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国产一级在线观看,国产成人综合久久精品亚洲,免费一级欧美大片在线观看

當前位置:電源行業動態 → 正文

安徽滁州市能源發展“十三五”規劃 2020年太陽能裝機規模達80萬千瓦

責任編輯:editor006 |來源:企業網D1Net  2017-09-18 16:18:53 本文摘自:北極星太陽能光伏網

各縣、市、區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門、各直屬機構:

《滁州市能源發展“十三五”規劃》已經市政府同意,現印發給你們,請結合實際,認真貫徹執行。

2017年7月31日

滁州市能源發展“十三五”規劃

“十三五”時期是我市沖刺總量全省第三、同步實現全面小康的關鍵時期。為貫徹落實五大發展理念,遵循能源發展“四個革命、一個合作”戰略思想,積極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現代能源體系,支撐全市經濟社會持續健康較快發展,根據《安徽省能源發展“十三五”規劃》、《安徽省電力發展“十三五”規劃》、《安徽省可再生能源發展“十三五”規劃》、《安徽省油氣管網基礎設施建設規劃(2017-2021年)》等全省能源總體規劃、專項規劃及《滁州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編制本規劃。

一、“十二五”能源發展回顧

“十二五”以來,全市能源系統全面推動創新發展、綠色發展、健康發展,堅持經濟工作項目化、項目工作責任化,大力推進重大項目建設,積極落實能源體制改革,全市能源經濟呈現出快速發展的勢頭,生產能力進一步擴大,能源基礎設施建設持續完善,能源保障能力不斷提升,較好地支撐和保障了全市經濟社會發展。

(一)能源消費逐年增長,能源結構不斷優化。“十二五”期間,隨著經濟持續快速增長,工業化和城鎮化進程加快,我市能源消費逐年較快增長。2015年,全市能源消費總量為672.91萬噸標準煤,“十二五”期間年均增長6.1%,其中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費比重6.6%,高于全省3.4個百分點;全社會用電量126.57億千瓦時,年均增長15.5%;全社會用電最大負荷169.4萬千瓦,年均增長10.5%。能源消費結構持續優化,清潔能源比重快速提升。2010年,煤、電、天然氣占全部能耗比重為34.1:39.1:3.5,2015年,煤、電、天然氣占全部能耗比重為31.5:46.8:5.1,電和天然氣的使用占比大幅度提升。煤炭消費占比下降2.6個百分點,電力占比提升7.7個百分點,天然氣占比提升了1.6個百分點。能源消費的產業結構持續調整,第一產業的能耗水平相對較低,2013-2015年在能源消費中的比重有所下降,2015年占比2%,比2010年下降1.9個百分點;第二產業能耗消費最多,占比變化不大,占比穩定在65%左右;第三產業消費增量、占比逐年上升,占比由2010年的16.7%上升到2015年的19.7%,提高3個百分點。

滁州市2010-2015年能源消費情況表

單位:萬噸標煤

(二)能源建設穩步推進,保障能力逐步提高。全市一次能源資源匱乏,除可再生能源外的傳統化石能源全部靠外部調入,能源對外依存度較高,能源基礎設施建設的穩步推進確保了有效的能源保障能力。油氣管網設施方面,“十二五”期間新增中石化日儀線、蘇北成品油管線共2條石油管道,新增管道長120.13公里;新增定遠深燃爐橋支線、皖能新奧定鳳支線等4條天然氣管道,新增管道長137.5公里。截止2015年底,全市建成油氣輸送管道13條,總長度476.64公里,其中原油管道2條、成品油管道1條,總長度138.13公里;建成天然氣管道10條,總長度338.51公里;建成成品油油庫庫容共計52000立方米,年周轉量約合95-100萬噸。電源點建設方面,新增裝機容量145.92萬千瓦;截止2015年底,全市建成有定遠華塑自備熱電廠、滁州華匯熱電聯產、定遠壓氣站燃氣余熱發電、瑯琊山抽水蓄能電站、來安楊郢風電、天長牧馬湖光伏發電、滁州垃圾焚燒發電等各類電廠25座,裝機容量207.72萬千瓦。電網設施方面,全市電網擁有500千伏變電站2座,變電容量250萬千伏安;220千伏公用變電站13座,變電容量363萬千伏安,線路1203公里;110千伏公用變電站44座,變電容量338.25萬千伏安,線路1352公里,110千伏電網已形成以雙側電源單鏈式結構為主,單側電源雙輻射和單環網為輔的電網結構;35千伏公用變電站83座,變電容量134.85萬千伏安,線路1780公里,35千伏電網以單環網為主,單幅射和不完全單鏈為輔。

(三)可再生能源快速發展,能源產業優化升級。新能源開發利用步伐加快,新能源產業已經成為全市重點培育的新興戰略產業之一。截止2015年底,全市建成可再生能源發電裝機142.62萬千瓦,占全省的22.3%。其中:水電方面,建成裝機60萬千瓦;風電方面,2011年建成來安楊郢20萬千瓦風電項目,成為我國國內首座內陸大型低風速風力發電場,填補了我省風力發電的空白,全市累計建成風電裝機容量78.66萬千瓦,占全省投產風電裝機60%,除主城區外所有縣市區都建成有風電場;光伏發電方面,建成2個大型光伏發電項目,裝機容量2.76萬千瓦,實現我市大型光伏發電項目零突破;生物質發電方面,建成投產皖能滁州垃圾焚燒發電項目1.2萬千瓦,為我市首個垃圾焚燒發電項目,開工建設光大定遠、南譙等農作物秸稈電廠。

(四)節能降耗取得實效,三個發展有力推動。近年來,全市上下認真貫徹落實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通過調整產業結構、強化節能監察、推行合同能源管理、鼓勵全民節能等途徑,節能降耗取得積極成效,有力推動了創新發展、綠色發展、健康發展。2015年全市單位GDP能耗為0.562噸標準煤/萬元,同比下降6.79%,“十二五”期間累計下降35.7%;規模以上單位工業增加值能耗為0.487噸標準煤/萬元,同比下降10.2%,累計下降52.4%;單位GDP電耗為1057千瓦時/萬元,同比下降3.6%。

“十二五”以來,全市能源產業保持平穩較快發展,但也存在一些問題。一是能源供應對外依存度大。我市是典型的能源受端城市,主要能源需從市外購入供應。煤炭油氣方面,生產用煤和成品油需全部外購。電力方面,現有發電裝機容量207.72萬千瓦,2015年全市電力生產量39.2億千瓦時,占全市電力消費量的31%,69%的電力需求需從國家電網安徽主網購入供應。二是園區用能效率不高。全市僅有滁州華匯熱電廠作為公共供熱源,其他工業園區以分散的燃煤鍋爐為主,園區熱電聯產建設滯后,分布式能源發展空白,能源利用效率低、污染大、占地多。三是新能源產業發展不平衡。裝備制造方面,我市基本集中在光伏設備制造上,風電、生物質能等其它主要能源裝備制造上幾乎空白;新能源應用方面,近年來風電發展很快,光伏發電、生物質發電等其它新能源推進偏慢。四是天然氣利用力度有待加強。我市天然氣利用主要集中在來安、全椒、定遠、鳳陽及南譙、瑯琊兩區;天長、明光暫未接通天然氣管道,天然氣利用率較低。

二、“十三五”能源發展環境

“十三五”時期,從國際形勢看,新一輪能源變革勢在必行;從國內形勢看,將以生態文明建設為統領加快建設現代能源體系;從省內形勢看,我省能源發展面臨厚植發展優勢、調整優化結構、加快轉型升級的戰略機遇期;從我市發展看,已迎來打造全省重要新能源產業建設基地契機,能源發展宏觀環境總體有利。各級各部門要認清形勢、堅定信心,攻堅克難、主動作為,著力突破瓶頸制約、補齊發展短板,努力把我市能源發展推向新的更高水平。

