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国产一级在线观看,国产成人综合久久精品亚洲,免费一级欧美大片在线观看

當前位置:新聞中心行業相關 → 正文

3D QLC有多強?1.33Tb容量背后的技術創新

責任編輯:xfuesx |來源:企業網D1Net  2019-06-19 10:59:26 原創文章 企業網D1Net

固態硬盤正逐步從高性能存儲走向全能存儲,QLC閃存的問世將使固態硬盤撼動到傳統機械硬盤市場。為了使QLC實用化,作為閃存世界締造者的東芝都做了哪些工作?

image001.png

去年東芝宣布了96層堆疊的BiCS4 3D QLC閃存,雖然它還沒有直接出現在固態硬盤當中,不過我們可以通過已經公開的資料了解到它背后的一些技術創新。

image003.jpg

BiCS4 QLC閃存有一些新的特性:Toggle 3.0接口(667/800 MT數據傳輸率)、高達每平方厘米8.5Gb的存儲密度。閃存工作電壓從1.8/3.3V降低至1.2/1.8V,低電壓將帶來更低的功耗,有利于高速固態硬盤控制溫度。

image005.jpg

 

閃存接口提速和挑戰:

東芝BiCS4閃存升級為Toggle 3.0接口,閃存接口數據傳輸率從BiCS3的533Mbps提升至800Mbps,可降低閃存傳輸延遲、增強固態硬盤性能。

為配合閃存接口提速,東芝使用了On Die Termination和ZQ Calibration兩項技術。早在2010年,東芝就完成了On Die termination的技術儲備,并在當年的FMS閃存峰會上發表。

image007.jpg

On Die Termination在閃存芯片中內置了一系列可智能控制的終端電阻,可消除通信線路中的信號反射。

image009.jpg

在閃存編程寫入時,ODT特性會自動開啟,增強信號完整性。

image011.jpg

而ZQ校準則是ODT技術的再次升級,它能夠對閃存內集成的終端電阻進行自動校正,保障各種溫度和電壓變化之下的信號完整性。

我們可以在東芝TR200 480GB(固件版本SBFA13.x)固態硬盤中見到提前應用了ODT技術的BiCS3 512Gb die閃存。

image013.jpg

image015.jpg

存儲密度提升和挑戰:

存儲密度是閃存技術先進性的一個重要體現,它是單個閃存die存儲容量與面積之比。QLC閃存每個存儲單元比TLC多存儲1比特數據,東芝BiCS4 96層堆疊3D QLC閃存的存儲密度達到每平方毫米8.5Gb,超過了128層堆疊技術下3D TLC所能達到的每平方毫米7.8Gb。

不過QLC也帶來了新的技術挑戰。閃存的讀取是通過在控制極施加不同的參考電壓來判斷存儲單元中的數據,為了在每個單元中存儲4比特數據,QLC擁有16種閾值電壓狀態。

image017.png

不同狀態之間的測量閾值相比TLC時變得更加緊湊和接近。

image019.jpg

而且閾值電壓并非一成不變,而是會因寫入干擾和讀取干擾效應產生飄移,使得QLC閃存當中的數據更加容易出錯。

東芝通過Soft Bit Read、Shift Read、Self adjusting Read、Async.IPR等技術加強閃存的讀取和糾錯能力,將3D QLC的耐用性目標設定為等同TLC早期的水平——1000次擦寫循環。可以說3D QLC是閃存制造技術的結晶,1.33Tb容量的背后凝結了大量的技術創新。

關鍵字:技術容量3D

原創文章 企業網D1Net

x 3D QLC有多強?1.33Tb容量背后的技術創新 掃一掃
分享本文到朋友圈
當前位置:新聞中心行業相關 → 正文

3D QLC有多強?1.33Tb容量背后的技術創新

責任編輯:xfuesx |來源:企業網D1Net  2019-06-19 10:59:26 原創文章 企業網D1Net

固態硬盤正逐步從高性能存儲走向全能存儲,QLC閃存的問世將使固態硬盤撼動到傳統機械硬盤市場。為了使QLC實用化,作為閃存世界締造者的東芝都做了哪些工作?

