運營商加大國際網絡建設,大幅提升國際網絡出口能力,提高與國際運營商互聯互通水平。持續擴容、優化城域網絡,推動上海市傳輸網升級及網間優化,進一步完善寬帶網絡結構,鼓勵基礎電信運營商加強網間直聯,擴展各運營商間的互聯帶寬,不斷提升本地互聯網業務的網間交換能力和服務質量。

重點專項5:下一代互聯網建設。推動電信運營商加快基礎設施和支撐系統升級改造,提升網絡功能和性能,到2016年年底實現主干網、接入網、IDC等設施的主要設備全面支持互聯網協議第六版(IPv6)。聚焦訪問量較高的政府門戶網站及商業影響力較大的網絡應用服務商,實施IPv6升級改造。在公共信用服務、網絡電子認證、航運、教育、醫療等領域,開展IPv6應用示范工程建設,引領全行業對IPv6的關注和跟進。加快IPv6核心設備技術升級和產業化,提升下一代互聯網領域技術創新能力。

重點專項6:無線電管理。建設面向移動互聯網、物聯網普及應用的頻率資源綜合利用體系,編制頻率資源分布地圖,建立以頻率復用為核心的資源配置模式,探索建立頻率資源綜合利用評估體系和動態儲備機制;聚焦700兆赫茲數字紅利頻譜,做好廣播電視與新一代寬帶移動通信的組網兼容研究,試點形成頻譜釋放機制,加快1900-1920兆赫茲頻譜的再利用,全面完成小靈通清頻。完善基于城鄉規劃的固定無線電臺站布局體系,完成基站站址布局規劃實施的評估和研究,推動基站區域控詳落地;編制發布重點固定無線電臺站保護規劃;推進基站室外分布系統標準化建設,編制發布公共場所WLAN信號覆蓋系統集約化技術規范,開展測試及后評估。完善無線電安全保障體系,建設聚焦軍民融合、長三角區域聯動、重點行業協同的無線電安全保障機制,推進智慧城市關鍵基礎設施立項階段的強制性無線電安全評估。

支撐體系二:加快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發展

按照技術先進、產業領先、安全可靠、自主可控方針,充分發揮市場在配置資源中的決定性作用,以培育“四新”經濟和扶持龍頭企業為主要抓手,加快推動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移動化、網絡化、智能化、綠色化,為智慧城市建設提供有力的技術支撐和產業保障。

重點專項7:集成電路。對接《國家集成電路產業發展推進綱要》,完善組織保障,組建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推動集成電路設計技術水平和制造業產能規模水平雙提升,推進高性能處理器、移動終端關鍵芯片、高清數字電視芯片、金融IC卡芯片、工業控制核心芯片、光網絡核心芯片與器件等產品設計和制造技術水平提升及國產整機系統應用示范工作。加快完善新建12英寸晶圓生產線項目方案,推動20-14納米先導工藝技術引導線建設。推動裝備、材料業取得突破,促進產業鏈互動發展。

重點專項8:新型顯示。推進新型顯示基礎器件和應用融合,促進產業鏈對接和跨界融合,推動新型顯示與智能終端、可穿戴設備、集成電路、汽車電子等行業對接,創新產品應用和服務模式,加快產業發展。加快推進主動矩陣有機發光二極體(AM-OLED)產品產業化,推進45代和55代AM-OLED量產線建設。建設發光二極管(LED)新光源產業基地,聚焦LED設計、研發、關鍵制造、服務,加快產業集聚發展。

重點專項9:高端軟件。推動高端軟件技術創新、管理創新、市場創新、模式創新,力爭到2016年上海高端軟件經營收入達4000億元。發展自主可控的服務器操作系統、桌面操作系統、網絡化操作系統、移動終端操作系統、大型通用數據庫及中間件等關鍵技術,解決基礎軟件與硬件、行業應用軟件之間的系統適配和協同運行,在電子政務等方面加快形成一批解決方案。提高行業軟件在政務、金融、航運等領域的規劃、整合和應用水平。聚焦“兩化”融合重點領域,提升系統集成能力,推動形成安全可靠、國內領先的工業軟件解決方案和服務。

重點專項10:云計算。支持分布式數據存儲、虛擬化、海量數據處理等云計算關鍵技術研發,突破大數據環境下的數據采集、分析和處理技術,形成自主可靠的云計算軟硬件完整產品鏈,帶動芯片、服務器、終端設備技術和產品創新。全面推進云計算示范應用,打造覆蓋市民生活、企業服務、電子政務的城市綜合云計算服務平臺。加快云計算信息安全標準、規范的研究和制定,探索公共云計算服務提供商認定和評價標準。構建安全認證體系,提升用戶對云計算的服務信任度,為云計算服務環境中數據安全、隱私保護提供技術支撐。到2016年云計算軟件服務及硬件產品收入突破1200億元,培育10家云計算龍頭企業,支持百家產業鏈關鍵企業,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云計算企業生態系統。