(一)有利因素。

1.外部能源供應寬松。當前世界主要發達經濟體和新興經濟體潛在增長率下降,能源需求增速明顯放緩,全球能源供應能力充足。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對能源需求增速放緩,能源供應能力充足,傳統能源生產產能過剩,而非化石能源快速發展,成為能源供應新的增長極。“十三五”期間全國、省、市能源供應呈現寬松化,供給能力充足。

2.內需消費剛性增長。隨著國際經濟復蘇,我國的經濟保持中高速增長,全市經濟持續保持較快增長。“十三五”時期,我市將緊緊圍繞確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奮斗目標,推動五個發展,實現四個翻番,沖刺總量全省第三。隨著全市工業化、城鎮化加速推進,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的有力實施,能源消費將在持續提高節能水平的條件下保持穩定增長,為能源發展開拓了新的空間。

3.改革釋放發展潛力。國家和省出臺了一系列扶持光伏產業發展、擴大天然氣應用、煤炭清潔高效利用、支持秸稈發電等政策措施。電力體制、油氣投資經營體制改革全面深化,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更加充分,政府作用得到更好發揮,能源發展的潛力得到進一步釋放。

4.新能源資源優勢明顯。我市是全省風能資源較為豐富的三個區域之一,是安徽省唯一一個除主城區外所有縣(市、區)均可開發風力資源的市;同時由于河谷、山谷的地形作用,風向穩定、風力品質優良,是較為理想的低風速風能開發區。全市擁有湖泊、荒山荒坡、灘涂等可利用地面資源20萬畝以上,光伏電站建設資源豐富。同時,8個縣(市、區)除瑯琊區外,均為國家大型商品糧基地,2015年全年農作物播種面積88.9千公頃,有豐富的農作物秸稈電廠燃料,生物質發電項目建設條件較好。

(二)面臨挑戰。

1.能源發展約束因素增多。更高要求實施節能減排、控總量、減煤炭、防污染和降碳強度等措施,進一步約束能源發展;土地補償、拆遷安置和鄰避效應等社會問題,加大能源項目規劃選址難度,一定程度制約能源項目順利建設。

2.節能減排面臨壓力。煤炭、石油等化石能源存在粗放使用,大量排放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煙塵,污染大氣環境,霧霾已經成為大眾身心健康的重大危害和社會高度關注的熱點問題。盡管“十二五”期間全市單位地區生產總值能耗巳有較大幅度下降,但能源生產和利用效率與國內先進地區相比仍存在較大差距,全社會的節能減排工作仍待加強。加快調整能源結構,推進化石能源清潔高效利用勢在必行。

3.能源結構調整難度較大。清潔能源利用成本明顯高于煤炭,節能環保改造也將增加利用成本,帶來全社會用能成本上升,影響下游用能企業經濟競爭力,加大經濟平穩發展風險。

三、“十三五”能源發展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

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會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特別是視察安徽重要話講精神,牢固樹立五大發展理念,遵循能源發展“四個革命、一個合作”的戰略思想,堅持節約、清潔、綠色、安全的發展方針,以提高清潔能源利用率為核心,以改善大氣環境質量和優化能源結構為主要目標,大力引進和發展清潔能源,積極推進能源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努力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現代能源體系,為沖刺全省第三、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供能源保障。

(二)基本原則。

1.清潔低碳,綠色發展原則。高能效、低污染、低排放作為能源發展的未來趨勢,著力加快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發展,積極發展大容量高參數低能耗高效環保機組,逐步實現能源結構的優化和能源供應的多元化,推動綠色循環經濟,促進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

2.革命引領,創新驅動原則。把能源革命作為能源發展的核心任務,把創新作為引領能源發展的第一動力。抓住當前能源產業變革的有利時機,大力推進能源領域科技創新和制度創新,立足我市能源資源優勢,依靠科技進步,在低風速風力發電、光伏發電等新能源裝備產業化方面取得突破和發展,實現能源保障和產業升級協調發展。

3.自主保障,合作并舉原則。堅持穩步發展傳統能源,大力發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推進能源科技和裝備進步,促進產業轉型升級,進一步增強全市能源自主保障能力。在滿足區域內經濟增長和民生改善需求的基礎上,加快推進煤炭、電力、新能源等領域的對外合作,利用我市與兩淮煤炭基地的區位優勢,加快發展熱電聯產。促進與周邊地區在生物質能、太陽能、風能等方面的合作,大力吸引省外新能源企業來滁投資發展。

4.民生為本,共享發展原則。按照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要求,加強能源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能力建設,提升產業支撐能力,提高能源普遍服務水平,切實保障和改善民生。堅持能源發展和脫貧攻堅有機結合,推進能源扶貧工程。一方面要立足保障能源安全供給的基本目標,另一方面要體現對促進經濟增長、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和社會就業的作用,進一步加快農村地區能源發展,提高完善安全應急保障能力。

(三)發展目標。

到2020年,全市能源消費總量控制在772.91萬噸標準煤,單位GDP能耗累計下降16%以上。煤炭消費總量控制在385萬噸左右,占能源消費比重降低到30%左右;天然氣占能源消費比重提高到7.8%;非化石能源占能源消費比重提高到7.6%,新能源發電裝機容量力爭達到250萬千瓦。

專欄1:“十三五”時期滁州市能源發展主要目標

  四、主要任務

(一)推進燃煤火電有序發展。緊密圍繞建設皖江城市帶承接轉移示范區和長江北岸新型產業發展基地,融入國家“一帶一路”建設,著力優化電力能源供應,力爭布局燃煤發電項目,發展熱電聯產。

1.力爭布局大型清潔燃煤機組。依托國家政策,著力建設大容量高參數低能耗高效環保機組,在“十三五”期間力爭開工建設大唐滁州電廠項目,采用66萬千瓦及以上超超臨界機組。

2.積極發展熱電聯產。科學編制熱電聯產規劃,結合城市熱網建設、工業園區發展、小鍋爐替代等情況,圍繞全市化學工業、生物醫藥、橡膠、食品加工等主要用熱企業,加強來安經濟開發區、定遠經濟開發區等用熱集聚區的熱電聯產和集中供熱研究,統籌建設高參數、環保型、符合國家產業政策的熱電聯產項目,同步配套建設高效、快捷熱力管網,提高產業集聚區、工業園區熱電聯產水平。企業自備熱電項目應與周邊區域熱源、熱用戶和電網相銜接。

3.加快現役機組升級改造。積極推進定遠華塑等現役煤電機組超低排放與節能改造,改善區域大氣環境質量。到2020年,火電供電標準煤耗下降到300克/千瓦時,30萬千瓦及以上現役燃煤火電機組實現超低排放。

(二)積極發展可再生能源。落實生態環保措施,大力發展風力發電;堅持集中開發與分布式利用并舉,加快太陽能開發建設;加快農林生物質發電、垃圾發電項目建設,加大生物質能利用;積極推進瑯琊山可變速抽水蓄能電站項目,爭取示范試點;推廣熱泵系統、冷熱聯供等技術應用,擴大地熱能和空氣能利用。

1.大力發展風力發電。為進一步形成規模效應,充分利用我市低風速資源,“十三五”期間,在做好環境保護、水土保持和植被恢復工作基礎上,加大低風速風資源開發利用力度,通過加強風能資源勘查和采用先進風電技術擴大風電開發規模,重點建設明光30萬千瓦、來安20萬千瓦、全椒20萬千瓦、定遠20萬千瓦、鳳陽10萬千瓦等規劃項目,2016-2020年規劃新建裝機容量100萬千瓦,到“十三五”末全市累計建成裝機容量150萬千瓦,強化低風速資源開發利用示范引領作用,積極打造我國內陸低風速風力發電示范基地品牌。結合電網布局和電力負荷分布特點,綜合考慮資源、土地、交通以及自然環境等建設條件,重點依托已建成投運的風電場,按照“因地制宜、就近接入”的原則,積極探索發展分散式風電。落實風電開發建設過程中環境保護、水土保持“三同時”要求,加強事中事后監管,嚴格項目竣工驗收,及時組織開展后評價,確保生態環境保護各項措施落實到位,實現風電和環境協調發展。

