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能源革命的背景下和光伏發電產業帶來市場機會面前,必然有一批創業企業隨遇而生,特別是基于互聯網、大數據思維提供多種服務的企業。但受眼界、知識所限,除了極其個別企業,能夠進入視野并初具成功模式的企業尚未發現,至少業內認可度口碑一致的企業微乎其微。
光伏產業的三個矩陣
我覺得,未來光伏產業是由三個企業矩陣構成的。這三個矩陣是:集中式光伏發電服務商、分布式光伏發電服務商、為光伏發電服務商提供服務的服務商。最后一個矩陣存在的價值,在于為前兩者或只為第二者提供服務。
在超高速發展的中國光伏終端市場需求引導下,在互聯網思維影響下,或基于市場的現有需求和未來研判,或從提供硬件而轉型進入,從2014年開始,出現了一批以服務于光伏發電服務商為發展方向的服務型企業。
第三矩陣企業從一開始就形成了兩個發展方向:一個是為解決當時的光伏電站融資難問題,一個是為解決未來的光伏電站運維問題。前者又細分為兩個市場,一個是建立互聯網金融平臺,一個是建立便于融資和交易的電站標準。
目前,雖然最終成為前兩個矩陣中企業的名單無從知道,但是企業已經存在并初具規模。只有第三矩陣,因為它的價值是伴隨前兩個矩陣的需求而存在,所以矩陣中企業的發展方向和模式還在探索之中,哪些企業能夠成功更在觀察之中。
光伏第三矩陣企業發展為何不理想
經過兩年多的發展,相對前兩個企業矩陣,第三矩陣的企業數量有限,具備成功發展模式和規模的企業更有限。分析原因大致有四:
1、受需求市場發展水平所限。光伏產業的規模化發展只有十多年時間,完全市場化發展更未開始,在這一背景下,服務于前兩個企業矩陣的第三矩陣企業發展水平,一定是受限于前兩個矩陣的發展水平的。
2、互聯網的分散化、民主化精神與能源行業的規模化、壟斷化歷史相矛盾。過去十多年,互聯網經濟以不可阻擋之勢,快速改變了許多產業的生態,但在能源、在光伏產業這種態勢進展緩慢。究其原因,國務院研究室綜合司巡視員范必曾說過:“我國目前現有的能源制度還不太適應能源跟互聯網之間的銜接。由于能源受制自身的產業屬性、所有制結構以及流通體制等的因素,即使加上互聯網也是不管用的。”
3、金融服務平臺為自己融資的錯誤。第三矩陣中企業是服務型企業,一般意義的金融平臺也應是第三方服務平臺,遺憾的是,近兩年光伏企業搭建的金融平臺幾乎都變為為自己的電站項目融資為主,這與金融平臺的根本屬性是相悖的。
4、服務型企業基因的先天不足。第三矩陣中企業的基因應當是服務基因、互聯網基因,矩陣應當是由天然具有這種基因的創新型企業組成。當前不少大型光伏加工企業也在探討部分發展方向的轉型,由于先天不具有這一基因,所以轉型難以成功。這就如同IBM在個人電腦時代輸給微軟、微軟在移動互聯時代又輸給蘋果一樣。更何況在第三矩陣的創業是不斷創新的過程,基因的作用尤為突出。
光伏第三矩陣企業應當來自何處
當前的光伏第三矩陣中企業,主要來自傳統經濟基因的光伏加工企業轉型探討和互聯網經濟基因的創業企業創業。
在光伏產業,傳統經濟型企業轉型互聯網經濟型企業之路有待觀察。互聯網經濟與傳統經濟的不同不僅在概念和技術層面,更在思維和生態層面,傳統經濟型企業轉型互聯網經濟型企業,一定不是招聘了多少互聯網人才、購買了多少互聯網設備、具有了多少能燒的錢那么簡單。唯一可行的途徑應當是:發現年輕的互聯網經濟的領軍人物,另起爐灶地打造全新企業,嚴格扮演好只為全新企業提供資本和資金的角色。
在光伏產業,當前是第三矩陣企業創業的難得機遇期。過去,在成熟、壟斷的能源產業批量地產生創業企業是一個笑話,現在,分布式光伏發電的能源民主化、互聯網的普惠和分享經濟背景,給在這個產業中創業的企業生存和發展提供了可能。但是能源行業終究會回歸壟斷特征,所以當前在光伏第三矩陣創業,機會很難得。
不久前我在上海參加了綠色和平發起的清潔能源孵化器PowerLab組織的創客馬拉松活動,這也是PowerLab在國內五場創客馬拉松活動的第二場,主題是“光伏+互聯網金融”。通過與意向創業的年輕人交流,在學習到他們不同思維的同時,也感受到他們應當注重彌補的兩個要素:
1、光伏第三矩陣企業的商業模式沒有對標,要敢于領先、敢于相信自己。
2、敢于失敗。當前的創業市場“雞湯”泛濫,中國的創業環境喜歡說“成王敗寇”,而在美國創業環境里“如果失敗得不夠多,說明你不夠創新”。馬斯克從SpaceX到特斯拉再到Solarcity的創業過程,就是他不斷面對破產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