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一件事在全球光伏行業中引起了轟動,那就是德國唯一的一家光伏巨頭SolarWorld宣布破產。
對此,SolarWorld創始人和首席執行官Frank Asbeck將矛頭指向中國光伏生產商的“非法低價傾銷”,許多媒體和機構也紛紛推波助瀾,歐洲光伏制造商聯盟總裁更是直接表示,針對中國制造商的“雙反”措施影響有限。
不過,SolarWorld的破產真的只有這個原因嗎?或者真的是這個原因嗎?
不同見解認為,歐盟對華光伏產品的“雙反”才是最大的罪魁禍首:
首先,從需求方面來說,由于廉價的光伏產品無法進入包括德國在內的歐洲市場,不僅使歐洲的光伏制造產業失去了“鯰魚效應”,也使歐洲的太陽能產品成本長期居高不下,高成本抑制了需求,導致歐洲的光伏市場“蛋糕”逐漸變小,直到小到無法容納德國的SolarWorld,那這家企業也就只有破產一途。
其次,從專業角度來說,一家企業要想發展,必須對自己的產品、市場保持專注。德國SolarWorld的經營策略如何,作為外人,我們不得而知。不過2011年10月到2012年7月,不到一年的時間SolarWorld牽頭發起了兩場對華光伏產品的“雙反”,這真的很難讓人相信不會牽扯到它的專注度。
諷刺的是,德國SolarWorld破產時,歐盟的對華光伏“雙反”仍在持續。可以說,它是在“保護期”內破產的,眾所周知,商業競爭不進則退,誰又能肯定德國SolarWorld的破產和它過多地尋求“保護”從而忽視了自身的競爭力沒有關系呢?
最后,德國SolarWorld的領導層似乎也不是什么善茬,據德國媒體披露,該公司管理不善,存在管理層獲取不當巨額利益的情況。而Frank Asbeck先生似乎有意無意的忽視了這點。
德國《世界報》的報道也從側面駁斥了“中國光伏致SolarWorld破產”的說法:在SolarWorld宣布破產后,德國太陽能企業聯合組織“歐洲太陽能聯盟”(SAFE)要求結束對中國太陽能產品設置的貿易壁壘。該組織認為,對華實施的壁壘也損害了德國企業的利益。
看起來,歐盟對華光伏產品的“雙反”才是德國SolarWorld破產最重要的推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