2.加快太陽能開發建設。加強地面光伏電站規劃管理,做好電站建設與電網接入、土地利用等有效銜接,按照就近接入、就地上網、積極穩妥、有序發展的原則,優先利用廢棄礦山、灘涂、荒山荒坡、閑置水面等未利用的土地,結合農業大棚、漁業養殖等因地制宜建設地面光伏電站。支持天長等湖泊水面資源豐富地區通過先進技術示范和規模化開發建設國家“領跑者”基地。以定遠縣為重點,兼顧有扶貧任務的其他縣(市、區),選擇無集體經濟收入或集體經濟薄弱、資源缺乏的建檔立卡貧困村和無勞動力、無資源、無穩定收入來源的建檔立卡貧困戶,開展戶用和村級光伏電站建設,全面實施光伏扶貧工程。結合電力體制改革、公共建筑節能減排、特色小鎮和美麗鄉村建設等有利契機,支持在用電量大和用電價格高的工業園區、大型商業中心,學校、醫院、黨政機關等公共建筑,城鎮集中小區和農村房屋,利用建筑屋頂建設分布式光伏發電系統。爭取到2020年全市光伏發電裝機規模達到80萬千瓦。

3.加大生物質能利用。抓住當前政策機遇,加快推進農作物秸稈發電,實現秸稈規模化、能源化利用,推進秸稈禁燒和綜合利用工作,鼓勵熱負荷較大且穩定的工業園區發展農林生物質熱電聯產項目,規劃在天長、定遠、鳳陽(2個)、明光、南譙等地建設農作物秸稈電廠,裝機規模16.2萬千瓦。合理規劃生活垃圾焚燒電廠,重點在人口密度大、經濟條件較好的縣(市、區)發展城鎮生活垃圾焚燒發電項目,鼓勵建設跨區域服務的生活垃圾焚燒電廠,規劃建設定遠、鳳陽、滁州二期等垃圾焚燒發電項目,新增裝機規模3.1萬千瓦。推廣生物質能多元化利用,發揮生物質布局靈活優勢,積極發展生物質成型燃料供熱、氣炭電熱多聯產,在當地用戶側直接替代燃煤,支持開展生物質能與其他清潔能源互補,有效應對大氣污染。

4.示范試點可變速抽水蓄能電站。積極推進瑯琊山抽水蓄能電站國內首臺首套可變速抽水蓄能機組示范項目前期工作。該項目上水庫利用龍華寺溝新建水庫,下水庫對已建的紅花橋水庫進行適當改建,額定水頭114米左右,可安裝單機容量為150兆瓦到200兆瓦,總裝機容量600兆瓦左右的可變速抽水蓄能機組。

5.積極推廣地熱能利用。積極推進地源熱泵技術的應用,加強地熱能資源勘查評估,在資源條件優越和建筑用能需求旺盛地區推廣淺層地熱能供暖制冷,探索開展中深層地熱能高效梯級利用。結合日益增長的建筑節能和提升居住舒適度需要,擴大空氣源熱泵工程應用規模,鼓勵和支持大型企業、公共大型建筑及住宅小區等在資源條件具備的條件下優先使用地熱能供熱制冷。

專欄2:“十三五”新能源建設重點項目

(三)加強輸配電網建設。以滿足用電需求、提高可靠性、促進智能化為目標,著力完善主、配電網建設,重點解決城鄉配電網發展薄弱問題,滿足城鄉居民用電快速增長和可再生能源大規模發展需要。

1.提升主網供電能力。積極銜接全省超高壓電網建設進度,優化調整電網結構,加強受端網絡的建設。新建500千伏同樂變1座,新增主變容量200萬千伏安,累計建成500千伏變電站3座,變電容量450萬千伏安(其中清流變150萬千伏安、鷺島變100萬千伏安、同樂變200萬千伏安),新建500千伏線路43.4公里。逐步實行分層分區建設要求,建設網絡清晰、安全可靠、滿足N-1要求的220千伏電網。“十三五”期間,計劃安排建設220千伏變電站7座,新增變電容量180萬千伏安,至2020年滁州電網220千伏變電站將達到20座,變電容量543萬千伏安。同時,以環網結構為主,繼續優化220千伏網架結構,至2020年新建220千伏線路504.4公里,累計建成線路1667.55公里。

2.完善城市配電網建設。全面提升配電網技術裝備和智能化水平。“十三五”期間,計劃安排建設110千伏變電站22座,新增變電容量151.3萬千伏安,新增線路372.6公里。至2020年,滁州電網擁有110千伏變電站52座,變電容量489.6萬千伏安,線路1789.25公里。同時,在城市區域內逐步削減35千伏變電站,積極開展10千伏配電網建設,形成結構合理、技術先進、靈活可靠、經濟高效、環境友好的新型城市配電網。2020年,中心城區用戶年均停電時間不超過1小時。

3.加強農村電網改造升級。實施新一輪農村電網改造升級工程,加大貧困地區農村電網改造力度,統籌推進光伏扶貧配套電網、小城鎮(中心村)電網改造、村村通動力電等建設,適度提高電網建設標準,增加農村地區35千伏變電站布點,基本實現“一鄉一站”目標,對老舊輸電線路、變壓器等設備進行改造,提高供電能力,完善網架結構,基本解決農村電網低電壓和“卡脖子”問題。2020年,農網戶均容量達到2.8千伏安。

專欄3:“十三五”電網建設重點項目

(四)擴大石油天然氣利用規模。統籌規劃石油天然氣基礎設施布局,推進長輸管道、獨立供氣和應急儲備設施建設,保障安全穩定供應,進一步提高天然氣利用水平。

1.積極推進油庫建設。以市場需求和資源布局為導向,整體規劃、優化流向,加快沿江和皖北等跨市成品油管道建設,加強油庫建設,提高管道對市場的覆蓋率,提升油品儲運能力。規劃建設鳳陽-明光-天長成品油管道及配套油庫,其中鳳陽港區油庫項目擬建總容積5萬立方米成品油庫,并配套建設岸基加油站一座。

2.加快天然氣管道建設。我市境內天然氣主要依靠外部輸入,作為安徽省與外省重要的燃氣接入地,肩負著保障全省天然氣供應的責任。按照實現跨區域資源調度、大范圍市場輻射,全面帶動支線建設和市場開拓的要求,加速形成功能完備、布局合理的干線管網,規劃建設中海油江蘇濱海LNG配套管線滁州段(天長-來安-滁州-全椒)國家級干線和五河-明光-來安省級干線。依托國家和省級干線管網,推進覆蓋沿線縣城、主要園區、重點鄉鎮和企業的支線管道建設,新建支線管道原則上就近從省級干線管網接入,規劃建設徐礦銅城-天長、瑞通定遠-明光-鳳陽天然氣支線,確保在2017年實現天然氣支線“縣縣通”。遠離干線管道和邊遠地區、鄉鎮等,因地制宜發展獨立供氣設施。

3.增強天然氣儲備調峰能力。在發展天然氣產業的過程中妥善處理天然氣管網與調峰、儲氣設施建設的匹配問題,建立接收規模較大、層次較多和相互接濟的接收和儲存體系,除輸氣管道外,統籌規劃建立規模較大的LNG接收站和LNG儲氣站等,使天然氣供應體系更加完善。探索建立天然氣應急保障機制,為應對天然氣調峰和應急需求,建立上下聯動、運轉高效的應急體系,加強氣量的及時調配工作。

