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沒有汽車的公司正在改變駕駛;一家沒有客房的公司打得酒店業潰不成軍。這些是對優步(Uber)、Airbnb的全新商業模式的標準稱頌之詞。還有一樣東西是這兩家公司沒有的——盡管公認的估值分別為680億美元和300億美元,兩家公司都沒有公開上市。
無論好壞,這也是創新,是不僅限于科技行業的一種趨勢的一部分。
現金充裕的私人投資者已經為此類公司提供了數十億美元融資。2016年,科技公司首次公開發行(IPO)處于自2009年金融危機以來的最低水平。新的科技泡沫是不是正在只有局內人能看到的地方被吹起——這些局內人全都受益于泡沫被吹得更大?而當越來越多的資產由投資精英所有時,廣大民眾是否成了輸家?
Snapchat的母公司Snap已經提交了規模達200億至250億美元的公開上市申請,這一消息讓人燃起了情況正在回歸常態的希望。來自員工和股東的壓力也早晚會迫使一些科技公司進入IPO市場。但越來越多股份由私人所有的整體趨勢可能會持久存在。各種私人資金依然充足。這方面明顯的例證是,軟銀(SoftBank)與沙特阿拉伯最近決定成立一家規模1000億美元的科技企業收購基金。該基金的資金實力將相當于整個美國風險投資行業的兩倍。與此同時,做一家上市公司并不輕松,需要披露各種信息、取悅不停波動的市場。
估值超過10億美元的非上市科技公司有170多家。這些“獨角獸”公司的總估值超過6600億美元,比全球最大上市公司蘋果(Apple)的市值還高。
任何被公開市場的不景氣嚇呆的人,都不止需要擔心硅谷。在截至2015年的十年間,全球私人股本機構擁有的資產已經從4650億美元增至2.4萬億美元。大型私人股本集團(通過它們投資的公司)已躋身最大私營雇主之列。
所有這一切也有積極的一面。有證據表明,非上市公司比上市公司投資更多——后者可能把全部心思都放在了如何達到季度業績目標上。美歐生產率增長乏力意味著更多投資值得歡迎。相比高度分散的公眾持股,高度集中的私人持股只會更有可能對公司治理實施更密切的監督。
盡管如此,在風險資本的世界里,所有的參與者都有理由阻止一輪“估值下調”的融資(down round)帶來的痛苦,這種融資會讓老股東和主要以限制性股票為酬勞的員工所持股份價值縮水。在公開市場,賣空者及其他持懷疑態度的人有動機和必要信息對估值持看空立場。這是健康的。當然,15年前,公開市場的透明性太晚才戳破科技公司估值的泡沫,并且一下子讓科技公司估值跌入萬丈深淵。但當時的趨勢是反過來的:企業在拿出證明自身存活能力的證據之前就上市了。
大容量、流動性好且多樣化的公開市場提供的信息不僅對投資者有價值。它還可以幫助政策制定者、企業管理者和創業者了解經濟。因此,公開市場保持強勁符合所有市場參與者的共同利益。所以,值得考慮的是如何做才能在不損害投資者的情況下減輕上市公司的監管負擔。
可以從消除美國對上市公司發布季度(而非半年)財報的要求開始。公開市場混亂又不好管理,但依然值得好好培育。