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2 智慧城市的發展趨勢
城市可持續發展是城市發展的最佳選擇,它既是城市發展的應循之路,也是城市發展的最終目標。如果說可持續發展理論是未來城市發展的理論依據,那么與之內涵一致的“智慧化”城市則可以被看成是可持續發展理論的實例示范。針對國內社會的具體需求,我國未來智慧城市將在以下三個領域重點突破:
(1) 以人為本的民生服務
“以人為本”是智慧城市建設的核心理念。其內涵是以城市生態系統中的“人”為焦點,最大限度地為城市中的“人”提供醫、食、住、行、游、教等方面全面細致的服務,最終達到使城市居民都享受到安全、高效、便捷、綠色的城市生活。具體來說,包括:智慧醫療、智慧食品、智慧家居、智慧社區、智慧交通、智慧旅游等應用系統的建設,以最終實現全面的“智慧民生服務”。
(2) 集約高效的產業體系
過去幾十年來,我們的城市經濟走的是一條“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效能”的發展之路。面對日益嚴峻的國際挑戰和資源環境約束,未來在城市產業選擇上應以信息技術與一、二、三產融合為手段,加快提升經濟發展智能化水平。
從國外已有的經驗來看,智慧城市的建設與發展,將催生出一批新生的產業,同時也將促進現有產業快速發展,智慧城市的發展將以智慧城市產業為紐帶,從而推動整個城市的良好運轉。對于我國而言,智慧城市建設將直接催生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云計算、物聯網等)的飛速發展,而且也是促進城市產業轉型升級的重要契機,將會帶動一大批具有廣闊市場前景,資源消耗低,產業帶動大,就業機會多,綜合效益好的產業發展,堪稱“一把鑰匙開多把鎖”。從產業催生、產業促進和產業提升的角度來看,智慧城市產業主要有四種形態: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促進先進制造業、促進智慧農業和提升現代服務業。
(3) 科學合理的規劃管理
在城市中,至少包含了市民、工商組織、政府部門、公共設施(交通、通信等)、環境資源(水、能源等)等核心系統,這些核心系統相互聯系并且交互利用。在城市化進程飛速發展的今天,以上系統不僅受到了來自各自內部的挑戰,還面臨著相互關聯的挑戰。如頻繁的商務活動將加重公共設施系統的負擔,公共設施系統的運行將占據大量的環境資源,市民的素質會影響公共設施的利用效率等等。因此,城市建設中的規劃和決策問題與生俱來就有著非同一般的復雜性。
應用信息技術手段構建一個綜合的行政決策輔助系統,是提升政府部門規劃和決策水平的有效方法。行政決策輔助系統能夠使決策者在廣泛了解決策所需信息的前提下進行決策,不但能夠提高決策的效率還能保障決策結果的合理性、時效性和適應性,從而有效避免以往靠主觀經驗決策而導致的失誤。例如,在新城的規劃方面,通過對地理、人口等信息數據的分析,可以清晰地認知城市未來的人口數量和增長趨勢。根據城市的發展策略和經濟特點,市政部門可以在不同的地理位置設定功能區域規劃,包括工業園區、物流園區、中央商務區、居住衛星城、醫院、警署、大學城、文化場所、運動設施、圖書館等城市配套服務設施。在老城區的規劃方面,通過分析經濟快速發展和功能定位的差異、人口數量和結構性的變化,市政部門同樣可以制定城市調整和優化的解決方案,比如老工業區的拆移、外遷和升級改造計劃,老的商業區、居住區、城中村的改造和功能再定位等。
上述條件,為杭州智慧城市建設提供了良好的產業基礎。
(2) 智慧應用為杭州智慧城市建設提供了示范指導
杭州市物聯網企業和研究機構已在智能電網、節能減排、安防監控、環境監測等領域成功實施了一批物聯網技術應用項目,積累了一定技術應用和服務經驗。浙江浙大中控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在數字化醫療、數字水務、智能建筑、智能交通等領域累積了十多年的業務經驗;杭州家和智能控制有限公司與省建筑科學研究院合作開發的建筑大樓能耗監測系統,也已在省內15個酒店建筑中應用;杭州中正生物認證技術有限公司成功將嵌入式指紋識別感應技術廣泛應用于電子政務、電子商務和金融機構門禁門鎖領域,成為國內領先的生物識別設備供應商;杭州中芯微電子有限公司開發的微功耗遠距離射頻識別產品已應用于省內監獄服刑人員生命體征監控、定位系統領域;杭州電子科技大學射頻電路與系統重點實驗室開發的基于無線傳感器網絡技術的“綠野千傳”天目山森林生態保護項目已進入實地部署階段,實施成功后,有望成為全球規模最大的實際部署的民用傳感器網絡平臺。
上述條件,為杭州智慧城市建設提供了良好的示范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