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本看好,5G廠商紛紛入局
全球廠商入局5G市場。華爾街著名投行Jefferies預估,中國三大運營商將于 2019年啟動5G基礎建設,預計7年內總支出金額達1800億美元,是2013~2020年期間的4G投資金額(1170億美元)的1.54倍;與此同時,到2022年中國內地將有 5.883億5G用戶,占當年全國手機總用戶數的39.9%。在這樣規模的市場機遇之下,每一次通信技術升級迭代,也都意味著行業洗牌的可能。
基于樂觀的預期,圍繞5G的產業創新早已展開。芯片廠、運營商、設備商競合博弈不斷,已默默過招數個回合;終端設備廠商躍躍欲試,更多5G手機終端即將問世;各類下游應用商翹首以待,籌謀5G時代新的行業增長點。
資本也早已在一二級市場加碼5G創新。A股市場5G概念股股價走高。上證報記者根據Choice的數據梳理發現,今年2月份以來的約3個月內,5G概念指數漲幅超過 50%;近3個月來,合計有26家5G概念股企業獲得了55次機構調研,上市公司的合計接待機構調研數量達到519家/次。一級市場中多家5G相關的公司,也受到資本青睞,包括小基站、光芯片、邊緣計算概念等在內的公司也獲得了融資。
小基站紅利
萬億級的通信基建市場,通信設備往往先行。長江證券分析,5G投入中,無線接入網(RAN)至少占總投入的50%-70%,是5G投資的重頭戲,而無線接入網由大量的基站組成。
雖然關于5G時代中國宏基站建設數量的預測數據存有差異,但目前普遍來看,多在500萬臺個以上。長江證券預測,2020-2025年中國建設規模在400萬站左右 (2018年底中國基站數為372萬站),按照中國基站占全球基站數一半來計算,全球 5G基站建設量在800萬左右。
華泰證券的分析更為樂觀,按照中國5G網絡的建設周期為6年(2019年預商用,2020年正式商用,建設周期為2020~2025年),5G基站按照基站中性假設的數量進行預測,很可能達到506.4萬個。
長期以來,宏基站設備技術壁壘高,以華為、中興、諾基亞、愛立信為代表的四大公司行業地位穩固。但隨著4G到5G的頻率變化,小基站迎來了發展的紅利。
小基站(Small Cell)在3G時代開始商用,主要是為了在流量密集區域進行補網。從4G到5G,使用的通信頻段大幅提升,從1755-2655MHz提升到了24.25G-43.5GHz。一般來說,載頻越高,其傳播距離越近。4G時代,尚且能通過宏基站實現大規模組網覆蓋,但在5G時代,成本則基本難以承擔。
根據相關研究,當前4G基站的典型覆蓋半徑約為1-3公里,實際城市中一般為 500米,城市中心區域約是200-300米,密度特別高的地區甚至達到了100米級別。理論上,5G基站的典型覆蓋半徑約為100-300米,要達到優質用戶體驗,密度或會更高。可以預見的是,全球范圍內幾乎很難有運營商可以承擔如此高昂的成本。
考慮到當前室內場景是最需要容量的場景,4G時代通過宏基站實現大范圍覆蓋的組網模式在5G時代基本沒有可能沿用。有數據顯示,在4G時代,70%-80%的移動流量來自于室內;同時運營商80%的用戶投訴來自于室內信號質量差。
小基站在設計之初所具備的特點——幾十米覆蓋間距、區域內密集部署,契合了 5G時代下高頻通信的覆蓋與功耗要求。有數據認為,5G時代,宏基站與小基站的配比可能達到8:1,若按國內宏基站需求400萬臺計算,小基站5G建設周期內平均售價3000元/臺,市場規模可達到千億元左右。
對于小基站發展前景的樂觀預期,推動了一二級市場的活躍。二級市場方面,邦訊技術、三元達、京信通信、超訊通信、中興通訊等有小基站業務的公司股價已有增長。一級市場方面,佰才邦也在2019年獲得多家資本關注。
基站建設啟動,上游產業鏈最先受益。基站天線、FPGA芯片、光器件等上游產業鏈已從5G訂單中受益。以基站所需要的FPGA芯片為例,2019年賽靈思股價最高已升至134美元,在1月公布財報后的電話會議上,賽靈思高管也曾表示,「沒有預料到起量會這么快」。
光芯片國產化
作為主通信設備中產業鏈重要的一環,光芯片也受到關注。
光通信行業主要由「光器件、光纖光纜、光設備」三部分組成。光器件是光通信系統的核心,光芯片又是光器件核心元器件,其性能與傳輸速率直接決定了光纖通信系統的傳輸效率,其成本一般也占到了光器件的30-50%且呈現出占比提升趨勢。
光芯片主要利用半導體材料(例如InP系和GaAs系等)內部能級躍遷過程伴隨的光子的產生和吸收,進而實現光電信號的相互轉換。
業內人士認為,5G商用,電信市場傳輸網擴容,基站大規模建設可能帶來數十億美元的直接市場。
