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正在創建上海首個‘健康云’,就是基于健康檔案的遠程醫療、遠程監護的‘云服務’平臺,拓展云計算產業。”在上海市市北高新技術服務業園區,丁明年侃侃而談。他是這個園區變遷的見證者、上海市北高新(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
清風徐來,靜謐的莫奈湖微漾秋波。誰能想象,十幾年前這里還是一個煙囪林立、濃煙滾滾的老工業區;而今,一個集聚上千家高端服務型企業的高新技術總部經濟園、“上海市云計算產業基地”已脫胎新生。
坐看“云”起
云計算,因為孕育著千億級產業規模,成了當下最受青睞的前沿產業。當上海“云海計劃”甫一公布,“上海市云計算產業基地”便落戶上海市北高新園區。
11月,微軟(中國)與園區牽手,聯合打造國內首個 “云計算應用孵化中心”。而此前,園區下屬的上海數據港投資有限公司已自主研發出新一代綠色集裝箱式云計算數據中心“云積木”,引得上海超級計算中心、世界第二大獨立軟件公司“甲骨文”、全球IT巨頭戴爾等紛紛前來,在園區建立云計算聯合實驗室、基于云計算技術的容災備份中心,以及金融衍生品計算服務中心等。 (下轉第3版)
(上接第1版)微軟表示,將對誕生在市北園區的“云積木”進行測試和認證,并將在微軟云計算服務的解決方案中集成采用,向全球客戶推廣。這意味著在不久的將來,園區自主創新的第一批云計算產品將跟隨全球云計算巨頭的腳步走向世界。
一個曾經傳統老舊的工業園,何來如此大的吸引力?以創新推轉型,以品牌促發展,以服務求增值。“因地制宜,高端引領,整合資源,后來居上。”上海市北高新(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周群說,當別人還在為轉型會損失產值而猶豫時,上海市北園區早已瞄準云計算等高端產業大步前行。
如今,國內首個提供云計算基礎設施服務的商業公共平臺在園區建設得如火如荼,正在為40家互聯網上市企業打造 “數據總部”,一批國際國內領先的云計算應用企業,包括中國的互聯網公司騰訊、亞洲電子商務公司阿里巴巴、國內知名的電子支付平臺付費通以及衛生部命名的居民健康檔案管理平臺示范工程等企業、機構和項目,已紛紛“追云”而來,深耕于園區。
困則思變
花香蝶自來。新加坡中華總商會來了,日本靜岡縣商團來了,韓國釜山商團甚至在10月的一周之內兩度前來園區參觀學習、尋覓商機。
這個傳統工業園區的涅?歷程中,究竟有什么經可取?
困則思變,在談到上海市北高新園區的轉型之路時,丁明年感慨道。這一園區所在的閘北區,歷史上是傳統工業相對集中的地區,產業結構偏重、偏黑。1992年始建時,定位為工業園的市北園區即承載著上海污染企業“三廢轉移”的功能。由于園區合金工廠較多,工人常常“白衣上班灰衣下班”。隨著商務成本提高,市北園區淘汰傳統高能耗、低附加值產業,升級換代勢成必然。
2003年,市北園區在上海率先提出向“2.5產業”轉型。當時,物聯網概念尚未推出,連無線WIFI服務也只是剛剛在國內起步。2.5產業,即生產性服務業,既為生產性企業提供貿易、結算、咨詢等管理服務,又兼備研發中心、核心技術產品的生產中心職能。
一大批如科勒投資、環達電腦、晶澳太陽能、研華慧勝等高效率、專業化、精準化的服務型企業紛紛加入,園區企業結構向信息技術、總部型企業、服務外包、現代物流類企業等方向發展和集聚,形成了“集聚扎堆并引以為榮”的良性化產業集群,生產性服務業領域企業比重超過70%,成為上海產業轉型的代表和縮影。
2008年起,園區不僅正式摘掉了傳統“工業園區”的帽子,并先后被批準為國家級上海張江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的重要組成部分、上海市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首個國家高技術產業基地和首批上海市生產性服務業功能區,“調結構、轉方式”進入收獲階段。
最近兩年,市北高新園區的生產性服務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一直保持年均30%以上的增長勢頭,園區已成為區域經濟的主要增長極。
2010年前三季度,園區累計完成稅收17.82億元,同比上升30.4%。其中,新引進生產性服務業企業183家,預計全年園區內生產性服務業比重將超過80%。
量體裁衣
“拼政策的結果是同質化,拼服務的結果才能差異化,轉型必須考慮自身原有產業條件。”在談到轉型之路時,丁明年表示。
老工業搬遷后,市北園區內遺留了豐富的電力設施和大批空置的廠房,這些配套齊全的電力設備、光纖設施就成了“香餑餑”,很多高科技企業慕名前來。
“園區內留下了7個變電站和很多電力接入設備,正好可以將老工房用于數據存儲,為企業提供數據存儲外包服務。”丁明年表示。堪稱上海密度最高的服務器集群于是被安置在這片改造一新的園區內,向全國用戶提供數據服務。
上海建立金融中心和航運中心將產生密集的資金流和信息,擁有強大的數據中心集群是必要條件,大型數據中心的建設成為園區獨具優勢的專業服務。信息技術高新企業相繼將總部設在園區內,帶動了中小型技術創新、創意企業跟進服務。
優越的地理位置,豐富的人力資源,為園區建設職業培訓中心提供了條件;大公信用測評、仲立國際貿易等眾多現代高端金融服務類的企業也相繼入園,從生產線到產業鏈的轉型就此基本完成。
市北模式并不是“只讀”的。2010年8月,市北將自己發展的模式復制移植到江蘇省南通市,建立上海市北高新(南通)科技城,異地發展、借船出海,推動長三角一體化發展。
中國浦東干部學院副院長王金定認為,市北高新園區集聚研發設計類和總部經濟十分符合上海推進高新技術產業化和發展現代服務業的內涵,園區的發展成果是上海產業結構升級轉型的典型。 (據新華社上海12月9日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