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千年時光,光輝燦爛的古代文明在江蘇大地上薪火相傳,留下智慧的印記;走進嶄新時代,豐富的創新人才和強大的區域經濟在這里相互促進,閃爍智慧的靈光;展望偉大復興,智慧江蘇建設、中國制造2025江蘇行動、“互聯網 ”行動等一系列恢弘的愿景、光榮的使命、壯闊的實踐,為“邁上新臺階、建設新江蘇”插上了智慧的翅膀,把中國夢江蘇篇章描繪得愈發清晰、愈發生動、愈發靚麗。
一、與時代合拍:從自發自為到有序有為
信息化浪潮催生著時代的深刻變革,智慧江蘇孕育而生。在創新時代的華彩樂章中,智慧江蘇合拍共舞、初放異彩,從無到有、從點到面、從突破到深化演繹出適應變革、超越自我、追趕前沿的發展軌跡。
孕育啟動階段:智慧建設扎實奠基。從1993至2010年,智慧江蘇建設在信息化發展土壤里生根發芽。上世紀90年代初,我省啟動信息化建設,確立了信息化在經濟和社會發展中的重要地位。1997年省政府印發《江蘇省信息化建設規劃綱要(1997-2010年)》,明確了全省信息化建設的目標定位和政策措施。2010年,全省信息化發展環境明顯優化,總體水平位居全國前列。這一階段,信息化建設的快速發展,既促進經濟社會的轉型發展,又孕育了智慧化發展新的理念,為走向智慧化鋪平了路基。
區域探索階段:智慧城市先行試水。從2010至2014年,我省啟動智慧城市試點,展現出創新引領、區域先行的鮮明特點。2008年11月,IBM提出了“智慧地球”這一理念,在全球范圍內引發了智慧城市建設的熱潮。一年后,南京先人一步提出打造智慧南京的戰略構想,并抓住舉辦青奧會契機,大力推進基礎設施、城市管理、公共服務、產業發展智能化。2012年,無錫制定實施《推進智慧城市建設三年行動計劃》,以物聯網產業發展為驅動,在9大領域開展30多項重點示范工程建設。2013年,無錫榮獲“中國智慧城市推進杰出成就獎”。同時,智慧城市建設在江蘇遍地開花,揚州、淮安、南通被列入首批中歐智慧城市合作試點,無錫、南通等6市以及昆山、江寧等12個區縣(園區)分別被工信部、建設部、科技部列入智慧城市建設試點。這一階段,智慧江蘇雛形初現,群眾開始體驗到智慧化的嶄新生活。
全面提升階段:智慧江蘇有序展開。2014年以來,智慧江蘇建設逐步從點上推進轉向面上展開。2014年9月,省政府出臺推進智慧江蘇建設的實施意見和《智慧江蘇建設行動方案(2014-2016年)》,明確了智慧江蘇建設的基本原則、主要目標、重點任務、保障措施,提出了發展的路線圖和時間表,是智慧江蘇建設的行動綱領。2015年6月,省委、省政府發布《中國制造2025江蘇行動綱要》,十年鑄就制造強省。從此,智慧江蘇建設進入了全面提升的新階段。
20年探索,20年奮起,智慧江蘇從孕育起步到全面開花、從自發自為到有序有為,跨越了一個又一個新臺階。以信息化建設為標志,孕育了智慧化發展的新理念;以智慧城市建設為標志,拉開了智慧建設的新序幕;以智慧江蘇意見實施為標志,啟動了智慧江蘇的新引擎。勇立互聯網 潮頭,智慧江蘇建設又站到了新的更高起點上。
二、與轉型俱進:從前沿定位到頂層設計
智慧化發展,呼喚智慧化決策。省委、省政府在深化認識中追求前沿定位,在高瞻遠矚中謀劃頂層設計,以科學決策大智慧引領智慧江蘇大發展,構想接軌世界、全國領先的智慧建設大格局。
把握國際大勢精準定位。江蘇智慧建設的目標定位,要放在世界大格局大趨勢中去謀劃。新一代信息技術帶來了發展方式的深刻變革,智慧化發展成為國際范圍內不可逆轉的大趨勢。美國實施先進制造業戰略,加快制造業回歸和再次復興;德國提出工業4.0戰略,向智能化、網絡化、服務化轉型;新加坡提出“智慧國家2025”計劃,有望建成世界首個智慧國。江蘇在學習借鑒國際先進經驗的基礎上,充分認識智慧化在未來發展中的戰略地位和重要作用,果斷把智慧江蘇建設作為重大戰略舉措,迅速搶占未來發展的制高點、贏得新常態下發展的主動權。