一方面,由于5G頻譜頻率上升,信號穿透建筑物的衰減增大,相比于4G時代建站建設的密度將會提升。基站數量很可能達到至少400-500萬個以上。另一方面,單個基站來看,4G時代的基站架構多是前傳-回傳,5G時代則有可能演變為前傳—中傳—回傳,單個基站所需要的光模塊數也會增加,有可能達到8個以上。兩者疊加,有望帶動很可能帶動數十億美元的市場。
中國移動投資公司在《洞見5G,投資未來》的報告里也曾做過測算。測算認為,假設我國5G宏基站數量達到200萬,則僅是基站和對接的傳輸設備客戶側的接口就至少需要400萬量級的光模塊,再考慮線路側接口光模塊、專線用戶光模塊、數據中心光模塊等,預計整個5G網絡會帶來高速光模塊需求將達數千萬量級,5G光模塊的總量是4G時代的2至4倍。
洞察5G發展鏈條,萬億級市場等待分割
一般來說,光芯片的速率越高,光纖通信系統的傳輸效率越高,但研發、量產的難度也越高。高速光芯片的設計需要在提高傳輸速率的同時確保信號的質量,控制激光器開啟與關閉的頻率的難度也會提升。
得益于此前通信行業的高速擴張,業內對光芯片國產化的重視程度也不斷提升,近年來已經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如10Gb/s速率的光芯片國產化率接近50%,但 25Gb/s速率及以上國產化率不超過5%,嚴重依賴于新博通、MAOM、三菱、住友、Oclaro等美日公司,也成為近年來一二級市場相關公司研發的重點。
二級市場方面,光迅科技、海信寬帶、華工正源等也通過自研或者收購的形式入局;一級市場方面,云嶺光電、光安倫、長光華芯、中科光芯、源杰科技、仕佳光電子、華興半導體、芯蕓光電等也受到資本關注。
5G終端
5G終端蓄勢待發,也被認為是具有商業價值的環節。Qorvo公司預測,在未來 10年內,5G終端將會成為手機產業中發展最快的部分。根據StrategyAnalytics預測,5G終端的出貨量將會從2019年的200萬部增長到2025年的15億部。
但要設計一部信號穩定、且支持多通信頻段的5G手機并非易事。直觀來看,5G手機需要處理的頻段數量大幅增加。雖然5G的標準還沒有最終確定,但考慮到 4GLTE已經增加到了52個波段,5G時很可能會增加到60個以上。
其次,5G增加了高頻段信號,對于射頻前端元器件的性能要求也進一步提高。MIMO和CA技術在5G中的應用,濾波器、PA的復雜度進一步提升。這也使得射頻前端的價值相應增加。市場調查機構Navian預測,2020年僅移動終端中射頻前端芯片的市場規模將達到212億美元,年復合增長率達15.4%。
4G手機最大的制造成本在屏幕與處理器,但有通信領域的業內人士認為,5G手機最大的成本或許會轉向整套的射頻方案。相關分析顯示,一部4G全網通手機,射頻前端套片往往包 2-3顆功率放大器、2-4顆開關、6-10顆濾波器,其成本約為8-10美元,但5G時代,射頻前端套片的成本很可能會達到25-40美元,超過手機主芯片。
當前,手機中的核心器件大多已可國產化,但被認為是模擬芯片皇冠上明珠的射頻,則一直難以突破。據悉,歐美廠商已占據全球約95%的射頻市場。射頻芯片中的BAW濾波器市場,Avago和Qorvo的市占率在95%左右,Skyworks、Qorvo、Murata等公司則基本占據了功率放大器市場。
從4G時代開始,本土射頻器件廠商,如廣州智慧微電子(SmarterMicro)、唯捷創芯(Vanchip)、中科漢天下(Huntersun)、國民飛驤等公司也獲得了進一步關注。如,2019年初,慧智微電子完成新一輪融資,由廣發信德領投。
全產業鏈紅利
萬億級規模的通信市場迭代,往往意味著全產業鏈的紅利。
本文的上述部分也只是介紹了其中一些有代表性的上游環節。而諸如5G網絡切片、移動邊緣計算等也將影響網絡產品的形態及應用。
上游基建、終端供應鏈端的紅利相比之外,更多的下游應用被寄予了更高的期望。《洞見5G,投資未來》的報告測算,上游的基建投入規模在2025年或達到3.3萬億元,下游應用則有望達到6.6萬億元;到2030年,這兩個數字或達到6.3萬億、10.6萬億,后者約是2017年中國GDP的12.8%。
網絡帶寬及速度的提升,應用紅利隨之而來。3G時代,不少工具應用至今全民耳熟能詳,內容紅利也催生了微博、大眾點評這樣百億美元量級的公司。4G網絡普及,帶動了新的富媒體內容創業,直播、短視頻至今熱度猶存,成為不能忽略的媒介形式。5G提供高速率、低時延網絡承載,或會促使更多互聯網應用向云端發展,助推新的產品出現,云游戲、云VR、云機器人等概念不斷涌現,AIOT、邊緣計算、車聯網、自動駕駛等行業被寄予厚望,吸引了更多資本的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