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的中國光伏行業正面臨“大考”:除了在特朗普當選后,美國再生能源的政策可能出現變化之外,國內市場也即將迎來電價補貼的降低。與會專家指出,光伏行業會迎來一波優勝劣汰,未來誰的成本下降更快,誰就會占有更多的市場份額。
眾所周知,電價變動對產業影響巨大。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近日發布《關于調整新能源標桿上網電價的通知(征求意見稿)》,提出將適當降低保障性收購范圍內2018年新建陸上風電和2017年新建光伏發電等新能源標桿上網電價。其中,變化最大的是光伏電價,其中光伏上網電價三類地區分別從每千瓦時0.98元、0.88元、0.80元下調至0.75元、0.65元、0.55元。
“補貼下調以及外部市場的變化,對光伏企業肯定是有影響的,但影響究竟有多大,就要看企業能否做出及時的應對。”中國光伏行業協會秘書長王勃華指出,“這些挑戰會促使光伏行業的技術進步與成本降低,光伏企業優勝劣汰,整個行業會健康發展。”
事實上,隨著產業規模的擴大,光伏投資成本確實在持續降低,從“十二五”初期到現在,光伏發電的硬件成本下降了70%。據晶科能源董事長李仙德致介紹,憑借著技術優化和創新突破,公司的系統成本不斷下降,在今年三季度依然保持產品銷售穩健增長,實現22.1%的毛利率水平,“我們一直在努力推動光伏發電平價上網,從降低度電成本出發,在技術創新、質量保障、產品可靠性提升等多方面同時發力,不斷提高光伏組件轉換效率和產品可靠性。”
“十三五”將是我國新能源產業發展的關鍵時期。顯然,如何盡快實現成本降低,最終達到平價上網,是整個光伏產業必須邁過的一道檻。“通過產業規模的擴張,以及生產工藝、技術進步,國內光伏產業的前景可期,”王勃華說,“光伏的未來最需要創新。目前,新一輪光伏產業技術革命已逐漸展開,以晶科等為代表的中國一線光伏企業將在優化供應鏈、提升關鍵技術中扮演重要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