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宣布對中國大陸光伏企業延長價格協議之后,歐盟又開始對馬來西亞和中國臺灣的光伏企業下手了。12月23日,歐盟委員會宣布,對部分馬來西亞和中國臺灣光伏企業進行“雙反”,征收53.4%和11.5%的反傾銷和反補貼稅。
值得注意的是,在中歐光伏“雙反”以價格協議收場之后,陸續有中國大陸的光伏企業退出歐盟的價格協議,通過第三方光伏企業或者中國臺灣的光伏企業出口到歐盟市場,以此來規避“雙反”。此次歐盟對馬來西亞和臺灣的光伏企業實施“雙反”,在業內人士看來,無疑是針對中國大陸光伏企業,封堵這些企業的反規避渠道。
SolarWorld副總裁米蘭˙尼茲西科表示:“太陽能行業內仍存在違規因素。我們已經多次表示,我們對真正合法的馬來西亞和中國臺灣生產商沒有什么意見,但我們已經看到,仍有很多生產商試圖違規。”
歐盟委員會的反規避調查稱,盡管絕大多數生產商合法,但是有一些部件轉運、虛開發票以及層壓組件作為電池被進口的證據。一些公司自稱是制造商,但被發現沒有任何生產設施。
在中國和歐盟之間以價格協議的方式,化解了歐盟對華光伏“雙反”的爭端之后,就不斷有中國的光伏企業退出價格協議。
據記者了解,從今年6月份開始,就先后有阿特斯、昱輝陽光、中盛光電、正信光伏等6家光伏企業退出中歐光伏價格協議;在12月份,天合光能也宣布退出中歐光伏價格協議。
天合光能相關負責人此前對記者說,“退出歐盟價格協議之后,公司將通過海外工廠繼續向歐盟市場供貨,公司的海外工廠是天合投資的自有產能,海外工廠的產品也將同樣通過內部評估和第三方的IEC和UL產品認證后方可銷售,海外工廠的任何工程變更也是由總部控制和批準的。所以,無論是國內還是海外工廠的質量是沒有差異的,海外工廠將是公司銷往歐盟光伏產品的重要渠道。”
也正如天合光能一樣,中國的光伏企業退出中歐光伏協議,并不意味著失去歐盟市場。目前,中國大陸不少光伏企業通過東南亞和中國臺灣的光伏企業,或者通過在海外建廠的方式,來規避歐盟的“雙反”關稅。
“歐盟此次是為了封堵中國大陸光伏企業的反規避渠道,這對企業肯定是有一定的沖擊。如果歐盟增加對東南亞國家光伏企業的‘雙反’調查,那么中國大陸光伏企業反規避渠道就會被堵死。”光伏專家趙玉文對記者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