重點專項11:大數據。加快形成覆蓋互聯網、金融、交通、醫療、教育等重點領域的大數據平臺,成為國內領先的大數據應用示范城市。加快非關系型數據庫管理系統、分布式文件系統、分布式處理系統、數據挖掘與分析軟件、商業智能軟件、多媒體加工處理軟件、可視化軟件等大數據技術研發。以數據處理軟件為支撐,培育形成一批具有較高集成水平、較強市場能力的大數據解決方案提供商。鼓勵各行業企業和機構,以大數據模式構建面向個人、行業、政府的數據服務平臺,滿足用戶的多元化需求;鼓勵大型企業基于云計算、大數據技術架構建設大數據平臺,并對外開放接口,提高數據使用效率;支持中小型企業使用公共數據服務,降低大數據平臺建設成本;推動各級政府開展大數據應用,優化公共服務質量。

重點專項12:物聯網。突破一批物聯網關鍵技術,聚焦支持微型和智能傳感器、短距離通信、智能系統等領域關鍵技術研發和產業化。發展具有可持續運營模式的物聯網公共服務平臺,面向消費者、企業、園區、農業生產經營主體和政府部門等提供服務,促進傳統行業運營模式轉變,優化市民生活方式。圍繞健康服務、養老照護、藥械管理等重點領域引導健康物聯網加快發展,在工業物聯網、農業物聯網、智能交通和車聯網等領域組織實施應用示范工程,在部分物聯網應用領域力爭進入國際先進行列,成為國內主要的物聯網應用和產業集聚區之一。

重點專項13:網絡視聽。促進內容、平臺、模式、終端協同聯動發展,將上海打造成全國網絡視聽產業高地和優勢資源集聚地。鼓勵研發原創內容、移動內容、專題內容、高清內容等特色鮮明、具有差異化競爭優勢的網絡視聽內容產品。支持建設海量內容加工處理平臺、跨屏跨終端跨系統內容發布流通平臺、全高清內容播控平臺等滿足市場需求的網絡視聽內容服務平臺。推動視頻分享、視頻直播(點播)、視頻門戶等網絡視聽傳統模式,通過開放接入渠道、與傳統媒體對接等方式提升用戶粘性和市場占有率。鼓勵網絡視聽與電視、電影、音樂、互動娛樂等跨界融合發展,培育網絡劇、微電影等新興業態。

重點專項14:網絡安全技術產業。鼓勵自主可控網絡安全產業發展。加快安全芯片、安全操作系統等基礎軟硬件的技術攻關及產業化。推動可信計算、云計算安全、大數據安全、物聯網安全、移動互聯網安全等網絡安全技術創新。支持網絡安全監測、數據保護與安全審計、容災備份與數據恢復等安全產品的自主研發和產業化。以網絡安全測評檢測、認證評估、綜合服務等公共平臺建設為抓手,促進風險評估、安全集成、監測預警等專業服務集聚,鼓勵網絡安全與智能安防等服務業態的融合發展。推動建立大數據應用安全研究功能性機構,開展自主知識產權安全產品在政務、金融、教育、衛生、工業控制等領域的示范應用。

支撐體系三:深化網絡安全保障建設

全面構建城市網絡安全綜合保障體系,加強與國家網絡安全保障體系和城市安全與應急管理體系的服務對接。以強化基礎網絡安全、重要網站和信息系統安全、重點行業工業控制系統安全、互聯網內容安全等為重點,提升應急基礎平臺、災難備份平臺、測評認證平臺、網絡信任平臺等基礎設施支撐能力,全面落實風險評估、等級保護、分級保護、應急管理等監管制度,培育發展安全測評、電子認證、安全咨詢、災難備份等社會化服務,加強網絡空間綜合治理,提高全民網絡安全意識,營造安全可信的網絡社會環境。

重點專項15:基礎網絡安全運行。加強對電信網、廣播電視網、互聯網等基礎網絡的安全監管和保障,確保安全防護設施同步規劃、同步建設、同步運行,不斷完善基礎網絡安全監測預警和應急處置機制。加強分布式拒絕服務攻擊(DDoS)防護等技術措施落實,保障互聯網域名解析系統(DNS)安全、穩定、可靠。強化無線電安全管理,保障無線城市網絡安全。

