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8月,八部門印發《關于促進智慧城市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意見提出,到2020年,建成一批特色鮮明的智慧城市,在保障和改善民生服務、創新社會管理、維護網絡安全等方面取得顯著成效。智慧城市是什么樣的?它能帶來哪些變化?記者日前調查了國家試點地區廣州市番禺區的建設情況。
近日,家住番禺區橋南街番奧社區的林麗芳,忽然想起還未辦《婚育證明》,拎起手袋就往居委會趕。來到服務站,她忙不迭地找出一張卡來。辦事員萍姐接過卡一刷,電腦上跳出一個“番禺區社會管理服務系統”的界面。再之后,鼠標點了點,阿芳的申請便大功告成。
近年來,番禺區試點智慧城市建設,實施“民生檔案、民生卡、民生積分、民生服務”四大民生工程,著力探索“云服務+民生卡+智能終端”服務管理模式,走出了基層社會治理的創新之路。
民生卡:能辦理20種服務
阿芳手上的那張卡,叫做“番禺民生卡”,內以身份證號為時間信息軸(年齡軸),以民生卡號為地理信息軸(居住地軸),具有身份認證、資金結算和積分管理三大功能,融匯了民生檔案、廣電應用、金融服務、衛生醫療四大應用。目前,持卡用戶已超過10萬戶,能在村(居)委辦理計生、殘聯、民政等部門20種服務事項。
如果是以前,阿芳要辦理《婚育證明》,得先去鎮(街)計生辦業務窗口遞交書面材料,審核合格后,再前往原窗口領取《證明》,中間免不了排長隊甚至多次往返。有了民生卡后,各部門信息共建共享,持卡市民可直接在村(居)即辦即取。
負責整合和統領全區“大數據”的番禺區政務辦主任盧樹輝告訴記者:“民生卡不僅能夠提供精準的政府公共服務管理,還能夠將服務管理情況記錄在檔。”
據介紹,番禺的民生檔案,整合公安、計生、衛生、民政、房管、人社、殘聯等信息,實行民生卡號和電視卡號、全員人口號、民生檔案號四號合一,覆蓋人口224萬。
星海PAD:網格員人手一臺,對接指揮系統
3165個網格單元,1000多名網格巡查員,150多個高清探頭,8000多路視頻,2部移動應急指揮車……坐在番禺區城市管理運行指揮中心大屏幕前,不斷切換的畫面,盡顯大數據魅力。
“我們先通過‘一號通’整合‘數字大城管’、12319城管熱線、12345政府服務熱線、百姓熱線等內容,同時將全區劃分為數千個網格單元,全時段監控管理,一旦發現問題,立即通過智能終端上報大平臺。”指揮中心工作人員孔露說。
長得又高又胖的陳志良,是區里上千名專業網格巡查員的一員。見到他時,他正氣喘吁吁,手捧一臺小型平板電腦往里輸入信息。原來,在他負責巡查的小區,有一居民報案,說有一輛摩托車停占了他的私家車位,造成他本人的車沒法停,請求馬上移除。
他手上的東西名叫“星海PAD”,網格員們人手一臺,終端內包含“我的任務”“風險隱患”等16個功能菜單,一旦遇到疑難問題,點擊PAD上的“一號通”按鈕,便可即時接通“一號通”公共信息服務平臺。
云服務:“最后一公里”尚待打通
去年,國家發改委、工信部等八部門發布促進智慧城市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提出到2020年建成一批特色鮮明的智慧城市。國務院印發的《國家新型城鎮化規劃(2014—2020年)》也明確要求推進智慧城市建設。僅住建部公布的2013年度國家智慧城市試點總數就已達193個,工信部公布的試點名單也達到140多個,80%以上的二級城市明確提出建設智慧城市的發展目標,但有些地方顯得心有余而力不足。
“目前國內智慧城市建設推進乏力,投融資和運營模式還在探索。”番禺區區長樓旭逵說。
智慧城市建設和維護需要大量資金支撐,番禺區主要依靠政府投資和管理,短期難以產生經濟效益。而當前國內尚無可供借鑒的成熟商業模式,社會力量還沒能有效參與,這是當前智慧城市建設、投資和運營面臨的一個難點。
“智慧城市建設和云服務的‘最后一公里’尚待打通。”樓旭逵認為,一些相關部門認識不足,產業發展缺乏統籌規劃。
番禺區有關負責人談到,智慧城市建設相關規劃和評價指標體系亟待完善。為了避免不同部門牽頭進而出現重復建設問題,智慧番禺建設工作領導小組負責統籌協調,統一管理。同時,將各部門的數據、服務熱線等指揮平臺整合在一起,打通壁壘。當然,過程也非一帆風順。有關負責人表示,區內單位的數據還比較好整合,但是一些垂直管理的單位應如何合作,還需要一個溝通和爭取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