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智慧城市建設支撐起的龐大產業鏈,大互聯網企業之間的高調競爭只是其中一部分;諸多低調的地方國企以及各類相關企業也在搶灘這一市場。
對于傳統IT服務商來說盈利模式就是做項目搞運維,而對BAT來說,在占有巨大用戶群體的優勢下,做智慧城市就是提供最前端的服務,整合政府數據和業務流然后提供給用戶,增加訪問流量和粘性,盈利不體現在直接的項目收益里,或者說不需要做項目甚至不需要向政府收費,盈利更加隱性和長期;還有一些參與智慧城市建設的中小企業更多依靠在專業領域里提供深度解決方案和專精應用來盈利。
2015年以來,阿里巴巴、騰訊紛紛跟地市簽署智慧城市戰略合作協議。不管是媒體熱炒的“阿里騰訊廝殺跑馬圈地”,還是各地密集推出建設規劃,都讓智慧城市建設熱度持續升溫。
目前國家層面已經先后發布了三批智慧城市試點,建設智慧城市也被納入了新型城鎮化規劃。中國智慧城市建設已經從規劃和概念進入到落地階段。騰訊研究院稱,中國351個城市都已經或深或淺展開了“互聯網+”的探索實踐。
這一階段,各地智慧城市建設都在摸石頭過河,智慧城市建設標準或者說參考系暫未形成??梢钥吹降氖?,地方政府巨大的規劃熱情,以及各方對智慧城市建設市場的極高預期。有機構預測2015年國內智慧城市的IT投資將會突破2400億元,拉動經濟總產值超過1萬億。
另一方面則是智慧城市建設支撐起的龐大產業鏈,大互聯網企業之間的高調競爭只是其中一部分;諸多低調的地方國企以及各類相關企業也在搶灘這一市場。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通過采訪智慧城市建設的官方機構以及諸多央企、互聯網企業以及相關垂直領域的創業公司,試圖梳理智慧城市建設中的產業競爭,以及地方智慧城市建設中的資金、運營以及數據開放等系列問題。
智慧城市建設潮下的萬億市場
智慧城市最早源于IBM,2008年,IBM提出了“智慧地球”的理念。按照部委文件表述,智慧城市是運用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空間地理信息集成等新一代信息技術,促進城市規劃、建設、管理和服務智慧化的新理念和新模式。
騰訊云副總裁王慧星公開表示,從IBM時期的智慧城市,到互聯網+時期的智慧城市的演變中,表面的概念沒有變化,但是從內容上看,這一輪的演變將智慧城市從后臺技術架構、業界討論試驗階段,推進到更廣泛的公眾視野、用戶可獲取服務的落地階段。
舉例來說,小明在武漢,打開手機微信,進入本地城市服務頁面,醫院掛號、PM2.5查詢、違章辦理均可通過手機微信平臺處理;小明在武漢(該城號稱有萬余工地)江岸區某工地,打開手機APP軟件“智慧工地”,工地的噪音強度、粉塵濃度都能看到……
在武漢智慧城市研究院副院長汪凡看來,智慧城市的含義廣闊、綜合,包括了城市規劃運營建設、產業以及市民生活的很多面,比如智能交通、智慧醫療等方面的建設。
2013年1月29日,住房城鄉建設部公布首批國家智慧城市試點名單。截至今年5月,我國已經公布的3批國家智慧城市試點共277個。
事實上,參與智慧城市建設的地區遠不只這些,騰訊研究院稱,我國351個城市都已經或深或淺展開了“互聯網+”的探索實踐。賽迪方略報告稱,截至2014年底,國家智慧城市試點、信息消費試點、寬帶中國試點等智慧城市建設相關試點已達500多個。報告預測,2015年國內智慧城市的IT投資將會突破2400億元,拉動經濟總產值超過1萬億。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采訪十余家智慧城市建設產業鏈上的企業,包括地方央企、民營上市公司以及互聯網企業等,無不認為智慧城市存在廣闊的市場空間。
“說萬億市場毫不夸張,智慧城市是個很廣的領域,幾乎涵蓋整個城市建設體系。”延華智能執行總裁翁志勇表示,新一輪城鎮化,智慧城市建設也是核心要素和抓手,未來市場前景可以預期。
不少專家也提到,在2014年印發的國家新型城鎮化規劃(2014-2020年)中,將智慧城市建設納入其中,并提出新型城鎮化智慧城市發展方向。
