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最近一篇戰略和商業的文章中, Eric J. McNulty 寫了為什么分布式團隊需要面對面的時間以變得更加有效。他說,他們親自動身參與了一個為期六個月的遙遠的項目,在這期間,他看到在哈佛大學商學院研究的團隊是如何更有效并產出了更好的結果。
現在,越來越多的團隊親自動身去運維中期項目,需要花自己的錢,付出自己一或兩天的時間。這些項目持續保持在最佳狀態。
他繼續引證了 Valérie Berset-Price 的研究,這項研究提出人類大腦的連接需要進行面對面的交互。她發現:
大腦總是在檢測風險,然后它常常從一些事的非語言信號中判斷某人是朋友還是敵人。在電話會議中缺乏這樣的信號,而在最好的視頻會議系統中這些也都是扁平的。
她還提到了語言(即使是用同一門語言)會成為團隊平穩運行的障礙。例如,北歐人講英語時往往非常直接,而非洲人會更拘謹和間接。每個組織的講話方式都會刺激甚至冒犯到另一個組織。當人們肩并肩去解決問題并共享晚餐時,可以更好地駕馭文化的多樣性和語言的挑戰,更多地了解到同事們的背景,分享一些孩子、體育和其他非工作相關的事情。
他探索了面對面的會議對分布式和分散式團隊的價值,解釋了如何應對與分布式團隊旅行成本相關的常見反對意見。 John O’Duinn建議,對于一支跨多個地點工作的團隊來說,最好每三個或四個月進行大約一周的會面。
他說:
人們很容易就會把旅行看成是奢侈品。然而,人類的聯系是必要的,而工作已經變得全球化了。如果人們要在一起良好協作,就必須要解決這一矛盾。把團隊聚到一起能促進他們營造和培養文化。
在一個類似的主題SolutionsIQ 上有一個白皮書,從他們所面對的許多關于分布式敏捷團隊的傳言中識別出了成功的分布式團隊的工作模式,并提了一些可以變得更為有效的方法。其中一種模式是訓練營:
訓練營把所有異地團隊成員集到一起,它可以在同地項目啟動時舉辦,或者在某些關鍵里程碑時刻舉辦,比如每個版本開始的時候。如果整個團隊不能聚到一起,最起碼每個異地團隊的關鍵成員應聚到一起參與最初的迭代。訓練營不僅確保團隊在對客戶背影達成共識的基礎上開展項目,而且還確保采用一一致的工具、初步的架構設計、完成的定義和代碼規范。團隊中天然的角色將開始形成,例如,“John是持續集成專家,因為他在持續集成最佳實踐和管理方面最有經驗。”最重要的是,來自于不同異地團隊成員的價值觀得以共享,這有助于形成他們之間的信任。
該主題對于InfoQ來說并不陌生,可點擊此處了解更多思想。
查看英文原文:Eric J. McNulty : Your People’s Brains Need Face Ti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