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人類社會的不斷發展,未來城市承載的人口將越來越多,城市面臨的挑戰也愈加繁多和復雜。建設智慧城市,實現城市可持續發展成為當今世界城市發展不可逆轉的歷史潮流。智慧城市主要指運用信息和通信技術手段感測、分析、整合城市運行核心系統的各項關鍵信息,從而對包括民生、環保、公共安全、城市服務、工商業活動在內的各種需求做出智能響應。其實質是利用先進的信息技術,實現城市智慧式管理和運行,進而為城市中的人創造更美好的生活,促進城市的和諧、可持續成長。《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此次在新加坡對相關智慧城市參觀所獲最大感觸,新加坡在智慧城市相關項目的實驗、試點過程中,讓很多技術創新不僅停留在“高大上”的展示上,還盡可能提升公眾的參與度,也就更接地氣。
提高公眾參與程度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在新加坡采訪、參觀期間發現,這里種種搭上智慧二字的生活場景、試點項目,老人和兒童不會被“隔離”在使用群體之外。
例如在“TechSaturday”活動期間,公眾體驗新技術已然成為一場嘉年華活動,現場人頭攢動。“TechSaturday”活動設置了各種類型的展臺,展出虛擬現實眼鏡、無人機、通過面部表情操作的自動販賣機等高科技產品,且各展臺還配有講解員,與其他高科技行業展會無大的區別。但不同之處在于,這一展會的受眾并非專業人士,主要目的也不是展銷商品,而是向公眾提供體驗前沿科技的機會。記者在現場發現,參與者主要是中小學生,家長更多是擔當陪伴者角色,因此會場的一些產品實踐場地內出現了活動參與者收集項目印章兌換小吃的餐車。整個會場已然成為一個遍布熱狗和粉色棉花糖的“兒童樂園”。
事實上,新加坡政府在建設“智慧國家”的進程上,除調動普通民眾的參與積極性外,還吸引相關領域的人士共創與合作,主要是以為IT技術公司為代表的行業伙伴。
據了解,去年10月,新加坡資訊通信發展管理局曾召開行業介紹會,向合作伙伴綜合展示其“智慧國家”平臺的項目情況,并表明需要各方在哪些維度一同參與建設。
數據收集兼顧安全
除了提高公眾參與度外,新加坡智慧城市的建設不是一味追求科技的炫酷,而是給予當地市民帶來生活上的便利和幫助,讓百姓受益。例如地鐵自助購票窗口裝POS機,超市設自助結賬柜臺,實現難度并不大,卻大大方便了人們的生活。又如智能排隊監測系統也使用了先進的視頻傳感來實時確定排隊的長度。在出租車停靠點,可以確定排隊和出租車抵達的情況,幫助上下班的人做出恰當的出行選擇等。
在新加坡采訪、參觀過程中,除時時感受到,新加坡智能科技給城市所帶來的創新活力與生活便利外,其物聯網傳感器的廣泛應用豐富了這座城市各種數據的收集,也令記者印象深刻。例如,汽車上有傳感器,開車經過某條公路發現路面損壞,可以自動發送,也可通過手機定位等進行報修處理。
新加坡被越來越多的數據所覆蓋,其傳感器遍布全國,也會隨之產生一些問題,其中涉及的個人隱私及安全的問題最被關注。那么其又是如何協調和解決這一矛盾的?
據了解,新加坡對于數據安全問題高度重視,新加坡《個人資料保護法》已正式生效,其他相關信息安全的法律也在制定之中。根據新加坡《個人資料保護法》,任何機構如果需要利用個人數據來開發解決方案,都必須征得個人的同意,或保證所有資料都是匿名使用,這樣個人就無法被識別。該法還規定,任何機構都必須采取必要合理的安全措施來保護個人數據,防止未經授權的訪問、收集、使用或其他類似的風險。
由此來看,智慧城市的建設和實現不會一蹴而就,有一個長期復雜的協調過程。這個“系統中的系統”需要社會各方、城市中各個角色的充分關注,需要以開放的姿態借鑒全球各地的建設經驗,需要充分了解自身特點,量身訂制合理的建設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