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時期是全面落實首都城市戰略定位、深入實施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加快建設國際一流和諧宜居之都的關鍵時期,首都能源發展進入了一個新階段。能源發展更加注重戰略導向,走低碳清潔之路;更加注重創新引領;更加注重綠色文明消費理念;更加注重精細管理,推動可持續發展。
為科學規劃雄安新區能源體系,為分布式能源單位提供交流新技術、新裝備、新項目的平臺,推動中國分布式能源健康和規模發展,8月8—11日,由中國能源研究會分布式能源專業委員會、中國通信工業協會能源互聯網分會主辦的“2017(第十三屆)中國分布式能源國際論壇”在北京召開。論壇以“建言新區規劃,智慧綠色布局”為主題,主要關注光伏、天然氣、地熱三大領域。來自政府部門、行業協會、新能源企業、燃氣企業等機構及關注分布式能源未來發展的300多名專業人士出席了論壇。
如何推動分布式能源發展,促進能源一體化、能源結構最優化、健全高智能操作和優化控制系統是會議的核心話題。國家能源局原副局長張玉清在論壇致辭中稱:“為推進我國能源生產和消費革命,必須牢固樹立和貫徹落實‘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堅持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主動適應世界能源發展大趨勢,把推進能源革命作為能源發展的國策。”
他指出,分布式能源具有安全、清潔、利用效率高等優勢,是我國未來能源發展的重要趨勢,要積極在大中城市具有資源的能源復合中心、旅游服務區、交通樞紐等地推廣分布式能源示范項目,積極探索“互聯網+智慧能源”、能源微網等新模式,實現多種能源協同供應和綜合利用。
據介紹,今年上半年我國新增2400萬光伏發電裝機中,分布式光伏已超過7110萬千瓦,同比增長29倍。今年國家發改委、能源局發布了《地熱能開發利用“十三五”規劃》,13部委發布了《加快推進天然氣利用的意見》,分布式能源進入快速發展時期。在中國能源研究會分布式專委會秘書長韓曉平看來,分布式能源體現了多元化、多維度、多模式、多交融等特點。
分布式能源在緩解京津冀環境問題上負有重要使命。北京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副院長潘一玲介紹,北京能源結構調整步伐加快,可再生能源利用規模快速提升。2005—2015年,天然氣在北京能源結構比重由7%增長到約29%,可再生能源占比由1.1%增至約6.6%。2015年,北京市光伏發電裝機容量已達16.5萬千瓦,太陽能集熱器達800萬平方米,地熱及熱泵供暖面積達5000萬平方米,風電裝機容量達20萬千瓦,生物質發電機容量達10萬千瓦。
在展望分布式能源發展前景的同時,與會者也對雄安新區能源建設難題進行了討論。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原所長周大地指出,高度集中的電網格局如何適應分布式新能源的特性,提高可再生能源使用比例、提高效率,仍是分布式能源發展的重大挑戰。新奧泛能網絡科技副總裁孫偉鴻提出,新區能源體系存在協調發展難、污染防治難、招商引資難的問題,其根源在于依然以傳統能源體系供給主導、豎井發展模式進行規劃和落地,沒有匹配真正適合新區發展的、與現代能源體系特點相契的發展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