5月10日到11日,工業和信息化部部長苗圩在寧夏調研智慧城市建設時也提到,以互聯網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術迅猛發展,與城市建設、運行、管理、服務深度融合,正在引領新型城鎮化建設的發展方向。
也有一家受訪的央企負責人提醒稱,目前智慧城市建設領域,市場巨大,不過在當下仍有一定泡沫存在,地方政府的智慧城市建設項目密集規劃,許多知名和以前都沒聽過的企業都蜂擁而上,“長期來看市場會逐步規范和回歸理性”。
企業圈地“智慧城市”
智慧城市建設的萬億蛋糕爭奪戰,在BAT(百度、阿里巴巴及騰訊)的高調加入后,企業競爭日趨白熱化。
4月29日,在北京的一次峰會上,來自長沙、無錫、大連、邯鄲、常州、湘西自治州、益陽、鹽城、襄陽、咸寧、開封、焦作、鶴壁、桐鄉、臨安、銅陵等城市及相關機構與騰訊簽署戰略框架合作協議。
據媒體報道,截至5月初騰訊與16個城市簽訂合作協議,聯手布局“互聯網+智慧城市”。阿里巴巴的“互聯網+城市服務”戰略首批已經在12個城市落地,其今年的目標是覆蓋50個城市。
阿里方面,通過支付寶錢包、微博和手機淘寶進入城市服務平臺;騰訊則是以微信為核心切入城市服務。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在廣州通過支付寶錢包進入城市服務頁面,可以看到車輛違法查詢以及港澳通行證續簽等。其頁面和上述小明在武漢通過微信進入的頁面,頁面名稱和服務內容大致相同。因城市簽約互聯網企業不同,服務平臺路徑也不一。
阿里和騰訊的跑馬圈地被媒體廣為報道。事實上,智慧城市產業鏈上的競爭一直存在。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采訪梳理發現,目前深度耕耘智慧城市建設的企業包括各行業的央企,比如中國移動、中冶、烽火等;大互聯網公司,以阿里和騰訊為代表;另外還有近年發展較快的神州數碼、延華智能等;以及很多大大小小的新型創業公司,比如“光谷奧源科技”、“車來了”,側重挖掘細分垂直領域市場。單就目前來看,大互聯網企業,是當下智慧城市建設產業中最受關注的。
中國智慧城市研究院院長吳紅輝表示,智慧城市產業鏈很長,第一類是以BAT為代表的互聯網企業在做智慧城市建設的通道和入口,未來很可能成為智慧城市建設的運營方,未來很可能占據產業鏈上“錢景”的高端;第二類是做智慧城市系統集成整合服務,整合各個板塊的內容;第三類是做基礎設施建設,包括光纖、傳感器等;第四類是做具體垂直領域的建設和服務。
神州數碼智慧城市研究院國際合作主管肖猛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對于傳統IT服務商來說盈利模式就是做項目搞運維;而對于BAT來說,在占有巨大用戶群體的優勢下,做智慧城市就是提供最前端的服務,整合政府數據和業務流然后提供給用戶,增加訪問流量和粘性,盈利不體現在直接的項目收益里,或者說不需要做項目甚至不需要向政府收費,盈利更加隱性和長期;還有一些參與智慧城市建設的中小企業更多依靠在專業領域里提供深度解決方案和專精應用來盈利。
在系統集成整合服務方面,以神州數碼為例,其業務覆蓋全產業鏈,從最初的規劃設計,到業務梳理,到開發實施,到上線運維。肖猛稱,其在定位是一個完整的智慧城市服務運營者,針對整個智慧城市的所有環節提供服務。
在垂直應用領域,智慧城市建設為諸多創業企業提供了市場。光谷奧源總經理劉海博士表示,目前在信息基礎設施建設方面,比如光纖寬帶網絡之類的,市場格局已經形成。
創業公司參與競爭的空間不大。他認為下一步在物聯網感知層技術,特別是新型傳感器和低成本傳感器應用方面,市場空間是非常巨大的。
傳統國企搶灘互聯網+
相對互聯網企業的高調和“加速度”,地方國企是智慧城市建設產業鏈中相對低調的一類。比如許多傳統國企IT服務商除了做基礎設施建設,也在參與智慧城市建設的集成業務板塊。
烽火通信戰略與市場部總工程師李鏗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烽火科技在智慧城市建設方案設計、項目建設以及運營等方面已有不少實踐。目前烽火科技與武漢光谷建設投資有限公司簽署建設“智慧光谷”的合作協議,雙方將在智慧社區管理、基礎信息網絡建設、智能電網、基建項目代建等領域展開多元合作。
