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是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戰略支撐”,并將“加快建設創新型國家”作為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一個重要方面。然而,就目前我國的現狀來看,很多產業仍處于國際產業鏈的中低端,消耗大、利潤低。并且,我國的內部差異,無論是區域差異還是產業差異,在全球來看都是最大的。所以,深化科技改革,用科技支撐產業結構和經濟結構的優化升級,是我國實現創新驅動發展、建設創新型國家的關鍵步驟。與此同時,依靠創新培育新動能,以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為核心,以知識、技術、信息、數據等新生產要素為支撐,是在新時代背景下,推動我國經濟高質高量并快速發展的基本要素。
數字化時代的到來,不僅加速了中國企業走向世界實現全球化的進程,而且還推動中國產業結構實現重構,提高國家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空間,加快建設創新型國家。在國際上普遍認可的創新型國家是指,創新綜合指數明顯高于其他國家,科技進步的貢獻率在70%以上,研發投入占GDP的比重超過2%,技術對外依存度在30%以下。在這個基礎之上,各國政府都已經開始調整發展戰略,將國家發展的基礎和動力逐步轉移到技術創新上來。我國在黨的十八大報告中也提出,到2020年中國將進入創新型國家行列。
由此可以看出,在中國經濟結構優化的過程中,服務創新升級和提高產業鏈中服務業的占比將變得更為重要。在市場全球化的進程中,如何提高企業在全球化市場中的服務創新能力和服務水平,將決定著中國企業在“走出去”和實現“全球化”過程中的競爭力。
基于數字化創新,新經濟引擎
2017年,麥肯錫在其發布的《數字時代的中國:打造具有全球競爭力的新經濟》報告中表示:“中國現已成為全球數字經濟的領頭羊,零售電商交易額占比達到世界總量的42%,移動支付業務額高達美國的11倍,并且孕育了全球三分之一的獨角獸公司。”同時,麥肯錫全球研究院 (MGI) 發布的“中國行業數字化指數”還表明,中美各行業間的差距正在快速縮小。2013年美國行業的數字化水平為中國的4.9倍;到2016年已縮小至3.7倍。這表明,在建設創新型國家的過程中,數字化創新成為新經濟的引擎。中國作為全球數字化大國,未來擁有著無限潛力。
中國引領全球創新經濟,ICT是基礎
“十三五”和“互聯網+”驅動著中國數字化經濟快速前行。2015年麥肯錫發布的關于中國經濟發展的報告中預測,中國將有可能通過使用全球先進的技術和知識成為全球創新領導者,與此同時,在2015至2025年間,創新貢獻中國GDP增長的50%。而且,通過數字化創新有助提升服務行業的生產效率,并進一步提高制造效率,到2025年,將會為年GDP增長貢獻1-2.2萬億生產總值。
在政策指導和全球信息技術快速發展的大背景下,中國數字商業模式得以快速成熟。在這個過程中,基于ICT的數字化信息和先進的技術快速轉化為服務創新,成為企業業務的增長引擎,為提高全球市場競爭力和產業上下游協作效率奠定了堅實的基礎。與此同時,數字化創新與創業獲得了空前發展,成為創業者實現自身價值,企業實現全球業務增長的必然條件。數字化轉型的快速推進和成功實施,使中國通過在國際上尋求不同的技術合作方式,并積極地自主研發新技術,成長為引領全球創新經濟主要力量。如何基于ICT提高信息交互和智能決策效率,如何確保智能化的點到點安全交易,以及如何動態地滿足業務對ICT資源的需求,成為當前中國企業在實現創新全球化的過程中重點關注的問題,而隨著這些問題的解決,也將有助于推動ICT從傳統基于架構的管理向ICT服務交付轉型。
數字化加速云普及和云服務升級
相對于傳統經濟,數字化經濟下用戶對個性化和迅捷市場響應的需求,將創新理念轉化為優質用戶體驗和業務快速增長,這在某種程度上決定著企業實現全球化的進程,而傳統的以硬件為核心的IT架構卻已成為業務轉型和創新突破的技術瓶頸。數字化轉型過程中,云計算的普及和云服務升級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根據中橋調研2018年最新的調查數據顯示,云計算是中國用戶在2018年第一大IT戰略重點。這表明,數字化經濟推動著企業IT從傳統的IT架構向以云計算、人工智能、大數據分析和物聯網為主導的新興IT架構轉變。而且,“互聯網+”也推動著中國企業用戶快速地將云計算轉換為未來新的業務增長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