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李克強總理在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首次提出“互聯網+”行動計劃,“互聯網+”被提升至國家戰略層面。山東作為我國經濟科技文化發展強省,在政務信息化、經濟信息化、區域信息化、基礎信息化等方面,率先與“互聯網+”進行了深度融合,迸發出了強有力的創新力與生產力。“互聯網+在山東”全國網絡媒體采訪采風活動將帶領廣大網友感受“互聯網+”對山東的影響。
據昌邑市政府信息中心主任王冰介紹,智慧城市是以互聯網、物聯網、云計算等高度融合為基礎,以信息技術高度集成、智慧產業高端發展、智慧服務高效便民為主要特征的城市發展新模式,對于提升公共服務和社會管理水平,促進城市轉型發展具有重要作用。說到智慧城市建設的最終目的,王冰用一句話進行了概括——“讓管理更便捷更高效,讓市民更方便更幸福。”
據專家介紹,這個以智慧城市為主題、開放式的政企交流平臺和專家智庫,將切實推動智慧城市創新和深度運用。這不禁讓筆者聯想到,5月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中國科學院和北京中關村創業大街考察調研時強調,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是充分激發億萬群眾智慧和創造力的重大改革舉措,是實現國家強盛、人民富裕的重要途徑,要堅決消除各種束縛和桎梏,讓創業創新成為時代潮流,匯聚起經濟社會發展的強大新動能。
智慧,創業,創新,智慧城市,這四者之間的關系很是緊密和微妙。缺乏智慧,創業就找不到正確的方向、就會失去持續前行的動力;缺乏創業的支撐,創新就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智慧,創業,創新,都是智慧城市的關鍵詞,而智慧城市又通過信息技術將物理世界與虛擬世界深度融合互控,從而實現社會生產力和管理模式的本質革新,將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提供強有力的要素支持。
筆者通過對若干智慧城市試點標本的研究,認為智慧城市不僅僅是城市發展的方向,政府轉變職能、服務民生的抓手,還是“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重要實現形式。為什么這么講,理由有三:
第一,智慧城市是信息技術的深度拓展和集成應用,必將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浪潮中培育并形成新的經濟業態。現在有一個非常火爆的詞語叫做“互聯網+”。“互聯網+”是什么?就是一種新的經濟業態。“互聯網+銀行”誕生了互聯網金融,“互聯網+賣場”誕生了電子商務,“互聯網+教育”誕生了在線教育……在產業融合的大趨勢下,“互聯網+”正發揮著產業革新的倍乘效應。智能城市的本質,就是以移動互聯網平臺為基礎,利用信息通信技術與各行業的跨界融合,推動產業轉型升級,并不斷創造出新產品、新業務與新模式,構建連接一切的新生態。據美國咨詢公司數字資本的報告,2014年中國估值超過10億美元的初創企業達19家,總估值達470億美元,全部來自移動互聯網領域。現在中國有300多座城市提出或在建智慧城市,包括95%的副省級以上城市、76%的地級以上城市,總計劃投資規模近2萬億元。我們有理由相信,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熱潮下,在資源和環境壓力加大、傳統增長動力不足的情況下,通過智慧城市培育的新業態,將成為我國加快經濟轉型的重要路徑,為經濟發展和創新型中國增添持久動力。
第二,智慧城市的重要標志是政府轉變職能、更好地服務民生,必將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提供更迅捷、更透明、更能激發活力的發展環境。李克強總理講,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實際上是一個改革。之所以提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就是要以簡政放權的改革為市場主體釋放更大空間,讓國人在創造物質財富的過程中同時實現精神追求,這是本屆政府一直努力的方向。智慧城市建設產生的“倒逼機制”,將要求政府充分利用大數據、云分析等技術,將城市服務整合成一個統一的公共服務平臺,通過建立移動互聯網通道,為創業者、創新者和廣大市民提供電子政務一體化與政府公共數據開放服務,實現政務迅速受理和反饋,甚至在線審批。同時,通過搭建數據交換和服務平臺,可以將人口庫、法人庫、地理空間庫、宏觀經濟庫、建筑物基礎庫等信息進行感測、分析、整合,打通“信息孤島”。智慧城市背景下,市民可以通過手機享受行政服務大廳的一站式服務,進行信息查詢、在線預約、在線辦理,大幅提升社會整體服務效率和水平。在日新月異的大融合、大改革、大轉型背景下,效率和信息就是黃金,這也是廣大創業者、創新者最現實、最迫切的福音。
第三,智慧城市的深刻內涵是以人為本、實現可持續發展,必將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提供突破桎梏的重要路徑。十二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閉幕后,李克強總理在回答記者提問時說,必須發揮人民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經濟進入新常態,實現發展動力轉換。進一步興起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熱潮,有利于廣泛動員和激勵人民群眾參與改革、推動改革,形成全面深化改革的強大合力。歷史實踐一再證明,群眾的探索實踐、創造性,是推動改革的重要力量。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在發展過程中必然會面對各種阻力,特別是體制機制的障礙藩籬。借助智慧城市進程的加快,伴隨著一批批創新型企業家的涌現,充滿智慧、卓識的創業者創新者,將成為改革的呼吁者、推動者,進而讓體制機制更加順暢,讓更多的后繼創業者、創新者受益于改革。這也正是總理感喟“高手在民間,破繭就可以成蝶”的深遠意義。
美國智庫布魯金斯學會發表的報告說,中國政府逐漸意識到互聯網對經濟的變革潛力,致力于將現代制造業與移動互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等信息技術相融合,這或將為中國帶來最好的結果。但筆者需要指出的是,智慧城市的核心是以人為本和可持續創新,不是信息技術的智能化應用,更不是政績工程、形象工程。有的城市,把十幾年前推廣的數字化城市包裝成智慧城市,就失去了智慧城市的本義,南轅北轍,誤人害己,對于風生水起的大眾創業、萬眾創新也是一種致命的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