重點專項16:重要網站和信息系統安全保障。加強政務、金融、稅務、電力、鐵路、海關、民航、醫療衛生等重點領域的重要網站和信息系統的安全保障,定期組織開展重點領域網絡安全檢查,強化對安全風險和隱患的整改。完善城市網絡安全應急保障體系建設,加強重點網站運行安全監測預警和應急處置,形成全市各重點保障單位應急保障常態化機制。研究出臺面向重點行業、重要信息系統的災難備份工作指導意見,形成多層次災難備份體系。

重點專項17:重點行業工業控制系統安全防護。加強石化、鋼鐵、軌道交通等重點行業及水、電、油、氣等城市運行生命線的工業控制系統安全防護,建立健全工業控制系統安全保障標準體系,組建工業控制系統安全產業聯盟。開展重點行業工業控制系統安全檢查,構建工業控制系統網絡安全聯合實驗平臺,形成工業控制系統產品檢測和安全測評服務體系,保障工業生產和城市運行安全。

重點專項18:完善互聯網內容安全管理。貫徹落實國家部署,組織實施“掃黃打非”等凈化互聯網環境專項行動。加強重點新聞網站建設,規范管理綜合商業網站,形成健康有序的網絡傳播秩序。加強互聯網基礎數據管理,加大對數據資源的安全保護,開展新技術、新業務準入管理和新業務安全評估,初步形成與新技術、新業務發展相適應的信息內容安全監管機制。構建互聯網安全監察支持系統,加強網絡監測技術手段建設,提升對互聯網信息的資源整合、輿情分析和綜合研判能力,嚴厲打擊虛假信息發布、網絡欺詐等各類網絡犯罪。不斷提升對網絡失泄密的發現和查處能力。

重點專項19:完善網絡安全基礎設施。適應云計算、大數據、移動互聯網、下一代互聯網等新技術、新應用發展趨勢,提升城市網絡安全基礎設施保障能級。建設網絡與信息安全應急基礎平臺,構建城域網安全綜合監測預警和應急指揮體系,完善網絡安全應急處置技術支撐,提升突發事件應對能力。拓展信息安全測評認證平臺服務,構建面向云計算平臺、移動智能終端、智能卡的安全檢測系統,提升網絡安全綜合檢測能力。完善統一網絡信任體系,構建互聯網統一身份認證平臺,拓展可信數據保全、可信時間戳、電子簽名舉證、可信標識等新型信任服務。提升信息安全災難備份平臺功能,完善市和區縣兩級電子政務災難備份體系和社會化容災備份服務,構建面向大數據服務的異地災難備份系統,滿足不同層次的災難備份需求。

重點專項20:完善網絡安全監管和應急處置。建立涉及國計民生重要信息系統和影響城市運行關鍵基礎設施目錄,完善全生命周期的網絡安全監管機制。建立健全重點行業網絡安全保障單位責任制體系,繼續強化風險評估、等級保護、分級保護、安全測評、電子認證等基本制度的落實。深化網絡安全應急管理,嚴格執行預案編制、應急演練、事件報告、調查處理等制度安排。建立健全網絡安全審查制度,開展政務領域信息技術服務安全審查,完善信息技術產品采購及服務外包的評估和規范。

重點專項21:加強網絡空間綜合治理。開展網絡空間綜合治理專題研究,創新互聯網治理模式,促進互聯網行業自律,形成網絡自我凈化機制,提升網絡社會管理能力。嚴格落實手機實名制,探索推進網絡實名制,加強個人信息保護安全測評和監管。推進垃圾短信與網絡欺詐監測、假冒網站發現與阻斷等技術手段建設,加快在市民日常生活相關領域的應用部署。加強無線電領域安全執法,加強對“偽基站”、“黑電臺”的清理整治。推進網絡社會征信網、“12321”等網絡治理投訴舉報平臺建設,形成網絡空間綜合治理合力。

重點專項22:提升全社會網絡安全意識。加強網絡安全日常宣傳,將網絡安全知識作為市民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幫助市民逐步認識生活中面臨的網絡安全威脅。每年舉辦網絡安全宣傳周和技能競賽,通過廣播電視、微博微信、移動應用等加強網絡安全知識普及、法律宣傳和案例分析,切實提高市民網絡安全保護意識。研究建立舉報獎勵機制,鼓勵和引導市民加強對網絡安全的監督,共同維護網絡秩序,有效凈化網絡環境。

四、保障措施

(一)完善法規政策

對接國家相關政策規劃,在放寬信息咨詢設計、信息系統集成等領域市場準入,鼓勵民間資本以參股方式進入電信市場,降低互聯網企業設立門檻,促進集成電路產業發展等方面,完善相關地方立法、配套政策和制度規范。加強網絡安全綜合立法,推動電子交易信息安全保障、個人信息保護等領域立法,研究城市關鍵基礎設施網絡安全管理辦法。把握信息技術發展趨勢,圍繞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網絡視聽、互聯網金融等“四新”發展,探索制定相關扶持政策。

