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国产一级在线观看,国产成人综合久久精品亚洲,免费一级欧美大片在线观看

當前位置:電源行業動態 → 正文

構建以光伏等為核心層的智慧能源微網 實現能源效率最大化

責任編輯:editor006 |來源:企業網D1Net  2017-11-08 16:56:22 本文摘自:能源評論

綠色生態城區能源規劃的最主要目的是實現城區能源效率的最大化,能源微網是其中一個重要的系統,在現有條件下,能源微網技術是完全可實現和可落地的。

綠色生態城區的能源規劃

2016年,中國城市化率已達到56.4%。而今后二、三十年,將是中國城市化的關鍵時期。中國城市化的速度和規模,在人類歷史上也是空前的。城市化也將成為中國經濟社會持續發展的原動力之一。但在另一方面,中國的資源和環境容量都不足以支撐如此巨大的建設規模。因此,在中國287個地級以上城市中,約280個城市將“低碳”、“生態”城市作為自己的發展目標,國內幾乎所有新建開發區或工業園區都制訂了低碳生態發展規劃。而能源專項規劃則是低碳生態發展規劃的重要組成。與過去電力、燃氣和城市熱網等能源供應側規劃不同,綠色生態城區能源專項規劃是一種需求側規劃,它最主要的功能是:設定城區節能減排的戰略目標和關鍵性能指標,集成應用低密度的可再生能源和低品位的可再生熱源,將虛擬能源(即用戶端的節能)作為無碳的替代資源,高效利用低碳的分布式能源熱電聯產DCHP,實現化石能源資源的梯級利用和熱回收,預測建筑能源需求,利用布局調整、負荷參差率和同時系數使負荷平準化,實現城區能源投資的多元化、能源管理的市場化,以及清潔發展機制CDM。

可以說,如果沒有上述內涵,就沒有必要做能源專項規劃。能源規劃最主要目的是實現城區能源效率的最大化、用清潔能源、可再生能源、可再生熱源和終端節能替代化石燃料能源。

具有顛覆性的能源微網

根據知名學者杰里米˙里夫金的歸納,第三次工業革命的五大特征是:利用可再生能源,將建筑轉化為微型發電廠,在建筑及基礎設施中使用氫和其他儲能技術,利用能源互聯網技術將分散的電力網轉化為能源共享網絡,運輸工具轉向插電式以及燃料電池動力車輛。

這些論述指出了未來低碳生態城區能源系統的技術路線。即產能、供能、用能、蓄能和節能相互協調統一,它很像信息互聯網,把分散的用能和分布式的產能互相連通、實現共享。

提到能源的互聯互通,不能不提及智能電網。所謂智能電網,是現代化的電力網,利用信息和通信技術(ICT),收集和處理供應側和需求側的信息,自動地提高電力生產和輸配的效率、可靠性、經濟性和可持續性。即智能電網是傳統電力網與現代信息網的兩網融合。而在低碳生態城區中還要增加智能熱力網(供冷供熱),成為三網融合。因此,在低碳生態城區層面,我們要構建的是一種能源微網,即融合了電力微網、熱力微網和信息網的能源互聯網。

城區能源微網有三個層次:核心層,以光伏、小型風電、燃料電池、利用天然氣或生物質氣的小微型熱電聯產系統等現場發電(On Site Generation)系統為核心;框架層,以分布式熱泵、集成各種低品位熱源/熱匯的能源總線,以及蓄冷蓄熱設施為框架。核心層、框架層和用戶之間,熱泵作為重要的聯系紐帶;管理層,以網絡技術、物聯網技術、云技術等信息通信技術為支撐,對城區能源系統進行雙向管理,這種管理本質上是一種能源服務。

可再生能源和清潔能源現場發電的最大特點是不穩定性,特別是供應(發電)與需求(負荷)的不匹配,表現在時間上的不匹配與功率上的不匹配。對于熱電聯產系統,還有一個熱與電的不匹配問題,在城區范圍內,不可能將電力和供熱同步用掉。按照目前的技術水平,大規模蓄電還無法實現商業化運行。而所有發電設備都有一定的熱電比范圍,如果發出電力用不掉,就會影響產熱,致使系統無法運行。

