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克強總理10月16日在金融企業座談會會上說:繼續推進金融改革,有效服務實體經濟。融資難、融資成本高已經成為削弱中國企業國際競爭力的重要因素之一。光伏產業的投融資現狀,既是金融需要改革的最好寫照,又將是金融改革的一個引爆點。
當前中國光伏產業投融資的幾個畫面:
畫面一:過去五年,老紅始終在跟蹤、探討光伏產業的投融資問題,看到了這樣一個極為有意思的變化:光伏的戰略地位越來越重要,光伏已被越來越多的人們認知、認可,光伏投融資需求越來越強烈,金融機構越來越重視光伏產業,可問題沒解決,問題仍舊尖銳,問題又集中反映在光伏終端市場。
畫面二:2015年二季度財報顯示,美國優秀光伏企業Firstsolar的毛利率是25.5%,中國優秀光伏企業保利協鑫的毛利率是21.7%。綜合評價保利協鑫更優秀一些,但論及這一時點的毛利率水平,保利協鑫輸了,輸的原因有很多,融資成本高一定是重要原因。當前,美國的優質企業融資成本約為3%左右,中國的優質民營企業融資成本約為8%。
畫面三:11月7日、8兩日,有一百多家中小光伏企業參加的合作聯盟籌備會在杭州召開,因為見證了從動議到會議的全部過程,老紅清楚地知道,聯盟發起的直接動因是投融資問題,而在會議上大家談論的最多的還是投融資問題。這也就是為什么強調為中小企業服務,已經成為李克強總理在談金融改革時必談的問題。
畫面四:光伏企業強大的金融需求愿望與金融機構積極的供給愿望一致但是結果有限,已經成為中國金融之惑。如何破解這一金融之惑,已經成為老紅見到金融人士一定要討教的問題,可答案總是"想不出什么好辦法"。不久前大學同學聚會,一位做了一輩子金融的同學對于老紅的問題,回答得更為干脆:不可能!
當前,光伏產業投融資問題的集中表現是:傳統金融手段即將突破而未突破;創新金融手段有所突破,但沒有規模化、可不斷復制的市場結果。
根據李克強總理極力推動金融改革的要求,結合光伏產業的投融資實踐,老紅有這樣幾點感受:
第一,傳統金融思維解決不了光伏產業每年近2000億元的融資需求,金融改革、金融創新是解決快速發展的光伏投融資需求的必由之路;
第二,在光伏終端市場,產品標準制定、金融監管政策、金融產品設計、金融產品交易平臺搭建等投融資要素環境嚴重落后于市場的快速發展;
第三,金融改革不是簡單的政策推動,而是一場中國金融環境的深刻變革,金融改革首先應當從金融思維、金融服務變化開始;
第四,光伏產業金融創新中的許多問題,集中反應了中國金融需要改革的許多問題。國家對發展光伏產業的高度重視和急迫性背景,決定了光伏投融資問題必將是金融改革的引爆點。
當前光伏投融資簡況及問題
光伏產業投融資,包括產品生產環節和終端建設環節投融資兩大部分,本文重點分析后一部分。它又可細分為建設期投融資和持有期再融資兩大部分。
一、光伏終端建設期投融資手段的表現及問題。
建設期投融資又可分為傳統金融手段和創新金融手段兩個部分。
1、傳統金融手段在光伏終端建設期投融資市場的表現及問題。
金融租賃:已有成功的案例證明這一金融手段在光伏終端市場是適用的,成功案例就是美國的Solarcity和中國的"綠能寶"。遺憾的是:這兩個案例只是光伏企業主動采用金融租賃手段的成功,而不是金融機構結合光伏產業具體情況所能主動提供的金融租賃服務的成功。特別是"綠能寶"所代表的租賃手段在光伏產業的成功恐怕更將是一個異數,因為它的成功,只能是創始人、光伏企業家彭小峰的社會影響力和資源動員力集中爆發的一個結果,是其他光伏企業家難以復制成功的案例。
金融信托:由于相較其他債務型融資,信托具有對光伏終端市場進行股權投資設計的優勢,從而奠定了它在光伏終端市場投融資的特殊競爭地位,這也使得它已經產生數個成功案例。更加可喜的是,目前信托公司之于光伏終端市場,一些創新的思維和模式突破在即。例如英大信托借助控股股東在電網的壟斷優勢可能開創的以光伏電站未來收益權為風險控制的創新服務,再如四川信托配合戰略投資光伏終端市場的企業進行專業融資服務的思路。
產業基金:這是一個在光伏終端市場"醒得早、起的晚"的金融手段。早在2013年初中國光伏電站建設剛剛起步的時候,投資機構、光伏企業高調成立產業基金的消息不斷,規模一個比一個喊得更大,但是至今業內未見規模化、不斷發售的具有指導意義的產業基金出現。老紅以為,短時間內這種基金出現的可能性也沒有。直接原因:已有的基金多是光伏企業為自己的項目融資而設,有悖共同投資基金的基本原則;深層次原因:受產業環境、技術進步原因制約,無論地面、屋頂還是農光互補等光伏終端市場尚未形成長期、確定性投資收益模式。沒有規模化、持續發展的投資模型,何來規模化、持續發展的產業基金?