4.推廣天然氣綜合利用。優先保障居民生活和公共服務設施用氣,大力發展非管輸天然氣。完善居民天燃氣支網建設,確保城市用戶天然氣管網100%覆蓋,努力提高鄉鎮、村莊一級天然氣支網的覆蓋率。推進工業用氣大戶直供,降低天然氣供應成本,打破下游市場壟斷。統籌規劃、合理布局CNG加氣站、LNG加氣站,滿足城市公交車、出租車、城際客車、重型卡車、船舶等交通工具的加氣需求,加大天然氣利用規模。發展城市新區、主要負荷中心、工業園區等天然氣集中供熱和天然氣分布式能源,力爭選點布局燃氣熱電廠。

專欄4:“十三五”油氣建設重點項目

(五)加快能源產業升級發展。做優做強能源裝備主導產業。構建智慧能源系統,加強能源互聯網基礎設施建設。增強能源科技創新能力,推動能源領域創新發展等途徑加快能源產業升級發展。

1.做強能源裝備產業。發揮部分企業在光伏產業上的生產制造優勢,突破關鍵工藝與技術,重點發展兆瓦級以上光伏系統集成裝備、太陽能電池及組件、逆變器和儲能系統等產品,積極引進工藝技術成熟的光伏企業,引導企業開展太陽能光伏電池的生產工藝改進和高端裝備研發,進一步做強我市光伏制造產業。引進掌握一批關鍵應用技術的風電、生物質能設備制造企業,強化大型風電機組整機及關鍵部件的自主設計、制造與檢測技術能力,開發生物質燃燒鍋爐、高效氣化裝置、熱解液化裝置等關鍵裝備,積極培育風電、生物質能制造業。優先發展綠色照明,積極培育節能環保技術裝備。

2.構建智慧能源系統。加快推進能源全領域、全環節智慧化發展,營造開放共享的能源互聯網體系;適應分布式能源發展、用戶多元化需求,優化電力需求側管理,加快智能電網建設,提高電網與發電側、需求側交互響應能力;鼓勵建設智能風電場、光伏電站等設施以及基于互聯網的智慧運行云平臺,試點推進天長新能源微電網等創新型項目的建設;推進能源與信息等領域新技術深度融合,統籌能源與通信、交通等基礎設施網絡建設,優先建設公交、出租及環衛、物流等公共服務領域充電基礎設施。

3.增強能源科技創新能力。建立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相結合的創新體系,探索設立能源科技創新基金,支持科研院所和大型企業的關鍵技術攻關,突破關鍵技術和核心技術;創新科研體制機制,加強科技人才培養,鼓勵企業科技創新,加快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加快推動滁州創新發展。

(六)推進能源消費變革。堅持節約優先,強化引導和約束機制,抑制不合理能源消費,提升能源消費清潔化水平,逐步構建節約高效、清潔低碳的用能模式。

1.控制能源消費總量和強度。嚴格實施能源消費總量與強度雙控制,分解落實能源消費控制指標,完善統計、監測和考核體系。大力推廣合同能源管理,加強水泥、玻璃、化工等重點行業和重點企業能效管理,提升用能設備能效水平,提高全社會能源利用效率。

2.推進煤炭清潔高效利用。發展清潔高效燃煤發電,推進城市和園區集中供熱,淘汰落后燃煤鍋爐,實施燃煤鍋爐和窯爐改造提升工程,減少散煤使用,提高電煤比例。加強商品煤質量管理,限制劣質煤炭銷售、使用。到2020年,煤炭消費總量控制在385萬噸左右,占能源消費比重降低到30%左右。

3.實施清潔能源替代。積極在居民生活、生產制造、交通運輸、商業流通等各個領域推廣電能替代,提高電能在終端能源消費中的比重,提升電氣化水平;鼓勵在生產、生活領域使用天然氣,擴大天然氣利用規模。

4.加強能源綜合利用。鼓勵水泥、玻璃等行業建設余熱、余壓、余氣發電項目,支持造紙、釀酒等行業工業有機廢水和城市生活污水處理制沼氣。推進農村地區農林牧漁廢棄物可再生能源開發利用,因地制宜發展農村沼氣和生物質天然氣工程,大力推廣利用太陽能熱水器等小型能源設施。

(七)加快推進體制改革。按照國家和省能源體制機制改革總體部署,加快推進全市改革進程,充分激發市場活力,提升能源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的保障和促進水平,降低生產經營用能成本,提升城市經濟總體競爭力。

1.推進電力體制市場化改革。按照國家和省電力體制改革的總體部署,創新工作方法,提高政策落實的精準度和時效性,著力在電力直接交易、售配電公司發展、分布式電源、工業園區增量配電業務和多能互補等方面取得實質性進展。

2.推進油氣體制市場化改革。按照國家和省能源局的總體部署,加快推進政企、政資、網運、主輔分開改革,明確油氣管網、LNG接收站、城市調峰設施的公共基礎設施屬性,逐步建立公平接入、供需導向的運營體制。

3.加快推進能源領域投融資體制改革。推動能源投資主體多元化,鼓勵各類資本參與能源開發利用,支持民營企業全面參與能源基礎設施建設、能源裝備制造和現代服務業發展,完善政府投入保障機制。大力創新融資方式,積極推廣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模式,積極引導能源與金融融合發展。鼓勵企業通過發行股票、債券等方式籌集能源發展資金。

五、保障措施

(一)強化規劃引領。發揮規劃引領作用,提高規劃約束性,以規劃引導全市能源產業布局和項目建設,促進規劃順利實施。建立能源規劃與項目一體化管理機制,將能源發展規劃作為能源項目核準(備案)和建設的基本依據。加強能源規劃動態管理,開展規劃實施情況動態監測和中期評估,按規定程序適時進行中期調整。加大規劃實施監管力度,重點監管規劃指標、產業政策、改革措施和項目落實情況,促進能源規劃與相關戰略、產業政策落實到位。

(二)加強統籌推進。建立和完善推進規劃的組織協調機制,市直有關部門要加強協調配合,形成工作合力,推動規劃落實。各縣(市、區)和園區要根據本規劃,圍繞發展目標和重點工作任務,結合實際制定具體實施方案,要加強日常組織、協調、調度與推進工作,及時研究解決規劃實施過程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確保各項工作落到實處。

(三)落實政策支持。全面貫徹落實國家、省級各項支持能源發展的相關政策,從土地、財稅、投融資等方面重點研究制定實施促進全市能源加快發展的扶持政策。積極申報中央預算內投資、省級專項能源建設扶持基金,探索建立市級可再生能源、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等專項發展基金。

(四)加強安全監管。加強能源供應管理,健全各類能源供應協調機制,確保供應安全。加強能源領域建設施工安全生產大檢查,強化事中、事后監管。加強長輸油氣管道保護工作,積極做好隱患排查整治,確保安全平穩運行。

關鍵字:十三五能源發展裝機規模

本文摘自:北極星太陽能光伏網

x 安徽滁州市能源發展“十三五”規劃 2020年太陽能裝機規模達80萬千瓦 掃一掃
分享本文到朋友圈
當前位置:電源行業動態 → 正文

安徽滁州市能源發展“十三五”規劃 2020年太陽能裝機規模達80萬千瓦

責任編輯:editor006 |來源:企業網D1Net  2017-09-18 16:18:53 本文摘自:北極星太陽能光伏網

各縣、市、區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門、各直屬機構:

