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5日據國外媒體報道,當風險資本家們想要擴大企業規模的時候,最普遍的做法就是為更多創業公司提供資金,這樣就可以增加可供投資的可用資本,從而提高資產數量。
今年,軟銀的愿景基金作為科技領域規模最大的風投基金之一,進行了許多后期投資,并且將投資規模提高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從今年1月開始,這家總部位于日本的互聯網巨頭投資部門為各類私人企業和成長型公司提供了超過200億美元的融資。從這個角度來看,軟銀成為了整個美國資本市場的主角之一。
為了更好的了解軟銀的影響力,Crunchbase對愿景基金的1000億美元投資計劃和投資行為進行了深入的研究,包括總投資、階段投資重點和地理分布等,讓我們一起來看看。
2017年軟銀總投資額創紀錄
首先來看看總投資額,沒錯,數額相當大。
根據Crunchbase的數據顯示,2017年軟銀累計進行了44輪投資,總投資額為307億美元。其中大部分資金都來自于以軟銀牽頭的投資集團。通常情況下,軟銀愿景基金會提供每輪投資的大部分資金而并非全部比例,這樣做法可以降低風險。
從下面的圖表中,我們可以看到過去5年的軟銀單獨投資的次數和總投資額。由于軟銀在今年才設立了1000億美元的愿景基金,因此之前幾年的投資都來自于公司下屬的其它投資基金。
在下面的圖表中,我們看到的是軟銀作為主要投資者的投資情況。從2016年到2017年,軟銀大幅提高了投資規模,總投資額增加了接近10倍。
多階段分布、成長型企業興趣濃厚
如果想要把數百億美元的資金投到科技行業,那么將目標定在那些已經擁有數十億美元估值的成長型企業是最符合邏輯的選擇,而這也是軟銀正在做的事情。
軟銀大部分的資金都進入到了相對成熟創業型公司,這些公司已經擁有了一定規模的基礎設施和市場覆蓋,包括共享工作場所公司WeWork、共享出行公司滴滴出行和Grab(很快也會完成對Uber的投資)以及協作工具Slack。
不過,軟銀對早期和中期的投資計劃也進行了調整,這些投資的規模往往要比投資目標前幾輪的融資規模大幾倍。比如軟銀最近的一筆投資是對保險型初創公司Lemonade的1.2億美元C輪投資,規模是該公司B輪融資的3倍多。
在下面的圖表中,我們看到軟銀對投資目標不同階段的投資比例分布。
地理分布
最后來看看地理分布,顯然軟銀愿景基金的絕大部分注意力都放在了美國,美國也是目前為止擁有獲得投資公司數量最多的市場。目前世界上幾次最大規模的私人初創公司投資都發生在這里,包括WeWork、Fanatics和SoFi。
當然除了美國,軟銀在其它大洲也有相當規模的投資,比如中國的滴滴出行、新加坡的Grab、印度的Ola和英國的Improbable。除此之外,在亞洲和歐洲還有很多中小規模的投資企業。
從地理分布上看,軟銀和首席執行官孫正義對美國硅谷和其它科技中心的創新實力充滿了信心。不過軟銀也熱衷于尋找全球其它地區不同類型的領導者和創新者,這些具有巨大市場潛力的企業也會受到軟銀的青睞。
早期投資
總體來說,軟銀愿景基金的大部分投資目標都專注在了成長型企業上,不過未來軟銀還有可能更多的關注初創企業的早期投資,這樣對企業的成長也更有意義。
在最近的幾輪投資中,軟銀都選擇了早期的融資階段,并且資金規模相當可觀,致使這些公司在接下來的幾輪融資中會籌得更多的資金。
以Plenty為例,這家來自硅谷的創業公司在今年7月獲得了來自于軟銀的2億美元B輪融資。此前該公司的種子輪和A輪融資總規模只有2600萬美元。這對Plenty來說是個很好的開始,對于一家受氣候影響比較大的垂直農場企業來說,的確需要大量的資金。Plenty承諾就算是在最冷的地方,也會提供最新鮮、最綠色的蔬菜。現在有了2億美元的可支配資金,這家成立已經3年的創業公司可以繼續擴大規模,變得更加成熟。
對軟銀來說,這樣的決定是否正確,現在誰都無法給出答案,但過早的擴張是導致很多創業公司失敗的主要原因。不過還有一些非常成功的科技公司創始人也開始了自己大膽的計劃,其中就包括了Plenty的早期投資人、亞馬遜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杰夫·貝索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