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5日,印度保障措施總局(DGS)公告宣布了對光伏組件保障措施的初步調查結果,建議印度政府在最終結果確定前,對進入印度的光伏電池(無論是否封裝成組件)征收70%的防衛性關稅作為臨時保障措施,為期200天。
“印度的‘光能故事’正是建立在來自中國的面板和此前的關稅基礎之上,(反傾銷)如若實施將意味著2017年創紀錄的低關稅的終結。”彭博新能源財經(BNEF)分析師Vandana Gombar表示。
印度國內也不乏對政府此舉的質疑者。印度金融快報稱,盡管部分本土光伏廠商對此項提議表示了支持,但也有其他廠商認為這將嚴重破壞位于經濟特區外的本土廠商。印度新能源咨詢機構印度之橋(Bridge to India)也曾在報告中指出,反傾銷將為印度整個太陽能產業帶來巨大的不確定性,影響到整個產業鏈上的所有利益相關者、在建和規劃中的項目。
近年來,隨著經濟的強勁發展,印度新能源市場正吸引著越來越多的注意力。印度政府對以太陽能為主的新能源更是有著雄心勃勃的規劃,但短期來看,印度似乎正在為此自設障礙。
印度新能源市場潛力巨大
“印度是一個令人興奮的市場。” 2017年11月28日在上海進行的彭博新能源財經(BNEF)未來能源亞太峰會上,BNEF亞太地區研究主管Ashish Sethia說道,“電力需求在持續增長,可再生能源價格低廉,還有很多人將印度視為下一個中國,盡管這或許不對,但也是一個很好的比較。”
數據顯示,印度2016年GDP為22574億美元,人口更是達到了13.24億。“印度GDP總量約占中國的1/4,人均GDP也大約在1/5和1/6,但人口總量卻和中國相對接近。”Sethia說,“在GDP、人均GDP、人均電力需求上,印度都還有著顯著的增長空間。”
發達國家能源結構轉型往往伴隨著對傳統能源的淘汰,而在印度,新能源的部署可以同步于電力需求的增長。廈門大學中國能源政策研究院院長林伯強1月10日在采訪中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和中國一樣,印度新能源市場最主要的特征就是潛力巨大。但在他看來,印度還處于一個快速發展、人均消費很低的階段,經濟的持續增長能有效帶動能源需求,其市場潛力顯然好于發達國家。
“印度是當今世界主要經濟體中唯一一個被我們認為是電力需求能夠在未來25-30年間保持4%-5%的年增長率的。”Sethia介紹,印度2016年累計裝機量達到320GW,其中煤占59%,新能源方面風力占9%,電站級大型光伏僅占3%。BNEF預測到2040年印度累計裝機量將增長至1471GW,其中煤占比將下降至17%,電站級大型光伏占比將達到36%,小型光伏和風電則將分別占9%和13%。
不過,印度薄弱的工業基礎和較低的經濟發展水平卻也在制約著其新能源設備的生產能力,這也就為相關領域的中國企業進入印度市場提供了廣泛的基礎。“當然這也有著各種各樣的問題。”林伯強說道,“但整體而言,印度對中國可再生能源設備的需求還是很高的。”
盡管印度政府高度重視可再生能源的發展,但林伯強認為印度目前的體制對于新能源的發展也有著不利的一面,即其政府無力為新能源發展提供有力的補貼等支持。“印度和中國不一樣,中國政府能夠集中起來做大事,但印度做不了,它主要還是企業間市場化的合作形式比較多。”林伯強說,“雖然空間很大,但在印度市場必須要相對耐心一些。”
協鑫集成高級執行總裁鄒西原1月9日同樣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指出,印度財力不如中國雄厚,對新能源的推動力度和中國存在差距是毋庸置疑的,而除此之外,印度市場的另一個現象便是價格普遍被壓低。
