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幾天,相信大家的朋友圈都被一張“黑洞”圖片給刷屏了。
科學上的事,小編就不班門弄斧,來聊聊那張照片背后的故事,也許有你不知道的:
1、照片如何拍攝?
一人或一臺望遠鏡顯然無法搞定,它動用了全球8臺地基射電望遠鏡。這些望遠鏡連接起來,所形成的口徑與地球的直徑相當。
2、這張照片拍了多久?
整個觀測過程并不費力,僅用了一個星期。把觀測的數據進行整理和分析才是真正費功夫的地方,因為數據量高達5個PB!
3、永遠不要低估一輛卡車的帶寬
觀測所得的數據并不是通過網絡進行傳輸,而是被裝進了氦氣硬盤,經由飛機運輸到美國和德國的超級計算機中心,并進行最終的圖像合成。
4、誰是關鍵英雄?
麻省理工學院的助理教授Katie Bouman是關鍵功臣,她提出的算法讓各大望遠鏡收集到的數據可以“拼”到一起,于是有了人類首張黑洞照片。
下圖就是她,而她面前的這些硬盤就是望遠鏡所生成的原始數據。
等等!原始數據?為什么不用拷貝的副本來分析,萬一原始數據丟了怎么辦?
沒錯,而原因之一,就是如果數據丟失了,望遠鏡還可以再拍一次,損失可以承受,備份反而要花大量時間(動作危險,請勿模仿)。
畢竟黑洞和望遠鏡一直在那兒,而如果是您公司的數據丟了,那就不僅是丟了,更是公司業務能不能進行下去的問題了... ...
事實上對今天的商業公司來說,光有N+的備份也是不夠的,因為數據丟失的風險依然存在!
做足了備份,數據就安全無憂了?
做了備份,數據就安全無憂了?No!絕對不是,備份的數據也需要容災,換言之,就是數據備份要有多個副本、放在不同的位置。
關于容災,中國歷史上就有先人的經驗供我們學習,中國最大最全的文化信息總庫《四庫全書》能夠安然渡過飽經戰亂的近代中國,就是因為有這樣先進的思想才能保全下來。
《四庫全書》修訂后,這些書籍被制作成了多個副本,分布在北京、河北、浙江等省市的七閣之中。正是因為這樣的多地多副本容災策略,在那240年的動蕩中國歷史中,《四庫全書》才能不懼歲月變幻,保證了原始信息資料完好如初。
回頭看看,這樣的多地多副本備份的數據在當時是多么的困難,復制副本的人工抄寫者就達到了3800人,每人每年平均只能進行33萬字的復制,經過了5年的復制時間把副本完成,而且有多次復校才能保證數據的完整,才能抵抗的住所有的災難,無損的保存。
在數據量爆炸的今天,IDC預計2025年全球的數據量達到163ZB,這么多的數據需要保護,簡直難以想象,但如果使用了
戴爾易安信專用備份設備Data Domain,一切就會變得簡單、方便。
1. Data Domain天生支持備份數據多副本復制、多站點“一對多、多對一”備份數據安全快速復制。
① 采用Data domain Replicator軟件,大幅度減少了災難恢復的成本,并通過主動驗證和自愈技術提供了無比的數據安全性。
② 配合全局去重壓縮大幅度減少帶寬需求,最大可達到52TB/小時的復制速度。
③ 支持靈活的備份數據復制的拓撲方式,這些技術包括完整系統鏡像復制、選擇性復制、雙向復制、多到一復制、一到多復制和級聯復制。
2. 備份數據源端去重、目標端去重、多站點復制全局去重,節省時間、節省帶寬,省時省力。
全局壓縮去重——是基于對數據內容和重復模式的研究分析而定的,通過不定長的Global Compression技術可以應用到任意類型的重復數據,例如構化數據(比如數據庫)或者非結構化數據(比如文本文件,存儲在文件系統或原始卷(raw volume)上的數據)。DD OS通過采用Global Compression技術,不管什么樣的數據格式,都可以實現高效率的備份。
3. 獨特的數據無損體系架構DIA超安全備份專用設備。
① 端到端驗證:
用來保證備份的數據和寫入的數據確保完全一致,沒有任何閃失。
② 故障避免和控制:
使用安全的數據結構、無覆蓋的寫入、非易失性的內存在軟件層面確保數據的安全性、完整性。
③ 不斷執行故障檢測和修復,確保實現可靠備份數據恢復:
使用持續的動態錯誤檢測和修正、快速的文件系統的檢測、元數據的可恢復性在硬件和軟件層面同時確保設備中的數據的穩固性、可靠性。
4. 配合云存儲讓海量數據的備份成為可能。
配合公有云存儲、私有云存儲,如阿里云、亞馬遜云、谷歌云等公有云存儲,戴爾易安信ECS
存儲,加上業界領先的全局去重技術,可以進行近150PB的海量數據的備份保存。
通過戴爾易安信Data Domain這些功能,為企業在備份容災的IT設施的建設中提供便捷和強有力的支撐。
你的數據備份容災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