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央企主動拋“繡球”還是民企“傍”央企?
在《國務院關于鼓勵和引導民間投資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下稱“新36條”)下發以來的這段時間里,外界關于壟斷行業打破“玻璃門”的呼聲不斷。但很多民企擔心老大哥不帶小兄弟玩。
工業和信息化部總工程師朱宏任給出了好消息。
朱宏任在接受《第一財經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最近已經有一些壟斷行業的大企業邀請民資以多種形式進入。“以電信為例,在其中的增值電信領域幾乎以大量的民企為主,工信部也在考慮如何將整個電信領域對中小企業開放。”
在“新36條”公布四個多月后,一直為業內所擔憂的執行不力困局似有突圍之勢,各地也在積極推出細則。
廣東已經出臺《中共廣東省委廣東省人民政府關于促進民營經濟發展上水平的意見》(下稱《意見》)。
根據《意見》,廣東提出兩個“45%”,即到2012年,民營經濟增加值占全省生產總值的比重達到45%,對全省生產總值增長的貢獻率超過45%;遴選并重點扶持100家民營企業及500家高成長性民營企業。同時,力爭培育15家以上年銷售額超百億元、4家以上年銷售額超500億元的民營企業,其中1~2家進入世界五百強。
在廣東如此急迫培育“龍頭股”的背后,是多年來民營經濟高數量、低層次發展的尷尬現實。
廣東省社會科學院企業管理與決策科學研究所所長林平凡對記者表示,廣東典型的外向型經濟使得外資一直占據龍頭地位,民企不過是外資的配套,相比江浙一帶在競爭性市場中成長起來的民營企業,廣東的民企過早地陷入產業鏈低端環節,難以形成龍頭。
做大做強,這是民企的愿望,但也不乏憂慮。
《意見》圈出的鼓勵民間資本進入的行業包括戰略性新興產業、國防科技工業建設等。
對此,一位民企老板告訴記者,盡管中央和地方的文件中均提出鼓勵民間資本進入如電信、國防科工等壟斷行業,但事實上,真正實施起來非常困難,在很多步驟和細節中都會卡住民企,等于說,大門打開了一半,小門基本還是關著的。
朱宏任表示,隨著市場體制的逐步完善,開放范圍拓寬,民間資本進入壟斷行業的問題會逐步解決,最近已經有些壟斷行業的大企業邀請民資以多種形式進入。
民資“開閘放水”,鐵老大也成為了突破口。
國家發改委近日明確,有關“探索建立鐵路產業投資基金”的文件目前已有較好基礎,正在抓緊修改和完善,力爭盡快出臺。
事實上,一些央企本身的態度也頗為積極。
就在“新36條”頒布后不久,中國石油董事長蔣潔敏就表示,如果用一個字來概括中石油與民營企業的合作前景,那就是“能”;如果用三個字來概括,那就是“肯定能”。
民企500強凈利總和不敵央企兩巨頭,近期發布的類似“少數派報告”讓中小企業成為了關注焦點。一份份政策“大紅包”也紛至沓來。
在6家民營企業創紀錄地入圍國家石油戰略儲備體系之后,國家石油商業儲備體系也有望在近期向民企敞開大門。此外,目前工信部正牽頭會同國家統計局等部門制定新的中小企業劃型標準,據此制定一些更細分的、針對性更強的扶持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