《滁州市能源發展“十三五”規劃》已經市政府同意,現印發給你們,請結合實際,認真貫徹執行。

2017年7月31日

滁州市能源發展“十三五”規劃

“十三五”時期是我市沖刺總量全省第三、同步實現全面小康的關鍵時期。為貫徹落實五大發展理念,遵循能源發展“四個革命、一個合作”戰略思想,積極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現代能源體系,支撐全市經濟社會持續健康較快發展,根據《安徽省能源發展“十三五”規劃》、《安徽省電力發展“十三五”規劃》、《安徽省可再生能源發展“十三五”規劃》、《安徽省油氣管網基礎設施建設規劃(2017-2021年)》等全省能源總體規劃、專項規劃及《滁州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編制本規劃。

一、“十二五”能源發展回顧

“十二五”以來,全市能源系統全面推動創新發展、綠色發展、健康發展,堅持經濟工作項目化、項目工作責任化,大力推進重大項目建設,積極落實能源體制改革,全市能源經濟呈現出快速發展的勢頭,生產能力進一步擴大,能源基礎設施建設持續完善,能源保障能力不斷提升,較好地支撐和保障了全市經濟社會發展。

(一)能源消費逐年增長,能源結構不斷優化。“十二五”期間,隨著經濟持續快速增長,工業化和城鎮化進程加快,我市能源消費逐年較快增長。2015年,全市能源消費總量為672.91萬噸標準煤,“十二五”期間年均增長6.1%,其中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費比重6.6%,高于全省3.4個百分點;全社會用電量126.57億千瓦時,年均增長15.5%;全社會用電最大負荷169.4萬千瓦,年均增長10.5%。能源消費結構持續優化,清潔能源比重快速提升。2010年,煤、電、天然氣占全部能耗比重為34.1:39.1:3.5,2015年,煤、電、天然氣占全部能耗比重為31.5:46.8:5.1,電和天然氣的使用占比大幅度提升。煤炭消費占比下降2.6個百分點,電力占比提升7.7個百分點,天然氣占比提升了1.6個百分點。能源消費的產業結構持續調整,第一產業的能耗水平相對較低,2013-2015年在能源消費中的比重有所下降,2015年占比2%,比2010年下降1.9個百分點;第二產業能耗消費最多,占比變化不大,占比穩定在65%左右;第三產業消費增量、占比逐年上升,占比由2010年的16.7%上升到2015年的19.7%,提高3個百分點。

滁州市2010-2015年能源消費情況表

單位:萬噸標煤

(二)能源建設穩步推進,保障能力逐步提高。全市一次能源資源匱乏,除可再生能源外的傳統化石能源全部靠外部調入,能源對外依存度較高,能源基礎設施建設的穩步推進確保了有效的能源保障能力。油氣管網設施方面,“十二五”期間新增中石化日儀線、蘇北成品油管線共2條石油管道,新增管道長120.13公里;新增定遠深燃爐橋支線、皖能新奧定鳳支線等4條天然氣管道,新增管道長137.5公里。截止2015年底,全市建成油氣輸送管道13條,總長度476.64公里,其中原油管道2條、成品油管道1條,總長度138.13公里;建成天然氣管道10條,總長度338.51公里;建成成品油油庫庫容共計52000立方米,年周轉量約合95-100萬噸。電源點建設方面,新增裝機容量145.92萬千瓦;截止2015年底,全市建成有定遠華塑自備熱電廠、滁州華匯熱電聯產、定遠壓氣站燃氣余熱發電、瑯琊山抽水蓄能電站、來安楊郢風電、天長牧馬湖光伏發電、滁州垃圾焚燒發電等各類電廠25座,裝機容量207.72萬千瓦。電網設施方面,全市電網擁有500千伏變電站2座,變電容量250萬千伏安;220千伏公用變電站13座,變電容量363萬千伏安,線路1203公里;110千伏公用變電站44座,變電容量338.25萬千伏安,線路1352公里,110千伏電網已形成以雙側電源單鏈式結構為主,單側電源雙輻射和單環網為輔的電網結構;35千伏公用變電站83座,變電容量134.85萬千伏安,線路1780公里,35千伏電網以單環網為主,單幅射和不完全單鏈為輔。

(三)可再生能源快速發展,能源產業優化升級。新能源開發利用步伐加快,新能源產業已經成為全市重點培育的新興戰略產業之一。截止2015年底,全市建成可再生能源發電裝機142.62萬千瓦,占全省的22.3%。其中:水電方面,建成裝機60萬千瓦;風電方面,2011年建成來安楊郢20萬千瓦風電項目,成為我國國內首座內陸大型低風速風力發電場,填補了我省風力發電的空白,全市累計建成風電裝機容量78.66萬千瓦,占全省投產風電裝機60%,除主城區外所有縣市區都建成有風電場;光伏發電方面,建成2個大型光伏發電項目,裝機容量2.76萬千瓦,實現我市大型光伏發電項目零突破;生物質發電方面,建成投產皖能滁州垃圾焚燒發電項目1.2萬千瓦,為我市首個垃圾焚燒發電項目,開工建設光大定遠、南譙等農作物秸稈電廠。

(四)節能降耗取得實效,三個發展有力推動。近年來,全市上下認真貫徹落實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通過調整產業結構、強化節能監察、推行合同能源管理、鼓勵全民節能等途徑,節能降耗取得積極成效,有力推動了創新發展、綠色發展、健康發展。2015年全市單位GDP能耗為0.562噸標準煤/萬元,同比下降6.79%,“十二五”期間累計下降35.7%;規模以上單位工業增加值能耗為0.487噸標準煤/萬元,同比下降10.2%,累計下降52.4%;單位GDP電耗為1057千瓦時/萬元,同比下降3.6%。

“十二五”以來,全市能源產業保持平穩較快發展,但也存在一些問題。一是能源供應對外依存度大。我市是典型的能源受端城市,主要能源需從市外購入供應。煤炭油氣方面,生產用煤和成品油需全部外購。電力方面,現有發電裝機容量207.72萬千瓦,2015年全市電力生產量39.2億千瓦時,占全市電力消費量的31%,69%的電力需求需從國家電網安徽主網購入供應。二是園區用能效率不高。全市僅有滁州華匯熱電廠作為公共供熱源,其他工業園區以分散的燃煤鍋爐為主,園區熱電聯產建設滯后,分布式能源發展空白,能源利用效率低、污染大、占地多。三是新能源產業發展不平衡。裝備制造方面,我市基本集中在光伏設備制造上,風電、生物質能等其它主要能源裝備制造上幾乎空白;新能源應用方面,近年來風電發展很快,光伏發電、生物質發電等其它新能源推進偏慢。四是天然氣利用力度有待加強。我市天然氣利用主要集中在來安、全椒、定遠、鳳陽及南譙、瑯琊兩區;天長、明光暫未接通天然氣管道,天然氣利用率較低。

二、“十三五”能源發展環境

“十三五”時期,從國際形勢看,新一輪能源變革勢在必行;從國內形勢看,將以生態文明建設為統領加快建設現代能源體系;從省內形勢看,我省能源發展面臨厚植發展優勢、調整優化結構、加快轉型升級的戰略機遇期;從我市發展看,已迎來打造全省重要新能源產業建設基地契機,能源發展宏觀環境總體有利。各級各部門要認清形勢、堅定信心,攻堅克難、主動作為,著力突破瓶頸制約、補齊發展短板,努力把我市能源發展推向新的更高水平。

(一)有利因素。

1.外部能源供應寬松。當前世界主要發達經濟體和新興經濟體潛在增長率下降,能源需求增速明顯放緩,全球能源供應能力充足。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對能源需求增速放緩,能源供應能力充足,傳統能源生產產能過剩,而非化石能源快速發展,成為能源供應新的增長極。“十三五”期間全國、省、市能源供應呈現寬松化,供給能力充足。

