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在業內人士看來,光伏發電企業出售可再生能源綠色電力證書后,相應的電量不再享受國家可再生能源電中國首批綠色電力證書來了。6月12日,國家可再生能源信息管理中心微信公號發布消息稱,按照《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國家能源局關于試行可再生能源綠色電力證書核發及自愿認購交易制度的通知》(發改能源[2017]132號)文件要求,向提交申請的華能、華電、中節能、中水顧問等企業所屬的20個可再生能源發電項目核發了我國首批綠色電力證書(以下簡稱綠證),為7月1日起即將試行的綠證自愿認購交易奠定了重要基礎。
值得注意的是,通過綠證交易,具有成本優勢的企業將發電量指標以不高于國家補貼的價格銷售出去,能夠實現現金流的快速回收,而補貼層面則是通過配額制度緩解財政壓力。
在業內人士看來,光伏發電企業出售可再生能源綠色電力證書后,相應的電量不再享受國家可再生能源電價附加資金的補貼,光伏補貼問題將得到緩解。
綠證正式發布
今年2月3日,國家發改委、財政部、國家能源局發布《關于試行可再生能源綠色電力證書核發及自愿認購交易制度的通知》(以下稱《通知》),要求綠色電力證書自今年7月1日起開展認購工作,認購價格按照不高于證書對應電量的可再生能源電價附加資金補貼金額,由買賣雙方自行協商或者通過競價確定認購價格。
根據《通知》,綠色電力證書是指國家可再生能源信息管理中心按照國家能源局相關管理規定,依據可再生能源上網電量通過國家能源局可再生能源發電項目信息管理平臺向符合資格的可再生能源發電企業頒發的具有唯一代碼標識的電子憑證。
值得注意的是,該《通知》可謂是給能源企業帶來了好消息,因為綠色電力證書核發與上網電量掛鉤,只要綠證能找到買家,風電、光伏企業就可以依托上網電量,從市場途徑迅速補充資金,尤其是光伏企業對綠色電力證書尤為期待。
根據國家可再生能源信息管理中心消息,本次共對20個新能源發電項目核發了230135個綠證,綠證表征的上網電量共23013.5萬千瓦時,所獲綠證項目主要分布于江蘇、山東、河北、新疆等六個省份,合計裝機容量112.5萬千瓦。
其中,陸上風電和光伏電站項目可經信息平臺完成自愿開展綠證權屬資格登記后,申請核發綠證。國家可再生能源信息管理中心經信息平臺核對項目是否納入電價附加補助目錄、列入補助目錄容量、申領月度結算電量以及相關憑證的有效性后,向企業予以核發對應項目上網電量的綠證。
業內稱利于緩解光伏補貼難題
值得注意的是,無論是風電還是光伏行業,補貼問題成為光伏企業目前面臨的一個大的難題,如何化解也成為擺在企業和主管部門面前的棘手問題。
不過,隨著綠色電力證書的核查,光伏補貼的難題將得到緩解。在不少光伏企業看來,就光伏發電項目而言,綠色電力證書交易所獲得的收入可適當緩解光伏補貼難題帶來的現金流壓力。
具體原因是,隨著綠色證書交易的推行,發電企業可以選擇將光伏發電量通過綠色證書進行交易,直接獲得發電收入,緩解發電企業的現金流壓力和可再生能源補貼拖欠導致的盈利壓力,保證項目的投資收益率。
上述《通知》明確指出,風電、光伏發電企業出售可再生能源綠色電力證書后,相應的電量不再享受國家可再生能源電價附加資金的補貼,而在綠色電力證書經認購后不得再次出售,這也就這意味著,企業在補貼與綠色證書交易之間只能二選一。
光伏業內人士葉超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說,“綠色電力證書將會為光伏企業解決現金流問題,因為通過綠色電力證書的交易,擁有成本優勢的企業將發電量指標以不高于國家補貼的價格銷售出去,這樣可以實現現金流的快速回收,形成不再依靠光伏補貼帶來的壓力。”
光伏行業專家趙玉文表示,“補貼和出售證書兩者任選其一是光伏企業面臨的選擇,在光伏補貼拖欠嚴重的情況下,更多的光伏企業會選擇出售證書。因為賣證書可以及時有效的緩解光伏企業的現金流,所以未來會有越來越多的光伏企業會選擇出售證書的方式替代光伏補貼,短時間內綠色電力證書會緩解光伏補貼的拖欠,長時間會促使光伏補貼退出歷史舞臺。”
不過中泰證券發布研報認為,綠證核發表明綠證交易制度正式進入實際操作層面,這在產業和投資界引起了廣泛的關注和熱烈的討論,但市場對綠證交易制度的實施細則不清晰、自愿認購導致綠證交易動力不足等產生疑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