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城市”,是近年來的一個高頻熱詞,也是世界城市發展的前沿趨勢。中國的城市,正快速匯入這股新浪潮.
據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李廣乾透露,目前全國有超過400個城市宣布建設智慧城市,其中包括95%的副省級以上城市、76%的地級以上城市,一些發達地區的縣、鎮乃至社區都參與其中。而2013年住建部公布的智慧城市試點已達193個。
但這些,在北大方正信產集團CEO劉欲曉看來,和她理解的智慧城市略有偏差,有些匆忙上馬的項目甚至操之過急了,中國智慧城市建設的道路還很長。“我們走訪了不少試點城市,有的小城市連人口都沒有多少,公交車都沒幾條線路,也在提智慧城市,這就有點像在打標簽。”
國內智慧城市呈遍地開花之勢。在火熱建設的背后,如何更好地促進智慧城市的健康發展,讓智慧城市真正落地中國,成為當前城市建設者和管理者的重要課題。
國家智慧城市聯合實驗室首席科學家萬碧玉在近日于天津舉辦的“第三屆中國城市管理高峰論壇”上指出,很多人把智慧城市當成一個目標,其實它只是一個手段,智慧城市不是一個單純的項目或者說今天花十個億就可以建成,它實際上是一個可持續發展的過程。
經過幾年的快速上馬,目前,全國不少智慧城市的建設都面臨“好吃的肥肉已經吃完,剩下的都是難啃的硬骨頭”的尷尬。
“具體的智慧城市項目中,尚未探索出行之有效的運作機制,規劃建設不合理等問題日漸突出。”李廣乾說。
“事實上,所有的IT建設,都應該是需求使然,必須要有一個極度的需求,才可能催生智慧城市的建設。”劉欲曉向科技日報記者表達了這樣的觀點,“智慧城市建設的背后,離不開科學規劃、科學建設和科學運營。”
為什么不是單個部門信息化之后再整合起來,而是需要規劃先行?
劉欲曉舉例指出,比如某個地方發生輸油管道爆炸,作為城市的管理者,第一時間需要調動幾股力量共同應對這個災難,醫療、消防、警力,甚至氣象等等都要跟上。
做出一個動態決策,絕不能是單一的信息來源,它是一個城市各個職能部門之間的信息疊加,由信息的串連、透視、分析而得出的綜合決策。但是目前的現狀是,每個政府部門都為了單一的項目進行招投標,各干各的,最后信息還是分散在各個委辦局手里,成為割裂的“信息孤島”,無法實現互聯互通,依然不能對政府決策提供有效的幫助。
對于城市建設的信息孤島問題如何解決,劉欲曉說,方正IT通過10年的不斷探索和積累,利用物聯網、云計算、智能分析等技術,向智慧城市建設提供從頂層設計到垂直行業軟硬件方案再到城市大數據運營的全面解決方案,但智慧城市并不能憑一家之力,未來方正IT將不斷攜手行業內優秀的信息服務提供商共同合作,成為“中國智慧城市建設的真實貢獻者”。
“同時,城市的智慧建設一定要有頂層設計,在整體的功能性平臺實現數據能夠交換、疊加和分析,讓感知層面所匯聚的大數據能夠為決策提供依據,這才是真正的智慧城市。”劉欲曉坦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