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跨越了蒸汽機時代,告別了電氣化時代,經歷了信息化時代,正在開創著智能化時代。
“智慧新余”以前瞻眼光創新探索,以創新思維順勢而為,以壯士斷腕的決心與氣魄,高位推進平臺建設。
以2012年出臺的《關于加快推進智慧新余建設的意見》為發軔,“智慧新余”工程平臺建設箭在弦上。至目前,“智慧新余”建設項目共計52個,累投資金8.67億元。
“持續性創新”活力猶在,“顛覆性創新”業已隱約顯現其銳利鋒芒——
2013年8月5日,新余市被國家住建部確定為2013年度國家智慧城市試點,并簽訂《國家智慧城市創建任務書》;
2014年6月12日,國家發改委、財政部等12部委聯合發文《關于同意深圳市等80個城市建設信息惠民國家試點城市的通知》,我市入選信息惠民國家試點城市;
2014年12月17日,工信部確定我市入選信息消費國家試點城市。
前不久,市委書記劉捷在全省發展升級現場會上的發言稱,“新余以深化改革促升級,聚焦‘小政府、大社會、活市場、優環境’四大領域,以轉變政府職能、推進行政審批制度改革為突破口,以建設數字化綜合辦公平臺為載體,抓好行政審批代理制、建設工程網上并聯審批、中介超市和‘三單’管理。項目審批時限由過去的130多天壓縮為36天,首批‘三單’已面向社會公布。”
依托信息化技術,我市著力推動網上行政審批、數字化辦公、社會信用體系建設,推進政府職能轉變。并以此為契機,通過信息化智能化手段,引領一座城轉型升級!
關鍵詞:網上并聯審批
【背景解讀】對市一級行政審批流程進行優化再造,將原來各部門的審批事項全部放到網上進行辦理。該平臺主要有在線申報、并聯審批、監督管理等功能,具有高度集成、部門聯網、信息共享等特點。通過優化審批流程,并在網上進行固化,使所有審批事項都能在網上咨詢、網上申請、網上查詢、網上辦理、實現網上一站式辦理,重點解決審批過程中多個部門互為前置、部門之間信息不暢通、審批時間過長等問題。
推進行政審批制度改革是轉變政府職能的核心和重點。
比如,在建設工程領域,我市自2013年9月份始,搭建建設工程項目網上并聯審批平臺,12月份正式上線運行,并且與全省網上審批和電子監察系統、全市數字化綜合辦公平臺實現了無縫對接。目前,已有366個建設工程項目進入網上并聯審批流程。
在優化審批流程過程中,我市將建設工程項目審批流程整合為立項審批、用地審批、規劃報建、施工許可、竣工驗收5個階段,每個階段由一個部門牽頭,按照“整合流程、一門受理、并聯審批、信息共享、限時辦結”的審批新模式,所有流程通過網上運行,達到了大幅度減少審批環節、縮短審批時限的目的。現在項目審批時限由原先至少135個工作日,壓縮到現在的36個工作日。
再以立項審批為例。投資者到新余投資建廠,按以前的做法,投資人要分別向環保、國土、規劃、發改等部門遞交相關材料,由于手續繁多、程序不清、資料不齊和協調不足等原因,往往耗費巨大精力還一下解決不了問題。
現在,只需要進入網上申報系統,自行注冊、上傳資料,就可以完成項目的申報。發改委工作人員在網上收到企業申報材料后可以直接受理,在預審合格后,同時發送給環保、國土、規劃、發改四個部門。這四個部門必須在規定時限內完成相關事項審批,并將結果反饋到發改委,由發改委完成審批、核準或備案手續,將結果反饋給投資人,按程序進入下一個審批階段。
如何解決一些項目審批同時涉及市、縣(區),辦事者需要不斷“來回跑”費時費力?前不久,我市將網上并聯審批向縣區延伸,實現了市、縣(區)聯動審批。[page]為確保網上并聯審批系統的順利運轉,我市在全市實行項目審批代辦制,成立代辦中心,按照“自愿委托、無償代辦、全程服務、合法高效、上下聯動”的原則,無償為市重點項目提供代辦服務。
針對項目審批過程中中介組織亂象叢生、存在各種“中梗阻”,我市在市行政服務中心設立中介統一服務平臺,把行政審批涉及到的中介組織全部與行政單位脫鉤,切斷行政部門與中介機構的利益鏈條,優選中介組織進入中介超市,提供“一站式”服務。
關鍵詞:“三單”管理
【背景解讀】為進一步規范行政審批過程中存在的職責不清、權限不明、監管不力等現象,我市借鑒外省先進經驗,推行了負面清單、權力清單、監管清單“三單”管理改革。通過推行“三單”管理改革,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實行“網絡倒逼”,推動審批流程再優化,把權力關進透明的“籠子”里,真正實現透明公平、監督有力的權力運行新機制。
負面清單,屬于投資準入管理范疇,即政府以清單方式明確列出禁止和限制企業投資經營的行業、領域、項目等,即常說的“法無禁止即可為”,只要沒有禁止,政府就要快速審批、快速辦理;
權力清單,屬于政府審批服務范疇,列明政府職能部門準予個人、企業或其他組織從事特定活動的項目,也就是常說的“法無授權不可為”,只要沒有經過授權,任何政府部門都不能亂作為;
監管清單,屬于市場監管體系范疇,列明政府職能部門各種審批后續監管措施,就是政府職能部門在各種審批后怎么監管,怎么收費,確保一個標準。
