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7日,瑞銀發布《中國新能源行業光伏、風電的長期增長邏輯》報告,瑞銀中國公用事業及新能源行業分析師劉帥表示,由于“十三五”期間光伏裝機目標超預期、“平價上網”漸行漸近,光伏行業長期增長拐點已經顯現,行業基本面提升可期。
進入上行周期后,光伏產業鏈上整合最充分、供給過剩程度最低的環節最為受益,主要是上游企業(多晶硅/硅片)和光伏玻璃制造商。
2017年“6.30”搶裝期已過。據中電聯公布數據,上半年國內光伏新增裝機量實現23.6GW,同比增長34.2%。這一數字超過市場年初預計的全年裝機量在20-25GW,其中分布式光伏新增量超過7GW。
根據調研,進入7月份后光伏需求和產品均價并未出現預期中的顯著下滑。多晶硅價格還出現小幅上漲,主要光伏企業訂單已排至9月份。因此,瑞銀報告認為,三季度光伏需求勢頭不減,預計國內全年新增裝機有望摸高40GW。
報告還提及,中國制定了高標準的光伏政策,令長期增長空間有保障。劉帥表示,根據分布式光伏的裝機規劃,未來幾年分布式光伏的裝機量將有很大增長空間。而根據相關規劃,我國將在2020年左右實現光伏發電側平價上網。光伏需求就不會再受到電價下調和補貼拖欠的影響,從而進入持續內生性增長時代。此外,新能源限電的問題也在逐步解決。
劉帥認為,“綠證”的引入有助于緩解目前光伏補貼拖欠的問題。光伏扶貧工程等新型需求也開始發力。不過需要注意的是,美國發起貿易戰的可能性,美國每年的光伏需求在15GW左右,且大部分光伏產品通過進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