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治理更為協同開放
智慧城市的建設和運行,正在遠離傳統的封閉和自上而下的方法,轉為更加開放的模式。城市官員們認為,確保公開和透明的治理體系可以為建設發展創新與包容的智慧城市創造機會。為實現參與性管理模式,各城市所采用的工具和技術包括:開放和包容的網絡、開放的數據基礎設施、可視化、仿真和游戲化、市民參與、一體化管理結構。
2003年,韓國首爾建成了“e-首爾網”行政光纖網絡,連接城市的主要公共建筑、相關辦公室和各社區。2011年對該網絡進行了升級,以支持最新的智能服務。該項目為市民提供免費的Wi-Fi服務,包括訪問所有公共網站,同時輔助首爾市政府處理各種智能設備傳來的海量數據。“智慧首爾2015”的主要支柱之一是增加智能設備普及率并讓新用戶學會使用。主要措施包括提供二手智能手機、向捐獻舊手機的市民提供新機購買稅收減免優惠、開展智能ICT設備培訓課程等。2012年4月,首爾啟動“開放廣場”機制,向市民和相關機構發布政務信息,目前已發布800余個數據集,涉及兒童照管服務、公共交通路線、公交車到站時間、停車位情況、各地區天氣狀況、受到推薦的餐館等信息,而且均附帶地圖和互聯網鏈接、圖片或統計數字。城市管理部門鼓勵利用這些公開的免費信息開發智慧城市應用,以提高公共服務效率和品質。此外,首爾還建立了政策建議在線提交系統(OASIS),市民可通過該系統與城市管理人員直接進行政策和建議討論。
服務更為智能化個性化
全球范圍內已經部署了諸多類型的智慧城市服務,旨在解決各個城市存在的問題以及發展優先事項。例如智能交通系統,利用傳感器采集的數據主動重新規劃交通,在避免擁堵的同時最大限度地提高道路使用率。智能電網技術使最終用戶的能源使用更有效率,并使電力公司能夠主動地識別和修復供電或供水泄漏。公共安全系統實時監控人們的活動,可用于提醒警方或為交通網絡服務。醫療智能解決方案遠程監控慢性病患者,這樣患者可以較長時間待在家中,減小了資源緊張的公立醫院的壓力。學習智能解決方案如虛擬教室和新學習環境,可以提升學習效果和效率,也更加安全。
大多數智慧城市服務聚焦于智能能源/環境和交通項目,因為可以利用ICT技術確保更有效地使用能源和降低成本,通過減少污染直接改善環境,或通過減少溫室氣體排放間接改善環境。提供足夠的公交車、火車和快捷運輸,鼓勵人們選擇公共交通工具,從而減少道路上的私家車數量,進而緩解交通擁堵和縮短市民上下班花費的時間。
日本橫濱以能源、建筑、交通運輸幾個領域為重點,通過引入新技術等方式降低碳排放。采取政府出資、企業參與的建設方式,總投資約為740億元,參與企業包括東芝、日產、夏普、日本電氣、東京電力、松下等,其主要工作包括發展可再生能源、企業能源管理、區域能源綜合治理、生活方式革新、家庭能源管理、區域供暖管理、智能交通七大領域。美國圣地亞哥采取政企合作方式發展智慧城市,參與者包括圣地亞哥政府、圣地亞哥電力煤氣公司、通用、UC San Diego和CleanTECH等,發展目標定為支持節能減排和可持續發展,具體目標包括:實現33%的能源采取清潔能源、幫助用戶實現實時電力能耗管理、實現雙向通信的智能電網、進行成果展示。
融資方式更為多元
智慧城市項目需要大量投資,而融資仍是智慧城市推進過程中面臨的最大挑戰之一。智慧城市項目的資金可由政府提供,例如馬斯達爾城通過國有銀行提供,或者通過公共部門直接融資。然而,大多數智慧城市項目需要私人投資來填補資金缺口。世界各地智慧城市項目最常見的金融工具包括:公私合伙、綠色債券、節能績效保證合約、稅收增量、眾籌和私人投資。
歐盟支持跨領域PPP投資的歐洲投資銀行的“歐洲PPP專業技術中心”(簡稱“EPEC”)在一個升級德國街道照明系統的項目基礎上,開發了一個標準化的PPP模型。EPEC還發布了一份旨在指導公共采購部門考慮采用公私合作伙伴關系(簡稱“PPP”)方法的“指南指導”。此外,歐洲投資銀行還開發了特別用于為城市可獲得的歐盟預算資金和私人投資提供補充的工具,為用現有金融資源提供了更大的范圍和靈活性。
商業模式更為創新和可持續化發展
世界各地的城市都在探索新的商業模式,來資助各自的智慧城市項目。這些城市所采用的新興技術和創新商業模式包括:基于云技術的即付即用模式、利用數據創造收入、試點項目、更智能化的采購。韓國釜山智慧城市采取基于云計算的即付即用模式,由當地政府與思科和韓國電信合作提供。舊金山、首爾、新加坡和赫爾辛基等城市建設了開放數據門戶網站,使包括應用和服務開發人員在內的任何人都可以免費訪問各種服務生成的數據。例如,舊金山的在線開放數據庫提供了一個平臺,第三方開發者基于該平臺開發了各種應用和服務,包括私人所有但面向公眾開放的城市空間地圖、特定物品回收、利用信息發布等。
技術應用更為綜合集成
《中歐智慧城市比較研究報告》詳細探討了相關技術,這些技術有的推動城市數據供應不斷增加,有的使數據創造的機會得以實現并最終產生創新的智慧城市服務。這些技術包括:寬帶、物聯網、個人智能設備、云計算和大數據分析。數千家技術公司在開發和實施智慧城市解決方案,如中國移動、中國電信、大唐電信、華為、中興等中國公司也在提供一系列的智慧城市解決方案。但就目前的發展情況來看,還沒有一個公司有技術能力提供全系列智慧城市解決方案。
政府政策紅利進一步釋放
政府政策對于推動智慧城市技術發展起著重要作用。例如,各國政府,特別是在東亞,以韓國、日本、新加坡為代表,都在支持智慧城市試點建設,并將本國的行業龍頭企業納入智慧城市項目的核心,意在面向新興經濟體,出口“智慧城市”相關項目和解決方案。日本經濟產業省正在國內四個城市開展智慧城市試點建設,日立、NEC、松下、東芝等日本企業在國內試點城市獲取相關經驗后,目前正積極參與在美國、法國、西班牙、印度和中國的一些智慧城市項目。韓國政府在“建設尖端信息城市,提高市民生活質量和城市競爭力”的目標導向下,在首爾、松島等地開展了u-city智慧城市建設試點,此外,韓國的一些信息企業,還積極拓展國外智慧城市建設市場,力圖將韓國的智慧城市建設經驗推廣到全世界。
由于寬帶和云計算是智慧城市的關鍵組成部分,政府政策中關于這類基礎設施發展的相關法律和監管框架也會對智慧城市發展起到一定的支撐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