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呼喚電價,到1.15元/kwh電價出臺,再到20個光熱示范項目落地,光熱行業最艱難的階段似乎已經過去。
然而,當前我國光熱產業尚處于初級發展階段,距離產業化仍有一定距離。截至2016年底光熱發電裝機總容量為28.3MW,與“十三五”規劃5GW的裝機規模相去甚遠。
20個光熱示范項目是通向“十三五”裝機目標道路上的排頭兵,更被視為檢驗光熱產業發展的試金石,其發展進程備受業內關注。示范項目進展如何,先行者遭遇了哪些阻礙,又該如何破局?
多因素掣肘 示范項目進展慢
2016年9月14日,國家能源局正式發布了《國家能源局關于建設太陽能熱發電示范項目的通知》,共20個項目入選中國首批光熱發電示范項目名單,總裝機約1.35GW。根據國家發改委的光熱電價政策,2018年12月31日前全部投運的光熱示范項目方可享受1.15元/kWh的光熱發電標桿電價。
如今,距離示范項目出臺已過去大半年,光熱示范項目進展卻不盡如人意。中科院電工所研究員王志峰介紹,“國家能源局3月份讓每個單位填寫項目進展情況以及遇到的問題,經初步了解,目前20個光熱示范項目中,取得實質性進展,真正破土動工的只有6個。”
王志峰表示,制約項目發展的主要因素是資金環節,投資人認為項目存在經濟風險和技術風險,從而導致資金遲遲不能進場。王志峰進一步解釋,經濟風險與項目投資收益率有關,而技術風險則重要集中在系統集成方面,當前我國光熱產業鏈中,材料、零部件、設備等環節問題不大,但是在集成技術方面并沒有完整跑完全程,欠缺系統集成的能力。
電力規劃設計總院副院長孫銳表示,融資是最大的問題。現階段光熱發電項目的工程造價在2.5萬-3萬元/千瓦,而光熱項目的參與者主多為民營企業,融資成本和央企相比有很大差距。
“除融資問題之外,由于去年申請第一批示范項目的時間非常短,有些項目申報材料整理相對匆忙,包括路線選擇、技術支持方等并沒有深入的研究,入選之后又要重新研究,這也是項目進展慢的原因之一。”孫銳補充。
常州龍騰光熱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俞科表示,土地問題也是阻礙光熱項目進展的因素之一,部分地區土地成本過高對企業造成壓力。此外,20個示范項目的建設周期為2年,在中國特定條件下,首先地方政府的審批流占據了一部分時間,此外項目建設要經歷兩個冬天,冬季對施工進場造成影響,給業主可實施的空間相對較小。
報團取暖 光熱產業破障前行
發現問題是解決問題的第一步,在光熱示范項目進展緩慢的現實狀況下,尋找解決辦法是促進光熱產業發展的關鍵。
在由全國工商聯新能源商會主辦的“第七屆中國光熱發電國際高層論壇”上,在多位業內專家和企業代表達成“通力合作”的共識,并就推進項目發展提出了建議。
中海陽能源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執行總裁趙鶴翔認為,光熱示范項目的進度情況不僅影響一個企業的發展,更影響的是行業的發展,以及大家對它的認知度,希望20個項目中所有的伙伴砥礪前行,互相支持,光熱企業、系統集成商、各個領域的設計專家、科研院所等都要團結起來把電站建設好,這是助力能源轉型,實現新能源體系的信心。”
安徽延達集團董事長張梅表示,目前光熱行業不缺乏好的制造商、好的設備,而是缺乏統一的國家標準,這是目前一個比較大的問題。至于成本障礙,她認為企業不要有暴利心態,把心態沉下去,相信光熱發電企業在三年、五年的時候可能有一個大的發展。
鉅光太陽能科技(北京)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劉曉冰認為,雖然光熱電價已經出臺,但民企融資仍然比較困難,可以通過聯盟平臺眾籌,解決一些資金的問題。光熱發電在中國是一個新興的行業,在技術上應該有一個保證機制、保險機制,這對融資來講也是一個很重要的環節。
俞科表示,留給示范項目建設的時間越來越短,若要各個業主方能夠推進的更快,大家需齊心協力,盡快簡化一些程序,推動項目的進行。此外,他建議通過商會、光熱聯盟多呼吁一些新的力量加入到光熱行業中來。央企或者有規模的名企,跨界進入到光熱,會給光熱帶來新的升級,將來也能夠推動這個產業規模進一步做大,金融機構也隨著產業的發展逐步地加入進來。
首航節能光熱技術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姚志豪認為,光熱產業的發展要從業主、項目投資方、市場等層面上推進,調動一些大的發電集團的積極性,讓他們多參與,才能推動一些瓶頸問題盡快解決。
孫銳建議,地方政府做好應基地規劃。光熱發電和光伏、風電不同,光熱發電是一個系統集成,而光伏、風電是單個設備的疊加,光熱電站占地面積很大,需要水資源支撐,因此前期規劃很重要。此外,要加強同國際企業的合作,借助經驗發展我國光熱產業,同時也有助于我國光熱企業走向國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