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走向“數字化”已成為中國經濟發展的明顯趨勢。以“數字化轉型”為主線,走向創新發展,這為 “數字中國”實現經濟新舊動能轉換,為產業革新提供動力,為前沿科技的發展與應用打造強載體起到積極作用。透過震驚世界的數據,可以切身感受中國數字化生態發展的強大氣場。
中國發明紙幣卻拋棄現金,數字支付市場是美國約50倍
作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中國的電子商務讓其他國家相形見絀。從就餐、醫療付費、水電費、超市購物、按摩、電影票到出行購票,中國的無現金支付似乎沒有太多限制。
據官方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16年,中國有大約7.31億網民,其中95%的人會通過手機上網。得益于中國網民數量且較為年輕,能熟練使用數字產品,促進了移動生態系統的發展。
中國數字支付市場的規模已經擴展到美國的約50倍。
移動支付在中國互聯網用戶群體中的滲透率迅速增長,從2013年的25%提升到2016年的68%,與個人消費相關的移動支付交易額高達7900億美元,相當于美國的11倍。英國媒體稱,中國是最先使用硬幣的國家之一,幾個世紀后發明了紙幣,下一步行動可能是徹底拋棄硬幣和紙幣。
從信息公開到數據開放,中國政府數據潛在價值達10-15萬億元
在我國不斷擴張的數字化生態中,政府擁有大體量的數據以及對數據開放的積極態度,成為我國在數字經濟時代下的獨特優勢和核心競爭力。據相關數據推算,我國政府部門數據開放的潛在價值可達10 -15萬億元。
細思國家大數據戰略,可以發現政府正在下決心激活每一個省市政府、每一個廳局辦的數據資源。九次方大數據創始人王叁壽提出,中國大數據應用市場現階段依然以政府大數據應用為主。
政府作為大數據建設和應用的主導力量,能基于掌握的高價值數據最大限度調配社會資源,主導大量投資建設以及與企業攜手合作,為公用設施、醫療、教育等重要的數字化領域提供了基礎,推動了互聯網(5G)的普及和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新興科技的發展,發揮大數據潛在的戰略價值,在推進數字中國建設進程中發揮著重要作用。
從深海到太空,智能制造產業產值達到15000億元
制造業是實體經濟振興的主戰場,是工業經濟發展的動力源泉。2017年,隨著研發投入持續快速增長,我國先進制造業產業結構正向全球價值鏈高端攀升,已打造了航天、超算、新能源等多張“中國名片”,正逐漸成為拉動工業經濟增長的重要動力。
從深海到太空,從數據中就能嗅到制造業蓬勃發展的芳香。我國研制的世界上最大的海上鉆井平臺——“藍鯨1號”完成了我國第一次海底可燃冰的開采,鉆井深度超過15000米;五年來,中國高鐵的運營里程超過2.2萬公里,占全球高鐵的65%,實現了從“跟跑者”到“領跑者”的轉變;特高壓輸電技術在空中架起能源走廊,五年完成線路長度超過1.94萬公里,讓全球能源互聯互通成為可能;衛星應用產業年產值已超過2000億元,在衛星導航、載人航天、深空探測、對地觀測等領域的國際合作取得了較大進展。
據悉,2017年,我國智能制造產業產值達到15000億元。從2011年開始,過去5年年均增長率都超過了20%,目前仍處于高速發展階段,預計到2020年產值達到30000億元。
數字化孕育科技創投新生態,中國“獨角獸”占全球三分之一
當今的中國,是全球創業活躍度最高的國家之一,也是繼美國之后的全球第二大創業投資集中地。2014年至2016年,中國的風險資本投資規模達770億美元,主要集中在互聯網金融、虛擬現實(VR)、大數據和人工智能(AI)等尖端數字技術領域。
得益于此,在代表未來發展潛力的“獨角獸”企業數量上,中國達到89家,獨占全球三分之一,占全球獨角獸公司總估值的43%。在金融科技領域,全球每23家非上市“獨角獸”中就有9家是中國企業,占全球金融科技企業總估值的70%以上。
而今年,最亮眼的莫過于大數據創業領域最具潛力的“獨角獸”——九次方大數據,持續被國內資本市場看好,并完成了C輪融資,市場估值達到60億元。據悉,其始終拒絕外來資本,堅持只融人民幣,完全吸收國內資本成長。九次方大數據表示,數據是一項有價值的國家資本,大數據代表了當下以及未來國家發展的軟實力,數據安全第一。
中國數字經濟紅利涌現,規模超20萬億元躍居全球第二
以大數據為代表的數字經濟對舊有世界的巨大影響,引發一場席卷整個世界的大變革,同時開啟一個構筑轉型發展新格局、重塑未來發展新動力的時代。《金融時報》網站直接評論稱:中國的數字經濟已是“全球先驅”。
超過30%,這是數字經濟在中國GDP結構中所占的比重;經濟規模超20萬億元,使得中國躍居全球第二。以數據為關鍵要素的數字經濟,可以推動大數據產業持續穩健發展,實現創新突破,持續釋放數字紅利,也推動著“數字中國”建設進入了快車道。
數字經濟時代下,三大數字紅利涌現:數字經濟通過連接企業,提高生產效率,拉動最終消費,擴大貿易范圍,實現經濟增長紅利;數字經濟通過連接民眾,促進創業和個體經營,創造了大量直接和間接的工作機會;數字經濟通過連接政府,激發政府服務紅利,提供更優質的公共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