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1月,李克強出席首屆世界互聯網大會時指出,互聯網是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新工具。其中“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正是此次政府工作報告中的重要主題,被稱作中國經濟提質增效升級的“新引擎”,可見其重要作用。
2015年3月5日上午十二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上,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首次提出“互聯網+”行動計劃。李克強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制定”互聯網+“行動計劃,推動移動互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等與現代制造業結合,促進電子商務、工業互聯網和互聯網金融健康發展,引導互聯網企業拓展國際市場。”
能源互聯網是以電力系統為核心與紐帶,多類型能源網絡和交通運輸網絡的高度整合,具有‘橫向多能源體互補,縱向源-網-荷-儲協調’和能量流與信息流雙向流動特性的新型能源供用體系。能源互聯網將解決兩類問題,其一是解決能源設備的互聯互通問題,其二是用互聯網思維去改造能源網絡。智慧能源的核心,在于信息化與自動化的深度融合,其定位是為售電公司、電網公司等提供智能化的支撐,支持其為用戶提供更好的能源服務的解決方案。
國務院對“互聯網+”智慧能源工作進行再部署,國務院非常重視以“互聯網+”智慧能源為代表的能源產業的創新發展,李克強總理多次強調,能源供應和安全關系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全局,要推進“互聯網+”,推動互聯網與能源行業深度融合,促進智慧能源發展,提高能源綠色、低碳、智能發展水平,走出一條清潔、高效、安全、可持續的能源發展之路,為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提供支撐。2016年6月22日,國務院第138次常務會議審議了由國家能源局提出的《關于實施“互聯網+”智慧能源行動的工作情況匯報》,從國務院層面對實施“互聯網+”智慧能源工作進行檢查、督促和再部署。能源互聯網為能源產業發展帶來新機遇。
我國的能源結構不盡合理,目前,煤炭占一次能源消費比重高達60%以上。這導致我國經濟社會發展與能源消費和環境之間的矛盾日益突出。互聯網與傳統能源的深入融合,既可提高可再生能源的入網比例,實現能源供給方式的多元化,促進能源結構優化,也可以實現能源資源按需流動,促進資源節約、高效利用,實現降低能源消耗總量,減少污染排放。也就是說,互聯網和能源的高度融合,能夠最大程度提高能源資源利用效率,降低經濟發展對傳統化石能源資源的依賴程度,根本上改變我國的能源生產和消費模式,有效解決我國當前能源消費和環境與經濟發展之間的矛盾。
“互聯網+”智慧能源能推動我國能源行業體制的變革。我國正處在能源產業結構調整以及體制改革的關鍵時期。“互聯網+”智慧能源作為一次能源技術革命,互聯共享將會從根本上改變我國的經濟產業布局和能源生產消費模式,其高度開放的特性,也會推動我國能源行業體制的變革,提高我國能源行業的整體開放程度。
“互聯網+”智慧能源是多類型用能網絡的多層耦合,電力作為重要的二次能源,是實現各能源網絡有機互聯的鏈接樞紐,電力互聯是實現能源互聯的重要途徑。“互聯網+”智慧能源的建設將會最大程度地推動當前我國電力工業體制改革進程,加速相關政策措施的完善以及智能電網等技術手段的研發速度,從而促進我國新型電力工業體系的建設完善。
“互聯網+”智慧能源能夠推動區域間電力資源的協調互補和優化配置。未來能源互聯網是分布式和集中式相結合的,高度開放式的能源系統。面對我國能源生產與消費逆向分布的格局,未來我國能源互聯網的電力網絡結構應該是大電網與微電網相結合的布局形式,各個區域各種形式可再生能源都能夠通過能源互聯網柔性接入,從而進一步推動區域間電力資源的協調互補和優化配置。
互聯網對于電網跨區的輸送能力、經濟輸送距離、網架結構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對電力輸送網絡的合理布局是實現跨區域能源互聯的重要保障。另外,依托于互聯網,分布式電源與微電網也是優化電力資源配置的重要手段。微電網憑借其靈活的運行方式、能量梯級利用、提供可定制電源等特性,能夠協調控制分布式電源、儲能與需求側資源,從而保證分布式可再生能源的并網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