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不孤,必有鄰”。呂良維清楚地記得,這句話出自《論語·里仁》。他曾經是習酒子弟校的一位語文教師,如今是習酒最杰出的經銷商之一。
借助與習酒的關聯,呂良維30年間由士入商。在洞察人與人、人與時代之間關系的同時,塑造了屬于自己的杯酒人生和經商之道。
杯中窺人
呂良維是土生土長的習水人,他與酒的關系,在沒有踏入商界之前就開始了。而習酒正是解讀他的一個切口。
帶著士人氣質的他,從教師到秘書,再從秘書到銷售員,一步步成為習酒分公司經理,再到習酒經銷商。在他看來,這一系列角色轉變強化了他的家國情懷、形成了市場意識和拓寬了視野。
時間回到八十年代末。那時,中國已經改革開放了十年,但對廣大的內陸省份而言,改革開放好比《四世同堂》的結尾:槐樹葉兒拂拂地在搖曳,起風了。但還沒看見雨。
由于貴州的地理位置,在當時的情況下,人員流動很小,更別說習水了。那個時代,大多數習水人都是守著一畝三分地,守著貧困艱辛地度過一生。而習酒,給予了呂良維一個平臺。在九十年代初,呂良維先后擔任了習酒華北地區營銷員和中南地區負責人,這讓他第一次認真地看了看這個世界,這段經歷對他的人生起到了關鍵的作用。
1999年,面對人生職業選擇的十字路口,呂良維選擇了走進市場。他說這與習酒的感情無關,“習水與我是一方水土養一方人的關系,而習酒與我是血濃于水的關系。”呂良維說。他走進市場是與時代、與選擇有關,“離開習酒是因為我認為還有另外一條道路更適合自己”。
當時他有兩個想法,一是開一家酒水批發部,憑他當銷售員時積累的經驗,站穩腳跟并賺到些錢應該不成問題;另一個想法就是開公司,不過投入的成本很大,風險自然也要大很多。想起鄧小平的南巡講話,呂良維決定注冊一家正規的公司,“以正規公司來運作酒水,起點高一點,爭取以最快的速度發展。”
“思想更解放一點,膽子更大一點,步更快一點。”這著名的“三點思想”改變很多人,呂良維是其中之一。為鼓勵和鞭策自己,他以“三點貿易”為名,注冊了一家公司,開始新的“征途”。
半個商人
現在我們去飯館吃飯,桌子上貼著外賣的二維碼,墻壁上貼著酒水的海報,就差天花板上沒有廣告宣傳了。但是在十幾年前,這些地方干凈得猶如清水掛面似的,絕大多數商家還并沒有這樣的商業意識。
而呂良維除外。
呂良維十分擅長做最終端,并且與普通經銷商有所不同:他認為終端銷售的步驟不僅僅在于進店,而在于進店之后,利用終端達到銷售的目的和提升品牌的目的。
在三點公司深度合作的酒店,都可以看到以下情境:餐桌上都有該代理產品的包裝盒;餐廳里擺放了醒目的易拉寶,展示的內容是該公司代理的產品;墻上還有該公司張貼的各種促銷活動的POP廣告。并時常在終端消費現場開展主題推廣活動……
通過一些在終端的運作,呂良維代理的酒水往往能在核心酒店獲得驕人戰績。正是憑借這一點,“三點貿易”,一步一個腳印地做成了貴州地區叫得響的酒水經銷商,令同行刮目相看。
對呂良維而言,這只是他商業生涯的初級階段。2005年,他決定和習酒合作。這次合作是他的商業歷程中一次標志性事件。
從那以后,他覺得自己只能算半個商人了,還有半個是一份事業。“作為一個經銷商,生意的方法有很多種,但事業的方式只有一種”。這一種,就是價值觀的切合以及文化的認同。
那時,呂良維已經實現個人財務自由,他想做一份事業。在他看來,經銷商要做一份事業而不是一門生意,除了考慮合作方的品牌影響力之外,還要從兩個方面考慮。