2.內需消費剛性增長。隨著國際經濟復蘇,我國的經濟保持中高速增長,全市經濟持續保持較快增長。“十三五”時期,我市將緊緊圍繞確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奮斗目標,推動五個發展,實現四個翻番,沖刺總量全省第三。隨著全市工業化、城鎮化加速推進,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的有力實施,能源消費將在持續提高節能水平的條件下保持穩定增長,為能源發展開拓了新的空間。

3.改革釋放發展潛力。國家和省出臺了一系列扶持光伏產業發展、擴大天然氣應用、煤炭清潔高效利用、支持秸稈發電等政策措施。電力體制、油氣投資經營體制改革全面深化,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更加充分,政府作用得到更好發揮,能源發展的潛力得到進一步釋放。

4.新能源資源優勢明顯。我市是全省風能資源較為豐富的三個區域之一,是安徽省唯一一個除主城區外所有縣(市、區)均可開發風力資源的市;同時由于河谷、山谷的地形作用,風向穩定、風力品質優良,是較為理想的低風速風能開發區。全市擁有湖泊、荒山荒坡、灘涂等可利用地面資源20萬畝以上,光伏電站建設資源豐富。同時,8個縣(市、區)除瑯琊區外,均為國家大型商品糧基地,2015年全年農作物播種面積88.9千公頃,有豐富的農作物秸稈電廠燃料,生物質發電項目建設條件較好。

(二)面臨挑戰。

1.能源發展約束因素增多。更高要求實施節能減排、控總量、減煤炭、防污染和降碳強度等措施,進一步約束能源發展;土地補償、拆遷安置和鄰避效應等社會問題,加大能源項目規劃選址難度,一定程度制約能源項目順利建設。

2.節能減排面臨壓力。煤炭、石油等化石能源存在粗放使用,大量排放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煙塵,污染大氣環境,霧霾已經成為大眾身心健康的重大危害和社會高度關注的熱點問題。盡管“十二五”期間全市單位地區生產總值能耗巳有較大幅度下降,但能源生產和利用效率與國內先進地區相比仍存在較大差距,全社會的節能減排工作仍待加強。加快調整能源結構,推進化石能源清潔高效利用勢在必行。

3.能源結構調整難度較大。清潔能源利用成本明顯高于煤炭,節能環保改造也將增加利用成本,帶來全社會用能成本上升,影響下游用能企業經濟競爭力,加大經濟平穩發展風險。

三、“十三五”能源發展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

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會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特別是視察安徽重要話講精神,牢固樹立五大發展理念,遵循能源發展“四個革命、一個合作”的戰略思想,堅持節約、清潔、綠色、安全的發展方針,以提高清潔能源利用率為核心,以改善大氣環境質量和優化能源結構為主要目標,大力引進和發展清潔能源,積極推進能源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努力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現代能源體系,為沖刺全省第三、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供能源保障。

(二)基本原則。

1.清潔低碳,綠色發展原則。高能效、低污染、低排放作為能源發展的未來趨勢,著力加快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發展,積極發展大容量高參數低能耗高效環保機組,逐步實現能源結構的優化和能源供應的多元化,推動綠色循環經濟,促進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

2.革命引領,創新驅動原則。把能源革命作為能源發展的核心任務,把創新作為引領能源發展的第一動力。抓住當前能源產業變革的有利時機,大力推進能源領域科技創新和制度創新,立足我市能源資源優勢,依靠科技進步,在低風速風力發電、光伏發電等新能源裝備產業化方面取得突破和發展,實現能源保障和產業升級協調發展。

3.自主保障,合作并舉原則。堅持穩步發展傳統能源,大力發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推進能源科技和裝備進步,促進產業轉型升級,進一步增強全市能源自主保障能力。在滿足區域內經濟增長和民生改善需求的基礎上,加快推進煤炭、電力、新能源等領域的對外合作,利用我市與兩淮煤炭基地的區位優勢,加快發展熱電聯產。促進與周邊地區在生物質能、太陽能、風能等方面的合作,大力吸引省外新能源企業來滁投資發展。

4.民生為本,共享發展原則。按照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要求,加強能源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能力建設,提升產業支撐能力,提高能源普遍服務水平,切實保障和改善民生。堅持能源發展和脫貧攻堅有機結合,推進能源扶貧工程。一方面要立足保障能源安全供給的基本目標,另一方面要體現對促進經濟增長、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和社會就業的作用,進一步加快農村地區能源發展,提高完善安全應急保障能力。

(三)發展目標。

到2020年,全市能源消費總量控制在772.91萬噸標準煤,單位GDP能耗累計下降16%以上。煤炭消費總量控制在385萬噸左右,占能源消費比重降低到30%左右;天然氣占能源消費比重提高到7.8%;非化石能源占能源消費比重提高到7.6%,新能源發電裝機容量力爭達到250萬千瓦。

專欄1:“十三五”時期滁州市能源發展主要目標

  四、主要任務

(一)推進燃煤火電有序發展。緊密圍繞建設皖江城市帶承接轉移示范區和長江北岸新型產業發展基地,融入國家“一帶一路”建設,著力優化電力能源供應,力爭布局燃煤發電項目,發展熱電聯產。

1.力爭布局大型清潔燃煤機組。依托國家政策,著力建設大容量高參數低能耗高效環保機組,在“十三五”期間力爭開工建設大唐滁州電廠項目,采用66萬千瓦及以上超超臨界機組。

2.積極發展熱電聯產。科學編制熱電聯產規劃,結合城市熱網建設、工業園區發展、小鍋爐替代等情況,圍繞全市化學工業、生物醫藥、橡膠、食品加工等主要用熱企業,加強來安經濟開發區、定遠經濟開發區等用熱集聚區的熱電聯產和集中供熱研究,統籌建設高參數、環保型、符合國家產業政策的熱電聯產項目,同步配套建設高效、快捷熱力管網,提高產業集聚區、工業園區熱電聯產水平。企業自備熱電項目應與周邊區域熱源、熱用戶和電網相銜接。

3.加快現役機組升級改造。積極推進定遠華塑等現役煤電機組超低排放與節能改造,改善區域大氣環境質量。到2020年,火電供電標準煤耗下降到300克/千瓦時,30萬千瓦及以上現役燃煤火電機組實現超低排放。

(二)積極發展可再生能源。落實生態環保措施,大力發展風力發電;堅持集中開發與分布式利用并舉,加快太陽能開發建設;加快農林生物質發電、垃圾發電項目建設,加大生物質能利用;積極推進瑯琊山可變速抽水蓄能電站項目,爭取示范試點;推廣熱泵系統、冷熱聯供等技術應用,擴大地熱能和空氣能利用。

1.大力發展風力發電。為進一步形成規模效應,充分利用我市低風速資源,“十三五”期間,在做好環境保護、水土保持和植被恢復工作基礎上,加大低風速風資源開發利用力度,通過加強風能資源勘查和采用先進風電技術擴大風電開發規模,重點建設明光30萬千瓦、來安20萬千瓦、全椒20萬千瓦、定遠20萬千瓦、鳳陽10萬千瓦等規劃項目,2016-2020年規劃新建裝機容量100萬千瓦,到“十三五”末全市累計建成裝機容量150萬千瓦,強化低風速資源開發利用示范引領作用,積極打造我國內陸低風速風力發電示范基地品牌。結合電網布局和電力負荷分布特點,綜合考慮資源、土地、交通以及自然環境等建設條件,重點依托已建成投運的風電場,按照“因地制宜、就近接入”的原則,積極探索發展分散式風電。落實風電開發建設過程中環境保護、水土保持“三同時”要求,加強事中事后監管,嚴格項目竣工驗收,及時組織開展后評價,確保生態環境保護各項措施落實到位,實現風電和環境協調發展。