(二)加強標準化建設

圍繞公共信息資源開發利用,智慧社區、智慧村莊、智慧商圈、智慧園區、智慧新城建設,電子商務發展等需求,推進相關技術、應用、管理規范的建立和實施,積極參與國際和國家標準、規則的制定修訂。鼓勵企業和社會組織加強行業信息技術標準體系建設,發揮標準的技術支撐作用。支持新一代信息技術領域知識產權專利池建設,推動創新成果產業化。加強信息技術知識產權保護,做好專利布局和風險防范工作。

(三)拓寬投融資渠道

充分利用政府相關發展專項,推進智慧城市相關技術研發和產業化及其示范性應用,發揮財稅政策杠桿作用,加大市場投入力度,引導金融機構信貸投放向智慧城市建設相關領域傾斜。完善貸款貼息、資本金注入、服務外包補貼、融資擔保等政府資金支持方式,吸引社會資金參與智慧城市建設。探索智慧城市領域政府與企業聯合建設運營模式。

(四)鼓勵自主創新

結合“四新”發展,依托企業主體,推進關鍵技術研發創新和應用,形成具有核心競爭力的自主技術、自主產品和自主企業。積極承擔國家相關科技攻關任務,加快相關創新成果的應用和產業化。推動國產芯片、軟件、整機和解決方案的部署和替代,在機關和國有企事業單位率先使用。營造有利于自主創新的環境,推動產學研用相結合,鼓勵創新平臺建設,引導中小企業利用平臺加快新技術研發應用。圍繞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建設,推動跨境電子商務、金融信息服務、增值電信業務等領域創新機制建設。

(五)保障基礎設施

編制發布全市信息基礎設施布局專項規劃,并納入城鄉建設和土地利用規劃。堅持信息基礎設施集約建設和資源共享,推動市政及公共設施資源向信息基礎設施開放。加強住宅建筑通信設施第三方專業維護,實現電信企業平等接入和用戶自主選擇。優化4G基站建設審批流程,做好相關4G頻段的釋放及儲備工作。推動電信運營企業不斷優化資費結構,促進通信資費合理下降和收費透明。建設“寬帶上海”地圖工程,引導提升信息基礎設施服務水平。

(六)加快人才培養

構建智慧城市綜合培訓體系,面向市民普及培訓信息化基本技能,面向專業人員實施專業知識和技能培訓,支持企業和高校聯合共建實訓基地,鼓勵高校加強智慧城市相關領域學科建設。加強網絡安全人才培訓,建成一批網絡安全人才實訓基地,在涉及國計民生重要信息系統的運維和管理人員中推行網絡安全專業資格認證和職業培訓。鼓勵企業建立首席信息官制度,開展首席信息官職業培訓。開展智慧城市和網絡安全宣傳體驗活動,提升全民信息化素養和信息安全意識。

各有關部門要依據本行動計劃,按照職責分工,進一步細化項目實施方案,落實工作責任,加強協調配合。各區縣要結合本地區實際,確定區域發展目標和重點,抓緊制定并實施相應的行動方案。鼓勵區縣在智慧社區、智慧村莊、智慧商圈、智慧園區、智慧新城等建設中形成創新經驗和典型示范。市推進智慧城市領導小組辦公室(市經濟信息化委)要會同有關部門加強協調,建立完善智慧城市建設統計制度和評估體系,定期發布智慧城市建設統計公報和評估報告,確保行動計劃有效落實。

關鍵字:城市軟實力重點新聞網站

本文摘自:智慧城市中國

電子周刊
回到頂部

關于我們聯系我們版權聲明隱私條款廣告服務友情鏈接投稿中心招賢納士

企業網版權所有 ©2010-2024 京ICP備09108050號-6 京公網安備 11010502049343號

^
  • <menuitem id="jw4sk"></menuitem>

    1. <form id="jw4sk"><tbody id="jw4sk"><dfn id="jw4sk"></dfn></tbody></form>
      主站蜘蛛池模板: 永嘉县| 太保市| 石首市| 偏关县| 长宁县| 江达县| 哈尔滨市| 鄂伦春自治旗| 墨竹工卡县| 罗甸县| 铁力市| 黔西县| 建瓯市| 西昌市| 家居| 缙云县| 柳州市| 米林县| 刚察县| 满洲里市| 贵港市| 邓州市| 明光市| 锡林郭勒盟| 凤翔县| 茂名市| 古丈县| 兴山县| 永和县| 高平市| 浪卡子县| 公安县| 皋兰县| 德惠市| 卢氏县| 鄢陵县| 中牟县| 成武县| 上饶县| 老河口市| 延津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