李鏗表示,烽火科技有很強的硬件建設能力,在光通信、IP及數據通信、無線通信等領域有技術優勢,業務覆蓋遍及智慧城市建設各個層面,熟悉城市網絡構架,熟悉企業生產流程;另外有三千多萬網絡用戶終端,了解用戶需求。不管是從對城市和企業系統的熟悉度,還是技術能力,都更有利于智慧城市方案設計的可行和落地。
據烽火方面介紹,烽火集團的業務幾乎都與智慧城市建設相關,集團非常重視該業務方向。目前烽火科技正在整合集團內外資源,將所有的信息化業務形成一個大的業務方向,并會成立專注智慧城市業務的研究機構。
另一家國企——中冶集團武漢勘察研究院有限公司,作為一家傳統測繪地理信息行業的央企,也在轉型擁抱互聯網+,參與智慧城市建設。
中冶武勘董事長朱小友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目前智慧城市建設板塊在中冶武勘產值中所占的比重并不大,但是企業非常重視這一板塊,是企業正在培養的新增長極。
他分析稱,該領域市場很大,涉及到中國城鎮化建設的諸多方面,不可能幾家企業包打天下。他認為,智慧化是建立在信息化的基礎上的,而信息化需要通過數字化來實現,而他們的技術優勢和人才儲備,是提供地理信息產品的智慧化延伸服務,比如通過無人機航測遙感技術、激光掃描技術等,做數據采集,建立基礎地圖數據庫和三維場景,這些是智慧化應用的空間基礎。
目前中冶武勘主要聚焦智慧園區與智慧工廠,通過做數據采集、加工、處理和分析,在工廠和園區上找到智能應用的一些著力點,譬如園區與工廠關注地理位置的信息與其他傳感器的系統集成。目前他們在國內多家大型鋼廠建設了智慧工廠系統,還在山東淄博做了智慧化工園區試點。
有一位參與地方智慧城市建設的央企負責人直言,在地方智慧城市建設中,地方國企在競爭中較有優勢,包括安全性、資金以及和政府的熟悉度。“這么多年來,我們都是這里最大的企業,在做規劃設計時更能與當地的政策資源銜接,也符合城市特點。”
政企合作探路PPP模式
幾乎沒有業內人士否認,當下智慧城市建設,主要還是依賴地方政府,可以說智慧城市建設,在我國仍是一個政府主導的行動。從智慧城市建設方案的設計、投資、建設以及數據集成和互融互通,以及后期的運營等方面,都涉及到政府與企業的合作。
其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就是誰來出錢和運營。
對于地方政府來說,支付智慧城市建設的全部資金是不太可能的,特別是在43號文出臺以后,地方政府資金更為緊張。
目前提得較多的也就是PPP模式,神州數碼的肖猛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目前的運營和建設,主要是通過成立一些合資公司持續運營,這具有長久生命力,也保證了服務商能持續提供高質量服務。他說,PPP可以讓參與方獲益,是好事情,但很復雜,需要明確對方的投入、角色和產出分配,神州數碼正在研究和實踐如何在中國做好PPP模式。目前他們做的張家港項目,即與地方政府達成了PPP合作。
汪凡認為,PPP的踐行,關鍵是要讓民間資本看到盈利預期,愿意參與;而智慧城市建設的一些項目,很多盈利模式暫不清晰,另外各方參與者應明確各自的責權利,盡量將細節也考慮到,遵循市場契約精神,總體來說需要有大政策環境,另外也需要企業有資金實力和長遠眼光。
在武漢,烽火科技和光谷建設投資公司就簽署了智慧城市建設合作協議,踐行PPP模式,二者通過合資成立專業公司等方式,推動“智慧光谷”建設與運營管理。
雙方通過評估項目性質、成本投入、項目市場及預期收入,確定具體的經營模式。合資公司承接偏向民營便于開展營業性經營,市場前景可預期的項目,合資公司投入建設,并進行后期運營。
知情人士透露,目前雙方出資相差不大,烽火方面看重智慧城市運營后期的市場,企業未來的盈利模式以及許多具體方案均尚在探索中;烽火方面希望,光谷的實踐也為將來在其他城市鋪開樹立樣本,以拓展更寬泛的市場。
“市場的活躍往往碰到的是體制的僵硬。”肖猛還表示,智慧城市在我國已經進入理性建設期,當下需要冷靜找到突破點和市場-政府的利益共同點,目前幾個著力的方向可能在:PPP模式的探索、開放型智慧城市的建設、與國際城市的合作、可持續運營、影響產業、環境和城市規劃等等。
智慧城市建設的瓶頸