2.加快太陽能開發建設。加強地面光伏電站規劃管理,做好電站建設與電網接入、土地利用等有效銜接,按照就近接入、就地上網、積極穩妥、有序發展的原則,優先利用廢棄礦山、灘涂、荒山荒坡、閑置水面等未利用的土地,結合農業大棚、漁業養殖等因地制宜建設地面光伏電站。支持天長等湖泊水面資源豐富地區通過先進技術示范和規模化開發建設國家“領跑者”基地。以定遠縣為重點,兼顧有扶貧任務的其他縣(市、區),選擇無集體經濟收入或集體經濟薄弱、資源缺乏的建檔立卡貧困村和無勞動力、無資源、無穩定收入來源的建檔立卡貧困戶,開展戶用和村級光伏電站建設,全面實施光伏扶貧工程。結合電力體制改革、公共建筑節能減排、特色小鎮和美麗鄉村建設等有利契機,支持在用電量大和用電價格高的工業園區、大型商業中心,學校、醫院、黨政機關等公共建筑,城鎮集中小區和農村房屋,利用建筑屋頂建設分布式光伏發電系統。爭取到2020年全市光伏發電裝機規模達到80萬千瓦。

3.加大生物質能利用。抓住當前政策機遇,加快推進農作物秸稈發電,實現秸稈規模化、能源化利用,推進秸稈禁燒和綜合利用工作,鼓勵熱負荷較大且穩定的工業園區發展農林生物質熱電聯產項目,規劃在天長、定遠、鳳陽(2個)、明光、南譙等地建設農作物秸稈電廠,裝機規模16.2萬千瓦。合理規劃生活垃圾焚燒電廠,重點在人口密度大、經濟條件較好的縣(市、區)發展城鎮生活垃圾焚燒發電項目,鼓勵建設跨區域服務的生活垃圾焚燒電廠,規劃建設定遠、鳳陽、滁州二期等垃圾焚燒發電項目,新增裝機規模3.1萬千瓦。推廣生物質能多元化利用,發揮生物質布局靈活優勢,積極發展生物質成型燃料供熱、氣炭電熱多聯產,在當地用戶側直接替代燃煤,支持開展生物質能與其他清潔能源互補,有效應對大氣污染。

4.示范試點可變速抽水蓄能電站。積極推進瑯琊山抽水蓄能電站國內首臺首套可變速抽水蓄能機組示范項目前期工作。該項目上水庫利用龍華寺溝新建水庫,下水庫對已建的紅花橋水庫進行適當改建,額定水頭114米左右,可安裝單機容量為150兆瓦到200兆瓦,總裝機容量600兆瓦左右的可變速抽水蓄能機組。

5.積極推廣地熱能利用。積極推進地源熱泵技術的應用,加強地熱能資源勘查評估,在資源條件優越和建筑用能需求旺盛地區推廣淺層地熱能供暖制冷,探索開展中深層地熱能高效梯級利用。結合日益增長的建筑節能和提升居住舒適度需要,擴大空氣源熱泵工程應用規模,鼓勵和支持大型企業、公共大型建筑及住宅小區等在資源條件具備的條件下優先使用地熱能供熱制冷。

專欄2:“十三五”新能源建設重點項目

(三)加強輸配電網建設。以滿足用電需求、提高可靠性、促進智能化為目標,著力完善主、配電網建設,重點解決城鄉配電網發展薄弱問題,滿足城鄉居民用電快速增長和可再生能源大規模發展需要。

1.提升主網供電能力。積極銜接全省超高壓電網建設進度,優化調整電網結構,加強受端網絡的建設。新建500千伏同樂變1座,新增主變容量200萬千伏安,累計建成500千伏變電站3座,變電容量450萬千伏安(其中清流變150萬千伏安、鷺島變100萬千伏安、同樂變200萬千伏安),新建500千伏線路43.4公里。逐步實行分層分區建設要求,建設網絡清晰、安全可靠、滿足N-1要求的220千伏電網。“十三五”期間,計劃安排建設220千伏變電站7座,新增變電容量180萬千伏安,至2020年滁州電網220千伏變電站將達到20座,變電容量543萬千伏安。同時,以環網結構為主,繼續優化220千伏網架結構,至2020年新建220千伏線路504.4公里,累計建成線路1667.55公里。

2.完善城市配電網建設。全面提升配電網技術裝備和智能化水平。“十三五”期間,計劃安排建設110千伏變電站22座,新增變電容量151.3萬千伏安,新增線路372.6公里。至2020年,滁州電網擁有110千伏變電站52座,變電容量489.6萬千伏安,線路1789.25公里。同時,在城市區域內逐步削減35千伏變電站,積極開展10千伏配電網建設,形成結構合理、技術先進、靈活可靠、經濟高效、環境友好的新型城市配電網。2020年,中心城區用戶年均停電時間不超過1小時。

3.加強農村電網改造升級。實施新一輪農村電網改造升級工程,加大貧困地區農村電網改造力度,統籌推進光伏扶貧配套電網、小城鎮(中心村)電網改造、村村通動力電等建設,適度提高電網建設標準,增加農村地區35千伏變電站布點,基本實現“一鄉一站”目標,對老舊輸電線路、變壓器等設備進行改造,提高供電能力,完善網架結構,基本解決農村電網低電壓和“卡脖子”問題。2020年,農網戶均容量達到2.8千伏安。

專欄3:“十三五”電網建設重點項目

(四)擴大石油天然氣利用規模。統籌規劃石油天然氣基礎設施布局,推進長輸管道、獨立供氣和應急儲備設施建設,保障安全穩定供應,進一步提高天然氣利用水平。

1.積極推進油庫建設。以市場需求和資源布局為導向,整體規劃、優化流向,加快沿江和皖北等跨市成品油管道建設,加強油庫建設,提高管道對市場的覆蓋率,提升油品儲運能力。規劃建設鳳陽-明光-天長成品油管道及配套油庫,其中鳳陽港區油庫項目擬建總容積5萬立方米成品油庫,并配套建設岸基加油站一座。

2.加快天然氣管道建設。我市境內天然氣主要依靠外部輸入,作為安徽省與外省重要的燃氣接入地,肩負著保障全省天然氣供應的責任。按照實現跨區域資源調度、大范圍市場輻射,全面帶動支線建設和市場開拓的要求,加速形成功能完備、布局合理的干線管網,規劃建設中海油江蘇濱海LNG配套管線滁州段(天長-來安-滁州-全椒)國家級干線和五河-明光-來安省級干線。依托國家和省級干線管網,推進覆蓋沿線縣城、主要園區、重點鄉鎮和企業的支線管道建設,新建支線管道原則上就近從省級干線管網接入,規劃建設徐礦銅城-天長、瑞通定遠-明光-鳳陽天然氣支線,確保在2017年實現天然氣支線“縣縣通”。遠離干線管道和邊遠地區、鄉鎮等,因地制宜發展獨立供氣設施。

3.增強天然氣儲備調峰能力。在發展天然氣產業的過程中妥善處理天然氣管網與調峰、儲氣設施建設的匹配問題,建立接收規模較大、層次較多和相互接濟的接收和儲存體系,除輸氣管道外,統籌規劃建立規模較大的LNG接收站和LNG儲氣站等,使天然氣供應體系更加完善。探索建立天然氣應急保障機制,為應對天然氣調峰和應急需求,建立上下聯動、運轉高效的應急體系,加強氣量的及時調配工作。