彭博新能源財經Climatescope數據顯示,2016年全球平均實時電價、零售電價、居民用電、商業用電、工業用電價分別為50.42、118.72、112.37、138.97、115.41美元/兆瓦時,在印度這些數字則分別為42.33、97.92、77.23、116.12、100.4美元/兆瓦時,均低于全球平均水平。而通常來說,因清潔能源具有成本優勢,電價越高的市場就會對清潔能源的發展和部署越具吸引力。
不過相較中國,印度也有著自身的優勢,首先是印度整體規劃較為合理。據鄒西原介紹,印度往往會先進行場地規劃,并依此提前進行高壓線路等基礎建設,由此避免了一些上網接電方面的問題。此外,印度的人工成本也低于中國。“現在印度的工人平均大概一個月就是800-900人民幣的水平,在很多安裝、建設的工作方面實際上比中國還要便宜很多。”鄒西原說。
光伏“雙反”將是雙刃劍
天合光能亞太中東組件銷售總裁Helena Li 1月10日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目前全球太陽能產業正增長迅速,絕大多數市場有望在2020年實現市電同價。在Li看來,隨著若干個大型光伏工程項目的展開,印度也將繼續是這一區域最重要的增長市場之一。
近年來,印度政府十分注重清潔能源的發展。在其2022年前實現175GW清潔能源裝機量的計劃中,太陽能就占到了100GW。不少分析指出,進口自中國的高性價比光伏模組是印度有效降低太陽能應用成本、以完成其光伏裝機量規劃的關鍵所在。
印度之橋報告顯示,在2016-2017財年,進口光伏組件在印度市場占有率達到89%。其中,因價格較本土廠商低10%左右,中國光伏組件市場占有率達到了79%。報告認為,若不是印度政府曾于2010年啟用DCR機制,要求太陽能電站商在建設過程中必須購置一定比例的本土光伏模組,進口光伏組件的市場占有率可達95%或更高。
這也就引發了部分印度本土光伏廠商的不滿。2017年7月,印度相關部門開始受理印度太陽能制造協會(ISMA)提交的對光伏電池和組件的反傾銷調查請愿。2017年12月19日,ISMA代表印度5家本土光伏企業,申請對進口光伏實施保障關稅以保護本土產業。2018年1月5日,印度保障措施總局公布了初步調查結果,認為進口光伏產品的增加與印度光伏產業遭受的嚴重“損害”有直接關聯。
不過,印度之橋卻認為,印度本土光伏企業的關鍵問題在于缺乏核心技術和原料。“它們絕大多數僅有次級性能產品并價格較高,且技術和原材料完全依賴進口。”報告中寫道,“這一產業的關鍵問題在于,本土或是其他制造商是否會利用關稅所帶來的機遇去進行投資,在印度創造一個繁榮、有競爭力的模組制造產業。無論是規模、技術還是運營能力上,印度廠商和中國廠商間還存在巨大的鴻溝。”
“雙反”對印度本土光伏企業究竟能有何種程度的幫助尚存疑問,但考慮到中國光伏接近8成的市場占有率,這對印度太陽能規劃的打擊卻是顯而易見的。近日,印度媒體Quartz曾撰文表示,在經歷了一個相對“停滯”的2017年后,目前2018年初便已有超過4000MW的項目可供投標,印度光能產業有望在2018年回暖。對此,鄒西原認為,印度太陽能在2017年的相對停滯主要就是源于廠商對“雙反”調查結果的擔憂。
就此,天合光能首席品牌官楊曉忠1月11日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采訪認為,印度政府重視光伏制造和應用,有利于印度經濟和社會的可持續發展,但中國光伏產業在制造和應用端均處于領先地位,印度遠大的光伏發展規劃和目標很難在沒有中國光伏產業參與的情況下實現。“征收反傾銷稅是雙刃劍,對中國光伏企業會造成傷害,同樣也會傷害印度本地應用端企業,包括安裝企業。”他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