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如今,在政策支持下,企業推廣下、用戶體驗下,光伏發電走進了千家萬戶,走進了小區、學校、工廠、農村等地方。那么,在城市與農村之間,光伏發電是往城市發展快還是往農村發展快?農村是不是比城市更優先發展光伏發電?小編的答案是:光伏走向:農村包圍城市 農村比城市更優先發展光伏發電。小編為什么為什么會這樣認為呢?讓小編來給你們分析一下:
城市集體住房與農村個人住房的差別
在城市,房屋樓頂屬于全體業主所有,任何人(包括房地產開發商和業主)不能對樓頂屋面不享有專有權。這種情況下,在這里安裝光伏發電板,必須先征求全體業主的同意下才能安裝,而不是個別業主。在城市小區中,絕大部分房屋是五層以上,住戶群體混雜,用途也不盡相同,除用作家居外,還用于出租或其他用途。因此房屋屋頂的使用權問題尤為突出。
在農村,住戶比較單一,住戶絕大部分是農民。他們的房屋也是散居形式的,整棟房屋都是自家的。對于他們來說,樓頂的使用權歸自己所有,只要不妨礙社會持續、不違法,在樓頂想安裝什么都可以。但是,農村地區房屋構建不太穩固,需要加固房屋,注意安全隱患。
對于這一點,我相信再看文章的你,應該也能看出農村比城市更占據優勢,正是因為農村具有這樣的優勢,小編才會覺得“農村包圍城市,農村比城市更優先發展光伏發電”。
城市與農村在裝光伏發電時形式上的區別
在城市,如果不能通過整棟樓業主協商,個人要建一個屬于自己所有的光伏電站的話,也可以在自家陽臺、墻壁安裝太陽能發電板也是一種模式。但這種情況會影響整棟樓房美觀與環境,許多小區也不同意業主私自建設。
城市小區中有許多諸如停車棚、路燈、涼亭等建筑,像這些空置的建筑,在不影響小區美觀的前提下也可合理布局一些光伏發電。實現環保、節能、發電、欣賞、實用于一體。
在鄉村,農民首選的是屋頂光伏。屋頂面積大,距離住所近、易于除塵維修、方便查看供電、發電情況等因素。其次,農村地區擁有大面積的農田、池塘、戈壁、草地、山林等,如何合理利用這些資源,對于生態文明建設尤為重要。
最近幾年,各地方運用最多的是大棚光伏、在農業大棚上方鋪上光伏發電板,實現農業與發電于一體,上面發電下面種菜養殖,實現“農光互補”。以及“漁光”,在池塘、河流、水庫等水面上安裝太陽能光伏發電板,實現養魚與發電于一體,上面發電下面養魚,實現“漁光互補”。有些地方,還在凸山荒地鋪蓋光伏發電板,有效地提高土地利用價值。
這一點,更加體現出農村比城市在裝光伏發電上更占據優勢,也讓小編更加堅信“農村包圍城市,農村比城市更優先發展光伏發電”。
城市和農村居民所考慮的重點不一樣
在城市,小區居民對于環保、健康、美觀、安全等要求相對要高。鑒于這些因素,一部分居民擔心光伏發電過程中會產生污染或者光伏發電板會不會產生輻射。實際上,這個過程是無污染、無噪音的,對人體不會造成傷害。
許多居民對于小區美觀要求非常高,如果光伏發電板安裝后顯得突兀、丑陋、不美觀,勢必會影響居民的審美、心情與生活,以及影響小區整體形象。故而,在布局光伏電站的時候,需要合理設計,使建筑、風景、光伏融為一體。
在農村,對于農民朋友來說,最大的焦慮是對光伏發電能否給自己帶來可觀的收益,能否真正用上自己發的電,也就是村民關注的重點是“自發自用余電上網”模式的結果是否對農民朋友有利。
這一點,也很自然而然的體現出農村比城市在裝光伏發電上占據優勢,這也是讓小編覺得“農村包圍城市,農村比城市更優先發展光伏發電”的原因之一。
就以上三點而言,小編很同意認同“農村包圍城市,農村人比城市人更優先發展光伏發電”這個觀點。接下來,小編還想談一下農村發展光伏發電的優勢:
一、低能量密度特點天然適合農村
我們看看電力的用戶,就會發現,除了大型工廠和設施以外,絕大多數的電力用戶其實需要的能量密度并不高。以居民為例,按照每戶5KW的功率計算,采用光伏發電大約需要25平米的光伏組件,占有約50平方米左右的屋頂面積,這是絕大多數居民的房屋都能夠滿足的。
而農村地區地域廣袤、人口密度低、用電量小,也具有低能量密度的特點,因此,可再生能源如光伏、風力、沼氣等,天然就非常適合在農村環境中應用。
二、偏遠農村的電氣化要靠光伏
現代化的生活不能沒有電,因此國家在1998年提出農村地區全面電氣化,但是在向偏遠地區覆蓋的時候,通過大規模建設電網線路來實現“村村通電”就變得異常困難。供電線路長,供電半徑大,供電電壓低等困難使得通電工程幾乎難以推進。因此,光伏發電在這些地區便成為必需。
可以說,光伏為偏遠地區的農民提供了一個更具自主性的選擇,他們可以明天就開始安裝光伏電池板,幾天或者幾個月后就能夠用上電。如果只能等待國家電網把線路鋪過來才可能有電,那么,西藏林芝或者貴州凱里的偏遠山村,何時能夠用上電,就取決于當地政府為長途輸電線路所作的長遠規劃、預算,甚至取決于整個國家的總體電力規劃;那些地區的農牧民很可能需要無望地等上幾年,甚至十幾年、幾十年。
三、近郊農村的全面電氣化更需要光伏
與城市電網相比,農村供電線路的容量非常小,農村的戶均裝機容量不到300瓦。這是因為一方面是現在的農村用電量的確很小,另一方面是因為農村的送電距離長,電力部門不愿意為了農村未來的電力需求預留多余的電力,否則電纜的造價和敷設成本都將成倍增加。
但事實上,隨著經濟的發展和農村生活水平的提高,農民家中的電器一定會越來越多,用電量自然會越來越多。農村地區將是我國未來新增電力需求的主要來源,也將成為我國未來電力需求的主要地區。再過十年,我們會發現,農村的用電容量,會比現在增加四倍!