從IBM時期的智慧城市愿景,到智慧城市建設遍地開花,中國智慧城市建設正處于從規劃到落地階段。2014年8月,國家發改委聯合其它七部委發文《關于促進智慧城市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
意見稱,近年來,我國智慧城市建設取得了積極進展,但也暴露出缺乏頂層設計和統籌規劃、體制機制創新滯后、網絡安全隱患和風險突出等問題,一些地方出現思路不清、盲目建設的苗頭,亟待加強引導。
據中國之聲報道,早在2014年,南昌市紅谷灘區世紀中央城作為江西首個智慧社區進行試點。經過一年的建設和運行,大部分小區居民對智慧社區沒有明顯的感覺;雖然設備、硬件已經到位,但是系統還沒有運行。官方稱,目前沒有一個最權威的或者最官方的機構來統籌,信息化建設容易出現資源浪費、規劃不統一這樣的問題。
國內三批城市近年試點成效如何,多位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采訪的業內人士表示,中國智慧城市建設剛起步,各地均處在摸著石頭過河的階段,且目前關于智慧城市的評價體系并無統一標準。
上述八部委發布的文件,從科學制定智慧城市建設頂層設計、切實加大信息資源開發共享力度、積極運用新技術新業態、著力加強網絡信息安全管理和能力建設等四個方面,對智慧城市建設做了方向性的規范。
肖猛稱,智慧城市評價很復雜,因為其本身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也是一個不斷進化的城市(化)過程,評價智慧城市的標準也需要不斷進化。他認為現階段我國智慧城市的評價還處于各部委分離的狀況,評價標準限于一些項目上線和初級的服務指標達成;在未來,智慧城市的評價,一定要將服務對象的滿意度、帶動的就業和創業、開放和民主的評價、環境與可持續等等方面都囊括進去,才能綜合評價一個城市或者地區的“智慧”。
也有學者表示,現在只能說做指導意見作為參考,以及一些技術上的標準參照系。中冶武勘董事長朱小友表示,智慧城市建設永遠在路上,沒有終極,不論是對地方政府還是企業。
吳紅輝表示,智慧城市側重應用創新,正處在探索和摸索的階段,在云計算、大數據和互聯網+的大背景下,應用才剛剛起步,如果做強制性統一標準,會限制技術的發展,同時也會導致標準快速落后市場應用。現在智慧城市各領域應用都在創新和野蠻生長,通過市場占有率,規?;瘧?,會逐漸形成標準。
2015年初,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規劃所總工程師陳才撰文透露,國家標準委已經牽頭成立國家智慧城市標準化協調推進組、總體組和專家咨詢組,國家智慧城市標準體系有望未來3年內出臺。
多項宏觀政策和技術標準的推進,意味著中國智慧城市的頂層政策部署全面到位。從目前已經試點地區的經驗總結來看,當下最需要解決的一個是政府部門的機制問題,其矛盾表現之一,即是在數據信息孤島上。
一家企業負責人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不要說讓各部門公布數據信息,單是各部門之間共享信息,對很多地方來說都不具操作性。他們曾給某地政府各部門鋪寬帶通信網絡,兩個部門挨著完全可以共享設施,但因為各自的數據安全和獨立性,二者都是要用完全獨立的系統。
汪凡參與過一些部門數據開放之間的協調。“沒有容易的,只有更難的,任何部門都有數據不被集中的借口。”汪凡說,智慧城市建設在很多地方可以說是一把手工程,比如說現在很多智慧城市領導小組組長都是市長擔任,如果高層觀念開放,重視程度高,對部門協調做強制性的推進,才有可能打破部門之間九龍治水的局面。
汪凡認為,當下地方政府與阿里巴巴或者騰訊簽署的戰略合作協議,從目前來看還是初期的戰略合作階段,對地方政府來說,最大的好處是,讓他們多接觸互聯網思維,然后從觀念上有更新和改變,然后才可能重視和科學合理地去建設。
業內人士分析稱,數據只有流動起來被更多的智力去分析和應用才有價值。開放是一個趨勢,它必須基于互通和梳理,尤其對于掌握了巨量公共數據的政府部門和壟斷行業企業來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