目前,我市共1471項“三單”已經向社會公布,其中負面清單530項,權力清單783項,監管清單158項。
下一步,還將隨著改革的深入,對“三單”管理目錄進行調整和更新,把“三單”融入到行政審批過程,推動政府部門依據“三單”實施行政審批,做到審批規范化、標準化,逐步改變過去重審批、輕監管的弊病,營造更加公平的發展環境。
值得一提的是,去年,我市基本完成社區管理體制改革,但是社區作為社會管理最基層的組織細胞,管理難度不小,各種矛盾隱患不少,社區群眾辦事難問題尚沒得到徹底解決。依托信息化,我市率先在全省啟動社區數字化服務平臺建設,把公眾服務事項通過網絡延伸到社區,延伸到網絡終端。
“到今年12月底,平臺將完成二期建設,并在試點社區全面推廣。”目前,網上便民服務平臺已經搭建,并選了4個社區作為試點,有44項社會服務事項可直接在社區進行辦理,實行網上審批,方便群眾辦事。
專家預見,通過社區數字化服務平臺,居民在家就可享受“一站通”式的服務,鼠標一點辦成事,通過“一網清”式的網格化管理,管理質量和服務水平將大大提升。
關鍵詞:數字化綜合辦公
【背景解讀】該平臺是我市推進智慧新余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設有門戶管理、公文管理、信息管理等12個模塊近百項功能,整合了人口、法人單位、宏觀經濟、自然資源和空間地理四大基礎數據庫,把網上審批、征信平臺、三維地圖、數字城管、電子監察和天網工程等各部門業務信息系統進行對接,通過數據中心統一管理,成為集智能辦公、智能決策、智能監管和智能服務四位于一體的綜合辦公平臺,實現了信息資源的充分共享。
在政府機關內部,改革過去復雜低效的辦公方式,實行快捷高效的協同工作,也是轉變政府職能、提高行政效率的重要方面。
我市從2012年6月開始搭建數字化綜合辦公平臺,2013年1月1日正式上線運行,7月1日實現了市、縣、鄉三級全覆蓋。截至2014年12月底,平臺已接入協同辦公單位320家,公文交換單位287家,用戶達8667人,共計發文59723份,收文426376份,累計發布會議通知、部門信息8689條。
通過辦公平臺,我市將所有非涉密的紙質文件的流轉全部在網上進行,不受時間、空間條件限制,非常快捷。比如,遇到領導出差在外,以前有可能會壓上十天半個月,現在不管在家里還是在國外,夜里或者是節假日,只要能上網就可以處理各種文件,不會耽誤工作,極大地提高了辦公效率。
數字化辦公平臺的建設和應用,極大地提高了行政效率,節約了辦公經費,更為重要的是,通過網上辦公,各級各部門的工作思維方式,干部職工的服務理念發生了較大的轉變。數字化辦公也成為新余智慧城市建設的中樞,帶動了智慧天網、權力陽光平臺、空間地理信息系統、能源與環境監測等一大批信息化項目的建設。
關鍵詞:企業信用與金融服務一體化
【背景解讀】該平臺于2014年12月底全面建成并投入運行,目前軟件十大模塊功能基本成形,平臺參與建設單位53家,采集的企業信息內容包括企業登記信息,企業稅、費繳納信息,企業優良信譽信息,企業不良信息,企業資質認證信息,企業經營信息,企業動產、不動產信息,企業融資信息八類,平臺采集企業2萬余家,已累計采集數據量達34.2萬組信息。平臺采集信息的內容不僅具有較好針對性和實際可操作性,而且數據采集來源廣泛、全面,可以用來全面、客觀地對企業信用狀況進行評估。
建立完善的社會征信體系,利于營造良好的市場游戲規則和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
我市從企業入手,建立企業信用與金融服務一體化平臺,主要是解決兩個問題:一個是破解企業尤其是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實現企業融資以抵押物擔保向信用授信轉變;另一個是為政府、金融機構支持企業發展,提供決策信息和依據。
從2014年4月開始,我市與市人民銀行共同建設了企業信用與金融服務一體化平臺、搭建銀行和企業之間互聯互通的橋梁,實現了政府、企業、金融機構之間信息共享。
依據平臺整合分析的企業信用數據,委托第三方資信評級公司,我市編制完成了第一批300家企業信用白皮書,2014年4月上旬已向社會公布。企業信用評估模型分A、B、C三等九級,其中A級企業53家,B級企業237家,C級企業10家,下一步還將對全市所有企業特別是中小微企業進行信用評級。
對于信用好的企業,市委、市政府在政策扶持、財政資金等方面予以支持,金融機構將優先發放貸款或擴大信貸規模。在全市金融工作會議暨銀企對接會上,對其中的13家企業17個項目實現了與銀行的無縫對接并簽署了13.24億元意向協議。
下一步,通過進一步完善平臺的功能,將信用體系從企業逐步推廣延伸到各級機關事業單位、社會組織和普通市民,建立起全社會信用體系,從而引導全社會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營造誠實守信的社會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