image001.png

去年東芝宣布了96層堆疊的BiCS4 3D QLC閃存,雖然它還沒有直接出現在固態硬盤當中,不過我們可以通過已經公開的資料了解到它背后的一些技術創新。

image003.jpg

BiCS4 QLC閃存有一些新的特性:Toggle 3.0接口(667/800 MT數據傳輸率)、高達每平方厘米8.5Gb的存儲密度。閃存工作電壓從1.8/3.3V降低至1.2/1.8V,低電壓將帶來更低的功耗,有利于高速固態硬盤控制溫度。

image005.jpg

 

閃存接口提速和挑戰:

東芝BiCS4閃存升級為Toggle 3.0接口,閃存接口數據傳輸率從BiCS3的533Mbps提升至800Mbps,可降低閃存傳輸延遲、增強固態硬盤性能。

為配合閃存接口提速,東芝使用了On Die Termination和ZQ Calibration兩項技術。早在2010年,東芝就完成了On Die termination的技術儲備,并在當年的FMS閃存峰會上發表。

image007.jpg

On Die Termination在閃存芯片中內置了一系列可智能控制的終端電阻,可消除通信線路中的信號反射。

image009.jpg

在閃存編程寫入時,ODT特性會自動開啟,增強信號完整性。

image011.jpg

而ZQ校準則是ODT技術的再次升級,它能夠對閃存內集成的終端電阻進行自動校正,保障各種溫度和電壓變化之下的信號完整性。

我們可以在東芝TR200 480GB(固件版本SBFA13.x)固態硬盤中見到提前應用了ODT技術的BiCS3 512Gb die閃存。

image013.jpg

image015.jpg

存儲密度提升和挑戰:

存儲密度是閃存技術先進性的一個重要體現,它是單個閃存die存儲容量與面積之比。QLC閃存每個存儲單元比TLC多存儲1比特數據,東芝BiCS4 96層堆疊3D QLC閃存的存儲密度達到每平方毫米8.5Gb,超過了128層堆疊技術下3D TLC所能達到的每平方毫米7.8Gb。

不過QLC也帶來了新的技術挑戰。閃存的讀取是通過在控制極施加不同的參考電壓來判斷存儲單元中的數據,為了在每個單元中存儲4比特數據,QLC擁有16種閾值電壓狀態。

image017.png

不同狀態之間的測量閾值相比TLC時變得更加緊湊和接近。

image019.jpg

而且閾值電壓并非一成不變,而是會因寫入干擾和讀取干擾效應產生飄移,使得QLC閃存當中的數據更加容易出錯。

東芝通過Soft Bit Read、Shift Read、Self adjusting Read、Async.IPR等技術加強閃存的讀取和糾錯能力,將3D QLC的耐用性目標設定為等同TLC早期的水平——1000次擦寫循環。可以說3D QLC是閃存制造技術的結晶,1.33Tb容量的背后凝結了大量的技術創新。

關鍵字:技術容量3D

原創文章 企業網D1Net

電子周刊
回到頂部

關于我們聯系我們版權聲明隱私條款廣告服務友情鏈接投稿中心招賢納士

企業網版權所有 ©2010-2024 京ICP備09108050號-6 京公網安備 11010502049343號

^
  • <menuitem id="jw4sk"></menuitem>

    1. <form id="jw4sk"><tbody id="jw4sk"><dfn id="jw4sk"></dfn></tbody></form>
      主站蜘蛛池模板: 板桥市| 汕尾市| 郓城县| 贵溪市| 综艺| 尚志市| 黎城县| 库尔勒市| 翼城县| 高邑县| 滨州市| 宕昌县| 宁陵县| 德阳市| 孝义市| 茌平县| 丰都县| 新巴尔虎左旗| 航空| 泽州县| 定襄县| 宝坻区| 绥棱县| 定远县| 隆尧县| 奎屯市| 青河县| 裕民县| 伊川县| 新昌县| 东乌珠穆沁旗| 利津县| 诸城市| 尚志市| 望城县| 广河县| 松溪县| 高唐县| 射洪县| 咸阳市| 盐边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