勇立中國前沿率先發力。因時而動方能搶占先機,謀勢而為方能贏得未來。放眼中國,智慧化建設帶來了機遇和希望。創新驅動、網絡強國、“中國制造2025”、“互聯網 ”行動等重大戰略,牽引著“中國號”巨輪在信息化藍海中破浪遠航。“智慧北京行動綱要”、上海“智慧城市建設三年行動計劃”以及“數字福建”、“智慧浙江”等規劃方案相繼出臺,智慧化發展呈現出千帆競發、百舸爭流的態勢。江蘇如何在智慧化發展中贏得主動?關鍵在揚江蘇之長、避江蘇之短,選準出奇制勝的突破口,以重點領域、核心技術突破為關鍵,以基礎設施和產業為支撐,以智慧益民惠民為核心,以業態模式創新為重點,精準突破,統籌推進,致力打造接軌世界、領先全國、獨具特色的智慧江蘇。
前瞻江蘇未來謀篇布局。明晰智慧江蘇建設的路線圖和時間表,構建“2457”布局框架。明確“兩步目標”。到2016年建成在全國有影響力的智慧基礎設施先行區、產業轉型升級拓展區、智慧政務運行高效區、智慧服務業態創新區和新興智慧產業集聚區,形成全國領先的平臺經濟、行業智能終端、物聯網等產業高地;到2020年建成具有江蘇特色、躋身國際一流的智慧城市群,實現新型城鎮化和城鄉一體化智慧發展,率先邁入信息社會。堅持“四大原則”。堅持改革創新、轉型升級,堅持產用互動、集聚發展,堅持以人為本、惠民優先,堅持安全可控、統籌推進。建立“五項保障”。構建組織領導和統籌協調機制,完善法規標準和建設規范,建立多元化投融資機制,強化試點示范和產業扶持,加快培養智慧化專業人才。實施“七大行動”。即信息基礎設施提升行動、產業轉型升級行動、政務服務智慧創新行動、智慧民生服務保障行動、智慧城市集約建設行動、智慧產業倍增發展行動、網絡安全信息保障行動。
三、與實踐共振:從政府主導到市場帶動
智慧江蘇的生動實踐,詮釋了政府主導與市場帶動相輔相成、相得益彰的有機聯系,把市場的力量與政府的智慧結合起來,實現同頻共振。
大規劃先行。以引領為本。圍繞“智能、集約、融合、綠色”的要求,以規劃引領智慧產業體系、智慧應用體系、信息資源體系、技術支撐體系和政策保障體系建設。以協同為要。優化整合信息化條件下的各類要素資源,推進跨地區、跨部門、跨行業信息系統建設,構建智慧江蘇建設常態化協同聯動機制,發揮出信息化整體應用效能。以創新為魂。堅持把創新融匯于智慧江蘇規劃建設的全過程,促進技術管理創新、業態模式創新和體制機制創新,實現創新鏈、產業鏈、市場需求有機銜接,使創新成為智慧江蘇建設的動力源。
大項目帶動。把抓大項目作為推動智慧江蘇建設的最有效抓手,實現牽一發而動全身的效果。精準篩選項目。規范項目立項審批、招投標以及項目實施和驗收等流程,并組織專家進行科學論證,保證項目的科學性、可行性。“寬帶江蘇”、“無線江蘇”、“高清江蘇”工程和“三網融合”全面推進;“全光網城市”、“WiFi城市群”建設有序鋪開。創新模式推進項目。發揮財政資金的撬動作用和市場的主體作用,創新“社會投資、企業運營、政府購買服務”模式,有效推進項目建設。2014年智慧徐州重點建設27個項目,30多億元總投資中政府投資占比僅7%,發揮出財政資金“四兩撥千斤”的功效。凝聚合力落實項目。組建項目建設領導小組,統籌協調多部門開展大協作、大會戰,開通項目建設“綠色通道”,審批“直通車”,解除項目“緊箍咒”,當好項目“保護神”,提高項目建設的質量和效益。
大市場導向。對接技術應用市場。技術誠可貴,應用價更高。深化技術市場改革,精確對接企業技術更新需求,增強智慧江蘇建設活力。蘇州寶時得機械公司以技術品牌締造傳奇,客戶遍及世界100多個國家和地區;無錫天奇股份“數字化汽車生產線”整合人、機、料等數據,全國每生產10輛汽車中有7輛經過天奇的生產線。對接個性化需求市場。針對市民需求提供個性化的便民服務,用“會說話的數據”反映群眾呼聲,用“會跑腿的數據”代替群眾跑腿。南通智能家居、蘇州智能醫療、宿遷的電子商務等均與個性化需求接軌,邁出了智慧生活的探索腳步。對接社會資本市場。促進政府從“領跑者”向“教練員”轉變,推動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在公共服務、生態建設等重點領域進行投融資,吸引社會力量、民間資本參與智慧建設。
