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蘋果的環境責任報告基本可以終結過去幾天中國光伏業者和相關投資人的所有美麗幻想。
差不多可以說答案揭曉了。蘋果在當地時間4月20日發布了《2015環境責任報告》。與此同時,包括中國在內的全球官網頭條也從Apple Watch換成了環境責任專頁。放在標題位置的太陽能電池板照片的文字說明是:
“我們位于中國紅原縣的太陽能發電場生產的可再生能源,將超過我們在中國所有的企業設施和零售店消耗的能源總和。”
4月16日,SunPower公司宣布與蘋果公司合作,涉及位于四川省阿壩州的兩個共計40MW的低倍聚光光伏電站項目。兩個項目建成后,將由SunPower公司在中國的參股公司四川晟天新能源發展有限公司和蘋果公司共有。
對蘋果的這次投資是出于環保目標還是看好中國光伏產業,業內的看法并不一致。上面一句話基本可以終結過去幾天中國光伏業者和相關投資人的所有美麗幻想。
對于履行與環境有關的社會責任,因發展需要破壞環境者實際上不可能選擇恢復原狀,它們可以做的只是花錢購買相當于可以修復自身造成破壞的環境資源。要不然,就得想辦法在生產過程中減少對環境的破壞,這可以說成是環保意義上的“開源”和“節流”。
這次蘋果《報告》涉及的2014財年,蘋果主要向著“所有運營過程均使用可再生能源”的目標繼續前進,目前蘋果美國的生產、銷售和網站托管等運營相關過程已經100%使用可再生能源;在全球,這個比值是87%。
其中,蘋果表示所有直營零售店、數據中心和辦公室均在使用可再生能源。也許它可以在自己能控制的地方,比如在庫珀蒂諾的總部大樓,以及俄勒岡州普萊恩維爾的數據中心直接使用風、水、太陽能等可再生能源;但對于中國的零售店以及代工廠如何履約呢?最直接的辦法就是“買”。
在國家間簽署環保協議時,總會涉及到“碳排放量”,我們也都知道通過全球交易網絡,發達國家向發展中國家“購買”碳排放量,從而“履行”應盡的減排義務。這種“購買”的實質就是將污染轉移到發展中國家,并向其交錢作為補償。好在蘋果作為一家公司,它可以把污染轉移的范圍限定在一國國境之內,也就是保證在哪個國家污染,就在哪個國家之內彌補。實際上它是從四川“購買”了清潔能源來彌補在深圳、鄭州等地的能源消耗,如果以省為界那么這種補償并不平衡;但考慮到這已經是它能做的最大限度的努力,以及它并不是自己開了一家煤電廠發電,并非污染的直接源頭,這種努力已經可以符合社會期望。
使用“轉移支付”的方式還可以用其他方式支持環保,即使這種方式不可量化。《報告》中還指出,蘋果上周宣布了和 The Conservation Fund 的合作協議,贊助后者用來保護“超過36000公頃有效森林”。蘋果表示,這主要是為了緩和用紙需求對森林的沖擊。這并不需要像用電那樣量化考核,但寫在報告中一樣有效。
蘋果表示,用以包裝產品的紙張和紙板現在有80%來自“負責任的森林”(responsible forests),其實也就是速生林這樣的,專門為滿足人類需求而建造,即使砍伐也會被迅速補上,不會對環境造成永久破壞的森林。蘋果的目標是將這一概率提升到100%。
對環境報告的重視,可以看作是庫克區別于喬布斯種種不同的其中之一。盡管很多環境組織多年來持續對蘋果等大公司的環境責任保持警惕和批評態度,喬布斯被公認為是不會輕易被他人意志所左右的人;相比之下,庫克則顯出一種“從善如流”。作為全球最有錢的公司之一,蘋果的做法對同等量級的大企業起到一種很明顯的示范作用。
從這一意義上講,盡管蘋果直接投資環保的幻想可以說破滅了,光伏和環保相關從業者依然可以謹慎樂觀——這都得看其它大企業是否愿意走和蘋果一樣的道路,花錢買新能源作為對其能源消耗的“轉移支付”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