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無疑問,農村分布式光伏現在是香噴噴的“香餑餑”。
2月5日,正月初九,2017中央一號文件發布,農村光伏發電被寫進其中:實施農村新能源行動,推進光伏發電,逐步擴大農村電力、燃氣和清潔型煤供給。這被業內看著了是正式吹響光伏產業進軍農村的號角,2017年將是農村分布式光伏大發展之元年!
嗅覺靈敏、行動迅速的光伏企業,則早已經提前布局,紛紛在分布式光伏上砸下重金,這被看著是繼大型工業地面電站之后新的主戰場。
為發展分布式,協鑫新能源專門設立了分布式事業部;協鑫集成提出規劃,要在3年內(2017-2019年)累計完成分布式綜合能源系統集成業務5GW規模,并將位于上海市奉賢區的產業基地作為開展分布式能源產品研發、集成及配送基地。
晶科能源自2015以來就著手布局分布式市場,其旗下的晶科電力成立了分布式光伏項目事業部,在多個省市安裝分布式電站項目達到600多個,累計超過350兆瓦,成為我國安裝分布式電站最多的公司之一。
但是,分布式光伏卻始終不慍不火,難有大的起色。根據國家能源局最新發布的統計數據,截至2016年底我國光伏發電累計裝機容量7742萬千瓦,其中光伏電站6710萬千瓦、分布式1032萬千瓦。分布式占比僅為13.3%,離各界預期和政策目標差距巨大。
問題出在哪里?
華夏能源網特別走進位于山東西南部的菏澤鄉村,采訪了巨野縣某鄉村村委會干部王主任,讓我們一起來聽聽來自基層的接著地氣的心聲,這里面或許就有著很明確的答案。
農民的賬本:賬面之外還有隱性成本不能說
走進巨野縣新村,一塊塊藍色的光伏電池板在陽光的照射下顯得格外耀眼,仿佛置身藍色的海洋。這些電池板在村民們眼中都是寶貝,因為它能夠發電給村民帶來收入。
目前,全村大約有100家安裝了光伏電站,每座3KW,總的光伏發電裝機容量為300KW,總投資約225萬元,可持續發電25年以上。
王主任向華夏能源網介紹,按照菏澤市日均陽光照射4.72小時,每瓦每年可發電1.3千瓦時,300KW年發電量可達39萬千瓦時,補貼電價為1.03元,每年村集體可收入40.2萬元。
一直以來,如何帶領村民發家致富一直是村委會比較頭疼的問題,現在有了光伏發電,就有了一個讓村民脫貧致富、養老的好項目。“村民從中得到了大實惠,這是一個利國利民的好項目,這事我們愿意干。”王主任表示。
按照現在的分布式發電政策,農村光伏發電站采取全額上網模式。村里農戶安裝一個3KW的光伏電站,投資成本22500元左右,年均發電量可達4600千瓦時左右,使用壽命25年,2016年度山東光伏發電補貼1.03元/千瓦時,補貼年限20年,一年收入4738元,20年則為94760萬元。
按照王主任給出的數據,安裝一個普通農村屋頂電站大概要4.7年左右就能收回投資,但實際情況并沒有這么樂觀。
王主任告訴記者,這里面還有很多其他的隱性成本是不能說的,甚至是灰色成本在里面。安裝一個光伏電站,并不是想裝就能裝的,做光伏的人基本都明白是怎么回事。把這些成本都攤掉,需要5年多到6年收回成本。余下的19年,村民就有了穩定收入。
農民的擔憂:這些問題不解決,農村光伏難發展
“雖然光伏發電是一個好項目,但是對于村民來說在很多方面也是無法承受的。”王主任邊走邊向華夏能源網記者介紹。
首先,安裝一座光伏電站一次需要投入好幾萬塊錢,要6年才能回收成本,周期太長,對農民來說是一筆很大的負擔。很大一部分農民沒有足夠的資金建設光伏電站,主要是前期投入太高。即使可以貸款也需要房屋抵押,而且農村房產不值錢,有可能連建設費用都不夠。也有一部分人對光伏項目不太信任,認為用房產去做抵押風險太大。
走到一處比較破舊的房子旁,王主任指著這所房屋說,這個房子已經建設了十幾年了,房屋本身就很老舊,農村房屋在建設的時候就存在問題,沒有考慮到會在房屋上存放較重的東西,承壓能力較低。如果光伏電站安裝時沒有考慮到光伏電站對于房屋承壓的要求,那么就會導致房屋出現承重、防漏、安保等問題,極有可能會使一些建有光伏電站的房子變為危房。
說到這里王主任停了下來,“在城里綠化越多越好,但是到了農村,樹木太多恰恰成為了光伏發展的一大難題。”因為村里基本都是平房,樹木種植密集,普遍高大,超出房屋高度較多,屋頂光照受到了很大的影響,有的房屋全天都無法接觸到光照,有的接收光照時間較短,這些都會影響光伏的發電時長,導致發電量達不到預期,從而會降低村民的收入。
“光伏系統行業給出的壽命是25年,組件一般廠家質保是10年,逆變器標準質保只有5年。一旦在質保外出現問題,既會加重村民的負擔,又增加了企業的運維成本。”王主任十分健談,對光伏發電了解也較深,用他的話說,不了解亂上項目那是坑害村民。
另外,晶澳能源巨野分公司負責人姜義顯也告訴記者,在農村,大多數的村民對光伏發電的認識程度不高,老百姓對于補貼也是不太相信,這就加深了農村光伏發展的難度。
專家觀點:領跑者計劃應納入分布式示范
從國家政策來看,對分布式寄予了厚望,政策扶持明顯向著分布式傾斜。2017年一至三類資源區光伏上網電價分別調整為每千瓦時0.65元、0.75元、0.85元,而分布式光伏項目依然保持每千瓦時0.42元的電價。
《太陽能“十三五”規劃》還明確,到2020年我國將建成100個分布式光伏應用示范區,園區內80%的新建建筑屋頂、50%的已有建筑屋頂安裝光伏發電。業內預計,2017年新增裝機量中分布式項目占比有望大幅提升至30%以上,遠遠超過2016年的13.3%。
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原研究員王斯成對光伏產業研究頗深,他在多個論壇發言上對分布式發展問題開出了自己的藥方:
我們分布式的市場應該是非常之大,但是目前的情況看,分布式仍然沒有任何的起色。新的提出來的大型的領跑者基地5.5G,全部都是大型電站,所以我倒是覺得這是一個畸形的發展,這是很不利的。因為大型電站受到電網送出等等很多的制約。但是分布式沒有這些問題,分布式為什么沒有人去做?
分布式發電,根本沒有發展起來,政策一定是需要調整的。領跑者計劃現在應該轉向,要建立一些分布式的示范園區。分布式沒有配額的問題,但是你可以給它別的優惠政策,比如補貼直接到位,比如說土地,比如優惠貸款等等,而且是要納入儲能的政策,真正把分布式做到高比例,這個才是有意義的,才能把大型電站畸形的市場情況扭轉過來。
可是現在的情況是領跑者計劃仍然只是盯著大型電站,我認為這是不對的,應該轉向分布式,啟動分布式這樣一個巨大的市場才是有意義的。認為領跑者計劃應該納入分布式示范,而且包括微電網。
比如簡單的舉一個例子,反送電量你能不能變成標桿電價,日本跟德國反送電都是按標桿電價走的。如果這一條能夠實行,很多的顧慮立刻就沒有了。因為反送電價沒關系,投資商就沒有后顧之憂。所有這些問題其實都有解決方案,就看你做不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