大轉型提升。非變革無以立新,非轉型無以超越。深諳其理的江蘇,率先以智慧化發展引領轉型升級。“互聯網 ”激發創新活力。推進“互聯網 ”工業、農業、商貿等,促進互聯網在各行各業深化應用、跨界融合、創新發展。“互聯網 ”的創新驅動效應顯著增強,2014年,全省互聯網企業超過1300家,蘇寧云商等7家入選全國互聯網百強。智能制造加速產業升級。對標德國工業4.0、對接“中國制造2025”,建立面向生產全流程、管理全方位、產品全生命周期的智能制造模式,促進企業數字化制造和互聯網化轉型。全省126家超百億工業企業普遍應用信息技術向價值鏈高端攀升,重點行業骨干企業裝備自動化率達85%以上。信息消費拓展內需空間。實施信息消費十大工程,培育信息消費新的增長點。2014年,全省信息消費規模達2500億元,增長25%以上。重點行業電商平臺形成較大規模,焦點科技等10家綜合性電子交易平臺和惠龍易通等20家行業領域電商平臺線上實物交易規模已突破萬億元。
大融合發展。在開放中融合、在融合中發展,是智慧江蘇建設的鮮明特色。用互聯網思維提升理念融合。秉承開放共享、用戶至上的理念,沖破舊思想觀念的束縛,啟動一場智慧時代的“頭腦風暴”。以互聯網思維凝聚政府、企業和社會大眾的智慧,引領智慧江蘇建設向縱深發展。破體制障礙促進跨界融合。健全智慧江蘇組織領導和統籌協調機制,打破橫亙在部門、行業、地區的無形壁壘,加快互聯互通、資源共享和業務協同。省環保廳“1831”生態環境監控平臺跨越地區、企業,實現污染源信息的實時共享;南京“市民卡”工程實現“多卡合一、一卡多用”,整合社保、公交、金融等功能于一體。筑智慧載體推進兩化融合。推進智慧城市、智慧園區、智慧企業等載體建設,發展基于互聯網的個性化定制、眾包設計、云制造等新型制造模式,實現新型工業化和信息化的深度融合。創建省級兩化融合示范區30家、試驗區26家,兩化融合服務產業園17家。2014年,全省區域兩化融合發展總指數達到92.17,連續三年位居全國第一。
四、與大眾共享:從智能應用到智慧益民
新的智能應用,新的服務方式。堅持把民生建設作為智慧江蘇建設的重中之重,以惠民益民便民利民為出發點和落腳點,努力探索一條執政為民與智慧益民的新路子。
搭建智慧益民平臺——讓百姓認同。圍繞百姓需求,轉變政府職能,創新政務服務,搭建益民平臺。政務服務公開透明。運用云計算、移動互聯網等現代信息技術,加快實現省、市、縣三級聯動,集政務公開、行政許可、便民服務、效能監督等功能于一體,提供廣覆蓋、多層次、個性化、高品質的公共服務。13市及48個縣(市)全部建成“12345”政府公共服務平臺,讓政務服務無處不在;張家港市運用“制度 技術”使權力運行處處“留痕”。城市運行管理科學智能。運用物聯網全面感知、大數據深度挖掘、云計算泛在服務等技術手段,讓城市從“信息閉塞”走向“透明開放”,城市管理從“被動處置”走向“主動應對”。智慧南京中心整合28個部門核心數據和應用系統,實現“全要素”調度、“全暢通”指揮、“全景式”決策;徐州市的渣土車管理實現定點、定車、定人,跟蹤、監測和及時調控。民生服務便捷高效。各地各部門建成各類民生服務綜合信息平臺,解決了老百姓辦事難的問題。徐州市實施百姓辦事“零障礙”工程,實現了便民窗口零距離、百姓辦事零障礙、服務對象零投訴,讓老百姓的生活更有尊嚴。南通市民安裝“智慧南通”手機門戶客戶端,實現了在線掛號、移動付費、手機排隊、公交查詢等。
配置智慧益民資源——讓百姓共享。優化配置惠民益民資源,是智慧江蘇建設的一大亮點。開放資源配置。建立信息開放共享機制,啟動政府大數據開放工程,省級各主要部門和各省轄市建立了基礎信息資源共享交換體系。南京、無錫、南通等地搭建了政府網站群和統一的云服務平臺,面向社會提供“一站式、一體化”公共服務。圍繞需求配置。應用移動APP、微博、微信等新媒體手段,把公共服務資源均衡配置到不同的地區和部門中,實現社會效益的最大化。“安居南通”綜合服務平臺提供“老有所養”專業服務,將政府、社區、醫療機構、醫護人員與老人的養老需求緊密結合,實現了社區養老全天候監護服務。技術創新配置。加快新一代信息技術創新應用,拓展服務領域的廣度、深度,實現惠民服務的立體化、全覆蓋。一大批移動政務平臺、智慧民生平臺、大數據開放平臺相繼投入運行,政務和公共服務效能得到了明顯提升。
