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出家門即可控制電梯;在辦公室也能看到哪位訪客到訪;急救車還在路上醫生已看到病人狀況并提前準備;在社區醫院就診也可享受大醫院專家遠距會診和處方;卡準公交車到站時間才離開辦公室……這一切并不是科幻影片,而是臺灣當下正在發生的情景,它像一個情景劇一樣,來源于臺灣企業已經推向市場的智慧城市應用服務方案。
曾幾何時,一向領先于大陸的臺灣電腦、手機廠商紛紛被大陸后起之秀超越,一度被超越的臺灣企業是否從此就躺倒、身影暗淡下去了呢?記者來臺后發現,似乎是在一種倒逼機制下,一場向智慧服務領域轉型的革命已在臺灣信息產業發生。有觀察家評價說,此舉將帶動臺灣芯片、終端設備、軟件、電信各個行業重新走向繁榮。
信息產業革命主打“智慧”牌
深入下去了解,不難看到臺灣正在發生的是一場物聯網+互聯網+智能手機+云計算多種技術交融、深刻重塑人類生活的技術革命。在這場革命中,臺灣企業緊跟歐美技術前沿,催生了一批交通、醫療、零售、家居、能源、建筑智能化應用的服務方案。它本質上是一種產業因市場需求終端驅動的重組與重塑生產流程,一批曾響譽全球的臺灣信息產業企業正在華麗轉身,立志突破瓶頸尋找智慧城市服務整體輸出的新榮光。
近日落幕的臺灣智慧城市展,大同、 中華電信、研華、華碩云端、遠傳電信、廣大電腦、研揚、威圖、神達電腦、精聯等臺灣八九十家企業亮相展會。在這個產業擴展方向信息很明確、充分的展會上,他們推出的智慧城市應用方案,讓我們清晰看到科技改變生活的神奇力量,科技在改變生產生活方式時,也在不斷地提升自己。
有近百年歷史的大同股份有限公司是臺灣老牌電腦、筆記本生產廠商,他們已推出智慧能源、智慧遠距健康照護、路邊停車遠距遙控等一批硬件軟件結合的服務方案。大同智慧電表每15分鐘自動抄表一次,數據自動傳回,電力公司可以隨時掌握電力消耗分布,按尖峰、低谷兩種電價計收資費不再是難題。大同股份的總經理林郭文艷告訴深圳商報記者:如果能精準配備電力資源,電力公司就不需要過高的預備用電量。預備用電量每下降1%可節省100萬人民幣。如果應用到大陸那能節約多少!
大同等多家企業的遠距健康照護,可實現遠距血壓、血糖等生理指標量測,醫療團隊透過傳回的數據跟蹤并給出健康醫療建議,不在身邊的父母配上這套系統,你即可透過手機APP隨時掌握老人家的每日生理體征。
同樣享有盛名的廣達電腦,他們推出的智慧醫療服務,病人還在救護車上,醫生通過查看傳回的病人生理體征數據和照片就開始手術準備了。記者在展會上看到,廣大電腦與美國麻省理工共同開發的另一套軟硬件系統,更神到可以通過電腦“看”脈搏、“看”血液流量,當然不需量只需“照”你一下。這一技術曾被奧巴馬競選團隊用來觀測為總統競選鼓掌的聽眾哪些是在假鼓掌。
精聯電子等多家企業推出的智慧家居方案,讓防災防盜不再成問題,諸如家里瓦斯泄漏、盜賊入侵、老人跌倒,一旦出現上述情況,這套系統可報警可求救,即使你在辦公室通過手機APP也可親眼看到小區和家里正在發生的情景。據精聯電子介紹,這套系統已在臺灣二三十個新小區安裝使用。中華電信開發的智慧家居方案,還可以保證房內恒溫恒濕恒氧,可查看車庫電動車充電情況,可控制電梯運行,總之,住在這樣的房間里,你就像大棚蔬菜一樣呵護周到。
大陸消費者熟悉的華碩、宏基電腦則已出重金專門成立公司,經營云計算領域數年。
物聯網時代小有小的優勢
臺灣企業界認為物聯網時代,臺灣企業更有優勢。
致力于智慧醫療服務的摩百數位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王慶善對深圳商報記者坦言,臺灣企業面臨瓶頸多年,單體產品比如手機、電腦我們肯定干不過大陸,大陸規模成本優勢擺在那里。但物聯網時代需要的是跨行業整合,比如智慧醫療是信息產業和醫療跨行業的整合,兩者缺一不可。大陸太大跨領域整合還來不及涉及,臺灣反而有小的優勢。
小米手機攝像頭軟件提供商臺灣物聯智慧股份有限公司,企業八成銷售額來自大陸,該企業執行長郭啟銘也認為:“臺灣地方小更便于溝通整合,在物聯網時代機會更大”。
大批應用方案問世已經展現了臺灣跨領域整合能力。大同智慧電表與中華電力聯手,已有100萬個臺灣用戶在使用,還將增加至600萬個。
