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外媒報道稱,中國太陽能光伏企業今年需要籌集數百億美元的資金才能實現預期的產能擴張,這消息引起了光伏行業的關注。
事實上,隨著2015年17.8GW新增電站規模目標的公布,國內的光伏市場勢必將迎來了新一輪的發展。但大規模電站建設的背后,需要的是大規模的資金支持。可以說誰能融到更多的錢,就能夠在電站擴張中領先一步。
互聯網金融、增發和資產證券化各種融資手段已被用在光伏電站的開發領域,但這還是難掩國內光伏行業融資難的問題。
光伏融資難題
此前,彭曉峰創立的江西賽維一直從事光伏的研發和制造,在一輪起伏之后彭曉峰開始選擇在光伏的應用領域重新出發。
當考察了多地的光伏應用市場之后,彭曉峰發現“最大的難題是融資難,而且特別是分布式的,其中融資難里最難的是分布式建設期的融資。”
與此同時,全國各地有著大量的光伏電站處于籌建或是建設之中,需要大量的資金。
眾所周之,光伏電站的發電周期在20年以上,同時貸款年限在10年以上,但是光伏電站的特性讓光伏電站的收益很難在短期體現。
不僅如此,電站目前的監管也讓資金望而卻步。很多時候,由于銀行或投資人對于項目的實際運營情況無法掌握,這就加大了投資風險。
因此目前僅有國開行和少數商業銀行支持融資,難以推動國內光伏電站的裝機量大幅增長。
融資難的同時,中國的眾多光伏企業,尤其是民營光伏企業特別需要大規模的資金發展。
這個矛盾特別需要開辟更多的融資渠道,將可能解決光伏電站面臨的融資難問題,對整個光伏行業都將是巨大推動。但是從目前國內光伏行業來看,融資并不容易,光伏融資環節也逐漸成為新興資本進入光伏行業的切口。
拓展渠道融資
而當下什么融資方式最適合中國的光伏產業發展呢?
晶科全球新聞發言人錢晶向記者表示:“很長一段時間,光伏融資還是需要依靠金融機構,包括政策性銀行,商業銀行,保險,養老金、基金、信托等。無論是以運行良好的電站資產作抵押,還是資產證券化,這些都是可以嘗試的方式,我們可以借鑒國外金融產品發達國家對于基建項目等融資的模式。”
在現階段,因為政策等各種各樣的原因依靠銀行確實很難融到大規模的資金。不過已經登陸資本市場的光伏公司可以通過增發、資產證券化等方式來獲取大規模的資金,用來擴大其在國內的光伏電站市場。
但是沒有上市的光伏公司獲取融資的途徑就相對狹窄。
針對這一現狀,彭曉峰開辟了新的融資渠道,他在今年年初推出了以實物融資租賃為商業模式的互聯網創新金融服務品牌——“綠能寶”。
“綠能寶”作為專注于太陽能光伏發電全套解決方案的,通過構建投資人與光伏發電業主投融資的橋梁,為中國太陽能光伏發電企業尋找一條新的融資途徑,也為用戶尋找到一種創新的、風險可控的、較高收益的投資渠道。
而該產品一經推出就深受市場追捧。近日,推出“綠能寶”的公司SPI更是獲得了來自Yes Yield Investment Ltd.的新一輪5000萬美元私募融資。SPI董事長彭曉峰表示,此次獲得私募支持,可看出投資者看好企業打造成新一代國際化能源互聯網公司的前景,也顯示出其對SPI綠能寶未來的信任與期待。
隨著互聯網和光伏的結合越來越深,相信今后可能會有更多的“綠能寶”類似的融資方式出現,不過錢晶還是希望國家通過適度宏觀調整信貸投放方向,讓資本從傳統能源傾斜一些到清潔能源,“先進的光伏技術已經實現大規模商用,它具備了被資本青睞的條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