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夏普惦念已久的臺灣鴻海精密工業公司董事長郭臺銘等來了時機。新年伊始,在虧損壓力之下,郭臺銘入主夏普的夙愿終于有了階段性進展。
液晶面板業務拖累了夏普整體業績,卻成為郭臺銘對后者情有獨鐘的最關鍵理由。
在2015年12月郭臺銘親自登門邀約之后,目前談判已經進入實際性溝通階段。盡管郭臺銘作風強勢,不過為了促成合作并維持交割期的穩定,若收購成功夏普管理層和業務板塊目前不會大動。不過郭臺銘能承受的虧損底線僅為兩年,兩年內夏普內部還需求變。
研判進行中
郭臺銘對夏普窮追不舍終于獲得反饋。日前,據駐守鴻海總部的臺灣媒體打探到的消息稱,由夏普高層組成的10人團已經赴臺,就收購意向案進行磋商。
據了解,收購意向分為兩部分。其一,2012年郭臺銘出資入股了夏普旗下的第十代液晶面板生產線工廠(SDP、原夏普堺工廠)。目前鴻海和夏普各持有SDP37.6%的股權。鴻海還在與夏普談判,希望持股上升至50%以上或收購夏普持有的股份。
此外,目前夏普財務狀態捉襟見肘,郭臺銘希望在此時機抄底,成為夏普最大的股東。此前有消息稱夏普可能將連續兩年出現虧損,其2015財年(2015年4月至2016年3月)報表中反映主營業務業績的營業利潤可能從此前預計的盈利100億日元轉為虧損,虧損額或達數百億日元。
不過對于以上媒體報道,截至《中國經營報》記者發稿時,夏普中國公關部援引日本總部官方郵件,口徑沿襲夏普方面不置可否的態度。不過郵件中也透露,“關于我司經營再建方面與鴻海簽署了協議,簽署的意向書內容如下:1。關于最終協議的內容,適時以及誠實地繼續協商。2。鴻海向我司提交的方案有效期延長至2016年2月29日。”
協同效應
郭臺銘鐘情于對夏普的,恰是因為夏普在面板領域的核心技術和其品牌價值。近年來韓系面板企業異軍突起,日本企業在顯示領域風頭不再,但實際上,作為液晶之父,夏普在面板顯示領域積淀深厚,從2007年就開始規劃進行十代線面板的研發和生產。IGZO面板是夏普近年來主打的顯示技術,該技術被業內視為除普通液晶、OLED之外的第三種顯示技術。對于此技術業內表示認可,這從中國電子集團旗下熊貓電子(以下簡稱“中電熊貓”)對其的追隨就可見一斑。中電熊貓將源于夏普的IGZO液晶顯示技術發揚光大。
郭臺銘看到的正是夏普面板業務的優質資產。在消費電子行業有句老話:“上游是有錢人的游戲。”近年來,大力發展面板業務的LG Display和國內企業京東方,都具備非常充裕的現金流。但夏普捉襟見肘的財務狀況之下,根本不可能顧及上游。郭臺銘曾直言,面板是戰略物資,面板也是攸關鴻海集團轉型布局的重要基礎。況且,制作面板的核心專利大部分仍掌握在夏普手上,這是鴻海集團要積極入主夏普經營的最主要原因。業內人士普遍預計,若合作成功,面板業務將成為夏普起死回生的重要抓手。
臺灣鴻海是最大的彩電代工企業,面板采購數量巨大,若收購成功能保證夏普面板穩定的下游出海口。夏普十代線自開工后,一直難以達到滿產狀態,就是因為下游出貨得不到保證。郭臺銘對整合后的未來充滿信心。2015年12月25日,郭臺銘親赴日本大阪府堺市,就經營重建中的夏普表態稱,給他兩年時間,就可想辦法把夏普本社財務打平,第三年就開始賺錢。
業績承壓
鴻海與夏普的淵源由來已久。2012年3月,鴻海和夏普達成初步合作協議,前者計劃斥資7億多美元入股夏普,最終合作破產。
而在2013年3月期間,夏普先后引入三星、高通的1.1億美元和1.2億美元投資。引入三星投資讓外界頗為意外,因為鴻海和夏普2012年簽署合作時,外界解讀,兩家公司合作是為了抗衡三星顯示面板業務。
對于鴻海和夏普最終未能“牽手”的原因,外界曾有傳言稱是因為鴻海要求參與夏普公司的管理以及希望下調注資額度。盡管在之后的采訪中,郭臺銘否認這樣的說法,并表示并非自身原因,不過外界還是認為,之前的失敗可能和郭臺銘提出的收購細節嚴苛有很大關系。
在此次洽談中,有傳聞稱郭臺銘提議,收購后夏普社長高橋興三等現有管理層都必須下臺。不過據日本企業(中國)研究院執行院長陳言介紹,此次郭臺銘開出的條件特別優厚,除了光電業務因前景不理想整體砍掉外,其他業務板塊原封不動。
“一方面是維穩,在交割期,更換高管不利于過渡;一方面現有管理層對夏普未來的戰略布局并不干擾。”陳言認為。
夏普社長高橋興三2013年臨危受命,以其為首的高管團隊在為夏普的業績苦苦掙扎,但其執著并不執拗。外界評價高橋興三“要不了里子要面子”,就是由于其為提升品牌影響力做出的努力。在夏普整個業績局面難以扭轉的狀態之下,高橋興三為改變夏普業務結構單一的問題,大力發力白電業務。盡管難撼大局,但凈化器產品在終端的表現起碼維持了夏普的品牌價值。在品牌戰略專家李光斗看來,終端產品的活躍度與品牌影響力息息相關,單純的B2B行業品牌影響力難以快速提升就是由于缺少終端品牌。
近年來,夏普日本總部高管團隊在數次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提及最多的詞就是“改變”二字。北京高盛吉獅文化傳媒有限公司首席分析師馬俊穎指出,不管夏普未來由誰接手,“改變”仍然是主基調。未來夏普仍將面臨兩項重大調整。
第一就是業務比例的調整。夏普將退出完全不盈利部門,而對于如何界定非業務盈利板塊,此前夏普中國區高管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曾指出:“判斷業務是否值得繼續投入,主要是綜合看它的收益能力,關注指標包括損益表、資產負債表和現金流等。”一直以來夏普產業結構存在單一的問題,黑電和液晶面板業務在整個銷售額中占比過高。一旦液晶電視市場整體調整,夏普的盈利能力將受到重大影響。2015年的虧損也是由于此問題。加強白電等領域的投資,打破夏普業務結構比例單一的短板,從技術層面打通所有平臺上的所有產品,仍然是夏普未來的戰略重點。
此外,就是如何提升中國區的盈利能力。在之前的采訪中,夏普副社長大西徹夫告訴記者,中國市場在夏普全球業務版圖中占據了愈加重要的地位。2013年中國事業部的銷售額占公司全部銷售額僅為31.6%,目前夏普全部海外事業中,中國市場占比已超過60%,其銷售超過美國與歐洲兩大市場的銷售總和。馬俊穎認為,中國區的成敗對夏普整體而言意義重大,目前空氣凈化器等產業在中國市場活躍度尚佳,但對于未來重頭戲的面板業務,中國市場競爭尤為激烈。夏普面臨著艱巨的擴張難題。“維穩階段管理層不會出現大變動,但未來業績考核壓力仍然存在,夏普管理層面臨著巨大的經營壓力。”陳言認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