廣大電腦的遠距照護急救車已在臺灣一家醫院啟用。臺灣彰化醫院則已建立全亞洲第一家、世界第三家遠距微創手術中心。
中華電信智慧家居與臺灣遠雄地產合作,將遠雄開發的“左岸”社區打造成了國際認可的智慧城市示范小區。
中華電信與臺北政府合作開發的智慧公車APP,整合了臺北八九千輛公交車、1萬多個站點,客人通過手機就可查找搭什么車、車什么時候到。
臺灣的跨行業整合不僅快,而且表現出產官研合力推動的特色。臺“財政部咨詢中心”與企業合作推出電子發票云,臺灣工研院、資策會、臺灣地理資訊中心則與大同、華碩云端、中華電信、IBM等共同成立“智慧城市暨物聯網產業聯盟”,進行跨行深度交流,推動智慧交通、智慧物流、智慧零售等應用。
其實,不僅僅是跨行業整合能力較強,臺灣多年積累的制造能力正在發威。在物聯網時代,物與物要相聯,空氣、水、光要被感知,均離不開一樣東西——傳感器,(即SENSOR臺灣叫感測器)。傳感器是否靈敏,能否發揮協同作用,性能是否穩定,所感知的信息可否被繼承……僅這一領域即有無限的開發空間。
無錫物聯網產業研究院、國家物聯網基礎標準工作組總體組組長沈杰博士在臺北坦言,感知控制域也就是設備端的敏感工藝及制造是物聯網產業的根基,在傳感器生產的精度等方面,臺灣企業更有優勢。
智慧城市應用的新浪潮席卷而來,大陸與臺灣的反應有所不同。大陸積極參加全球物聯網領域標準的制訂,企業應用研發還在零敲碎打。臺灣企業則采取緊跟歐美前沿技術的戰略,瞄準需求明確的智慧家居、智慧交通、智慧零售、智慧醫療、智慧能源六大領域全面突進,上述任何一個領域,臺灣現成的服務方案保守估計也不會少于十家。
臺灣企業積極致力于智慧城市應用開發,渴望找到殺手級應用,最終能將其復制推廣至大陸及東南亞市場。開發醫院照護系統的企業一面在臺灣醫院試驗,一邊想著大陸每年新增3000家醫院巨大的商機,這已經成為雄心勃勃的臺灣企業再次出海的巨大動力。
下一站,智慧城市
臺灣企業還在苦苦尋找一個殺手級應用。臺灣工業技術研究院產業經濟與趨勢研究中心主任蘇孟宗甚至認為,未來十年里,還看不到物聯網領域任何一個實體裝置可超越智能手機,物聯網商機有點霧里看花。這也是臺灣企業目前面臨的困境。
沈杰等專家則認為,只要標準統一了就會有殺手級應用出現。但也有專家認為即使標準統一,由于需求的個性化差異也很難像賣手機、飛機一樣大批量復制生產。
中華電信智慧家居的專家稱,我們現在的困境是前期投入成本太高,前期需要長時間服務客戶,客戶會提出很奇怪的問題;再就是沒有統一的傳輸標準。
據記者了解,智慧城市服務應用正成為臺灣產官研共同推動的重大戰略產業。臺北市即將成立智慧城市促進委員會,首個政府試點項目是政府即將出資打造的2萬戶青年智慧社區。臺“行政院”一位“副院長”在智慧城市展論壇上表示,臺灣今年計劃推出70億臺幣創意產業基金,明后年預計達150億臺幣。絕大多數申請項目都與智慧城市應用有關。這位官員還希望臺灣每個城市成立一個跨部門的組織和執行機構,目的就是“政府先把智慧城市應用的產業環境開發出來,為企業施展創造空間”。
事實上,新竹市的市民卡、新北市的科技防衛城計劃、屏東縣臨邊地區智慧型微電網、臺北的智慧交通、臺東縣的E化宅配和智慧健康已經成為臺灣引以為榮的典范。
相關鏈接
物聯網與“智慧城市”
物聯網,顧名思義就是物物相連的互聯網,基于互聯網、傳統電信網,讓所有具有IP地址的聯網設備互通互聯。物聯網的重要性將超過1990年的互聯網和2000年的移動互聯網。
臺北市電腦商業同業公會認為,2015年,物聯網從實驗進入應用階段,智慧制造、智慧交通及智慧醫療將會成為物聯網發展的重要領域,隨著越來越多廠商的創新應用展出,臺灣的智慧城市展也將成為臺灣物聯網發展的重要觀測指標。
智慧城市(SMART CITY)的概念最早源于IBM提出的智慧地球理念,所謂智慧就是通過新一代的資訊科技,如物聯網、云計算、移動互聯網、智慧型終端等應用到城市電力系統、自來水系統、交通系統、建筑物和油氣管道、工廠、辦公室及居家生活等生產或生活系統的各種物件中,讓他們變成可感知操控,從而生活更有品質、工作更有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