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到移動醫療,如今的移動互聯網創業者和資本方眼睛都會一亮。沒錯,醫改、看病難、O2O,任何一個熱詞都可以是移動醫療火爆的理由。
在雨后春筍般的各類移動醫療公司中,主打“精問診”這一細分領域的“專家號”如一匹黑馬,越來越受到關注。短短幾個月時間,已獲得數百名國內頂級專家的認可和入駐,并因直擊“看病難”這一痛點而深受用戶喜愛。
最近,記者走近這一國內首個頂級專家精選平臺,與創始人、CEO謝德勇進行深聊,聽到了這位早在1997年就開始在互聯網領域打拼的老兵的移動醫療新夢想。
初心:讓國人看病更方便
謝德勇屬于國內較早進入互聯網領域的一批先行者。他1994年畢業于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專業。曾經參與組建了多個媒體平臺,在ZDNet(現CNET)、賽迪網等知名網站任職,后又擔任《中國新聞周刊》雜志社副總經理。
在新的創業征途中,他為何選擇了移動醫療這個領域呢?謝德勇告訴我們,創辦“專家號”的出發點其實很簡單,是源自于一個長期困擾他個人的問題:父母年齡大了,身體不太好,但想找個好點的醫生看病,過程往往非常辛苦和麻煩。線下醫院人滿為患,好點的專家根本排不上號。而通過線上平臺去找,又發現目前的移動醫療項目雜亂無章,醫生良莠不齊,很多平臺只是打著知名醫生的幌子招攬用戶,但根本提供不了真實的服務。
他深知,類似這樣的“看病難”問題,絕不是個案。有沒有可能創辦一個可靠的平臺,讓頂級專家入駐,讓有需求的患者很輕易的聯系上需要找的專家?
對移動互聯網有著敏銳嗅覺的謝德勇,認準了創業方向,他并沒有拘泥于太復雜的規則和行業限制,而是直接從用戶的需求和真實困難出發去考慮。他堅信,只要真正能解決用戶的普遍痛點,提供真實可靠的服務,就一定會有巨大價值。
移動醫療誰占鰲頭?還沒發現
根據易觀智庫《中國移動醫療市場專題研究報告》,2014年,中國移動醫療市場規模已達到30億元,預計2017年行業市場規模將超過200億元。中國醫藥物資協會統計則顯示,截至2014年,我國共有2000多款移動醫療APP上線。
盡管移動醫療項目一夜之間大量涌現,一些平臺服務的雷同也讓這一領域很快呈現一片紅海,但在謝德勇看來,目前,用戶對移動醫療工具的使用還非常有限,移動醫療行業仍然處在一個非常初級的發展階段。無論是國內進入較早的公司,還是國外發展較久的公司,都還難以稱之為行業霸主。移動醫療發展初期,只有那些定位精準,服務到位,真正解決用戶痛點的平臺,從可能真正獲勝。
而從“專家號”的最初定位和目前的發展勢頭看,已經有了一個清晰的方向,也得以走上一條穩健而高速的發展道路。沿著既定的目標和戰略,“專家號”正開拓出一片高端移動醫療的藍海。
在采訪中記者發現,謝德勇的信心和底氣還在于,定位于高端“精問診”的“專家號”平臺,還能發揮出一定社會價值。此類高端移動醫療平臺將為醫生的多點執業提供新的平臺基礎,也給了頂級專家更多想象空間,對于國內醫改提供了更大的推動作用。從長期看,對醫療行業改革發揮的積極作用,也有利于自身的健康持續發展。
移動醫療必答題:專家怎么找?商業模式是什么?
很多創業者在選擇創業方向時,都考慮過移動醫療,但一些人在面對這個領域的幾個必答題時,卻無法給出讓自己滿意的答案,而只好退縮。專家如何拓展,商業模式是什么,如何規避政策風險,面對這些必答題,謝德勇的答案又是什么呢?
專家拓展是很多人對移動醫療打退堂鼓的首要問題。“專家平時看病已經夠忙的了,怎么還會有時間來線上給人看病呢?”“專家號那么難掛,專家怎么可能還會在線上給人加號呢?”謝德勇創辦“專家號”初期,曾多次聽到過這些質疑。
但經過深入知名專家群體了解后,他發現,面對移動醫療,處在醫改環境下的醫生們大多對新事物并不排斥。不僅如此,一些較為敏感的知名醫生還非常積極主動,對他們而言,移動醫療是醫療產業發展的必然,而他們要做的,是要找到自己真正心儀的平臺來入駐,讓自己的專業能力發揮出更大價值。而“專家號”平臺的高端定位無疑非常有吸引力。
談到商業模式,謝德勇坦言,目前在移動醫療領域,并沒有出現特別成熟的商業模式,畢竟移動醫療還處于一個新興業態。但大家依然很看好,就是因為它存在著無限的想象空間。只要方向正確,團隊過硬,就有很大的發展機會。現有的廣告費、中介費、增值服務等,都是“專家號”也可以考慮的方式。
謝德勇認為,整個醫療還處于早期階段,從業者所要做的就是不停的摸索和探尋,找到最有利于用戶的方式。當行業發展到一定階段,社會意識、人的使用習慣和觀念發生了變化,時點就出現了,相關規范會出來,整個行業也會進入爆發式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