債券類產品:這是一個有意思、很說明問題的金融現象。有意思的現象是:2012年光伏產業整合以前,大型光伏企業公司債、中期票據發行不斷,2014年光伏產業進入恢復期后,除境外上市公司個別境外發債外,境內企業未見債券融資行為。這一現象說明的問題是:這是以資產抵押為主要控制風險手段的傳統金融思維集中表現的必然結果。
2、互聯網金融手段在光伏終端建設期投融資市場的表現及問題。
股權融資--眾籌。眾籌是光伏終端投融資市場呼聲最高的互聯網金融產品,無論是企業為自己融資還是搭建平臺為他人融資的現象屢見不鮮,其中最成功的案例當屬"綠能寶"。從未來光伏投融資需求看,一個"綠能寶"是滿足不了這種需求的,但其他光伏眾籌融資平臺的出現又嚴重受限于我國眾籌監管政策的遲遲不出臺,使得合法投資人、眾籌融資規模、眾籌發行交易平臺三大要素標準不確定,不但極不利于光伏眾籌的探討發展,而且造成已有平臺潛伏著巨大的政策風險和市場風險。
債權融資--P2P。從光伏終端市場確定性投資收益和建設期融資需求特性角度,P2P可能是個最適合光伏終端市場規模化短期融資的金融手段。但是鑒于目前監管政策極不明確和目前市場中P2P融資成本過高,P2P融資形式一時難以成為光伏終端市場規模化、可持續的融資手段。在等待監管政策出臺的同時,適機搭建光伏專業P2P發行、交易平臺已成當務之急。
二、光伏終端持有期投融資手段的表現及問題。
投融資市場的繁榮是建立在一定融資需求規模基礎之上的。當前,光伏終端市場建成規模已經為實體資產證券化金融產品的開展提供了雄厚的基礎。早在2013年下半年,一個光伏企業曾以20MW已建成電站與老紅共同探討資產證券化再融資問題,但受限于金融機構尚停留在對光伏產業的錯誤認知和融資規模不具吸引力原因,征詢數家金融機構無人問津。令人振奮的是,到目前我國已建成光伏電站28.05GW,到今年底將建成43GW,固化資金應在4300億元以上,既有開展實體資產證券化的強烈內在需求,又有開展實體資產證券化的雄厚外部基礎。
目前光伏電站持有期再融資金融手段在境內企業尚未展開的主要原因是:傳統金融思維的制約,相關政策的不接地氣,資本市場的缺少產品設計。
結合成熟資本市場經驗,目前光伏終端持有期再融資主要有資產證券化、YieldCo、ABS三種手段,均是以電站未來確定性收益權為出發點的金融產品設計。
資產證券化產品--這也是一個在中國資本市場"醒得早,起得晚"的金融產品。早在2006年國家就已推出數家資產證券化試點,2013年初中國證監會就發布了《證券公司資產證券化業務管理辦法》,可是到目前,實體資產證券化融資結果并不理想,在光伏終端市場更是被光伏企業屢屢提及但未見有項目推出,其中原因值得思考。
YieldCo產品--這是2013年才誕生于能源行業的創新金融產品,是圍繞實體資產未來收益而進行的一種在資本市場進行股權融資的方式。這一產品已被境外上市光伏企業所使用,北美目前共成立了8家yieldco,其中六家擁有太陽能資產。這些投資工具已通過IPO、增發和債券募集到了190億美元,并收購了16GW的項目。雖然近一時期受多種因素影響,在美國資本市場YieldCo的價格有所下跌,但是相信該產品具有市場生存價值。目前成功發行YieldCo案例的光伏企業有美國的SunEdison和中國的阿特斯。境外上市企業天華陽光與境內國企北汽集團開展合作并意在嘗試YieldCo融資模式,則可能開創中國境內光伏電站資產通過境外上市公司平臺再融資的先河。2014年以來,中國光伏企業對這一產品呼聲頗高,但鑒于國內資本市場沒有這一產品設計,使得這一呼聲始終停留在研究階段。