為了滿足農村地區的新增電力需求,國家從今年開始啟動了電網改造升級工程,但這僅僅是針對貧困地區,而且耗資巨大。如果對所有農村都進行電網改造,那將是一個天文數字!
而除了線路鋪設的成本問題,農村電氣化的大量需求還會帶來了另外一個問題,那就是,巨大的用電需求的增加,就意味著新增排放的巨大增加。因此,如果農村的用電需求還是用現有的火電電網延伸的話,將意味著大量的碳排放和粉塵排放的增加。考慮到農村地區的生態要比城市更容易受氣候變化的傷害,因此,即便采用火電驅動的國家電網擴容能夠經濟地滿足新農村或者是城鎮化的用電需求,農村地區也承受不了由此帶來的氣候變化和環境影響。而農村用電需求的增加所帶來的環境惡化,如霧霾等,對于城市人口也一樣會帶來無法承受的后果。
考慮到農村地區的低能量密度特點,采用“即發即用”方式在用戶側發電的光伏系統,可以大大節約輸電線路的成本,同時減少了輸電損失。可以這么說,在農村地區每安裝一兆瓦光伏電站,等于減少了兩兆瓦的火電的排放,而絕對不是一比一的關系。
鑒于上述原因,農村電氣化的責任,從此以后,不可避免地要落在光伏等新能源身上。想方設法用各種新能源取代火力發電和長途輸電線路,給農村地區帶來電力和其它形式的能源,應當成為今后幾十年政府和社會為農村發展所制定的戰略中的明確使命。
四、光伏發電讓農民用電更自主
現在已經實現通電、連接了大電網的農村地區,受制于大電網的因素,經常會發生停電、故障等問題,生產、生活常常不能自主,而如果農村能源能夠不依賴于政府或者外界的因素而以可再生能源的方式實現能源自主,農村地區的人口能夠獨立自主地掌控自身的能源供應,那么,鄉村和城鎮的經濟發展和社會文化發展就能夠變得更加獨立,至少不受電力短缺的限制。
有了自主的電力,農民可以有條件看電視、通電話、用電腦、上互聯網;農民可以有更加明亮的照明,家里可以盡情使用空調;可以自己進行水源凈化而用上自來水,可以進行污水處理從而改善周圍的生態條件;可以自行設立天然氣站來讓自己的家里用上管道天然氣;可以通過清潔不帶來污染的灌溉和溫室提高農作物產量。而那些有勇氣或者有智慧的農民能夠在農村做自己希望做的事情,無論是經商、做手工藝品、搞農產品深加工、或者辦企業;那些有創造力的姑娘小伙子可以發揮自己的想象力進行各種形式的藝術創作,也許是剪紙、草編、泥塑、木刻、繪畫、戲曲、二胡等傳統民間藝術,也許是動漫、話劇、微電影、吉他、鋼琴等更為新潮的藝術形式。
鑒于農村的良好的環境和山水秀色,在生活、交通和通訊條件改善后,更多的城市人會更加頻繁地到農村旅游和居住,而這又會給農民帶來更多的收入和財富。
總而言之,只要有了自主的能源,農村的生活條件可以更加接近城市生活,甚至更好。
五、人類未來或將回歸直流電網
1880年,當愛迪生發明了電燈,開始敷設輸電系統時,電力系統就是低壓直流電(與現在的光伏發電完全相同)。但這時,電力史上另一個重要人物威斯汀豪斯發現,愛迪生的低壓直流電網有明顯局限。因為每個直流中心電站只能覆蓋方圓1英里的范圍,因此,他設計了高壓交流遠距離輸送,再變壓到低壓進入家庭的輸電方式。在直流電、交流電進行了長達十余年的殘酷競爭后,輸變電系統逐步演變成了現代電網的體系。從此以后,電廠的發電功率越來越大,輸電距離越來越長,輸電電壓越來越高。特高壓、超大功率、超遠距離傳送成為了現代電網的標志和象征。
時代輪回。隨著光伏等新能源的推廣應用,光伏電源成為了隨處可得的電源,它沒有噪音,沒有污染。既然自家屋頂就能產生電力,為什么還要遠距離送電?當然,已經建成的輸電體系還是有它的用途,例如,上海這樣的大城市,寶鋼這樣的鋼鐵廠,都需要。但是,對于農村,對于新城鎮,對于農業生產,對于大量用電量不大、卻有著大面積屋頂的工廠,為什么還要采用骨干電網來輸電?如果再考慮深一步,我們家庭的電器,都完全可以采用直流電,而且大部分必須采用直流電。例如,電視,電話,電腦,LED電燈。而那些大功率的家電,如空調、冰箱、電飯鍋,其實也完全可以采用直流電。那么,直流電和交流電會不會發生第二次大戰,這一次的勝利者會是哪一個呢?