4.推廣天然氣綜合利用。優先保障居民生活和公共服務設施用氣,大力發展非管輸天然氣。完善居民天燃氣支網建設,確保城市用戶天然氣管網100%覆蓋,努力提高鄉鎮、村莊一級天然氣支網的覆蓋率。推進工業用氣大戶直供,降低天然氣供應成本,打破下游市場壟斷。統籌規劃、合理布局CNG加氣站、LNG加氣站,滿足城市公交車、出租車、城際客車、重型卡車、船舶等交通工具的加氣需求,加大天然氣利用規模。發展城市新區、主要負荷中心、工業園區等天然氣集中供熱和天然氣分布式能源,力爭選點布局燃氣熱電廠。

專欄4:“十三五”油氣建設重點項目

(五)加快能源產業升級發展。做優做強能源裝備主導產業。構建智慧能源系統,加強能源互聯網基礎設施建設。增強能源科技創新能力,推動能源領域創新發展等途徑加快能源產業升級發展。

1.做強能源裝備產業。發揮部分企業在光伏產業上的生產制造優勢,突破關鍵工藝與技術,重點發展兆瓦級以上光伏系統集成裝備、太陽能電池及組件、逆變器和儲能系統等產品,積極引進工藝技術成熟的光伏企業,引導企業開展太陽能光伏電池的生產工藝改進和高端裝備研發,進一步做強我市光伏制造產業。引進掌握一批關鍵應用技術的風電、生物質能設備制造企業,強化大型風電機組整機及關鍵部件的自主設計、制造與檢測技術能力,開發生物質燃燒鍋爐、高效氣化裝置、熱解液化裝置等關鍵裝備,積極培育風電、生物質能制造業。優先發展綠色照明,積極培育節能環保技術裝備。

2.構建智慧能源系統。加快推進能源全領域、全環節智慧化發展,營造開放共享的能源互聯網體系;適應分布式能源發展、用戶多元化需求,優化電力需求側管理,加快智能電網建設,提高電網與發電側、需求側交互響應能力;鼓勵建設智能風電場、光伏電站等設施以及基于互聯網的智慧運行云平臺,試點推進天長新能源微電網等創新型項目的建設;推進能源與信息等領域新技術深度融合,統籌能源與通信、交通等基礎設施網絡建設,優先建設公交、出租及環衛、物流等公共服務領域充電基礎設施。

3.增強能源科技創新能力。建立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相結合的創新體系,探索設立能源科技創新基金,支持科研院所和大型企業的關鍵技術攻關,突破關鍵技術和核心技術;創新科研體制機制,加強科技人才培養,鼓勵企業科技創新,加快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加快推動滁州創新發展。

(六)推進能源消費變革。堅持節約優先,強化引導和約束機制,抑制不合理能源消費,提升能源消費清潔化水平,逐步構建節約高效、清潔低碳的用能模式。

1.控制能源消費總量和強度。嚴格實施能源消費總量與強度雙控制,分解落實能源消費控制指標,完善統計、監測和考核體系。大力推廣合同能源管理,加強水泥、玻璃、化工等重點行業和重點企業能效管理,提升用能設備能效水平,提高全社會能源利用效率。

2.推進煤炭清潔高效利用。發展清潔高效燃煤發電,推進城市和園區集中供熱,淘汰落后燃煤鍋爐,實施燃煤鍋爐和窯爐改造提升工程,減少散煤使用,提高電煤比例。加強商品煤質量管理,限制劣質煤炭銷售、使用。到2020年,煤炭消費總量控制在385萬噸左右,占能源消費比重降低到30%左右。

3.實施清潔能源替代。積極在居民生活、生產制造、交通運輸、商業流通等各個領域推廣電能替代,提高電能在終端能源消費中的比重,提升電氣化水平;鼓勵在生產、生活領域使用天然氣,擴大天然氣利用規模。

4.加強能源綜合利用。鼓勵水泥、玻璃等行業建設余熱、余壓、余氣發電項目,支持造紙、釀酒等行業工業有機廢水和城市生活污水處理制沼氣。推進農村地區農林牧漁廢棄物可再生能源開發利用,因地制宜發展農村沼氣和生物質天然氣工程,大力推廣利用太陽能熱水器等小型能源設施。

(七)加快推進體制改革。按照國家和省能源體制機制改革總體部署,加快推進全市改革進程,充分激發市場活力,提升能源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的保障和促進水平,降低生產經營用能成本,提升城市經濟總體競爭力。

1.推進電力體制市場化改革。按照國家和省電力體制改革的總體部署,創新工作方法,提高政策落實的精準度和時效性,著力在電力直接交易、售配電公司發展、分布式電源、工業園區增量配電業務和多能互補等方面取得實質性進展。

2.推進油氣體制市場化改革。按照國家和省能源局的總體部署,加快推進政企、政資、網運、主輔分開改革,明確油氣管網、LNG接收站、城市調峰設施的公共基礎設施屬性,逐步建立公平接入、供需導向的運營體制。

3.加快推進能源領域投融資體制改革。推動能源投資主體多元化,鼓勵各類資本參與能源開發利用,支持民營企業全面參與能源基礎設施建設、能源裝備制造和現代服務業發展,完善政府投入保障機制。大力創新融資方式,積極推廣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模式,積極引導能源與金融融合發展。鼓勵企業通過發行股票、債券等方式籌集能源發展資金。

五、保障措施

(一)強化規劃引領。發揮規劃引領作用,提高規劃約束性,以規劃引導全市能源產業布局和項目建設,促進規劃順利實施。建立能源規劃與項目一體化管理機制,將能源發展規劃作為能源項目核準(備案)和建設的基本依據。加強能源規劃動態管理,開展規劃實施情況動態監測和中期評估,按規定程序適時進行中期調整。加大規劃實施監管力度,重點監管規劃指標、產業政策、改革措施和項目落實情況,促進能源規劃與相關戰略、產業政策落實到位。

(二)加強統籌推進。建立和完善推進規劃的組織協調機制,市直有關部門要加強協調配合,形成工作合力,推動規劃落實。各縣(市、區)和園區要根據本規劃,圍繞發展目標和重點工作任務,結合實際制定具體實施方案,要加強日常組織、協調、調度與推進工作,及時研究解決規劃實施過程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確保各項工作落到實處。

(三)落實政策支持。全面貫徹落實國家、省級各項支持能源發展的相關政策,從土地、財稅、投融資等方面重點研究制定實施促進全市能源加快發展的扶持政策。積極申報中央預算內投資、省級專項能源建設扶持基金,探索建立市級可再生能源、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等專項發展基金。

(四)加強安全監管。加強能源供應管理,健全各類能源供應協調機制,確保供應安全。加強能源領域建設施工安全生產大檢查,強化事中、事后監管。加強長輸油氣管道保護工作,積極做好隱患排查整治,確保安全平穩運行。

關鍵字:十三五能源發展裝機規模

本文摘自:北極星太陽能光伏網

電子周刊
回到頂部

關于我們聯系我們版權聲明隱私條款廣告服務友情鏈接投稿中心招賢納士

企業網版權所有 ©2010-2024 京ICP備09108050號-6 京公網安備 11010502049343號

^
  • <menuitem id="jw4sk"></menuitem>

    1. <form id="jw4sk"><tbody id="jw4sk"><dfn id="jw4sk"></dfn></tbody></form>
      主站蜘蛛池模板: 瓮安县| 阿鲁科尔沁旗| 滦平县| 凤台县| 马山县| 岳西县| 岑溪市| 云阳县| 镇沅| 沅陵县| 大宁县| 依兰县| 青浦区| 鄂托克前旗| 阿拉善右旗| 仙桃市| 响水县| 九龙城区| 防城港市| 滦平县| 云霄县| 恩平市| 寻甸| 颍上县| 滨州市| 九江县| 松滋市| 枣阳市| 嵩明县| 绥德县| 延庆县| 斗六市| 洱源县| 名山县| 鄂州市| 昭苏县| 北流市| 威宁| 九台市| 濮阳市| 蕉岭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