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政協委員、國家基礎地理信息中心原總工程師李莉在接受《中國電子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國家基礎數據在共建、整合與利用以及清理已積累數據中存在不一致和不協調等問題。而促進多種信息的交流、融合與應用,不但能滿足政府各部門履行職能的需求,更能適應國家基礎信息的整合集成,挖掘信息資源的價值,提高國家決策和應急處理能力,以適應國家現代化總進程的要求。
基礎數據難以集成利用
各類數據在利用中出現數據間相互割裂,難以集成利用等問題。
李莉認為,以“十二金”工程為代表的電子政務建設取得了顯著的成績和巨大的社會經濟效益。“國家空間基礎設施建設”、“電子政務”、“電子商務”、“數字中國”、“數字城市”、“科學數據共享”及“公共信息平臺建設”等國家大型工程項目的實施與建設,積累了大量基礎數據,為我國信息化的建設與發展奠定了基礎。
在國家信息化建設的進程中,采集了人口、土地、自然資源、社會經濟和公共安全政務信息。但由于當時缺少國家層面、全局性的總體設計與協調,更缺少可執行的標準,數據的采集與組織受限于特定目的和客觀條件,往往各自為戰、相互協調與溝通不充分,以致所形成的各類數據間存在參照不一致、不規范、不協調等缺陷和不足。在后續利用中出現數據間相互割裂,難以集成利用等問題。“在災害應急救助工作中,急待充實的數據和信息作決策,而無序堆積的數據卻難以派上用場。此類問題,還會阻礙國家公共安全體系、社會信用體系、社會保險和公平教育等體系的建設。”李莉舉例道。
國家部門應做領頭羊
應明確各部委的職能與分工,遵循權威機構負責提供和維護權威數據。
記者了解到,目前大數據在地方政策層面受到高度重視。例如,發展大數據產業已上升為貴州全省戰略,根據規劃,到2020年,大數據帶動貴州相關產業規模將達到4500億元。廣東已專門成立了省大數據管理局。重慶發布的政策配套文件提出,到2017年形成500億元大數據產業規模,建成國內重要的大數據產業基地。陜西、湖北等地提出建設大數據產業基地的計劃。北京市政府啟動了制定全市大數據發展戰略規劃,并強調要創造數據資產的社會價值和商業價值。目前上海、重慶、廣東等地政府已啟動大數據戰略。而且上海已在地理位置、道路交通、公共服務、經濟統計、資格資質、行政管理等領域開發了數據產品和應用。
不過,在李莉看來,各部委例如工信部等在大數據領域有豐富的數據資源和強大的基礎,應該在數據共建、集成與利用方面發揮更大的作用。“我國應該在中央網絡安全和信息化領導小組的統領下,遵照相關法律、法規和標準,明確各部委的職能與分工,遵循權威機構負責提供和維護權威數據,不能缺位,也不要越位。倡導相互尊重、相互協商、共建共享。”李莉表示。
另外,她還建議,應該開展對各部門現有數據的清理和整合。橫向上各職能部門數據的相關與集成,縱向上省、市、縣、鄉各級數據的相關與集成,發現和解決存在的問題。促進現有各類數據的有序、有效集成,盤活這些數據和信息,使其能全面、客觀、及時地反映國家的總體狀況和動態變化趨勢,為政府提供決策依據,提高應急處置能力,為國家信息化建設夯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