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目前,我國光伏逆變器企業不到100家,經常參與投標的企業不超過20家。與此同時,逆變器價格也從幾年前的2元/瓦跌至最低0.3元/瓦。”7月4日,陽光電源副總裁趙為在 “光伏并網逆變器技術創新論壇”間隙對《中國電力報》記者坦言,經歷十年發展,逆變器產品轉換效率及成本接近臨界點,行業內必須要有類似于汽車行業的共識,盡量不再降價,保證合理利潤。
在北京鑒衡認證中心主任秦海巖看來,逆變器不僅僅是功率的轉換裝置,隨著電站向智能化推進,它還可以發揮更大的價值。“以計算機為例,它的最核心部件就是CPU,而英特爾則引領著IT歷史往前走,整機廠變成了它的附屬。逆變器這個產品,在整個系統中處于一個什么位置,決定了它的發展方向和前景。”秦海巖說。
在逆變器市場趨穩的環境下,企業開始在產業鏈中尋找新的利潤增長點,產業模式隨之分化。
“高大上”產品賣“白菜價”
從2003年上海奉賢10千瓦并網光伏電站建設至今,光伏逆變器隨著光伏行業走過了十年歷程。這是一個不可或缺的核心部件,逆變器不僅可將直流電轉換為交流電,而且是電站發電量的決定因素之一,占電站總投資的5%~7%。
據秦海巖回憶,行業的整合開始于2011年,部分注重眼前利益的廠商一味壓低價格,產品質量卻難以保證,兩年前建成的電站事故頻發,難以為繼的企業逐漸 退出了市場。
根據OFweek行業研究中心最新報告,預計2014年全球光伏逆變器市場將突破4000萬千瓦,較2013年增長21%。
目前,光伏逆變器產品價格將進入平緩的下降期,預計到2014年底將下降至平均0.4元/瓦,2015年底將跌破0.4元/瓦,在價格繼續下滑的背后,預計2014年全球光伏逆變器收入增長7%。
“最近我跟陽光電源、華為、中國南車等幾大企業也經常在交流,大家都覺得我們這個行業的日子非常不好過,產品利潤都很薄,基本上處于虧本邊緣。本來是個有較高技術含量的‘高大上’產品,現在賣到了白菜價。”秦海巖在接受《中國電力報》記者采訪時表示,跟其他行業一樣,隨之而來的問題就是惡性競爭,低價傾銷,加上業內普遍的還款結算周期較長,導致整個行業都無利潤可賺。
而在趙為看來,目前國內光伏逆變器市場已經趨于平穩。陽光電源、特變電工、艾默生、南車時代電氣、科諾偉業占據了大功率機的主要市場份額;中功率機的代表品牌包括陽光電源、山億新能源、華為等;歐姆尼克、古瑞瓦特、山億新能源、陽光電源則分享了小功率機的主要市場。
5月21日,陽光電源發布大功率逆變器SG60KTL,據稱轉換效率超過99%。“即使效率還可提升,對發電量的提升也意義不大了。”華為能源研究部部長、能源首席科學家劉云峰說。
事實上,表面上的企業排名格局并不是真正造成市場趨穩的原因。劉云峰認為,雖然當前光伏逆變器和風能變流器市 場需求呈持續增長趨勢,但如果企業在技術創新、新產品開發和成本控制方面不能保持領先優勢,那么對于電站的持有者來說,擔心的已不是產品本身,而是企業的生存持續時間———因為逆變器的轉換效率、成本、毛利率等指標已經達到產業臨界點。在近期的一次招標會上,某企業就報出了0.27元/瓦的新低價格。
“大環境如此,整個行業就更沒有資金去投入技術研發。”秦海巖一語破的。
尋找新的利潤增長點
“創新是經常被提到的一個詞,但是說來說去,創新似乎變成一個虛的概念。
除了價格和規模,我國的光伏逆變器企業到底還有沒有別的出路?能不能通過創新的手段,真正創造價值?”論壇現場,秦海巖的一席話不緊不慢,卻是擲地有聲。
十年沉浮,在打破國外巨頭壟斷、持續降低成本、提高轉換效率并基本完成行業整合后,從2013年底至2014年中期,我國的逆變器企業開始縱向整合產業鏈。
為進一步擴大逆變器市場份額并創造新的利潤增長點,進軍EPC(電站承建)或開發運營光伏電站。
相關資料顯示,熱衷于EPC+產品模式的代表企業包括特變電工、南車、科諾偉業。而自去年至今,陽光電源這家逆變器龍頭老大已悄然布局超過200萬千瓦裝機容量的光伏電站。
“從去年開始,陽光電源也開始涉足EPC,2013年電站相關收入達到6.6億元,總計承包EPC工程20萬千瓦。”趙為告 訴《中國電力報》記者,電站開發業務是該企業在裝備制造投資中,地方政府給予其的一些資源。這樣做既可以促進逆變器、EPC業務在國內地區的業務拓展,還可以給我們帶來新的利潤增長點。
此外,近年來該行業跨界趨勢愈發明顯,不少原來從事UPS和通訊的企業,也開始進入這一領域,并且競爭力很強。
據了解,華為近幾年從通訊切入光伏逆變器領域后,一直在思考將該企業在數字信息技術領域的深厚積累引入光伏領域。在今年5月中國上海SNEC展會及6月德國慕尼黑Intersolar展會上,華為和全球多家電站投資運營商簽署了合作協議。2014年上半年,華為智能光伏電站解決方案累計獲得訂單超過200萬千瓦。
劉云峰指出,基于對光伏產業和電站運營的深入思考,華為推出了“硅進銅退”的產品設計理念。該方式可以使逆變器的體積和重量大大減小,并易于通過技術創新和大規模制造降低成本。同時,通過芯片和軟件的引入,每臺逆變器都變成了一個“大腦”,讓光伏電站智能化。
可以對每路組串的輸入進行智能檢測、智能故障處理,將數據上報到“云端”的管理中心實現智能運維,并接受電網的智能調度。
“逆變器屬技術密集型行業,而光伏電站更多是資本運作,此外,由于難以預測的限電,光伏電站的利潤不像逆變器那樣確定。”趙為坦言,轉型開發光伏電站的逆變器廠商也面臨著一系列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