提高智慧益民質量——讓百姓說好。民生服務好不好,群眾說了算。便捷的公共服務。整合構建社會保障和就業服務信息化體系,實現公共服務的普及化和無障礙。全省社保卡持卡人數達到4289萬人,網上公共服務提供率達到74.3%。各市相繼建成“智慧醫療—數字化示范醫院”,區域衛生信息平臺初步實現居民電子健康檔案管理、醫療機構間信息共享和雙向轉診。快捷的城市交通。寧滬高速公路綜合管理與公共服務信息化示范工程、公眾出行交通信息服務系統等分別投入運行或試運行,ETC實現全國首批14個省市聯網運行,“水上ETC”在蘇北運河全線建成。南通市開發出“出行管家”、“行業管家”、“安全管家”等三款產品,讓市民出行更方便、更安全。舒心的智慧生活。智慧江蘇給老百姓帶來的數字化生活已無處不在。智慧社區為廣大居民提供社區養老、醫療保健、安防監控、電子支付等30多項服務。智能家居構建了高度智能化的現代家居系統,給居民生活帶來了全新的時尚體驗。
五、與未來同行:從探索爭先到發展領先
智慧化發展永無止境,智慧建設永遠在路上。站在新的起點,智慧化發展要乘勢而上、順勢而為,在攻堅克難中突破,在奮力爭先中領先,贏得江蘇信息化跨越式發展的新未來。
走向智慧發展持續化。智慧江蘇建設的根本是要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堅持問題導向,針對城鄉發展不平衡問題,不能只謀一域,也不能貪大求全,必須因地制宜,把有限的資源投入到急需解決的問題上,把老百姓的感受放在第一位。針對盲目、片面建設問題,不能只注重應用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等高大上、高精尖的技術,而要注重實際應用效果。針對網絡信息安全問題,必須采用安全可控的技術、產品、系統,確保要害信息設施和信息資源的安全。
走向基礎設施智能化。實踐表明,城市要智慧化,基礎設施首先要智能。與發達國家相比,江蘇的基礎設施建設有待提升,如互聯網普及率為53.8%,低于歐美國家的平均水平20多個百分點。要加快高速寬帶基礎設施建設,推進“百兆到戶、千兆到樓、T級出口”,加快5G等下一代信息網絡研發,加快提升能源、交通、環保、市政等基礎設施的智能化水平。
走向社會治理精細化。以智慧城市管控中心為載體,加快城市運行和管理智能化系統建設,推進智能交通、智慧物流、智慧環保等重點領域示范應用。整合城鄉信息化需求和優質資源,集約化建設城鎮運行管理服務平臺和指揮調度平臺。以大數據應用為切入點,加快政務信息資源共享開放和綜合開發利用,為政府科學決策、精細化管理提供支撐保障。
走向公共服務便捷化。進一步豐富民生領域智慧化應用,發展以互聯網為載體、線上線下融合互動的新興消費,推進智慧益民,重點培育體驗經濟、共享經濟和發展新型業態;推進智慧醫療,探索互聯網延伸醫囑、電子處方等網絡醫療服務應用;推進智慧養老,倡導全面量化健康生活新方式,提供長期跟蹤、預測預警的個性化健康管理服務;推進智慧教育,鼓勵學校與互聯網企業合作,探索網絡化教育新模式。
走向政策制度體系化。制度重于技術,體制優于政策,政策時效有限,體制活力無限。這是智慧江蘇建設的深切體會。要創新和完善先進的制度體系,處理好制度設計與制度執行、頂層設計和基層探索、政策激勵與內生動力、智能應用與安全防控的辯證關系,真正讓制度聰明起來、管用起來、長效起來,使制度成為智慧江蘇建設的“助推器”和“監控器”。
智慧,一個古老而神秘的話題;智慧江蘇,一個嶄新而誘人的主題。著眼江蘇,重塑智慧基因,為“邁上新臺階、建設新江蘇”注入不竭動力;科學前行,植入智慧芯片,使社會發展更加普惠均衡、和諧包容;迎接未來,創造智慧生活,讓每一個人更加健康、自由和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