可以確定的是,隨著光伏發電等新能源的大量應用,直流電網很可能再次興起,并在家庭和辦公場所占據上風。但是,這絕對不會是倒退,而是一種進步,是螺旋式的上升。
今后,對于那些用電功率不是那么大的場、設施和建筑,完全可以采用新能源以微電網的形式進行供電。各種新能源對所在的電力負載進行就地供電,電源與負載共同組成了一個微電網。網內的負載增加與電源的增加完全可以同步,不存在容量限制的問題。因為,新房子必然有新屋頂。然后,大量的微電網將通過智能技術互聯,而那些載能大的用戶則可以依然采用現有的電網體系進行輸配電,微電網將與骨干電網融合到一起,組成一個遍布全地區、全國乃至全球的能源互聯網。
這并不是空想,在今年4月份舉行的全球能源互聯網大會上,已經描述了這樣的一幅藍圖。而今年發布的《國家電網公司促進新能源發展白皮書(2016)》里面也提到了加強智能配電網建設,加快突破儲能技術,提高分布式電源和多元化負荷接納能力,實現分布式新能源即插即用及與大電網的協調運行。
這些都說明,能源互聯網建設,正在路上,未來你家周圍就可能形成一個智能微電網,屆時,能源將更自主、更清潔。
小編還想說:
在農村發展光伏發電也有利于:
1、增收。
無論是建設家用光伏電站,還是發展其他模式的光伏電站,都可以獲得國家補貼,增加自己的收入。
2、可以扶貧。
光伏發電操作簡單,收益穩定可靠,對于沒有勞動能力的農村貧困戶來說,有了一個穩定的收入來源。
3、有效緩解人地矛盾,促進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
光伏農業大棚發電以及漁光互補項目利用的是農業大棚的棚頂及水面,并不占用地面,也不會改變土地使用性質,因此能夠節約土地資源。可在有效扭轉人口大量增加情況下耕地大量減少方面起到積極作用。另一方面,光伏項目在原有農業耕地上建設,土地質量好,有利于開展現代農業項目,發展現代農業、配套農業有利于第二、三產業與第一產業的結合。而且可以直接提高當地農民的經濟收入。
4、可靈活創造適宜不同農作物生長的環境
通過在農業大棚上架設不同透光率的太陽能電池板,能滿足不同作物的采光需求,可種植有機農產品、名貴苗木等各類高附加值作物,還能實現反季種植、精品種植。
5、滿足農業用電需求、產生發電效益
利用棚頂發電可以滿足農業大棚的電力需求,如溫控、灌溉、照明補光等,還可以將電并網銷售給電網公司,實現收益,為投資企業產生效益。
6、開辟農業生產的新路徑
與傳統農業相比,更加重視科技要素的投入,更加注重經營管理,更加注重勞動者素質的提高,作為一種新型的農業生產經營模式,在帶動區域農業科學技術推廣和應用的同時,通過實現農業科技化、農業產業化,將成為區域農業增效和農民增收的支柱型產業。
7、推動綠色農業和美麗鄉村建設
光伏發電是一種綠色清潔的能源,農村地區生態環境脆弱,發展光伏發電既保護了農村的環境,更推動了綠色農業生產及美麗鄉村的建設。
聽小編說了這么多,你是不是也和小編一樣,同意小編說的“農村包圍城市,農村比城市更優先發展光伏發電”這個觀點呢?城市有城市所具有的優勢,農村有農村所具有的優勢,只是兩者比較的話,相對而言,小編認為,農村具有的優勢更大,會比城市更優先發展光伏發電。
不管是在農村還是在城市發展光伏發電,光伏這個行業未來是不可估量的,我相信,有了光伏發電這樣綠色環保的能源,我們的未來會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