第一個方面是合作方的產品質量。呂良維在習酒工作多年,對習酒的品質最了解不過。習酒的主要原材料是本地的紅纓子高粱,其中支鏈淀粉含量遠遠高于普通高粱,占總淀粉的88%以上,滿足了醬香型酒生產周期長,九次蒸煮、八次發酵逐步糊化的需要,也讓釀造出來的基酒更加香醇。并且習酒堅守傳統釀造工藝,嚴格按照節氣,端午踩曲,重陽投料,一年一個生產周期,所有的操作都是純手工。看似粗笨簡單,卻能釀造出品質上乘的美酒。
第二個方面是合作方的企業文化。習酒的文化內核是君品文化,崇道、務本、敬商、愛人是的核心價值觀。這些當年呂良維在習水工作時就尤為欣賞。
他如數家珍地說到,“所謂‘崇道’,是指順應天地,道法自然。所謂‘務本’,是指習酒人不功利、不浮躁、不冒進、不跟風。至于‘敬商’,習酒尊重經銷商,尊重他的合作伙伴。曾經最艱難的時候也沒有放棄經銷商。我們不僅僅是經銷商,更是合作伙伴。”
而關于“愛人”,呂良維更是有最本真的體驗。“我在習酒做老師的時候,習酒人就非常熱衷于初等教育的公益,很多員工自發捐助困難家庭的同學。”一路走來,呂良維見證了習酒從創辦學校到創辦“習酒·我的大學”公益品牌。在呂良維看來,這是習酒愛人文化最真實的體現:有責任心,沒有功利心。
721工程與C2B解決方案
呂良維對習酒崇道悟本,敬商愛人理念的認同感奠定了他721的基礎。在商業鏈條中,消費者也許處于弱勢,但永遠是決定一個品牌成敗的決定性因素。把這條展開來談:不認真做好消費者服務的商業模式永遠沒有未來。
所謂721工程是指:70%的工作精力分配到消費者身上;20%的精力組織廣泛商業資源,共同推向消費者。也就是說,三點貿易用90%的精力直接或者間接地指向C端,指向消費者。還有10%的精力,用來研究大的經濟發展,大的商業渠道組織,以及大的行業趨勢。
721工程為三點貿易帶來了沉甸甸的商業果實,那就是“一心三化”——以消費者為中心,渠道建設扁平化,市場建設標準化,客戶服務個性化。
2003年,呂良維發現總代理商們所依賴的二級分銷商的需求已經變化,便果斷進行渠道扁平化改革,進行資源重新分配。其結果不僅沒有減少銷量,反而加大了對終端的控制力度,成功地擴大了利潤空間。
關于市場建設標準化,是指三點貿易通過常年自身實踐現在已經形成一系列標準,比如有效終端的選擇標準、終端的管理標準、客戶模式與管理等等,特別是三點貿易著名的5到位,產品到位-陳列到位-品牌與推廣信息到位-推廣到位-客情到位,這是不能混亂秩序的鐵標準,這些標準都可直接用于客戶操作。
而客戶服務個性化。則更加帶有時代的印記,呂良維選擇了C2B解決方案——針對不同的客戶,依據其個性,個性化設計客戶銷售的通道和技法,形成定制化的C端銷售方案。
呂良維僅在傳統渠道的客戶有二千多家,每一個客戶在三點貿易的數據庫里都有三十幾個數據,比如說是否有展列柜、能放多少酒、是否有外墻、是否有廚窗、主要銷售現象及營銷組織、每月各種酒的銷售情況等。
有了這些數據做支撐,三點貿易就有能力做C2B定制化服務——根據客戶不同的指標,分析他的銷售形象和購買對象,甚至分析他最擅長的銷售手段,再綜合三點貿易的服務能力,確定以什么方式給客戶配置什么樣的服務資源,針對商家,確定不同的服務策略,所有的目的只有一個,讓客戶如何把酒賣出去。
自媒體的誕生和興起,讓普通個體獲得了前所未有的話語權。呂良維深刻意識到了這一變化背后的意義,“所以我聯合我的客戶,利用自媒體進行宣傳,我們做一些活動內容和宣傳內容,然后以客戶的名義去推送,這取得了不錯的效果。這也是我C2B定制化服務的一種宣傳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