因此,如何通過蓄能使負荷平準化、協調供應和需求,是智能電網技術中重點研究的課題,稱為“智能電網備份”技術。研究中的“備份”辦法有很多,例如用燃料電池、用電動汽車蓄電池等,但可以立即實現的是利用熱泵蓄熱從而間接蓄電,稱為“智能電網備份熱泵”技術。

能源微網是一種分布式供能和分散式用能的模式,而且是分層次和交互式的管理架構。

能源微網前景廣闊

綠色生態城區發展的主要技術目標就是兩個“提高”,即第一,提高高品位化石能源的利用效率,實現梯級利用;第二,提高低品位可再生能源(熱源)的保證率,即來自可再生能源的有效能在城區負荷中的占比。利用能源微網,可以實現這兩個目標。

能源微網的實現有三個重要條件,即首先,必須做到精心設計,尤其對負荷預測,不能采取單體建筑設計中粗放型的指標估算方法,應對各種工況下的部分負荷分布有詳盡分析,并有相應的運行策略;其次,必須有適應本城區條件的能源管理系統;最后,必須有良好的資源和基礎設施條件。

在中國快速城鎮化進程中,能源微網會有很好的發展前景。

 

關鍵字:負荷預測熱電比能源管理

本文摘自:能源評論

x 構建以光伏等為核心層的智慧能源微網 實現能源效率最大化 掃一掃
分享本文到朋友圈
當前位置:電源行業動態 → 正文

構建以光伏等為核心層的智慧能源微網 實現能源效率最大化

責任編輯:editor006 |來源:企業網D1Net  2017-11-08 16:56:22 本文摘自:能源評論

綠色生態城區能源規劃的最主要目的是實現城區能源效率的最大化,能源微網是其中一個重要的系統,在現有條件下,能源微網技術是完全可實現和可落地的。

綠色生態城區的能源規劃

2016年,中國城市化率已達到56.4%。而今后二、三十年,將是中國城市化的關鍵時期。中國城市化的速度和規模,在人類歷史上也是空前的。城市化也將成為中國經濟社會持續發展的原動力之一。但在另一方面,中國的資源和環境容量都不足以支撐如此巨大的建設規模。因此,在中國287個地級以上城市中,約280個城市將“低碳”、“生態”城市作為自己的發展目標,國內幾乎所有新建開發區或工業園區都制訂了低碳生態發展規劃。而能源專項規劃則是低碳生態發展規劃的重要組成。與過去電力、燃氣和城市熱網等能源供應側規劃不同,綠色生態城區能源專項規劃是一種需求側規劃,它最主要的功能是:設定城區節能減排的戰略目標和關鍵性能指標,集成應用低密度的可再生能源和低品位的可再生熱源,將虛擬能源(即用戶端的節能)作為無碳的替代資源,高效利用低碳的分布式能源熱電聯產DCHP,實現化石能源資源的梯級利用和熱回收,預測建筑能源需求,利用布局調整、負荷參差率和同時系數使負荷平準化,實現城區能源投資的多元化、能源管理的市場化,以及清潔發展機制CDM。

可以說,如果沒有上述內涵,就沒有必要做能源專項規劃。能源規劃最主要目的是實現城區能源效率的最大化、用清潔能源、可再生能源、可再生熱源和終端節能替代化石燃料能源。

具有顛覆性的能源微網

根據知名學者杰里米˙里夫金的歸納,第三次工業革命的五大特征是:利用可再生能源,將建筑轉化為微型發電廠,在建筑及基礎設施中使用氫和其他儲能技術,利用能源互聯網技術將分散的電力網轉化為能源共享網絡,運輸工具轉向插電式以及燃料電池動力車輛。