ABS(Asset Backed Securitization)債券產品--是以特定"資產池(AssetPool)"所產生的可預期的穩定現金流為支撐,在資本市場上發行的債券工具。它與YieldCo的相同之處:都是以光伏終端市場未來收益為基礎;不同之處:YieldCo是股權形式ABS是債權形式融資。目前,在光伏終端市場,除了境外上市的阿特斯有發行ABS外,境內資本市場也沒有這一產品設計。
以上光伏終端投融資市場面臨的困境,既反映了中國金融需要改革的訴求,也是中國金融需要改革的內容。
從光伏產業投融資市場看金融改革改什么
從以上分析不難看出:除眾籌外,理論上所有金融產品都是非常適用于光伏終端市場的。它們目前所以市場表現不佳,有金融機構如何看待光伏產業問題,有光伏產品標準不完善問題,也有市場需求規模還在形成中的問題,但根本問題一定是監管政策缺失或不完善、金融機構創新和服務意識嚴重不足所致。
金融改革的核心,就是讓金融法規、金融服務最大限度地滿足市場的需求和變化,就是讓金融產品在這一環境下最大限度地滿足企業的投融資需求。實現這一點,在光伏終端市場金融需要改變的是:
改思維--要從以資產抵押為主要控制風險的思維向未來收益權控制風險的思維過渡。這一過渡是可以分階段的:從資產抵押控制風險--資產抵押控制風險+未來收益權質押控制風險--未來收益權質押控制風險。圍繞這一方向,目前正在積極推進的案例有中國金融租賃與海潤光伏開展的金融租賃服務探討。探討的可實現形式正是前面介紹的第二階段,探討有望成功。探討一旦成功,既是金融思維的進步,也是金融租賃手段在光伏終端投融資市場規范化、規模化運作的開始,這探討一過程就是中國金融改革的過程。
改法規--這里既包括沒有出臺金融監管政策的要盡快出臺,又包括已經出臺但市場效果不佳的監管政策要重新完善。對于前者,比如互聯網金融手段的眾籌和P2P兩個產品的監管政策,鑒于目前市場結果已經遠遠地走在政策和法規的前面,給監管政策和法規的出臺造成極大難度,有人提出"讓子彈飛一會兒"的柔性監管,對此老紅明確持反對意見,因為任何游戲必須先定規則后游戲,更何況金融游戲事關巨大社會風險,應當盡快出臺有關眾籌特別是P2P金融產品的相關監管政策;對于后者,比如資產證券化的監管政策,國家推出的探討案例已近10年、監管政策出臺已近3年,可市場結果寥寥。這不是市場問題,這是政策的適用性問題,是政策需要完善的問題。
改服務--老紅對這一點的突出感覺是:光伏企業、金融機構都想在光伏終端市場實現對接,但如何實現對接,光伏企業的緊迫性和積極性明顯多于金融機構。在光伏終端投融資市場,許多金融產品和政策障礙問題已經不是不可解決的問題,而是金融機構是否愿意深入了解光伏終端市場運行規則的問題,是否愿意去主動、積極解決的問題和向金融監管機關反映的問題。解釋這一點最生動的案例就是,光伏企業家借助租賃手段成功推出了"綠能寶",而金融機構為光伏企業設計的金融租賃服務還在討論中。
改市場--比如YieldCo產品對于境內、境外上市光伏企業同樣是投融資手段,同樣是具有強大的需求,但是境內企業只能望洋興嘆,因為中國資本市場沒有這一產品設計。什么叫改革?改革就是有需求就去解決,條件不具備就去突破,境外資本市場成立的事情境內資本市場理論上就具備成立的可能。如果YieldCo不能在境內市場中出現,首先應當改變市場。
有強大需求,沒有解決需求的結果,中國光伏產業投融資已經成為中國金融之惑。國家從未有的重視光伏產業,可光伏產業卻被投融資所困,所以光伏產業投融資問題的解決必定成為中國金融改革的試金石和引爆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