這些論述指出了未來低碳生態城區能源系統的技術路線。即產能、供能、用能、蓄能和節能相互協調統一,它很像信息互聯網,把分散的用能和分布式的產能互相連通、實現共享。

提到能源的互聯互通,不能不提及智能電網。所謂智能電網,是現代化的電力網,利用信息和通信技術(ICT),收集和處理供應側和需求側的信息,自動地提高電力生產和輸配的效率、可靠性、經濟性和可持續性。即智能電網是傳統電力網與現代信息網的兩網融合。而在低碳生態城區中還要增加智能熱力網(供冷供熱),成為三網融合。因此,在低碳生態城區層面,我們要構建的是一種能源微網,即融合了電力微網、熱力微網和信息網的能源互聯網。

城區能源微網有三個層次:核心層,以光伏、小型風電、燃料電池、利用天然氣或生物質氣的小微型熱電聯產系統等現場發電(On Site Generation)系統為核心;框架層,以分布式熱泵、集成各種低品位熱源/熱匯的能源總線,以及蓄冷蓄熱設施為框架。核心層、框架層和用戶之間,熱泵作為重要的聯系紐帶;管理層,以網絡技術、物聯網技術、云技術等信息通信技術為支撐,對城區能源系統進行雙向管理,這種管理本質上是一種能源服務。

可再生能源和清潔能源現場發電的最大特點是不穩定性,特別是供應(發電)與需求(負荷)的不匹配,表現在時間上的不匹配與功率上的不匹配。對于熱電聯產系統,還有一個熱與電的不匹配問題,在城區范圍內,不可能將電力和供熱同步用掉。按照目前的技術水平,大規模蓄電還無法實現商業化運行。而所有發電設備都有一定的熱電比范圍,如果發出電力用不掉,就會影響產熱,致使系統無法運行。

因此,如何通過蓄能使負荷平準化、協調供應和需求,是智能電網技術中重點研究的課題,稱為“智能電網備份”技術。研究中的“備份”辦法有很多,例如用燃料電池、用電動汽車蓄電池等,但可以立即實現的是利用熱泵蓄熱從而間接蓄電,稱為“智能電網備份熱泵”技術。

能源微網是一種分布式供能和分散式用能的模式,而且是分層次和交互式的管理架構。

能源微網前景廣闊

綠色生態城區發展的主要技術目標就是兩個“提高”,即第一,提高高品位化石能源的利用效率,實現梯級利用;第二,提高低品位可再生能源(熱源)的保證率,即來自可再生能源的有效能在城區負荷中的占比。利用能源微網,可以實現這兩個目標。

能源微網的實現有三個重要條件,即首先,必須做到精心設計,尤其對負荷預測,不能采取單體建筑設計中粗放型的指標估算方法,應對各種工況下的部分負荷分布有詳盡分析,并有相應的運行策略;其次,必須有適應本城區條件的能源管理系統;最后,必須有良好的資源和基礎設施條件。

在中國快速城鎮化進程中,能源微網會有很好的發展前景。

 

關鍵字:負荷預測熱電比能源管理

本文摘自:能源評論

電子周刊
回到頂部

關于我們聯系我們版權聲明隱私條款廣告服務友情鏈接投稿中心招賢納士

企業網版權所有 ©2010-2024 京ICP備09108050號-6 京公網安備 11010502049343號

^
  • <menuitem id="jw4sk"></menuitem>

    1. <form id="jw4sk"><tbody id="jw4sk"><dfn id="jw4sk"></dfn></tbody></form>
      主站蜘蛛池模板: 芦山县| 平塘县| 德保县| 泰和县| 库尔勒市| 抚顺县| 栖霞市| 永嘉县| 保康县| 蕉岭县| 嘉定区| 秦皇岛市| 泸溪县| 伊金霍洛旗| 红桥区| 昭平县| 会宁县| 丰宁| 漯河市| 通海县| 久治县| 平定县| 烟台市| 宜春市| 莱西市| 咸宁市| 巨鹿县| 香港| 南丹县| 祁阳县| 莱阳市| 台南县| 广州市| 和顺县| 鄂托克前旗| 寿阳县| 瑞安市| 望奎县| 当涂县| 高碑店市| 海盐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